·山水画名家吴大瀓·
江苏人吴大瀓,历史上对他的评价是:著名学者、金石家、书画家,尤其擅长山水画,小桥流水,栩栩如生。这个人从来没有带兵打过仗,在京城任官时,与李鸿章和淮军将领渊源较深,但在1892年到湖南当巡抚后,又跟湘军扯上了关系。清日开战后,他多次向朝廷奏请带兵参战(可以升官)。而朝廷最终能任命他为新的对日作战指挥官,其实是帝、后两党妥协的产物——对于帝党来说,起用刘坤一、吴大瀓和湘军等于排挤掉了李鸿章和淮军,而对于后党来说,吴大瀓也是一个可以接受的人物,毕竟这个人在历史渊源上跟淮军还有过一腿。
吴大瀓似乎是很得意自己这个“优势”的,战前,他分别拜会了李鸿章和刘坤一,信心饱满地说:定使湘淮军连为一气,妙手回春!
吴大瀓的意思是:我就是一个中间派人物,有我在,由我来出任指挥官,帝、后两党就能团结起来,一致对外!
现在,我们需要来了解吴大瀓率领的这支特殊的湘军。
打败太平天国的那支湘军早已被曾国藩裁撤掉,吴大瀓的湘军早不是当年的湘军了,它只是从湖南调出的军队——也就是名义上的“湘军”。这支湘军起用了几位老湘军将领,而士兵基本是仓促招募而成的,没有经过多少训练,甚至连军服都没有配齐就开赴了战场,堪称乌合之众。
吴大瀓能不负众望吗?
对海城的第三次反攻开始了。统帅着八万大军,吴大瀓胜券在握,来到前线后,吴大瀓很快显露出一个没带过兵的将领的特质:他把战术问题全部交给幕僚处理,对战场情况的掌握全靠听汇报,吴大瀓认为自己既不需要上战场视察敌情,也不需要到阵前激励士兵,主帅嘛,自然是要运筹于帷幄之中。
而接下来做的事情,显露出吴大瀓同志不仅不是一位熟悉战场的军事将领,还是一位浪漫的书生。
他集中精力做好了以下两件事情:
第一,请一位著名的算命先生算出哪一天能克敌制胜,定好发动总攻的良辰吉日。
然后,吴大帅亲自动笔,给海城里的日军写了一封信,通告日军他即将亲率大军杀入城内,一旦大军入城,日军将被杀得片甲不留。所以他特意在海城外立了免死旗数面,如果你们走出来,跪到旗前,我就法外开恩不杀你们了,送你们回国。
吴大瀓说到做到,派人在海城四周的山上插上多面白旗,上写一个大大的“吴”字,在吴大瀓看来,接下来要做的事情就是等日本人前来跪拜了。
吴大帅等了几天,却不见日军出来受降,他失望了。于是等良辰吉日一到,他令旗挥动:进攻!
接下来的结果要令吴大瀓更加失望。
一个天真的书生带着一群乌合之众,结果就可想而知了。战斗打响后,六万“湘军”中真正上了前线开了枪的只有两万人而已,而协同作战的另外近两万名八旗军经历过两次反攻失败,对日军产生了畏惧心理,只敢远距离放炮。
第三次反攻海城的结果是:清军战死几百人,海城日军战死三个人。
第一次亲自指挥失败了,不过吴大瀓也有他的说法,他认为这次失败的原因是湘军没有出动主力,而八旗军拖了他的后腿,如果六万湘军全体参战,一定是可以打败日兵的。于是,第四次反攻开始了,这也是清日开战以来清国最大的一次用兵——六万湘军全数上阵。以10对1,没得说了吧。
结果还是很冰冷:湘军战死近千人,望风而逃者不计其数,海城日军战死两个人——竟然比上次还少一个!
这次可不能再把责任说成主力没出动,也不能把责任推卸给八旗军了。皇宫里的光绪再一次彻底怒了,他一掌拍飞了御桌上的笔筒,喊道:“大军云集,枪械亦齐,尔等为何就攻不下一座四面被围的孤城?”
第五次反攻海城开始了,这次是光绪亲自下令,要求:辽南各军齐心并力,迅速克复海城!
皇帝亲自下的命令,大伙不得不认真对付一下。湘军和八旗军知道再也丢不起这个脸,他们全体出动,营口的宋庆也分兵前来支援,加上各支小部队,兵力已经达到了惊人的十万。也就是说清军有十万大军攻城,而日军守军只有六千。
但是,收复海城的最佳战机已经过去了,日军的援军即将抵达,战场上的机会是不会永远存在的,人家是要来救援的,日军给了清军四次反攻的机会,而清军一次次白白浪费。机会不等人啊。
·日本兵法家野津道贯·
在乃木希典北上救援受阻后,大本营命令凤凰城的第一军第五师团前往救援,由新任第一军司令野津道贯亲自率领!
临危受命,野津道贯即将开始他的表演。
如何解海城之围?按照一般的思路,直接把援军开过去开打就行了。但如果野津道贯也这么想,就太对不起他名字中的这个“野”字了,他走的是野路子。
野津道贯认为,直接解围这是最常规的解围方法,也是最愚蠢的方法,他还有一个最高明的方法。那就是:让对方自动撤去包围圈。
具体来说,为解海城之围,援军要放弃之前攻城略地的战法,始终掌握战场的主动权,大范围奔袭,积极调动对方,最后不仅要解围,还要寻找机会对东北战场上的清军实施各个歼灭!
听上去很妙,但是如何实现?野津道贯认为,只要抓住清国朝廷的心理,抓住他们最惧怕的东西。而对于清国朝廷来说,他们最害怕的就是奉天有失、祖坟被挖。
分析完这个要素,野津道贯的战术确定了:只要乃木希典拖住海城南面和西面的宋庆、吴大瀓大军,然后他亲率援军向鞍山以北的辽阳进军,造出即将进攻辽阳的态势。辽阳是奉天的门户,一旦辽阳失守,必将危及奉天,所以清军对这一举动必定大为紧张,在鞍山的八旗军必定会主动撤出鞍山,移往辽阳,此时,援军开进鞍山,从海城北面撕开一道口子,海城之围自解!
这一招其实是从我们老祖宗那里学来的,叫攻其必救。没办法,和睦仁、伊藤博文、伊东佑亨一样,人家就是喜欢读点中国兵法和历史方面的书。
战术得到睦仁和大本营的批准后,野津道贯率领援军出发了,1。1万名大军直扑辽阳方向而去。果然,在鞍山的八旗军开始紧张了,他们飞速地思考着这个问题:日军往辽阳而去,难道会放弃解救海城,直攻辽阳然后攻取奉天?
而朝廷军机处宁愿相信野津道贯进攻奉天的可能,祖坟比较重要,谁也承担不起这个责任。于是,预估的那一幕发生了:在日军到达之前,八旗大军主动撤向辽阳!
见此情况,野津道贯立即率大军迅速开向鞍山,在开向鞍山的过程中,日军发挥了魔鬼般行军速度的本领,等清军反应过来时,他们已经成功地到达鞍山,成功地插入清军包围圈!
随着鞍山清军撤守,海城之围就这样被撕开了一道口子,吴大瀓对野津道贯援军的到来十分紧张,第五次反攻也就不了了之——援军都到了,还攻什么攻,赶紧守吧!
野津道贯的第一步目标达到了,而接下来,将是他的第二步目标!
野津道贯即将按照他的计划行动,而吴大瀓陷入了思考之中。
现在的状况很明显,野津道贯是冲着海城而来的。所以吴大瀓立即将大军从田庄台开赴海城前线,正当吴大瀓以为野津道贯的大军会乘势从鞍山进军海城时,结果又一次出乎他的意料了。
在鞍山,除了喝口水,野津道贯并未做片刻的停留,而是立即挥兵,以疾风之势绕过海城,向牛庄进军!
从地图上看,牛庄位于田庄台以东,海城以西——也就是夹在田庄台和海城的中间。这是一个小小的街镇,小到连城墙都没有,所以驻守在这里的清军很少。
经过一番思考后,吴大瀓同志认为,野津道贯的大军进军牛庄跟之前进军鞍山一样,只是要取得一个进攻海城的据点——毕竟他们是来解海城之围的嘛。既然野津道贯的大军迟早要进军海城,不如现在就放弃牛庄,让日军去占领,而自己的大军在海城以逸待劳。
吴大瀓的这个想法遭到了一个人的反对,他就是牛庄的守将魏光焘。
湘西人魏光焘是魏源的侄孙,早年曾在左宗棠军中效力,在左宗棠收复新疆后他留在了当地,出任新疆财政厅厅长(藩台)。当朝廷下令起用湘军时,他以老湘军将领的身份带领一支部队,跟吴大瀓一起来到了东北战场。
对于吴大瀓的安排,魏光焘极力反对:很明显,牛庄虽然并不起眼,但位置十分重要。田庄台和海城将同时受到威胁,而田庄台是吴大瀓大军原先的驻地、清军大本营、粮草重地和军火中转基地,一旦野津道贯占据牛庄,按照这个人的野路子风格,他很可能不去管海城而首先进攻田庄台。到时候,海城的清军又不得不回援,正中了野津道贯企图大范围调动清军之计。
另外,从整体战场考虑,牛庄往南就是宋庆大军驻守的营口。营口再往南就是乃木希典率领的日军,一旦牛庄失守,野津道贯也很可能直接南下营口,与乃木希典夹击营口的宋庆军。到那时,海城前线的清军也不得不增援营口,这又中了调动之计。
总之,虽然反攻海城是之前制订的战略,各路清军也一直在执行,但是当野津道贯的援军到来之后,战场形势已经发生新的变化,此时就不能再继续机械地执行进攻海城的命令了,而是应该根据新的情况制订新的计划。野津道贯的援军长途跋涉,此时正是围点打援的好时机,清军只要派出一部分兵力继续围住海城,然后,大军主力合力围歼野津道贯的援军,一举挫灭日军锐气和企图。
而按照吴大瀓的计划,不管援军而仍然坚持去打海城,让日军重兵集结在后路,给野津道贯多个选择的机会,相当于把战场主动权拱手相让,这对接下来战势的发展极为不利。
战争,除了要消灭敌军有生力量,还要消灭敌军的选择!让敌军只有一种选择是上策,让敌军没有选择是上上之策。
这么简单的道理,吴大帅不会不明白吧。
但魏光焘不知道的是,吴大瀓坚持先进攻海城,有他自己的考虑。
为了保护奉天陵寝重地,朝廷是急于收复海城的,而在重兵压境几次反攻海城不成后,吴大瀓很抓狂。作为总指挥官,他很没面子,他急需拿下海城为自己正名。而且海城的日军被围已久,兵疲将乏,还是打它比较有保险,第六次反攻海城大有胜算。
就这样,战斗打响之前,魏光焘和吴大瀓发生了严重的分歧。尽管魏光焘向吴大瀓陈述了牛庄的重要性,并请求大军回援,但吴大瀓的意见仍然是:不同意,要打你去打。
·魏光焘孤军抵抗·
当野津道贯一万大军到达牛庄时,魏光焘的兵力仍然只有原来的3000人。他决定死守这里,弃城而走绝不是一个守将应有的所为!
日本人,来吧!让你们在这里见识一下左宗棠大人传下来的老湘军的血性,让你们见识一下什么是真正的湘军!
战斗打响了。面对超过自己三倍的精锐之众,魏光焘命令士兵在街头修筑土墙进行抵抗,他骑上大马,亲自督战,魏光焘的战马被炸死,换马再战!
拥有优势兵力的野津道贯并不急于发动步兵冲锋,继续让大炮发挥威力,几十门大炮从早晨炸到中午,土墙全部被炸毁。防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