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阳之战就这样结束了,战后统计,公孙续的士兵死伤共两百人不到,直接战死的很少,黄巾军战死将近两千,伤三千四百多,其余全被俘虏,毕竟两条腿跑的再快也快不过战马的四条腿啊。
公孙续暂时在广阳驻扎,一是等徐庶派人来接管俘虏,二是等情报传来,再决定下一步该怎么走。
这一战共抓俘虏十万,其中有四万青壮,其余全是老弱妇孺,这些对公孙续来说都是宝贵的资源,因此公孙续也没有饿着这些人,每天不断派人宣传太平道的坏处,而且顿顿都让这些人吃饱。
这些黄巾军本就是贫苦百姓,只是实在吃不上饭才干上这种不要命的事情,而且参加黄巾后也是三天吃不了一顿干的,几乎天天饿肚子,被俘虏后本以为不被杀就是最好的下场。
现在公孙续不仅每天给足了饭让他们吃,还保证会保证他们的安全,等他们到辽东后每人会有五亩的田地,头三年都是免税的,而且官府会提供耕牛和其他农具,这让这些黄巾觉得自己生活在梦里,这谁能想到玩命的打了一仗被抓了竟然还有这么好的待遇,这简直就是天上掉馅饼啊。
十万多俘虏天天老实的呆在大营内等吃等喝,等着去辽东,谁也不想闹事,这生活有盼头了没有人会傻到不要命的。公孙续看着黄巾军的反应很满意,至少,现在自己又多了十万汉人啊,这对征服三韩和鲜卑是绝对的有利啊,徐荣现在之所以还在三韩没有回来就是因为三韩没有多少汉人,只要自己这次移民十万过去,三韩那边基本上就安定下来了。
四天后,徐晃带着一万大军和三万牛马赶到广阳,这押送俘虏就是徐晃这段时间的任务,虽然看起来任务不重要也很繁琐,但徐晃并没有掉以轻心,徐晃现在对自己要求相当严格,每天除了练武练兵外就一直看书,公孙续给徐晃留下了很多兵书,徐晃有不懂的地方就向徐庶求教。
徐庶对徐晃这个武将也是相当欣赏,能有这样求知欲的人绝对是个人才,对于公孙续身边的武将,戏志才曾和徐庶讨论过,发现除了典韦不能镇守一方外,其余武将都是大将之才,像颜良,赵云,徐荣,高顺这四人都是可以领兵征战的统帅,其余的至少也是统领一军的将军。
现在的公孙续可谓是兵强马壮实力雄厚,再加上公孙续本人年轻,名声又好,本身又善于听取意见,绝对是个好主公,徐庶和戏志才很庆幸遇到了明主。两人得出这个结论后都写信给自己的老友,希望他们也能来幽州效力,现在的徐庶和戏志才两人可谓是尽心尽力,完全把自己的利益跟公孙续的利益掺杂到一块去了。
徐晃带领大军进入广阳后公孙续就开始着手迁徙的事情,由于黄巾军的缘故,现在的广阳很是破败,除了十万黄巾外,广阳还有将近二十万人生活在贫寒中,公孙续有意将这些人一起迁徙到辽东,当然,这些人都只是些没有土地的平民,像那些世家大族还有些小地主之类的公孙续是迁徙不了的。
不过公孙续对这些人已经相当满意了,有这将三十多万人再加上之前的八万黄巾,他相信徐荣能在一年内平定三韩,这样公孙续就能让徐荣率军威慑鲜卑余部和匈奴,然后自己相当于拥有两个州的土地作为后方,在争霸天下的时候自己就占有相当大的优势了。
徐晃只带来了将近三万匹牛马,这些都是用来耕地的牛马,要说草原上什么最多,不用说,当然是牲畜了,公孙续如果觉得牛马不够用,只用命令徐荣率军去抢就行,草原上没有那么多仁义道德,实力就是一切。只要实力够强硬,哪怕你是错的,你也不会遭到指责,这就是草原上的真理。
按照公孙续的想法每家每户一头耕牛或是一匹驽马,应该就够他们生活了,徐晃本以为只有十万人,不想现在有三十多万,这些牛马明显不够分。不过这难不倒公孙续,在徐晃到来的第二天,公孙续就把所有黄巾和难民全部聚集到城外,然后安排每家每户按顺序领取牛马,领到的自然欢喜,最后没有排上前的不免唉声叹气。
还有将近十八万人没有领到牛马,大约有四万户左右。
公孙续指着那些领到牛马的人对那些正在羡慕的人说:“看到他们没有,我给他们承诺,只要他们去辽东就有田有地有房子,耕牛农具全是官府发放。
如果有一技之长的还可以在官府指定的地方干活,这样还能额外赚笔收入,我保证你们每人去了辽东后都能吃饱穿暖,将来你们的孩子还可以免费读书认字,你么的后代也许还会有人成为读书人有人做大官。
你们所有人听着,想活下去的就去辽东,想吃饱穿暖的就去辽东,想改变命运的就去辽东,不要怕有外族侵扰,我有数十万大军在辽东保护你们,在不久的将来,草原上也不再会有胡人的存在,因为草原也将是我们的牧场。
你们看到他们领到的牛马了吗?那都是从胡人手上抢来的,你们之中的年轻人可以当兵吃响,可以轰轰烈烈的跟我征讨四方。现在,你们告诉我,你们愿意去辽东吗?”
所有人早就被公孙续的这一番演说煽动了,这些人都是没有田地的农民,对于他们来说只要能有土地他们就绝对能活下去,本来在绝望中等死的他们现在在公孙续这看到了希望,所有人都热情高涨高呼:“愿意,愿意。”
本来他们也有所怀疑,觉得公孙续在哄骗他们,但当他们看到三万牛马分配下来后都激动了,没有谁会再怀疑公孙续的话,所有人都等着向辽东出发。
五天后,公孙续安排好所有工作后,徐晃就在这这三十多万人向辽东迁徙了,本来粮食和牛车马车都不够用,仅仅靠走到辽东绝对是件艰难的事情,公孙续没有办法,只有向当地的世家大族连哄带骗外加恐吓凑足了粮食,再写信给徐庶让其安排人在半路上把这群人接到辽东去。
忙完这一切,公孙续算是松了口气,现在幽州可以说是没有问题了,公孙续开始打算向别的地方进发去剿灭黄巾了,这才幽州附近公孙续就大赚这么多免费的人口,那要是到别的地方去绝对是会有大收获啊。公孙续相当期待。
第二十三章 :驰援长社
解决幽州的事情后公孙续跟众将领都在大帐内讨论下一步该怎么走。( )现在黄巾起义正是高峰时期,朝廷派出的三大中郎将并没有克制住黄巾军的势头,朱儁军在四月份的时候就被黄巾波才所败而撤退,皇甫嵩独木难支,又恐孤军被围,唯有与他一起进驻长社防守,现在在长社外的黄巾军号称五十万,长社内的官军加起来不到十万,而且士气低落,粮草也仅够一个月用了。
朝廷接到皇甫嵩和朱儁的求援信后也准备派出援军,但由于黄巾事起突然,朝廷又要面对这个混乱的局面,已经不能派出多少军队援助,在接到公孙续的战报后朝廷马上传令公孙续率军援助长社。现在卢植在北方和张角对峙着,稍微占据优势,真正能打破局面的地方就在长社,只要长社官军胜就可大败黄巾,如果长社黄巾胜,那么卢植也会成为孤军在外,早晚会有给吞没的危险。
所以公孙续当晚下令,明日三军拔营,众将士都要快马加鞭赶往长社,好在公孙续有战马资源,所以就算是步兵赶路的时候都是骑马,速度比别的军队要快上很多。按公孙续的估计,只要七天天自己就能赶到长社,这已经是最快的速度了,毕竟他要保证军队的战斗力。要是别的军队,没有二十天想赶到长社那是不可能的。
行军的路上公孙续不断接到最新的战报,长社那边官军没有再出战,只是等待援军的到来,黄巾军一天也没有放松,每天派人攻城,想在援军到来之前就攻下长社。
不过长社内的官军甲胄精良,守城资源充足,而且还发动了五万青壮帮助守城。所以现在的长社还是很安全。五天后公孙续的大军离长社不到两百里,再往前走就有可能被黄巾发现,公孙续一路上把刺侯和白马义从分成五十人一队都放出去清剿黄巾军的暗哨。
所以,现在长社内的官军和长社外的黄巾都不知道公孙续在哪。公孙续看着经过连续赶路体力都快透支的将士,他知道现在不可能把他们投入战场,于是下令休整一天,晚上再继续行军,他准备打黄巾一个措手不及,所以隐蔽性一定要做好,而晚上行军是最好的选择。
这还得得益于幽州军队因为公孙续特意加了一条夜晚行军的训练项目,不然,没有几个将军敢在晚上带着军队跑几百里,这是玩命的事情。
休整一天后,将士们的体力得到很大的恢复,公孙续下令继续向长社进发,为了起到出其不意的效果,公孙续公孙续在离长社一百里的时候就绕道了,虽然要多走五十里,但这样更不容易会被发现。在离长社不到三十里的时候公孙续没有再往前前进,二是将军队隐藏在一个大片树林里休整,他在等两件事情,一是等天黑,二是等将士们体力恢复。还好行军的干粮很多,现在所有人都克服一下就不用生火。
到现在为止,公孙续的军队还没有被黄巾军发现行踪。夜幕降临后所有人都被要求睡觉,都是见惯了血打多了仗的人,说睡就睡,每个人都带有羊毛毯子,这是辽东那边特意带来的,只有辽东才能将这一文不值的羊毛变成羊毛毯,所以,公孙续的军队说起来很幸福。
除了刺侯外所有人都睡的很香甜,接下来就是大战,也不知道有多少人会永远睡下去。午夜的时候公孙续下令所有人马上检查武器和战马,半个时辰后公孙续带领全军向长社进发,总的来说公孙续的队伍走的很慢,战马奔跑需要预热,将士们需要保持体力,有五十里的路要走,时间也很充裕,所以公孙续不急。
离长社只有十五里的时候公孙续就停了下来,只要卯时一到公孙续就会大举进攻。三军将士都在做最后的准备,有的靠在战马上打盹,有的在擦拭兵器,但没有一个人说话也没有一个人发出声音,因为军令要求每个人保持安静。
天慢慢放亮的时候公孙续下令全军进攻。陷阵营,三千步兵和辎重兵跟在队伍最后面,六千骑兵率先攻进了黄巾军的营地,赵云张飞各领两千人四处放火,他们的任务是烧毁粮草辎重,公孙续带领两千人负责杀伤敌人的有生力量,步军没有参与战斗,他们只是尽量玩长社靠近。
黄巾军的后营现在是一片大乱其实公孙续的军队就只有六千人,黄巾军的后营少说也得有二十万人,有将近十五万的老弱,真正正规一点的黄巾军都在前营那边围困长社。在黄巾后营闹了一个时辰后,波才终于组织了五万人援助后营来了,公孙续知道事不可为,一旦被困住,自己这一万五千人恐怕就都得交代在这了,于是公孙续下令骑兵掩护步兵向长社内退去。
为了保持自己的实力,公孙续避开了黄巾军的援军,很顺利的来到了长社城下,皇甫嵩和朱儁在城头上站了一个多时辰了,黄巾的后营虽然大乱,但前营没有受到影响,他们没有派军出去援助,只等着事情的发展,等公孙续率军赶到城池下的时候皇甫嵩和朱儁也看清了属于幽州军的那面绣有公孙两个字的大旗。( )赶忙下令让公孙续等人进城。黄巾军没有跟来,毕竟后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