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话还没有说完。底下突然就响起了毛泽东的湖南口音:“可是这个坚定的国民党员却刚刚提出了加入中国共产党的申请!耀如同志,你觉得我们能不能吸收他入党呢?”
这个消息似乎大大出乎了常瑞青的预料,他几乎是呆在了当场,缓缓的将目光转向毛泽东,顿了一会儿,才喃喃地道:“润之同志,你是我党的组织部长,拉人入组织是你的工作,你觉得他合适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吗?”
毛泽东冷笑一声:“他的加入可不是无条件的……他想要我党还有苏俄特使越飞同志支持他领导东北的抗俄斗争!”
常瑞青的脸上却闪过一丝古怪地笑容,随即就换上了一副两难的表情:“现在领导东北抗俄斗争的是吴石同志。如果让蒋介石去东北,吴石同志怎么办?”
毛泽东在一边耸耸肩膀:“可以让吴石和蒋介石合作嘛!”
他用力挥动一下右手,加强了语气:“东北是国民革命成败的关键,得东北着得天下……我们务必要掌握东北三省的地盘!而且未来夺取北京推翻北洋政府的军队很可能就是从东北出发的,我党最好能掌握这支部队。将来还要掌握首都北京!”
陈独秀淡淡地开口:“耀如同志,你觉得毛泽东同志的建议怎么样?”
他的语调虽然淡淡的,可在常瑞青听来却带着几分热切的情绪。掌握东北,掌握首都北京……接下去就该掌握国民政府,把国民党一脚踢开搞无产阶级革命了吧!这种主意陈独秀是想不出来的,看来不是毛泽东给支的招。就是苏俄顾问越飞的手笔啊……对了,这个家伙怎么会出现在中共中央局会议上面?
常瑞青冷冷瞥了眼越飞:“越飞同志,你怎么看?”
越飞重重点头:“毛泽东同志的这个观点我也是赞成的……俄国革命的经验告诉我们,掌握首都和重要城市是革命走向胜利的关键!”说到这里,他又突然看着毛泽东,沉着声,一字一顿地道:“农民永远不可能成为革命的主力!所以我们在农村不必花费太多精神,你在江西安源的做法是完全没有必要的!而且还给党造成了不必要的损失,这是一个严重的错误!”
毛泽东的脸色却沉得仿佛要出了水一样,不屑的哼了一声:“中国革命必须符合中国国情,俄国的那一套在中国未必管用!”说着他望了眼常瑞青:“在这个问题上,我同常耀如同志的看法是一样的!”
但是常瑞青这时却没有发言支持毛泽东的意思,他正在和身边的王亚樵“开小会”,询问江西安源到底发生了什么。王亚樵告诉他,毛泽东在安源煤矿工人当中发展工会组织和党组织的同时,还把手伸到了萍乡县和临近的上粟县所辖的农村地区去发展农会组织斗地主了……这个结果嘛,当然是被地主和反动派们给斗争了!呃,失败乃成功之母嘛,就是毛泽东也不是天生就会闹革命的,小小的挫折是很正常的。
萍乡一带土豪劣绅的首领,曾经在浙江象山县当过知事的张鹏霄出面集合了当地的地主武装,同毛泽东领导的农会和工会武装来了几场战斗。结果张大地主的地主武装打了败仗。这个官僚地主就跑到省城南昌去“请兵”,大概是上个月中旬的时候从南昌带回了北洋陆军第12师的一营兵把萍乡附近的农会武装全都给血腥镇压了!不过这些北洋兵却没有取缔安源煤矿的工会组织(张大地主目光短浅,又太抠门,只给了镇压农会的钱,没给镇压工会的钱),只是下令通缉了毛泽东本人。
好在北洋办事一直是很马虎的,那些上了通缉令的人。如果不是特别倒霉,一般都能逍遥法外的,我们的毛泽东同志当然不是那种不走运的同志。
这件事情本来也没有什么大不了的。可是这个苏俄特使兼临时顾问越飞却抓住这件事情小题大做,一有机会就会批评毛泽东几句,好像想通过斗争毛泽东来立威似的!而毛泽东也是个好斗的主。压根就不买越飞的账,两个人在中共中央局的会议上已经争吵过好几场了。不过毛泽东大概也知道靠自己一个人的力量是斗不过这位苏俄特使的,所以就想拉常瑞青做盟友……
了解了事情的原委,常瑞青便在第一时间决定站在毛泽东一边了,倒不是因为赞成对方过激的农村政策,而是不能让苏俄顾问在中共里面成功树立起威信!眼下中国革命是胜利在望了,各方面的心思自然就活跃起来了。不过中国人之间争权夺利也就算了,可不能再让老毛子插一脚进来搬弄是非了!历史上的国民党分裂,还有后来的国共反目的背后,这些苏联顾问可没少使力气!
想到这里。常瑞青就沉沉地开口:“毛泽东同志说的对!中国革命是建立在中国国情之上的,而且一点小小的挫折也不算什么失误……安源煤矿工会不还完好无损吗?就算是萍乡、上粟等地的农会也没有完全被破坏掉嘛!这些力量在将来的武装起义中还可以发挥作用的。”说完这话,他又话锋一转谈起蒋介石入党的事情了:“至于蒋介石提出加入中国共产党的问题,在我看来不是真心的,而是想利用我党的力量来攫取东北的军政大权!等到他控制了东北以后是绝不会帮助我党的!所以我不赞成接纳他加入中共!”
陈独秀的脸色一下就沉了下来:“那东北的盘子还要不要交出去?让蒋介石去东北主持局面是孙先生的意思!如果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过分坚持。恐怕会造成两党决裂!”说到这里,他又用细不可闻的声音嘀咕了一句:“这又不是两党的矛盾。”
这话意思再清楚不过了,眼下围绕东北展开斗争的其实不是国共两党,而是常瑞青和孙中山,是这两个国民政府的一号二号人物在角力!
现在蒋介石则想以加入中共为条件,换取中共和苏俄的支持来挖常瑞青的墙角!陈独秀的想法则是拉蒋介石入党来制约常瑞青。而苏联顾问越飞和毛泽东则同时想到了利用蒋介石控制东北的革命军队,然后把首都北京也纳入掌中。
总之,各方面的算盘珠子都打得精明无比。不过他们好像都忘记了,造成眼下这场斗争的,真是常瑞青向孙中山提交的《东北军事计划》!
常瑞青的眉头此时已经紧紧拧了起来,脸色也沉沉的,不知道是在思索还是在生气,过了良久,才听见他叹了一声:“东北的盘子还是交给蒋介石吧……他毕竟也是革命同志,由他掌控东北对革命总是有好处的!”
“什么!”毛泽东和越飞异口同声惊呼起来,随即两人又互相瞪了对方一眼。常瑞青沉着声解释道:“不过东北的盘子也不能无条件让给蒋介石!他的陆军次长必须要让给吴虞薰,他的抗俄军总司令让给我,他改任东北抗俄军总司令。”
“这个买卖亏了!”毛泽东一脸惋惜地看着常瑞青:“用东北的盘子换一个空头次长和一个空头总司令也太不划算了!”
陈独秀沉声追问:“中东路护路师和赤色旅在东北的地下组织也交出去?”
常瑞青淡淡地道:“护路师完全交出去,赤色旅地下组织可以配合蒋介石的活动,以他为主。此外。我们同吴佩孚的关系也转给蒋介石。总之,东北的革命工作以后就交给蒋介石了。”
陈独秀咬了咬牙:“那我们表决吧!我反对!”
李大钊和邵飘萍两个互相看了对方一眼,也大声道:“我反对!”
“我赞成!”“我也赞成!”常瑞青和王亚樵算是一伙的,他们俩当然都投赞成票。眼下中共中央局一共有七名委员,不过周恩来还在东北,所以广州这里只有六名委员了。现在陈独秀、李大钊、邵飘萍三人已经投了反对票,常瑞青和王亚樵投了赞成票。只有毛泽东还没有表态了!
所有的目光都投到了毛泽东的身上,等待着他的决定。室内的气氛越来越压抑,几乎要让人透不过气来了。而毛泽东却拧着眉毛一言不发。还从口袋里掏出支香烟,擦上火,大口大口抽了起来。等到香烟抽完。这位年青的中共中央局委员的脸上突然闪过了一丝明悟的表情,他大声笑道:“我支持常耀如同志的建议!”
现在是三比三了!
常瑞青轻轻吁了口气,向毛泽东投去了感谢的微笑,又看着陈独秀道:“陈主席,要开中央全会吗?”
“不必了,这件事情用不着搞那么大。”陈独秀长叹了一声:“东北就让给蒋介石吧……但愿他能忠于孙中山的革命路线。”
常瑞青却同坐在他对面的毛泽东相视一笑,常瑞青笑道:“东北的情况复杂无比,搞好了固然是一份不错的基业,不过搞砸的可能性更大!我看吴虞薰是搞不定的,现在就看蒋介石的本事了。”
……
“先生。常耀如已经同意把东北的盘子让给属下了!”蒋介石是1918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纪念日那天从常瑞青那里得到最后答复的。从观音山的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一出来,他就直奔士敏土厂的孙中山主席府报告喜讯了。
孙中山是在士敏土厂的后花园里接见蒋介石的,陪同孙中山一起接见蒋介石的,还有许崇智和宋庆龄。不过孙夫人那张端庄秀丽的面庞却阴沉着,看着蒋介石的眼神也是冷冷的。不知道老蒋什么地方得罪了这位?
孙中山淡淡地道:“有什么条件吗?”
“陆军次长给吴虞薰,抗俄军总司令给常耀如。”
孙中山怔了一下,望着蒋介石:“就这些吗?”
“就这些。”蒋介石得意洋洋的对孙中山道:“属下略施了些小计,就让常耀如和共产党的其他几个中央局委员有了矛盾。为了稳住阵脚,他就只好将东北的盘子让给属下了!”
“竟有此事?”孙中山扬了下眉毛,却没有追问蒋介石用的是什么小计。他冲蒋介石点了点头:“常耀如在东北的布局是很好的。现在整个让给你了……你可一定要用心去做,不能把事情搞砸了。”说着他指了下一旁的国民革命军参谋总长许崇智:“J石,你不能空手去东北的,想要什么就和汝为说吧。”
蒋介石感激地点了下头:“属下多谢先生的栽培!”
孙中山摇摇头,淡淡道:“栽培什么的谈不上,应该是你去东北替我打江山才是!不过东北那里的局面非常复杂,日本人的势力,俄国人的势力,东北本土的军阀,还有北洋的人都进去了。J石,你打算怎么打开局面呢?”
这个问题蒋介石也已经考虑了许久,现在听到孙中山提问,就高声回答道:“属下觉得,眼下东北问题的关键就是一点,日本人!本来东北是日俄均势,现在俄国人陷于内战,势力衰退,东北其实已经变成了日本人一家独大的局面!这一次的抗俄之役……属下觉得好像是日本人在自导自演!”
孙中山微微一笑,不置可否。蒋介石斟酌了一下用词,继续侃侃而谈道:“原本我们在东北是没有什么机会的,日本人绝不会允许革命力量染指东三省。不过现在他们已经同苏俄缔约,马上就要从俄国那里夺取大片领土了!《日俄密约》的文本属下也看过的,其中不仅是俄国割让30多万平方公里给日本,还有一个半独立的远东共和国,足足有几百万平方公里!日本人在那里还有种种特权,就好象他们在中国一样。依着日本人的性子,他们肯定会进一步觊觎远东共和国……这样咱们就有机会了!”
“哦?”孙中山眼睛里面闪过一丝精光,看着蒋介石。蒋介石上前一步,凑到孙中山的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