像一个简洁的小段子,
看似无意却有意,
看似无情却深情,
看似笑话却隐藏着极大的恐惧,能让血液在刹那纷飞。
我在想,周德东《门》的开场像禅。
他在了人生的谒语,而读者在悟书中的道理。
有点冷,那感觉就像是一团鬼火在心中慢慢煎熬。
火是热的,周德东的《门》燃烧的却是一把冷火。
周德东的小说总是能在最简单的文字中让你找到恐惧最大的快感,
一点一滴,一字一行,都能让你以最快的时间进入恐怖的旅程。
只是搭上这次旅程,你将永远无法跳出他的故事。
这就是周德东小说的魅力。
有的时候,我会在周德东小说里读到一种淡淡的忧伤,
也许是来自于周德东对人物的诠释。
不管是死人,还是活人,不管坏人还是好人,都透着这抹忧伤。
这抹忧伤是掩饰在恐惧之后的,但又渗透在恐惧中,
或许是人性的一种表达。
《门》的写法有些特别,
抛弃了一些中规中矩的传统东西,
但却留下了一些深思的东西。
()免费TXT小说下载
“目的”or“墓地”
“这个世界上,还有一个你。”
答案:
“因为你和另一个你都位于同一个身体上。”
那就带着同一个身体上的另一个你去寻找小说中的另一个答案。
鬼谷女:N重门
文/鬼谷女
读过不少周德东老师的“黑段子”。原版正庄的周记“黑段子”,短小精悍,往往能提溜着你那颗自以为刚强的心悠悠荡荡,起起伏伏,然后到关键的时候突然撒手,惊出你一身冷汗。事后回想,“段子”们讲的其实是寓言,从平淡生活里挖出来的不平淡的故事和寓意。借用《门》里对“门”的比喻,其实每个“段子”就是一扇“门”:进了门的人,清者自清;门后的五光十色,幽明暗亮,各入各眼,却无不缤纷。
刚拿到《门》的时候,第一个念头就是(除了立刻可以确定这是个恐怖文学迷向往的“又黑又长的段子):这又是个什么样的惊悚寓言?拜读完,我有了感触,但决定不说(唯一可以公之于众的,是……还是不说吧),因为我对这个故事的领悟,应该藏在属于我自己的那扇“门” 后,相信你读完,也愿意在夜幕降临后,在老婆老公父母孩子同寝室男生女生熟睡后,蹑手蹑脚地打开你专有的那扇门,看看这个故事怎样地触动了你。
虽然对故事的感悟已被锁于我的私家门后,好在周德东还在多重“门”后放了宝藏,让你我会心。
《门》高度保持了“黑段子”成功的要素,虽然是个长篇,但节奏推进得很快,和那些脍炙人口的“黑段子”一样用种种的出其不意“一刀封喉”——很多笔耕的朋友都有体会:要在长篇中达到心跳提速的作用,要以素描式的叙述达到渲染的气氛,巧思和功底缺一不可。《门》的这种爽脆的推进,很可能会成为本土畅销文学的一种趋势。古龙已经在武侠小说中成功地运用了这种节奏;从上世纪九十年代起,欧美惊悚文学的大家们也都以这样的叙述节奏攫住了大量的读者。
小说里的角色,很个性化很情节性的,往往是为故事服务。《门》中的人物,个人之见,则具有强烈的象征性和代表性。(虽然类型风格迥异,余华的作品也有这种趋势。)象征性的人物,容易让读者产生共鸣,鼓励一种掩卷后的思考。比如米嘉,象征的是权力和权力背后的怯弱;“援交”的顾盼盼,象征着堕落和堕落的无奈;至于作家,象征的就是一种普通,作家就是你我普通人的代表,虚荣又猥琐,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变成疯狂。除了人物外,《门》中的许多线索也都具有象征意义,比如多次提到的“步数”(多少步后将有某某事发生),其实暗示着“规律”和它的心理效应。相信读到最后,很多读者会得出结论,所谓“门”,似乎正是“善恶之门”,或者“因果之门”,打开的,是你的心门。
和周德东见过面的人都忘不掉,他的确是个会讲故事的人,而且用的是那种诙谐的调子。《门》除了是个好看的恐怖小说,那不经意流在其中的谐趣,可以给《门》再贴一个黑色幽默的标签。比如以下对白:
作家说:“对了,昨天半夜,我在家给总经理米嘉打过电话。”
男刑警马上问:“几点钟?”
作家:“午夜。”
男刑警说:“不要用文辞,具体时间。”
还有每节之前的小段子,不乏让人动容之处(被逗乐的或是被吓的),也不禁会让人犯嘀咕:周德东怎么想出这些东西来的?
出版界的前辈曾说,周德东是个绝顶聪明的人。原谅我不能说出前辈的名字,因为写出来,会比一部长篇小说还长——这已经是个共识。在我看来,周德东同时还是个勤奋的人,在操作彩版《青年文摘》这个大杂志的同时,能写出众多精彩的“黑段子”,和更精彩的这个“又黑又长的段子”,足以说明一切。
嫣青:门里狼性 门外人性
文/嫣青
初识周德东老师,是通过他的美文,感性细腻的文字伴我走过了青涩的中学时代。数年前,偶在书店看到一本恐怖小说《三减一等于几》,信手拈来,翻开扉页,作者署名竟然是“周德东”。带着疑问细细翻阅,书中惊悚离奇的情节将我深深吸引,从此便一发不可收拾,成为他系列恐怖小说的忠实追捧者,按照当下流行的话来说,就是成为了他的“粉丝”。
近日,周德东老师06年最新力作《门》隆重上市,这个消息对他的“粉丝”们来说,无疑是一个重大喜讯。在一鼓作气看完整本书之后,我仍感到一种彻骨的寒意封冻着我的血液,使我久久无法呼吸。
本书所叙述的似乎都是一些生活中平常得不能再平常的事情,每一天,甚至每一个时刻,都有可能在我们身边悄然发生。一场婚礼,却是在午夜,新郎怀中的新娘,苍白而了无生气;一个情人,诡秘异常,经常在夜阑人静时无声无息地消失,又无声无息地出现;一个已逝的人的QQ号码,不时会在QQ群里闪现;一条条手机短信,拖着地狱的尾巴,冷静地预言即将发生的神秘事件……然而,正是从这些貌似平凡的事件中撷取出的恐怖元素,才更能叫人感同身受,不可避免地体味出书中人物面临恐怖时的无助和迷茫,从而在不知不觉中将其演变成自己的恐惧。
门,可以说是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的物件,没有哪一天,我们看不到门,也没有哪一天,我们不会跨过几扇、几十扇门。从一扇扇门外走进门里,又从一扇扇门里出到门外,没有人会去思考,门,究竟代表着什么?除了这些有形的门以外,在我们周遭是否还隐藏着无数无形的门?《门》这本小说却通过环环相扣的恐怖事件,在人们的脑海中划出了一个又一个的问号,接着再通过巧妙的构思,重重的悬念,让人喘不过气来的情节发展,将所有的疑问汇聚到一点——我们每个人都是一扇门,一扇对别人关闭的门,门锁锁住的不再是有形的财产,而是无形的隐私。
这样理性的话题,不仅能让大部分读者产生共鸣,也能引起所有人深刻的思索。在独属于每个人自己的这扇门里,到底隐藏着怎样千奇百怪的秘密?是否在每一扇门外表现出来的,都不是门里那个真实的自我?
的确,在我们每个人的成长过程中,不管你愿不愿意,你都会在自己的这扇门里积压下太多的过去,这其中就包括无数不愿示人的秘密。一些普通的秘密,或许会在岁月流逝中沉淀、腐烂,直至消失。而一些特殊的秘密却长久盘恒在心底深处,时不时会跳出来,反噬你一口。一部分人会对这种阵痛表现出若无其事,一部分人会在阵痛中变得消沉,但另有一部分人会无意识地让这种痛逐步恶化成狼性。终有一日,癌细胞般扩散的狼性将腐蚀门锁,冲破樊笼,一举占领门外的人性。
真正的恐怖并非来自外太空,也决非源于那些奇形怪状的吃人生物,更不是产生于血腥的杀戮。真正的恐怖是人心蜕变的恐怖,是狼性替代人性的恐怖,是害怕这种幻化的恐怖。
周德东老师从他开始第一部恐怖小说的创作起,就牢牢抓住了这一点。因此,他的每一部恐怖小说,都是从最贴近生活的平凡事件开始描述,一步步提炼出最不平凡的恐怖要素,把读者一次又一次抛进飓风般的恐惧深渊。
txt电子书分享平台
兴安:奇特的恐怖之门
——谈周德东的恐怖小说《门》
兴安/文
在中国恐怖小说领域,周德东无疑是真正的“王”,什么王?段子王。这不是自诩自封的。据我所知,周德东写恐怖小说已经6、7年了,却总有讲不完的故事,他就像变魔术一样随时都会抖出一个段子,让你冷不丁吓一跳。这种持续稳定的创造力是惊人的,在国内恐怖小说作家中也独树一帜。今年年初他连续推出了《黑段子》《爱情啊你别开花》《恐怖小说家周德东亲身经历的恐怖故事》三部恐怖短篇小说集。在这些作品中,他第一次提出了恐怖小说写作的自传性和亲历性,因而引起了读者的更多的好奇和追捧。而其刚刚出版的《门》则是国内恐怖文学开始以来难得的突破之作,作者对恐怖小说的题材、语言和叙述的把握愈加自如潇洒。正如我在《恐怖小说在中国》所说:“我将它比作中国的《人狼》,但是我敢肯定它比《人狼》更丰富,更精彩,也更恐怖。”
《门》是一部奇特的作品。首先,它的写作主体就非常奇特,封面上标明:周德东著,协助:东德周、韩浩明、龚潮燕。这在小说写作的历史上是罕见的,就是说,这个小说是以周为核心,集合了另外三个人的智慧。我不知道他们的具体分工,但我想到的是这也许类似于影视的操作,或者说是以制作影视的流程和方式创作了一部具有新概念形态的“恐怖小说”。当然,我们还可以从另种角度来考察,比如我们今天看到的《聊斋志异》,难道就是蒲松龄一个人所为么?不大可能,它本身就来自民间,经过蒲松龄的收集、整理和创作,再经过朋友或者后人的完善然后又回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