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
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寂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
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
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
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
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 ‘揭
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憎揭谛!菩提萨婆诃!’”
此时唐朝法师本有根源,耳闻一遍《多心经》,即能记忆,至今传世。此乃
修真之总经,作佛之会门也。那禅师传了经文,踏云光,要上乌巢而去;被
三藏又扯住奉告,定要问个西去的路程端的。那禅师笑云:
“道路不难行,试听我吩咐:千山千水深,多瘴多魔处。若遇接天
① 金华——佛教术语。金波罗华的略称,就是金色莲花,形容功行圆满的境界。
② 伐毛——佛、道教的术语:就是伐毛洗髓、脱胎换骨,所谓功行圆满。
…………………………………………………………… Page 127……………………………………………………………
崖,放心休恐怖。行来摩耳岩,侧着脚踪步。仔细黑松林,妖狐多截
路。精灵满国城,魔主盈山住。老虎坐琴堂,苍狼为主簿。狮象尽称
王,虎豹皆作御。野猪挑担子,水怪前头遇。多年老石猴,那里怀嗔
怒。你问那相识,他知西去路。”
行者闻言,冷笑道:“我们去,不必问他,问我便了。”三藏还不解其
意。那禅师化作金光,径上乌巢而去。长老往上拜谢。行者心中大怒,举铁
棒望上乱捣,只见莲花生万朵,祥雾护千层,行者纵有搅海翻江力,莫想挽
着乌巢一缕藤。三藏见了,扯住行。者道:“悟空,这样一个菩萨,你捣他
窝巢怎的?”行者道:“他骂了我兄弟两个一场去了。”三藏道:“他讲的
西天路径,何尝骂你?”行者道:“你那里晓得?他说‘野猪挑担子’,是
骂的八戒; ‘多年老石猴’是骂的老孙。你怎么解得此意?”八戒道:“师
兄息怒。这禅师也晓得过去未来之事,但看他 ‘水怪前头遇’这句话,不知
验否。饶他去罢。”行者见莲花祥雾,近那巢边。只得请师父上马,下山往
西而去。那一去:管教清福人间少,致使灾魔山里多。毕竟不知前程端的如
何,且听下回分解。
…………………………………………………………… Page 128……………………………………………………………
第二十回 黄风岭唐僧有难 半山中八戒争先
偈曰: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既然皆己
心,何用别人说?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
结。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休教他瞒
①
我,一拳先打彻。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人牛不见时 ,碧天光皎
洁。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②
这一篇偈子,乃是玄奘法师悟彻了《多心经》,打开了门户。那长老
常念常存,一点灵光自透。
且说他三众,在路餐风宿水,带月披星,早又至夏景炎天。但见那:
花尽蝶无情叙,树高蝉有声喧。
野蚕成茧火榴妍,沼内新荷出现。
那日正行时,忽然天晚,又见山路旁边,有一村舍。三藏道:“悟空,
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们且借宿
一宵,明日再走。”八戒道:“说得是。我老猪也有些饿了,且到人家化些
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行者道:“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
报怨!”八戒道:“哥啊,似不得你这喝风呵烟的人。我从跟了师父这几
日,长忍半肚饥,你可晓得?”三藏闻之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
不是个出家的了,你还回去罢。”那呆子慌得跪下道:“师父,你莫听师兄
①
之言。他有些赃埋人 。我不曾报怨甚的,他就说我报怨。我是个直肠的痴
汉,我说道肚内饥了,好寻个人家化斋,他就骂我是恋家鬼。师父啊,我受
了菩萨的戒行,又承师父怜悯,情愿要伏侍师父往西天去,誓无退悔。这叫
做 ‘恨苦修行’。怎的说不是出家的话!”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
来。”
那呆子纵身跳起,口里絮絮叨叨的,挑着担子,只得死心塌地,跟着前
来。早到了路旁人家门首。三藏下马,行者接了缰绳,八戒歇了行李,都伫
立绿荫之下。三藏拄着九环锡杖,按按藤缠蔑织斗篷,先奔门前,只见一老
者,斜倚竹床之上,口里嘤嘤的念佛。三藏不敢高言,慢慢的叫一声“施
主,问讯了。”那老者一骨鲁跳将起来,忙敛衣襟,出门还礼道:“长老,
失迎。你自那方来的?到我寒门何故?”三藏道:“贫僧是东土大唐和尚,
奉圣旨,上雷音寺拜佛求经。适至宝方天晚,意投檀府告借一宵,万祈方便
方便。”那老儿摆手摇头道:“去不得。西天难取经。要取经,往东天去
罢。”三藏口中不语,意下沉吟:“菩萨指道西去,怎么此老说往东行?东
边那得有经?……”腼腆难言,半晌不答。
却说行者素性凶顽,忍不住,上前高叫道:“那老儿,你这们大年纪,
①
全不晓事。我出家人远来借宿,就把这厌钝 的话虎唬我。十分你家窄狭,
① 人牛不见时——佛教用牛比喻修行进度,有所谓 (十牛图)。第八种境界为人牛俱忘,即人牛不见时,
认为这是大乘的“我法俱空”的成就。
② 打开门户——指懂得、领悟所谓修道的门径。
① 赃埋人——栽赃、诬蔑、栽人的意思。
① 厌钝——扫兴、不顺遂。
…………………………………………………………… Page 129……………………………………………………………
没处睡时,我们在树底下,好道也坐一夜,不打搅你。”那老者扯住三藏
②
道:“师父,你倒不言语,你那个徒弟,那般拐子脸,别颏腮,雷公嘴,
红眼睛的一个痨病魔鬼,怎么反冲撞我这年老之人!”行者笑道:“你这个
③
老儿,忒也没眼色!似那俊刮 些儿的,叫做中看不中吃。想我老孙,虽
小,颇结实,皮裹一团筋哩。”
那老者道:“你想必有些手段。”行者道:“不敢夸言,也将就看得
过。”老者道:“你家居何处?因甚事削发为僧?”行者道:“老孙祖贯东
胜神洲海东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居住。自小儿学做妖怪,称名悟空。凭本
事,挣了一个齐天大圣。只因不受天禄,大反天宫,惹了一场灾愆。如今脱
难消灾,转拜沙门,前求正果,保我这唐朝驾下的师父,上西天拜佛走遭,
怕甚么山高路险,水阔波狂!我老孙也捉得怪,降得魔。伏虎擒龙,踢天弄
④
井 ,都晓得些儿。倘若府上有甚么丢砖打瓦,锅叫门开,老孙便能安
镇。”
那老儿听得这篇言语,哈哈笑道:“原来是个撞头化缘的熟嘴儿和
尚。”行者道:“你儿子便是熟嘴!我这些时,只因跟我师父走路辛苦,还
懒说话哩。”那老儿道:“若是你不辛苦,不懒说话,好道活活的聒杀我!
你既有这样手段,西方也还去得,去得。你一行几众?请至茅舍里安宿。”
三藏道:“多蒙老施主不叱之恩。我一行三众。”老者道:“那一众在那
里?”行者指着道:”这老儿眼花,那绿荫下站的不是?”老儿果然眼花,
忽抬头细看,一见八戒这般嘴脸,就唬得一步一跌,往屋里乱跑,只叫:
“关门!关门!妖怪来了!”行者赶上扯住道:“老儿莫怕,他不是妖怪,
是我师弟。”老者战兢兢的道:“好!好!好!一个丑似一个的和尚!”八
戒上前道:“老官儿,你若似相貌取人,干净差了。我们丑自丑,却都有
用。”
那老者正在门前与三个和尚相讲,只见那庄南边有两个少年人,带着一
个老妈妈,三四个小男女,敛衣赤脚,插秧而回。他看见一匹白马,一担行
李,都在他家门首喧哗,不知是甚来历,都一拥上前问道:“做甚么的?”
八戒调过头来,把耳朵摆了几摆,长嘴伸了一伸,吓得那些人东倒西歪,乱
①
跄 乱跌。慌得那三藏满口招呼道:“莫怕!莫怕!我们不是歹人,我们是
取经的和尚。”那老儿才出了门,搀着妈妈道:“婆婆起来,少要惊恐。这
师父,是唐朝来的,只是他徒弟脸嘴丑些,却也山恶人善。带男女们家
去。”那妈妈才扯着老儿,二少年领着儿女进去。
三藏却坐在他门楼里竹床之上,埋怨道:“徒弟呀,你两个相貌既丑,
言语又粗,把这一家儿吓得七损八伤,都替我身造罪哩!”八戒道:“不瞒
师父说,老猪自从跟了你,这些时俊了许多哩。若像往常在高老庄走时,把
嘴朝前一掬,把耳两头一摆,常吓杀二三十人哩。”行者笑道:”呆子不要
乱说,把那丑也收拾起些。”三藏道:“你看悟空说的话。相貌是生成的,
你教他怎么收拾?”行者道:“把那个耙子嘴,揣在怀里,莫拿出来;把那
② 别颏腮——别,瘪的同音字。别颏腮就是瘪嘴巴、瘪腮帮子。后文第二十三回“肚别腰松”、第二十六
回”嘴唇往下别”的”别”与此同。
③ 俊刮——漂亮、俊俏、刮净、利落。
④ 踢天弄井——上天入地的事都能做,形容本事大。
① 跄 (qiāng)——这里是形容行路歪斜的样子。
…………………………………………………………… Page 130……………………………………………………………
蒲扇耳,贴在后面,不要摇动,这就是收拾了。”那八戒真个把嘴揣了,把
耳贴了,拱着头,立于左右。行者将行李拿入门里,将白马拴在桩上。
只见那老儿才引个少年,拿一个板盘儿,托三杯清茶来献。茶罢,又吩
咐办斋。那少年又拿一张有窟窿无漆水的旧桌,端两条破头折脚的登子,放
在天井中,请三众凉处坐下。三藏方问道:“老施主,高姓?”老者道:
“在下姓王。”——“有几位令嗣?”——道:“有两个小儿,三个小
孙。”三藏道:“恭喜,恭喜。”又问:“年寿几何?”——道:”痴长六
十一岁。”行者道:“好!好!好!花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