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刘心武揭秘红楼梦- 第18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讨,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一下。

册页上怎么画的呀?两个人放风筝,一片大海,一只大船,船上有一女子,掩面泣涕之状。一片大海说明她要飘洋过海。一只大船,不是小船,说明要走得很远,只有大船才能走远嘛。船里面的女子,不消说就是贾探春本人。掩面泣涕,说明她的远嫁不是一件喜事,实际上是一件很伤心的事情。这都不奇怪。奇怪的是画上有两个人放风筝。你现在可以回去翻《红楼梦》第五回,你会发现曹雪芹写贾宝玉偷看那些册页,所看到的图画构图都非常简洁,可是唯独到贾探春这儿,不是画一个人放风筝,画两个人放风筝,这就非常值得探究。如果以放风筝来象征家里人送别远行的嫁娘,画一个人就够了,为什么要画两个人放风筝?难道她出嫁,会有两拨人以娘家身份来送别她吗?别着急,咱门先把所有关于贾探春的伏笔都捋一遍,然后总起来揭秘。

图画旁的判词是:“才自精明志自高,生于末世运偏消。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在第五回里面,还有咏叹书里面女子命运的十二支曲,关于探春的那首是《分骨肉》:“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我现在只向你提出一个问题,就是你看了第五回的判词和曲子以后,你觉得贾探春嫁出去以后还会回到娘家吗?你相信高鹗写的那个符合曹雪芹在第五回里的这些伏笔吗?

关于探春远嫁的伏笔,在二十二回又出现了。二十二回写大家制灯谜诗,贾探春她写的灯谜诗谜底是风筝——她跟风筝关系真是很大——“阶下儿童仰面时,清明装点最相宜;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值得注意的是,为什么前面判词说“清明涕送江边望”,这首灯谜诗也强调一个节气,就是清明。清明是一个适宜出嫁的节气吗?过去把清明又叫做什么节?鬼节,是一个祭奠亡魂的日子。这就说明,贾探春她不仅出嫁的地方很远,出嫁的日子按中国人的习俗来说,也很不得当。这显然不是一个正常的娶嫁。第六十三回,写“寿怡红群芳开夜宴”,大家抽花签,贾探春抽到的签上写的是“瑶池仙品”四个字,然后有一句诗:“日边红杏倚云栽。”把她比成杏花。这个杏花不是一般的杏花,是挨着太阳开放的杏花。这气象很好啊,而且签上还写着“得此签者,必得贵婿”。所以当时在场的众女子就引出了议论:“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这句话历来就有读者指出有点古怪。根据书里面的描写,贾家有没有王妃啊,贾家有皇妃,贾家的贾元春比王妃地位高,第十六回很明确地说明她“才选凤藻宫、加封贤德妃”了。她是一个皇妃,可是为什么书里面会写成王妃呢?一般人们说话,对家族里获得荣宠的人,只有夸张往高了说的,哪有降格往低里说的呢?曹雪芹为什么写成这样?因为在真实的生活当中,曹雪芹他们家,曹寅有一个女儿,嫁给了平郡王,而且是康熙指婚的,就是说曹雪芹他有一个姑妈确实是王妃,所以曹家人说话的时候,女子之间互相打趣,可能经常会有这样一句话:咱们家已经有了一个王妃,难道你也会当王妃不成?他这部书的文本特点既然是“真事隐”后以“假语存”,他就很自然地把这样一句家族女子间常用来打趣的话,录入了书中。我在以前讲座里面这样跟大家解释过。现在我要增加我的解释,我下面会给你挑明,为什么在这一回里边他这么来造句,就是因为,他往下写,贾探春确实会成为一个王妃。

第七十回呢,大家填柳絮词。曹雪芹写得很精心。他写贾探春填词,只填成上半阕,最后由贾宝玉给她续了下半阕。贾宝玉续的下半阕里面有一句:“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柳絮每年春天来一次,贾宝玉有一个愿望,就是明年还可以再见到。为什么偏偏要由贾宝玉来写这样一句?我想作者的用意很明显,因为贾探春自己所写的上半阕最后一句叫做“一任东西南北各分离”,贾探春自己写的这句意味着永远分离,离开后就再不可能见面了。如果把整首词都当做贾探春的作品,那就等于贾探春预言自己还会回来。曹雪芹他很精心地安排,他偏写探春竟一时才力不逮,写不出下半阕,贾宝玉写的下半阕里的那句“纵是明春再见隔年期”,就成为是一个虚妄的幻想,只是贾宝玉个人的一种愿望,是不能实现的。

最重要的一个伏笔出现在第七十回末尾,写贾宝玉和众小姐放风筝,他有很丰富的描写。对贾探春放风筝他写得最细,也最惹人猜疑。贾探春自己放了一个凤凰风筝,这当然很吉祥,而且凤凰本身也意味着女性成熟了,要谋求一门好婚事了。结果呢,对面又不知道哪家人也放了一个凤凰风筝,俩风筝绞一块儿了,这就已经让读者觉得,哎哟,挺奇怪的,怎么回事?可是呢,曹雪芹挥笔接着往下写,又出来第三个风筝,像门扇那么大,而且这个风筝还带着响铃,是一个喜字风筝,这个风筝逼近过来,声音越来越大,像雷鸣一样,这个风筝最后跟那两个凤凰绞在一块儿,扯来扯去,最后三个风筝线全断了,三个风筝绞在一起,越飘越远。这意味太深长了。里面不是一个意思,好几个意思了。他这个预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预言了。在八十回后,不消说,曹雪芹会一一回应他的这些伏笔。

你读到前八十回的后面时就会发现,贾探春的年龄已经到了谈婚论嫁阶段。第七十七回有一句写到,王夫人日理万机,“且又有官媒婆来说探春等事,心绪正繁”(通行本里这句写成“心绪正烦”,有的古本写的是“正繁”,我不取“烦”而取“繁”,就是说王夫人对官媒婆来说探春婚事她不会“烦”,只是觉得事务线条太繁多,有点招呼不过来。为什么我认为王夫人对官媒婆来说探春婚事她不会“烦”,看到下面就会明白)。官媒婆会拿着贵族官宦人家公子的庚帖,到有适龄女子的府里,来见女主人,看那女子跟庚帖上开列的庚辰八字是否搭配,如果搭配,就竭力促成一桩门当户对的婚姻。贾探春如果是通过官媒婆来说媒,嫁出去,她可能嫁到哪里去呢?在前八十回里面是有线索可寻的。

第七十一回写到贾母做八旬大寿。来了一些贵客。其中写到一位贵客,那绝对不是闲笔,我们读的时候应该加以注意。这位贵客就是南安太妃。什么叫做太妃?南安王他是一个王爷,那当然是很高的一个爵位了,是吧?他母亲还活着,就叫做南安太妃,他的正妻则叫做南安妃。这位太妃显然和贾母同辈,但她地位比贾母高,所以她来祝寿,就坐了上席,贾母虽然是寿星,只得到边上去坐。南安太妃本来身体不舒服,可以不来的,却还是特地来了,可见她并非只是对贾母表示祝贺,她是另有目的的。什么目的呢?她坐下以后,先问宝玉,意思是要见宝玉。贾母说宝玉到庙里跪经去了,意思是您今天见不着。

这些文字很多读者匆匆几眼看过去,不细思索。其实,这一笔就意味着贾母他心里头对宝玉的婚事要保驾护航到底。前面我不是早就讲过吗,在清虚观打醮的时候,张道士给宝玉提亲,贾母给驳回了。在这之前元春还指婚,当然不是直截了当,是通过颁赐端午节的节礼来暗示,她希望宝玉娶薛宝钗为正妻,贾母装作没感觉,也给抹了。那么南安太妃问起贾宝玉什么意思?贾母不能不防。南安郡王家有可能有小姐到了出嫁的年龄,王府家的小姐称郡主,或者称格格,嫁给宝玉得算是下嫁,可是宝玉呢,声名远播,是个非同一般的富家公子,南安太妃慕名要见,也可以理解;再说王爷的女儿也各不相同,有嫡出的,还有庶出的,模样性情有的可能比较差,南安太妃如果是推销她的某个孙女,那也很可能是庶出的资质不怎么样的,贾母能不防吗?何况贾母早拿定主意支持“木石姻缘”,你南安王那待嫁的闺女就是堪比天仙,贾母她也不感兴趣,所以贾母就说,宝玉您见不着,他庙里跪经去了。有人就说,开头读不懂,贾母怎么没礼貌啊,把宝玉叫出来见见有什么关系呢?就算跪经去了,到那时候也该回家了,而且下面写出,宝玉确实已经回到了家里,让宝玉见一下南安太妃,又有何不可呢?但是贾母她就不让南安太妃过目。有的读者始终觉得贾母是个只知一味享乐的贵族老太太,其实在曹雪芹笔下,贾母是一个很有见解,很有心计,很会应付方方面面,表面可能慈眉善眼蔼然谦和,实际是很有权谋,拿定主意雷打不动的那么一块老辣姜。

宝玉见不到,南安太妃就问小姐们,很可能她来,不仅是想见见宝玉看能不能招赘入府,也考察一下贾家的小姐们,有没有适合她家世子——王爷的儿子称世子——可以娶过去的。贾母说她们姊妹都在里头给我看屋子,跟亲戚女眷们一起看戏呢;南安太妃不放弃,在里头看戏?那也叫人请出来我看看。贾母这个时候就指挥了,请注意这一笔,很重要。贾母吩咐,让林黛玉来,让薛宝钗、薛宝琴来,让史湘云来,她们出来,让南安太妃随便看吧,因为这四位小姐都不是贾府本身的,如果谈婚论嫁的话,按理要由她们的同姓家长负责,南安太妃见了即使很喜欢,也没有道理跟贾家过话求亲,更何况史湘云、薛宝琴那时候已经定亲了。然后呢,贾母就说了,单让贾探春陪着来吧。

贾府本身有三位小姐跟亲戚一起在里边看戏,怎么单让贾探春出来?还有贾迎春、贾惜春嘛。惜春你可以说她年纪小,迎春比探春还大,是不是?可是贾母不让贾迎春出来,那时候贾迎春还没定亲呢,单让贾探春出来,贾母什么意思啊?往外推荐人呢。后来不是邢夫人很生气吗?她生贾母的气。她虽然不是贾迎春的生母,但她是贾赦的夫人,按家庭伦常来说,她是对贾迎春负有责任的母亲,南安太妃要见府里小姐,贾母不让贾迎春出面,对这个长房的孙女竟似有若无,替邢夫人想想,如此安排,分明是对二房偏心嘛!迎春比探春大,本该让她获得南安太妃青睐,倘若迎春能嫁到南安王府里去,她邢夫人不仅是脸上有光,也能获得许多实际的好处嘛!邢夫人对贾母排斥迎春大为不满,当然她不好跟贾母发作,后来借别的茬儿,她就“嫌隙人有心生嫌隙”,当众给凤姐没脸,实际上也就等于往贾母的寿桃上撒了把沙子。这是后来事态的发展。

书里面写得很细,这几个小姐都出来了以后,南安太妃首先就跟史湘云说,你原来在这儿,你听说我来你都不出来见我。南安太妃跟史湘云的两个叔叔保龄侯、忠靖侯特别熟,可能也知道史湘云已经订婚了,很轻松地跟她开玩笑。那么薛家两姐妹,林黛玉,南安太妃当然也说了很多好话,很欣赏,但是书里面写得很清楚,南安太妃一手拉过小姐,第一个拉过来的就是贾探春,连声夸赞。老太太之间她们很多事心照不宣,你让贾探春出来我就明白了,贾探春嫁给谁,贾家是说了算数,贾母更有发言权。所以,南安太妃应该是看中了贾探春,她可以通过官媒婆,把她要来嫁给自己的一个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