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名作家一旦榜上有名,便立即一举成名,文坛登龙,身价百倍。比如去年澳大利亚一个家庭妇女麦可乐,写了一本关于澳大利亚牧区的家史小说《荆棘岛》,连续二、三十个星期位居《最佳畅销书目》之首,销路达五、六百万册,单是平装本版税就得了一百九十万元,可说一夜之间就成了百万富翁。但是一般无名作家的所谓“第一部小说”,能销上几百本乃至几千本的已经不错了,所得稿酬有低到二、三百元的,要靠此生活是不行的。
美国各地著名大报如《华盛顿邮报》、《圣路易快递报》、《洛杉矶时报》等也都有周末书评附刊,但身价都不如《纽约时报》。其他受到学术界和文艺界重视的是《纽约书评周刊》(N。Y。Review of Boo…ks),此刊乃是十余年前纽约各报首次发生大罢工(为时三个月)时所产生。当时文学界人士不能等待《纽约时报》复刊,乃自行创办一个书评杂志。在开始时甚受人重视,但其内容逐渐改变,现在所登之文章着重于政治性甚于文艺性。
其他各种周刊、月刊等书评栏也相当受人注意的有《大西洋月刊》、《哈泼氏月刊》、《纽约客》、《新共和》、《时代》、《新闻周刊》等。但这些刊物的书评,一共加起来,还不及《纽约时报》一家的份量。
美国出版界乃是一项巨大的商业。一本畅销书可以使一个无名作家一夜之间成为百万富翁。但这类作家的进益不是单靠售书的版税,而是也靠卖给好莱坞拍电影或广播公司拍电视的所得。但那是另一篇故事,以后有机会再谈。
(一月十日寄自纽约)
纽约航讯
董鼎山
美国的书商
美国每年出版的新书中,有40%由书店经销。一年按出版新书四万种计算,就有约一万七千种书在书店出售。另外,全国图书市场上销售的多年来一直在重版的书有四十余万种,其中40%即十七万种以上的书也由书店出售。两者加起来,一个书店从理论上说,每年出售的可达十九万种以上的图书。可是,实际上比较大的书店每年也只能陈列五千至一万种书,大多数零售店还到不了这个规模。因此,不少图书积压在仓库里,有图书过剩的现象。
与此同时,一些美国公众却抱怨说,他们去书店常常买不到想买的书,例如古典名著、烹调书等等。他们在书架上看到的往往是全国范围内二三十本畅销书。
如果将这种情况完全归咎于书商,也不太公平。书商在挑选该进什么书的时候,经常遇到左右为难的局面。他们如果听信出版社推销员的宣传,进了大批可能成为畅销书的图书,结果往往并不美妙。当然书商有权退还出版社那些卖不出去的“畅销书”,可是为这些书花掉的仓库保管费和退货时的运费,不能不是一笔损失。但如果不进那些可能的“畅销书”,一旦它们畅销起来,书店老板又会措手不及。脱销一本畅销书不仅使书店少赚许多钱,而且也有损书店的声誉。所以美国的多数书店宁愿追求“大型”书和畅销书,而放弃那些有价值的书。
在这种情况下,有的书店就实行“专门定购”的制度。顾客提出要求,书店派人到出版社仓库里挑,包装寄出。这样,顾客所花的钱常常是书价的几倍。(罗)
罗
探索现代化的中国风格
部分书籍的装帧设计观感
“开卷有益”,这是我国自古以来的名言。其他国家也有许多赞美书籍的警句。随着社会在前进,书籍同人类生活的关系无疑会愈加密不可分。然而无需证明,任何书籍都得有一定的形式,没有形式的书籍是不存在的。人们在“开卷”之前,第一眼看到的只能是书的相貌装束,即书籍的形式,术语称之为装帧。一本书,有了精美的装帧,会给人以读书之乐。反之,装帧低劣,纵使内容不错,也会使人产生美中不足,兴味索然之感。可见,书籍装帧在千百万读者之间起的作用。书籍装帧作为一门艺术,在国际上早已受到普遍的重视,它正随着社会的发展而逐渐完美。我们只要接触到一点外国的图书,就不难理解它正在怎样飞速地发展。
目前,当祖国大地结束了酷寒冰封之后,最先一批迎春而开的装帧艺术花朵,正陆续出现。它们虽不算多,却冲破了先前那种贫乏、枯燥、全无生气的局面,以其新意和活力,给人以鼓舞,预报着即将到来的万紫千红。
封面是书籍装帧的重要而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搞好封面设计,不断创造新的形和新的色,以更好地体现书籍的内容,增强艺术感染力,吸引和满足读者,这是改进装帧工作的重要方面。令人欣喜的是,目前在各类书籍的封面中,都能够看到用过心思的设计。
人民文学出版社的《新世界的儿女》(阿尔及利亚长篇小说),封面的构思和表现手法都有新意,特别是它的构图和色彩。设计者根据小说的主要内容——阿尔及利亚妇女在革命中的觉醒和成长,集中概括出一个引颈迎向朝阳的年轻妇女的侧面头像:面部为霞光染得分外鲜明,头像富有雕塑感,顶天立地,头顶直抵封面上缘,颈部连接大地,浑然一体(地面上的仙人掌使人联想到非洲)。黑色为主要色彩,覆盖着封面的一半以上篇幅,但并不显得昏黑,在黄(背景)、橙(面部)两色的对比下,反而显得十分鲜明、强烈,加强了画面的艺术效果。这样的构图,以及这样的色彩,体现出“新世界的儿女”的基本精神面貌,同时象征着希望和力量。
从表现手法上说,如果这本书的封面设计是运用写实手法的成功,那么,云南人民出版社的《于无声处——一批冲破禁区的好作品》的封面设计,则从运用写意手法方面取得了成功。它的特点是构图简洁,意境深远。单一的蔚蓝色作底色,右下角一个黑色长方块印着书名,作为封面要求,这实在难以再简化了。此外只有一只白色粗线条一笔勾勒出来的飞鸟,连同它飞行的示意曲线,完全是写意的。然而正是这个一笔写意画,吸引着读者琢磨、回味:鸟儿向天空飞翔,不久即由于某种原因不得不转起圈子,而最终又以无可阻挡之势奋力冲向高天。当读者回顾某些人对这批冲破禁区的作品的议论,再看这只飞鸟的路线,会感到设计者说了很多很多。
广东人民出版社的《丽日南天》(散文集),在装帧设计上也是颇具匠心的。到过祖国南疆的人一看便知,那被阳光镶起明亮边缘的浓黑粗大树干,从树干间隙露出的清澈艳丽的蓝天,盛开如火的木棉花朵,这一切构成了逆光中观察烈日南方的常见情景。书的内容提要说,本散文集有浓郁的南方情调。而封面的这种新颖构思所展现的意境,圆满地体现了内容提要的介绍。这本书还注意了整体的装帧设计,特别是题头图案。每文一画,多数都是精心之作,表现了设计者丰富的想象力和熟练的装饰手法,足以引发读者的寻味、联想。
从目前见到的一些经过认真设计的封面中,不难发现一个普遍的倾向,也是新的特点,就是在探索现代化的中国风格。它们既有图案古朴雅致,体现出鲜明的传统民族风格的设计,同时正在较多地出现构思大胆、新颖,具有现代化气息的作品。象人民美术出版社的《变色龙》、《十五贯》(都是连环画),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冬木》(叙事诗,有插图),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姑苏春》(长篇小说),少年儿童出版社的《小灵通漫游未来》(科学幻想小说),上海译文出版社的《外国文艺》(期刊)、《黑潮》(日本长篇小说),吉林人民出版社的《孙悟空三打白骨精》(连环画),都是在封面设计上具有特色的作品。它们的设计者根据书的内容和读者对象,进行了风格、样式各异的设计。其中《孙悟空三打白骨精》,从封面开始,到扉页,到正文,浑然一体的传统民族形式,必定使读者深感兴趣。紫色的封面上,一个孙悟空的三角形写意头像,一行竖写的白字书名,在如此简洁新颖的设计吸引下,读者准会翻阅下去。而翻开封面,概括了故事精华的扉页设计更加引人。而《外国文艺》、《黑潮》则着眼于外国文艺作品这一特定内容,在封面设计上做了大胆突破。它们以自己所带有的一些“洋”味,同样赢得了读者的称赞。
在不算短的一个时期内,很多人似乎感到,政治书和科技书的装帧设计是难以搞出也不必搞出什么名堂来的,甚至有些误解以及在误解之上做出的误事的决定。比如认为,这两类书既然要朴素大方,封面设计则越简单越好,标准设计是光板一条字(书名),而且这一条字只能横排,不准竖着,以至于还圈定了封面的用色范围,等等。政治书和科技书就一定排斥精心的装帧设计吗?朴素大方就是越单调越好吗?目前已有几本书的封面设计做出答案和示范。
人民出版社的《唯物辩证法大纲》,改变了这类书常见的把书名、作者名、出版单位在一个轴线上横排三行的老例,把书名移到封面右上角,而且把据说是不该转行的书名分做两行,还把书名的下半段跟作者姓名排在一行,出版单位也排到封面左下角。如此对老例做了一点冲击,此外并无再多花样,这本书的封面竟顿时显出生气。难道书的严肃性和学术价值因此而降低了吗?当然一点也没有。
科技书的内容有很大一部分是难以用形象来表达的,有的虽能表达,然而形象不美。要设计好科技图书的封面,一个十分重要的途径是把科学原理通过形象思维加工概括,使之图案化。人民邮电出版社的《微波通信系统设计和设备》、《LC滤波器和螺旋滤波器的设计》两书的封面设计,有助于启发人们进行这一方面的思考。《微波通信系统设计和设备》,书名只占封面上端一条不大的狭长地位,很大的篇幅是一幅优美引人的图案:这是对两种正在发射的微波通信天线——锅形天线和扇形天线的概括和形象化。设计者使这一图案处于既是它又不是它的状态,内行人看着明白,外行人觉得美观,确实为这本书增色不少。
《LC滤波器和螺旋滤波器的设计》,也是图案占封面绝大部分。图案由三组造型相同、色彩有别的局部构图交错排列构成。每组构图都是滤波器符号加上经过美化的曲线图。这本书经过图案的美化装饰,连外行人都要盯住那一条条富有个性的曲线,企图看出一点奥妙来。
这两本书的封面设计,突破了以往常见的把实物的照片或科学原理的图例直接搬上封面的作法,是有所创造的。
冶金工业出版社的《稀土》,封面也别具一格,看后令人难忘。这是由于设计者不满意过去简陋设计这一类图书的常例,宁愿自找麻烦,精心思考的结果。十七个小方格的安排,取得了平淡中见奇异的艺术效果,显然要经过内容、构图和色彩上的反复琢磨。这些方格,不仅与书名相配合起到鲜明、和谐的装饰作用,同时引人注目地展示了稀土的各个元素,并巧妙地区别了元素的分系。
上面所列举的封面设计,有一部分在制版、印刷方面是有较大难度的。可喜的是,制版、印刷工人为了提高我国书籍的装帧水平,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