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听。领四道节度都使,镇江陵。时江、淮租赋山积于江陵,召募勇士数万人,日费巨万。生长深宫,不更人事,子襄城王,有勇力,好兵,有薛等为之谋主,以为今天下大乱,惟南方完富,握四道兵,封疆数千里,宜据金陵,保有江表,如东晋故事。上闻之,敕归觐于蜀;不从。江陵长史李岘辞疾赴行在,上召高适与之谋。适陈江东利害,且言必败之状。十二月,置淮南节度使,领广陵等十二郡,以适为之;置淮南西道节度使,领汝南等五郡,以来为之;使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图。
'14'永王李幼年失去母亲,由肃宗抚养,常常抱在怀中同睡。后来李跟随玄宗逃向蜀中。玄宗任命诸子分别兼领天下节度使。谏议大夫高适进谏说不可行,但玄宗不听。李兼领四道节度都使,坐镇江陵。当时江、淮地区所征收的租赋都积聚于江陵,李招募数万勇士为兵,每日耗费巨大。李从小长于深宫之中,不懂人间世事,儿子襄城王李勇武有力,喜好用兵,又有薛等人为谋士,认为当今天下大乱,只有南方富有,未遭破坏,李手握四道重兵,疆土数千里,应该占据金陵,保有江东,像东晋王朝那样占据一方。肃宗得知后,下敕让李往蜀中朝见玄宗,李不听。江陵长史李岘以有病为名辞别李奔赴行在,肃宗召来高适与他一同商讨计策。高适陈说了江东的形势,并分析说李必败。十二月,设置淮南节度使,管辖广陵等十二郡,任命高适为节度使。又设置淮南西道节度使,管辖汝南等五郡,任命来为节度使。让他们与江东节度使韦陟共同对付李。
'15'安禄山遣兵攻颍川。城中兵少,无蓄积,太守薛愿、长史庞坚悉力拒守,绕城百里庐舍、林木皆尽。期年,救兵不至,禄山使阿史那承庆益兵攻之,昼夜死斗十五日,城陷,执愿、坚送洛阳,禄山缚于洛滨冰上,冻杀之。
'15'安禄山派兵攻打颍川。城中兵力少,也没有粮草储备,太守薛愿与长史庞坚竭力坚守,城周围百里以内的房舍和林木都被毁掉。坚守了一年,救兵不来,安禄山又派阿史那承庆增兵攻打,昼夜连续死战十五天,最后城被攻陷,薛愿与庞坚被抓住送往洛阳,安禄山把他们捆绑在洛水边的冰上,活活冻死。
'16'上问李泌曰:“今敌强如此,何时可定?”对曰:“臣观贼所获子女金帛,皆输之范阳,此岂有雄据四海之志邪!今独虏将或为之用,中国之人惟高尚等数人,自余皆胁从耳。以臣料之,不过二年,天下无寇矣。”上曰:“何故?”对曰:“贼之骁将,不过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数人而已。今若令李光弼自太原出井陉,郭子仪自冯翊入河东,则思明、忠志不敢离范阳、常山,守忠、乾真不敢离长安,是以两军絷其四将也,从禄山者,独承庆耳。愿敕子仪勿取华阴,使两京之道常通,陛下以所征之兵军于扶风,与子仪、光弼互出击之,彼救首则击其尾,救尾则击其首,使贼往来数千里,疲于奔命,我常以逸待劳,贼至则避其锋,去则乘其弊,不攻城,不遏路。来春复命建宁为范阳节度大使,并塞北出,与光弼南北掎角以取范阳,覆其巢穴。贼退则无所归,留则不获安,然后大军四合而攻之,必成擒矣。”上悦。
'16'肃宗问李泌说:“现在叛军如此强大,不知什么时候才能够平定?”李泌回答说:“我看到叛军把抢掠的子女与财物都运往老巢范阳,这难道有雄据天下的志向吗!现在只是那些胡人将领为安禄山卖力,汉人只有高尚等几个人,其余的都不过是一些胁从。以我的看法,不过二年,天下就会平定。”肃宗说:“这有什么道理?”李泌回答说:“叛军中勇将不过是史思明、安守忠、田乾真、张忠志、阿史那承庆等几个人。现在我们如果命令李光弼率兵从太原出井陉关,郭子仪率兵从冯翊进入河东,这样史思明与张忠志便不敢离开范阳与常山,安守忠与田乾真则不敢离开长安,我们以两支军队拖住了叛军的四员骁将,跟随安禄山的只有阿史那承庆了。希望下敕书命令郭子仪不要攻取华阴,使两京之间的道路畅通,陛下率领所征召的军队驻扎于扶风,与郭子仪、李光弼交互攻击叛军,叛军如果救援这头,就攻击他们的那头,如果救援那头,就攻击这头,使叛军在数千里长的战线上往来,疲于奔命,我们则以逸待劳,叛军如果来交战,就避开他的锋芒,如果要撤退,就乘机攻击,不攻占城池,不切断来往的道路。明年春天再任命建宁王李为范阳节度大使,从塞北出击,与李光弼形成南北夹击之势,以攻取范阳,颠覆叛军的巢穴。这样叛军想要撤退则归路已断,要留在两京则不得安宁,然后各路大军四面合击而进攻,就一定能够平息叛军。”肃宗听后很高兴。
时张良娣与李辅国相表里,皆恶泌。建宁王谓泌曰:“先生举于上,得展臣子之效,无以报德,请为先生除害。”泌曰:“何也?”以良娣为言。泌曰:“此非人所言,愿王姑置之,勿以为先。”不从。
当时张良娣与李辅国内外勾结,二人都嫉恨李泌。建宁王李对李泌说:“先生你在皇上面前荐举了我,使我得以效臣子之忠,大恩大德无以报答,请让我为先生除掉大害。”李泌说:“你说的是什么意思?”李就说到张良娣。李泌听后说:“这样的话不是作臣子所应该说的,希望你暂时把这件事放下,不要先做这种事。”但李不听从李泌的话。
'17'甲辰,永王擅引兵东巡,沿江而下,军容甚盛,然犹未露割据之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乎牒,诘其擅引兵东下之意。怒,分兵遣其将浑惟明袭希言于吴郡,季广琛袭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于广陵。进至当涂,希言遣其将元景曜及丹徒太守阎敬之将兵拒之,李成式亦遣其将李承庆拒之。击斩敬之以徇,景曜、承庆皆降于,江、淮大震。高适与来、韦陟会于安陆,结盟誓众以讨之。
'17'甲辰(二十五日),永王李擅自率兵东巡,沿着长江而下,军势浩大,但还没有显露出割据一方的图谋。吴郡太守兼江南东路采访使李希言写信给李,责问他擅自发兵东下的意图。李大怒,于是就分兵派遣部将浑惟明在吴郡袭击李希言,季广琛在广陵袭击广陵长史、淮南采访使李成式。李率兵进至当涂,李希言派遣部将元景曜与丹徒太守阎敬之率兵抵挡,李成式也派部将李承庆迎击。李将阎敬之斩首示众,于是元景曜与李承庆都投降了李,江、淮地区大为震动。高适、来与韦陟会合于安陆,结盟誓师讨伐李。
'18'于阗王胜闻安禄山反,命其弟曜摄国事,自将兵五千入援。上嘉之,拜特进,兼殿中监。
'18'于阗王尉迟胜得知安禄山谋反,就任命他的弟弟尉迟曜代理国政,自己亲自率兵五千入朝援助平叛,肃宗嘉奖他的忠诚,拜他为特进,兼殿中监。
'19'令狐潮、李庭望攻雍丘,数月不下,乃置杞州,筑城于雍丘之北,以绝其粮援。贼常数万人,而张巡众才千余,每战辄克。河南节度使虢王巨屯彭城,假巡先锋使。是月,鲁、东平、济阴陷于贼。贼将杨朝宗帅马步二万,将袭宁陵,断巡后。巡遂拔雍丘,东守宁陵以待之,始与睢阳太守许远相见。是日,杨朝宗至宁陵城西北,巡、远与战,昼夜数十合,大破之,斩首万余级,流尸塞汴而下,贼收兵夜遁。敕以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巡以将士有功,遣使诣虢王巨请空名告身及赐物,巨唯与折冲、果毅告身三十通,不与赐物。巡移书责巨,巨竟不应。
'19'叛军将领令狐潮与李庭望率兵攻打雍丘,数月未攻克,于是就设置了杞州,在雍丘北面筑杞州城,以断绝雍丘城的粮食援助。叛军经常用数万兵力来进攻,而张巡的兵力才有一千余人,但每次交战都打退叛军。河南节度使虢王李巨率兵屯驻于彭城,命张巡为代理先锋使。此月,鲁郡、东平、济阴都落入叛军之手。叛军大将杨朝宗率领步、骑兵二万将要袭击宁陵,断绝张巡的后路。张巡于是率兵撤出雍丘,向东坚守宁陵,抵抗叛军,这时张巡才与睢阳太守许远见面。当天,杨朝宗率兵到达宁陵城西北,张巡、许远与他交战,一昼夜达数十次,大败叛军,杀死一万余人,死尸塞满汴水,顺流而下,叛军收兵连夜逃走。肃宗下敕书任命张巡为河南节度副使。张巡认为部下将士有功,派遣使者向虢王李巨请求给予空名的委任状以及赏赐物品,而虢王李巨只给了折冲都尉与果毅都尉的委任状三十通,没有给予赏赐的物品。张巡写信责备李巨,李巨竟不回信。
'20'是岁,置北海节度使,领北海等四郡;上党节度使,领上党等三郡;兴平节度使,领上洛等四郡。
'20'这一年,唐朝设置北海节度使,统辖北海等四郡;设置上党节度使,统辖上党等三郡;设置兴平节度使,统辖上洛等四郡。
'21'吐蕃陷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石堡城、百谷城、雕窠城。
'21'吐蕃军队攻陷唐朝的威戎、神威、定戎、宣威、制胜、金天、天成等军及石堡城、百谷城、雕窠城。
'22'初,林邑王范真龙为其臣摩诃漫多伽独所杀,尽灭范氏。国人立其王头黎之女为王,女不能治国,更立头黎之姑子诸葛地,谓之环王,妻以女王。
'22'当初,林邑国王范真龙被臣子摩诃漫多伽独杀死,并族灭了范氏。国人又立国王头黎的女儿为王,因为头黎的女儿不能治理国家,国人就改立头黎姑母的儿子诸葛地为王,被称为环王,并把女王嫁给他。
二载(丁酉、757)
二载(丁酉,公元757年)
'1'春,正月,上皇下诰,以宪部尚书李麟同平章事,总行百司,命崔圆奉诰赴彭原。麟,懿祖之后也。
'1'春季,正月,玄宗颁下诰命,任命宪部尚书李麟为同平章事,总管朝中各个部门,并命令崔圆奉诰命赴彭原。李麟是懿祖光皇帝李天锡的后代。
'2'安禄山自起兵以来,目渐昏,至是不复睹物;又病疽,性益躁暴,左右使令,小不如意,动加棰挞,或时杀之。既称帝,深居禁中,大将希得见其面,皆因严庄白事。庄虽贵用事,亦不免棰挞,阉宦李猪儿被挞尤多,左右人不自保。禄山嬖妾段氏,生子庆恩,欲以代庆绪为后,庆绪常惧死,不知所出。庄谓庆绪曰:“事有不得已者,时不可失。”庆绪曰:“兄有所为,敢不敬从。”又谓猪儿曰:“汝前后受挞,宁有数乎!不行大事,死无日矣!”猪儿亦许诺。庄与庆绪夜持兵立帐外,猪儿执刀直入帐中,斫禄山腹。左右惧,不敢动。禄山扪枕旁刀,不获,撼帐竿,曰:“必家贼也。”赐已流出数斗,遂死。掘床下深数尺,以毡裹其尸埋之,诫宫中不得泄。乙卯旦,庄宣言于外,云禄山疾亟。立晋王庆绪为太子,寻即帝位,尊禄山为太上皇,然后发丧。庆绪性昏懦,言辞无序,庄恐众不服,不令见人。庆绪日纵酒为乐,兄事庄,以为御史大夫、冯翊王,事无大小,皆取决焉;厚加诸将官爵以悦其心。
'2'安禄山从起兵反叛以来,视力逐渐下降,至此已看不清东西,又因为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