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教"建筑》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佛教"建筑- 第2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三夜,十条恶龙早已累得筋疲力尽,他们的咆哮声越来越低,行动也越来越迟缓。老大一看时机已到,立即向其余八个弟弟使了眼色,九兄弟个个心领神会,随着老大一声猛喝,九柄刀叉一起朝花龙身上砍落,花龙猝不及防,拚命地左躲右闪,前爪上仍然挨了老大一刀。花龙一声痛吟,转身就向大海方向逃去,其余九条恶龙一看花龙受伤逃跑了,也紧跟着逃进了大海。
  再说前往昆仑山寻找镇妖宝珠的老小,从告别九个哥哥那一天起,一路跋山涉水,风行露宿,一刻也不肯停留。饿了,就吃一点身上带的干鱼片,干鱼片吃完了就摘树上的野果吃,野果吃完了,就吃树皮和草根;渴了就喝一点沟边的雨水,有时一连几天找不到水喝,嗓子都干得快要冒烟了,就用舌头舔一舔早晨留在岩石上的露水,然后又继续顽强地向西走去。就这样,他一共走了七七四十九天,翻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座大山,淌过了九千九百九十九条河流。这一天,他的眼前出现了一座极其雄伟的大山,山上开满了各式各样的鲜花,树上结满各种各样的香果,一条条溪流在山间岩缝中奔流,激起一朵朵雪白的浪花……老小从来没有见过这么美丽的景色,但他没有沉醉于景色之中,而是继续朝前走去。一会儿便来到了一座小桥跟前,刚到桥头,只听到一声怒吼,一头吊睛白额猛虎挟着一股劲风朝他猛扑过来。老小毫无思想防备,一下子就被猛虎扑倒在地。猛虎伸出利爪按住他的双肩,然后张开巨口,露出满嘴锋利的牙齿朝老小的喉管咬来,老小急忙用双手卡住老虎的脖子,然后用双膝朝猛虎的小腹使劲撞去……就这样,一个一虎扭打在一处。就在这时,远处又传来一声怒喝:“畜生,还不给我退到一边!”声音刚过,老小便感到身上一轻。随着一声低吼,猛虎便跃上了桥头边一块三丈多高的巨石。老小爬起身来一看不知什么时候巨石上已经出现了一位白发老翁:雪白的头发,雪白的胡须,手里托着一只金光闪闪的细腰葫芦,此刻正望着他慈祥地微笑呢!
  “小兄弟,你是来找镇妖宝珠的吧。看,我这里已经给你准备好了!”说完,白发老翁便轻轻飘落到老小的身边,把手中的宝葫芦递给了老小。老小喜出望外,连忙伸出双手捧过宝葫芦,然后双膝跪下向白发老翁叩谢。老翁伸手将他轻轻扶起,“不用谢我,现在你的九位兄长正有危难,你赶紧合了这只宝葫芦救他们去吧!”说完,老翁又随手从袖中取出一枚大枣递给老小:“你将此枣吞下,马上闭上眼睛,心中默数,等数到九时,睁开眼睛,你便可以立刻回到海边的家园。”说完,白发老翁便跨上猛虎踏云而去。
  老小听说九个哥哥正有危难,立即按照老翁传授的方法吞下了大枣,接着闭上双眼,等到他心中数不清到九时,耳中便听到一阵阵震耳欲聋的呼喝打斗声……
  原来,十条恶龙因为两次前来强占宝地都没有成功,特别是第二次,花龙还被九兄弟砍伤了前爪。所以,他们对十兄弟恨得咬牙切齿。花龙在海底养了三十多天的伤后,立即四处活动,纠集一大批虾兵蟹将前来助阵,第三次向九兄弟发起了一次更加猛的进攻。十条恶龙仗着人多势众,向九兄弟发起轮番攻击,九兄弟渐渐招不住,最后只好退进石墙。花龙一看,正中下怀,立即招呼其余九龙,一个个张开口朝石墙里狂喷恶水,恶水在石墙里迅速漫升,眼看就要把九兄弟活活闷死在恶水之中,就在这万分危急的关头老小赶到了,他立即打开金葫芦,取出镇妖宝珠向恶龙冲去。只见宝珠放射出耀眼的光芒,刺得恶龙和虾兵蟹将连眼睛都睁不开,就像一群无头的苍蝇一样到处乱窜。同时由于光芒的照射,海水也一落千丈,以极快的速度迅速消退净尽。恶龙突然失去了海水的依托,便再也无法喷出恶水,一个个都像稀泥一样软瘫在地上,十兄弟立刻一拥而上,各自镇住一条恶龙。恶龙在地上拚命地翻滚挣扎,十兄弟死死压住恶龙一点也不肯放松,这样,十兄弟与十条恶龙就滚打在一起,难分难解……
  这时,白发老翁也跨着猛虎来到了九华上空,只见老翁口中念念有词,然后随手一挥,一道惊天动地地霹雳响过,九条恶龙和压在他们身上的九兄弟立刻化成了九座挺拔的山峰,而那条青白相间的花龙则化成了环流在九座山峰之间的一条河流。老小因为手中握着镇妖宝珠没有被化成山峰,后就成了九华山这一带的主人。人们都有说,那九座山峰就是后来的九子山,那条河流就是现在的龙溪,而山上的那些怪石都是那虾兵蟹将变的。


第七卷  中国佛教名寺


第三十八章  华夏第一寺——白马寺
  白马寺位于中国河南洛阳城东12公里处,古称金刚崖寺,号称“中国第一古刹”,是佛教传入中国后第一所官办寺院。它建于东汉明帝永平11年(公元68年),距今已有1900多年的历史。
  关于白马寺的创建,最流行的一种说法即“白马驮经”说。据在关佛籍记载,东汉永平七年的一天晚上,汉明帝刘庄(刘秀之子)夜宿南宫,梦见一个身高丈六,头顶放光的金人自西方而来,在殿庭飞绕。第二天早上,汉明帝召集大臣,把这个梦告诉给大臣们,博士傅毅启奏道:臣听说,西方有神,人们称其为佛,就像您梦到的那样。汉明帝听罢,信以为真,于是就派大臣蔡音、秦景等十余人出使西域拜求佛经、佛法。蔡音等人于公元65年,告别帝都,踏上了“西天取经”的万里征途。在大月氏国(今阿富汗境至中亚一带),遇到印度高僧摄摩腾、竺法兰,见到了佛经和释迦牟尼佛白毡像,诚恳邀请二位高僧东赴中国弘法布教。永平十年(公元67年),二位印度高僧应邀和东汉使者一道,用白马驮载佛经、佛像同返国都洛阳。汉明帝见到佛经、佛像,十分高兴,对二位高僧极为礼重,亲自予以接待,并安排他们在当时负责外交事务的官署鸿胪寺暂住。公元68年,汉明帝敕令在洛阳西雍门外三里御道北兴建僧院。为纪念白马驮经之,因此取名“白马寺”。“寺”字即源于鸿胪寺之“寺”字。再后来“寺”字便成了中国寺院的一种泛称。
  白马寺建寺以来,其间几度兴废、几度重修,尤以武则天时代兴建规模最大。白马寺为长方院落,坐北朝南,寺内主要建筑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毗卢阁、齐云塔等。游览白马寺,不但可以瞻仰那些宏伟、庄严的殿阁和生动传神的佛像,而且可以领略几处包含有生动历史故事的景物。在古色古香的白马寺山门内大院东西两侧茂密的柏树丛中,各有一座坟冢,这就是有名的“二僧墓”。东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启道圆通摩腾大师墓”,西边墓前石碑上刻有“汉开教总持竺法大师墓”。这两座墓冢的主人便是拜请来汉传经授法的高僧──迦什摩腾和竺法兰。石碑上的封号是宋徽宗赵佶追封的。在清凉台上还有二位高僧的塑像。它们寄托着中国佛门弟子对二位高僧的敬慕之情。
  现有五重大殿和四个大院以及东西厢房。前为山门,山门是并排三座拱门。山门外,一对石狮和一对石马,分立左右,山门内东西两侧有摄摩腾和竺法兰二僧墓。五重大殿由南向北依次为天王殿、大佛殿、大雄殿、接引殿和毗卢殿。每座大殿都有造像,多为元、明、清时期的作品。毗卢殿在清凉台上,清凉台为摄摩腾、竺法兰翻译佛经之处。东西厢房左右对称。整个建筑宏伟肃穆,布局严整。此外,还有碑刻40多方,对研究寺院的历史有重要价值。
  现存白马寺坐北朝南,是一座长方形的院落,占地约4万平方米。寺大门之外,厂—场南有近年新建石牌坊、放生池、石拱桥,其左右两侧为绿地。左右相对有两匹石马,大小和真马相当,形象温和驯良,这是两匹宋代的石雕马,是优秀的石刻艺术品→文¤人··书·¤·屋←。白马寺的山门为明代所重建,为一并排三座拱门,代表三解脱门,佛教称之为涅之门。部分门洞券面上刻有工匠姓名,皆为东汉遗物。寺内现存五层大殿,坐落在一条笔直的中轴线上,两旁偏殿则互相对称。天王殿,正中置木雕佛龛,龛顶和四周有50多条姿态各异的贴金雕龙。龛内供置弥勒佛,即“欢喜佛”。他笑口大开,赤脚打坐,形象生动有趣,令人忍俊不禁。殿内两侧,坐着威风凛凛的四大王,是佛门的守护神。弥勒佛像之后是韦驮天将,佛教的护法神,昂然伫立,显示着佛法的威严。
  清凉台被称为“空中庭院”,是白马寺的胜景。清康熙年间,寺内住持和尚如诱曾作诗赞美道:“香台宝阁碧玲珑,花雨长年绕梵宫,石磴高悬人罕到,时闻清磬落空蒙。”这个长43米,宽33米,高6米,由青砖镶砌的高台,具有古代东方建筑的鲜明特色。毗卢阁重檐歇山,飞翼挑角,蔚为壮观,配殿、僧房等附属建筑,布局整齐,自成院落。院中古柏苍苍,金桂沉静,环境清幽。相传原为汉明帝刘庄幼时避暑和读书的处所,后来改为天竺高僧下榻和译经之处。
  白马寺山门东侧,有一座玲珑古雅、挺拔俊秀的佛塔,这就是有名的齐云塔。齐云塔是一座四方形密檐式砖塔,13层,高35米。它造型别致,在古塔中独具特色,不可多得。齐云塔前身为白马寺的释迦如来舍利塔,现在的齐云塔为金大定十五年(1175)重建,为洛阳现存最早的古建筑。
  白马寺中种有许多石榴树。白马寺的石榴汉魏时曾誉满京师。石榴原产于安息(今伊朗),在汉代同佛经、佛像一起传入中国,并最多在洛阳、长安落户。当时人们赞美石榴,把它作为中外人民交往的标志,石榴的身价倍增,白马寺的石榴,亦有“白马甜榴,一实值牛”的说法。白马寺作为我国第一古刹,在中国佛教史和对外文化交流史上占有着极其重要的地位。
  1961年国务院将白马寺定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77年又成立了白马寺文物保管所。现在,白马寺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和4A级旅游点。
  白马寺有中国佛寺“祖庭”之称,始建于东汉永平十一年(68),因汉明帝“感梦求法”,遣使天竺僧人回洛阳后而创建。历代屡有修葺增缮,唐代前期达到最盛,武则天曾派亲信薛怀义任住持,安史之乱后即有残损,明嘉靖三十年(1551)重修后,始成今日之规模布局。寺址位于汉魏洛阳故城雍门西,现有天王殿、大佛殿、大雄宝殿、接引典及毗卢阁等建筑,殿堂共达百余间。山门外有东汉来华的天竺僧报摩腾、竺法兰之墓,青石砌包。寺内还有唐代经幢。元代华严大师文才撰言语收写的《洛京白马寺祖庭记碑》及原存石刻弥勒菩萨像已被盗往美国。大雄宝殿内供奉释迦、药师及阿弥陀佛,东西分置十八罗汉,均为元代以来干漆工艺制成。寺后部有清凉台,台上建有毗卢阁,西侧配殿中置摄摩腾和竺法兰之像。白马寺有金大定十五年(1175)所造齐云塔,塔为四方形密檐式,高25米,塔身挺秀丽。


第三十九章  天下名刹——少林寺
  少林寺有“禅宗祖廷,天下第一名刹”之誉,是建于北魏太和二十年(公元496年)。少林寺建筑包括常住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