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神之心洽,然后天气和也。愿陛下垂圣德,揆万机,诏有司,慎人命,缓刑
罚,顺时气,以调阴阳,垂之无极。
帝虽不能用,然知其至诚。亦以此故不得久留,出为鲁相。后德阳殿成,百
官大会。帝思意言,谓公卿曰:“钟离尚书若在,此殿不立。”
意视事五年,以爱利为化,人多殷富。以久病卒官。遗言上书陈升平之世,
难以急化,宜少宽假。帝感伤其意,下诏嗟叹,赐钱二十万。
药崧者,河内人,天性朴忠。家贫为郎,常独直台上,无被,枕杫,食糟
糠。帝每夜入台,辄见崧,问其故,甚嘉之,自此诏太官赐尚书以下朝夕餐,给
帷被阜袍,及侍史二人。崧官至南阳太守。
宋均字叔痒,南阳安众人也。父伯,建武初为五官中郎将。均以父任为郎,
时年十五,好经书,每休沐日,辄受业博士,通《诗》、《礼》,善论难。至二
十余,调补辰阳长。其俗少学者而信巫鬼,均为立学校,禁绝淫祀,人皆安之。
以祖母丧去官,客授颍川。
后为谒者。会武陵蛮反,围武威将军刘尚,诏使均乘传发江夏奔命三千人往
救之。既至而尚已没。会伏波将军马援至,诏因令均监军,与诸将俱进,贼拒厄
不得前。及马援卒于师,军士多温湿疾病,死者太半。均虑军遂不反,乃与诸将
议曰:“今道远士病,不可以战,欲权承制降之何如?”诸将皆伏地莫敢应。均
曰:“夫忠臣出竟,有可以安国家,专之可也。”乃矫制调伏波司马吕种守沅陵
长,命种奉诏书入虏营,告以恩信,因勒兵随其后。蛮夷震怖,即共斩其大帅而
降,于是入贼营,散其众,遣归本郡,为置长吏而还。均未至,先自劾矫制之罪。
光武嘉其功,迎赐以金帛,令过家上冢。其后每有四方异议,数访问焉。
迁上蔡令。时府下记,禁人丧葬不得侈长。均曰:“夫送终逾制,失之轻者。
今有不义之民,尚未循化,而遽罚过礼,非政之先。”竟不肯施行。
迁九江太守。郡多虎暴,数为民患,常募设槛阱而犹多伤害。均到,下记属
县曰:“夫虎豹在山,鼋鼍在水,各有所托。且江淮之有猛兽,犹北土之有鸡豚
也。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务退奸贪,思进忠善,
可一去槛阱,除削课制。”其后传言虎相与东游度江。中元元年,山阳、楚、沛
多蝗,其飞至九江界者,辄东西散去,由是名称远近。浚遒县有唐、后二山,民
共祠之,众巫遂取百姓男女以为公妪,岁岁改易,既而不敢嫁娶,前后守令莫敢
禁。均乃下书曰:“自今以后,为山娶者皆娶巫家,勿扰良民。”于是遂绝。
永平元年,迁东海相,在郡五年,坐法免官,客授颍川。而东海吏民思均恩
化,为之作歌,诣阙乞还者数千人。显宗以其能,七年,征拜尚书令。每有驳议,
多合上旨。均尝删剪疑事,帝以为有奸,大怒,收郎缚格之。诸尚书惶恐,皆叩
头谢罪。均顾厉色曰:“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小黄门在傍,入具以闻。帝善其不挠,即令贳郎,迁均司隶校尉。数月,出为河
内太守,政化大行。
均尝寝病,百姓耆老为祷请,旦夕问起居,其为民爱若此。以疾上书乞免,
诏除子条为太子舍人。均自扶舆诣阙谢恩,帝使中黄门慰问,因留养疾。司徒缺,
帝以均才任宰相,召入视其疾,令两驺扶之。均拜谢曰:“天罚有罪,所苦浸笃,
不复奉望帷幄!”因流涕而辞。帝甚伤之,召条扶侍均出,赐钱三十万。
均性宽和,不喜文法,常以为吏能弘厚,虽贪污放纵,犹无所害;至于苛察
之人,身或廉法,而巧黠刻削,毒加百姓,灾害流亡所由而作。及在尚书,恒欲
叩头争之,以时方严切,故遂不敢陈。帝后闻其言而追悲之。建初元年,卒于家。
族子意。
意字伯志。父京,以《大夏侯尚书》教授,至辽东太守。意少传父业,显宗
时举孝廉,以召对合旨,擢拜阿阳侯相。建初中,征为尚书。
肃宗性宽仁,而亲亲之恩笃,故叔父济南、中山二王每数入朝,特加恩宠,
及诸昆弟并留京师,不遣就国。意以为人臣有节,不宜逾礼过恩,乃上疏谏曰:
“陛下至孝烝烝,恩受隆深,以济南王康、中山王焉先帝昆弟,特蒙礼宠,圣情
恋恋,不忍远离,比年朝见,久留京师,崇以叔父之尊,同之家人之礼,车入殿
门,即席不拜,分甘损膳,赏赐优渥。昔周公怀圣人之德,有致太平之功,然后
王曰叔父,加以锡币。今康、焉幸以支庶享食大国,陛下即位,蠲除前过,还所
削黜,衍食他县,男女少长,并受爵邑,恩宠逾制,礼敬过度。《春秋》之义,
诸父昆弟无所不臣,所以尊尊卑卑,强干弱枝者也。陛下德业隆盛,当为万世典
法,不宜以私恩损上下之序,失君臣之正。又西平王羡等六王,皆妻子成家,官
属备具,当早就蕃国,为子孙基阯。而室第相望,久磐京邑,婚姻之盛,过于本
朝,仆马之众,充塞城郭,骄奢僣拟,宠禄隆过。今诸国之封,并皆豪腴,风气
平调,道路夷近,朝聘有期,行来不难。宜割情不忍,以义断恩,发遣康、焉各
归蕃国,令羡等速就便时,以塞众望。”帝纳之。
章和二年,鲜卑击破北匈奴,而南单于乘此请兵北伐,因欲还归旧庭。时窦
太后临朝,议欲从之。意上疏曰:
夫戎狄之隔远中国,幽处北极,界以沙漠,简贱礼义,无有上下,强者为雄,
弱即屈服。自汉兴以来,征伐数矣,其所克获,曾不补害。光武皇帝躬服金革之
难,深昭天地之明,故因其来降,羁縻畜养,边人得生,劳役休息,于兹四十余
年矣。今鲜卑奉顺,斩获万数,中国坐享大功,而百姓不知其劳,汉兴功烈。于
斯为盛。所以然者,夷虏相攻,无损汉兵者也。臣察鲜卑侵伐匈奴,正是利其抄
掠,及归功圣朝,实由贪得重赏。今若听南虏还都北庭,则不得不禁制鲜卑。鲜
卑外失暴掠之愿,内无功劳之赏,豺狼贪婪,必为边患。今北虏西遁,请求和亲,
宜因其归附,以为外扞,巍巍之业,无以过此。若引兵费赋,以顺南虏,则坐失
上略,去安即危矣。诚不可许。
会南单于竟不北徙。
迁司隶校尉。永元初,大将军窦宪兄弟贵盛,步兵校尉邓叠、河南尹王调、
故蜀郡太守廉范等群党,出入宪门,负势放纵。意随违举奏,无所回避,由是与
窦氏有隙。二年,病卒。
孙俱,灵帝时为司空。
寒朗字伯奇,鲁国薛人也。生三日,遭天下乱,弃之荆刺;数日兵解,母往
视,犹尚气息,遂收养之。及长,好经学,博通书传,以《尚书》教授。举孝廉。
永平中,以谒者守侍御史,与三府掾属共考案楚狱颜忠、王平等,辞连及隧
乡侯耿建、朗陵侯臧信、护泽侯邓鲤、曲成侯刘建。建等辞未尝与忠、平相见。
是时,显宗怒甚,吏皆惶恐,诸所连及,率一切陷入,无敢以情恕者。朗心伤其
冤,试以建等物色独问忠、平,而二人错愕不能对。朗知其诈,乃上言建等无奸,
专为忠、平所诬,疑天下无辜类多如此。帝乃召朗人,问曰:“建等即如是,忠、
平何故引之?”朗对曰:“忠、平自知所犯不道,故多有虚引,冀以自明。”帝
曰:“即如是,四侯无事,何不早奏,狱竟而久系至今邪?”郎对曰:“臣虽考
之无事,然恐海内别有发其奸者,故未敢时上。”帝怒骂曰:“吏持两端,促提
下。”左右方引去,朗曰:“愿一言而死。小臣不敢欺,欲助国耳。”帝问曰:
“谁与共为章?”对曰:“臣自知当必族灭,不敢多污染人,诚冀陛下一觉悟而
已。臣见考囚在事者,咸共言妖恶大故,臣子所宜同疾,今出之不如入之,可无
后责。是以考一连十,考十连百。又公卿朝会,陛下问以得失,皆长跪言,旧制
大罪祸及九族,陛下大恩,裁止于身,天下幸甚。及其归舍,口虽不言,而仰屋
窃叹,莫不知其多冤,无敢牾陛下者。臣今所陈,诚死无悔。”帝意解,诏遣朗
出。后二日,车驾自幸洛阳狱录囚徒,理出千余人。后平、忠死狱中,朗乃自系。
会赦,免官。复举孝廉。
建初中,肃宗大会群臣,朗前谢恩,诏以朗纳忠先帝,拜为易长。岁余,迁
济阳令,以母丧去官,百姓追思之。章和元年,上行东巡狩,过济阳,三老吏人
上书陈朗前政治状。帝至梁,召见朗,诏三府为辟首,由是辟司徒府。永元中,
再迁清河太守,坐法免。
永初三年,太尉张禹荐朗为博士,征诣公车,会卒,时年八十四。
论曰:左丘明有言:“仁人之言,其利博哉!”晏子一言,齐侯省刑。若钟
离意之就格请过,寒朗之廷争冤狱,笃矣乎,仁者之情也!夫正直本于忠诚则不
诡,本于谏争则绞切。彼二子之所本得乎天,故言信而志行也。
赞曰:伯鱼、子阿,矫急去苛。临官以洁,匡帝以奢。宋均达政,禁此妖禜。
禽虫畏德,子民请病。意明尊尊,割恩蕃屏。惵惵楚黎,寒君为命。
卷四十二 光武十王列传第三十二
光武皇帝十一子:郭皇后生东海恭王彊、沛献王辅、济南安王康、阜陵质王
延、中山简王焉,许美人生楚王英,光烈皇后生显宗、东平宪王苍、广陵思王荆、
临淮怀公衡、琅邪孝王京。
东海恭王彊。建武二年,立母郭氏为皇后,彊为皇太子。十七年而郭后废,
彊常戚戚不自安,数因左右及诸王陈其恳诚,愿备蕃国。光武不忍,迟回者数岁,
乃许焉。十九年,封为东海王,二十八年,就国。帝以彊废不以过,去就有礼,
故优以大封,兼食鲁郡,合二十九县。赐虎贲旄头,宫殿设钟虡之县,拟于乘舆。
彊临之国,数上书让还东海,又因皇太子固辞。帝不许,深嘉叹之,以彊章宣示
公卿。初,鲁恭王好宫室,起灵光殿,甚壮丽,是时犹存,故诏彊都鲁。中元元
年入朝,从封岱山,因留京师。明年春,帝崩。冬,归国。
永平元年,彊病,显宗遣中常侍钩盾令将太医乘驿视疾,诏沛王辅、济南王
康、淮阳王延诣鲁。及薨,临命上疏谢曰:
臣蒙恩得备藩辅,特受二国,宫室礼乐,事事殊异,巍巍无量,讫无报称。
而自修不谨,连年被疾,为朝廷忧念。皇太后、陛下哀怜臣彊,感动发中,数遣
使者太医令丞方伎道术,络绎不绝。臣伏惟厚恩,不知所言。臣内自省视,气力
羸劣,日夜浸困,终不复望见阙庭,奉承帷幄,孤负重恩,衔恨黄泉。身既夭命
孤弱,复为皇太后、陛下忧虑,诚悲诚惭。息政,小人也,猥当袭臣后,必非所
以全利之也。诚愿还东海郡。天恩愍哀,以臣无男之故,处臣三女小国侯,此臣
宿昔常计。今天下新罹大忧,惟陛下加供养皇太后,数进御餐。臣彊困劣,言不
能尽意。愿并谢诸王,不意永不复相见也。
天子览书悲恸,从太后出幸津门亭发哀。使司空持节护丧事,大鸿胪副,宗
正、将作大匠视丧事,赠以殊礼,升龙、旄头、鸾辂、龙旂、虎贲百人。诏楚王
英、赵王栩、北海王兴、馆陶公主、比阳公主及京师亲戚四姓夫人、小侯皆会葬。
帝追惟彊深执谦俭,不欲厚葬以违其意,于是特诏中常侍杜岑及东海傅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