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逃离北上广》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逃离北上广- 第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该词最初来自于《中国青年报》的一篇评论,题为《别让大城市妄想症压垮自己》:“试图用所谓的热情和吃苦换取‘大城市入门证’,可能是一种虚妄,一种不切实际的偏执。在现实与想象的巨大落差下,难免失落、自卑和焦虑。奋斗后,得到的却是一种心理折磨和现实窘困,甚至是铤而走险走向不归路,这又何必呢?”

北京,高高在上

《长江日报》评论员廖保平说:“北漂大多有浓厚的‘北京情结’,有那么一种‘宁要北京一张床,不要外地一套房’的拧劲。很多人认为,这是他们的观念问题,这当然是观念问题,观念引发行动嘛。可是这观念从何而来,是什么让他们铁了心的宁在北京做牛尾也不愿意到外地去做鸡头呢?

如果说这是一些有思想、有追求、有才华的年轻人很自然而然的逐梦行为或生存方式的选择。那么,我们不禁又要反问:如果仅仅是为了追逐梦想,在哪里不可以追呢,为什么非要跑到北京?为什么偏偏是北京?

用廖保平的话说,这是因为“很小的时候,我们就唱这样的歌‘我爱北京天安门’,北京是一个令国人十分向往的城市,它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在全国有特殊的地位,甚至特殊的权利,这是毋庸讳言的”。而且“北京不是北京人的北京,她是全国人民的北京,不仅因为她是多个朝代的国都,中华人民共和国的首都,在中国历朝的制度特色下,在‘举国体制’下,在各个时期,全国人民都曾积极地支持、支援过北京,可谓‘有钱的出钱,没钱的出力’。”

但是,北京一直都不能真正为全国人民共同享用,严格的户籍制度、越来越离谱的高房价等障碍,都将外地人远远地阻挡在“集全国人民之力建设起来的北京的文明成果”之外。因此,在他看来,“北漂也算是代表着外地人民去分享一下举国体制下的文明成果了”。

2004年麦子的那篇《我奋斗了18年才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或许能说明这种在大城市寻梦的情结。“我的白领朋友们,如果我是一个初中没毕业就来沪打工的民工,你会和我坐在‘星巴克’一起喝咖啡吗?不会,肯定不会。比较我们的成长历程,你会发现,为了一些在你看来唾手可得的东西,我却需要付出巨大的努力。”

但是,3年之后,有人在北京提出了另一个事实:麦子言之过早,“18年又如何?再丰盛的年华叠加,我仍不能和你坐在一起喝咖啡”。

因为“那年我25,无数个夙兴夜寐,换来一个硕士学位,额上的抬头纹分外明显,脚下却半步也不敢停歇。如果不想让户口打回原籍,子子孙孙无穷匮,得赶紧地找份留京工作。你呢?你不着急,魔兽世界和红色警报?早玩腻了!你野心勃勃地筹划着‘创业创业’……可惜,我不能。创业于你,是可进可退可攻可守的棋,启动资金有三姑六眷帮忙筹集,就算铩羽而归,父母那三室一厅、温暖的灶台也永不落空。失败于我,意味着覆水难收一败涂地,每年夏天,为了节省三五百块钱的机器钱,爹娘要扛着腰肌劳损在大日头下收割5亩农田……

“白手起家的过程艰辛而漫长,整整3年,我没休过一次长假没吃过一回鸭脖子;听到‘华为25岁员工胡新宇过劳死’的新闻,也半点儿不觉得惊讶,以血汗、青春换银子的现象在这个行业太普遍了。下次,当你在上地看见一群人穿着西装革履拎着IBM笔记本奋力挤上4毛钱的公交车,千万别奇怪,我们就是一群IT民工……

“突如其来地,你的喜讯从天而降:邀请大家周末去新居暖暖房。怎么可能?你竟比我快?可豁亮的100多平方米、红苹果家具、37寸液晶大彩电无可质疑地摆在眼前。你轻描淡写地说,老头子给了10万,她家里也给了10万,老催着我们结婚……回家的路上,女朋友郁郁不说话,她和我一样,来自无名的山城。我揽过她的肩膀,鼓励她也是鼓励自己,没关系,我们拿时间换空间……

“我们都想给深爱的女孩以天堂,天堂的含义却迥然不同。你的老婆当上了全职太太,每天用电驴下载《老友记》和《越狱》;我也想这么来着,老婆不同意,你养我,谁养我爸妈?不忍心让你一个人养7个人。当你的女孩敷着倩碧面膜舒服地翘起脚,我的女孩却在人海中顽强地搏杀……

这是北京城里一代新移民的写照,也是典型的“城乡差距”。所以,人人都想挤进大城市,都想在这个国家的高处获取更丰盛的“阳光”,以期人生和子孙的生活完成飞跃。

但是,为什么要北漂?你真的问过自己吗?在你选择来北京之前,你有为自己安排过退路吗?当你在北京漂了五六年以后,你有没有想过自己最黄金的年龄就要过去?而你的未来却总琢磨不定?不要用心中还有梦这样的话来骗自己,这个社会讲的实力,而实力=家庭背景+个人能力,这其中,家庭背景又占80%的成分。或许有的北漂在若干年以后终于在北京的五环外买下了属于自己的房子,但那又有什么用呢?这只是小营生,如果你在老家,应该要比现在要活得滋润的多吧。

☆‘文‘☆;

☆‘人‘☆;

☆‘书‘☆;

☆‘屋‘☆;

☆‘小‘☆;

☆‘说‘☆;

☆‘下‘☆;

☆‘载‘☆;

☆‘网‘☆;

为什么要北漂,你问过自己吗?

奶茶(化名)给出的答案是“贪恋北京的所谓繁华和所谓的机遇”。2009年夏天她拿到了硕士毕业文凭。“虽然拿到了文凭,可是我不争气,在去年本来就不景气的就业市场上,没能把自己卖个好价钱。现在想想,当时的我好像中了蛊惑一样,一心就要留在北京。”

于是,为了一个北京户口,奶茶忍气吞声到了郊区一所乡镇中学教书。工作之后,最大的感觉就是——“我进错了房间”。一切的一切都与自己格格不入,流氓痞气的学生,得过且过的同事,让她感到窒息和绝望。“免费的早读课,5块钱一节的晚自习,周六照常上课,2800块的薪水,除了户口,我真的不知道还有什么可以留下的理由。”

一个人生活的奶茶希望能尽快在北京买房安家,“我是一直在看着房子的,我想,就算没有男人,自己先买套房,自住或是投资都好。”但是北京的房价,让人越来越揪心,越来越绝望。“现在我充分认识到,就我现在的情况,在北京买房根本就是摘月亮。”

奶茶的老家在一个中小城市,父母都在机关工作,衣食无忧。“以前妈妈说,实在不行就回来,一个女孩子在外面不容易,家里永远有你的位置。当时我只是不在乎地笑笑,心想,我在北京七年了,读书也读到了这个地步,一定能在北京有个好归宿的。现在看来,原来自己真的太要面子,总觉得在北京读了那么多年书最后再回家乡,是没本事的表现;原来自己真的太虚荣,北京是好,但那些好是需要钱需要权的,一无所有的你,看着别人靠关系进了中石油、中石化,看着别人买了房子、车子,看着满大街的LV,Gucci,Benz,Minicooper干过眼瘾,真的有意义吗?……”“看到周围同学好友幸福地晒旅行照、活动照、吃喝照、婚纱照,我都情不自禁问自己,你自己拥有了什么呢?”文科小硕,普通女生,没有家,没有房子,没有男朋友,在北京,就算怀揣着梦想,又有多大的可能实现呢?

4。北京欢迎你,路过

中华英才网于2008年11月推出的“北上广深四地就业环境”专项调查显示,四地都有接近或超过半数的受访者选择了“压力太大”,这基本上成了四大城市就业环境的共性。在关于“哪些词最能反映所在城市特点”的调查中,广州和深圳的受访者选择“压抑”的比重分别高达47。56%和46。7%;与这两地相比,北京受访者选择“排外”的比例最大。此处的排外,可以直接理解为北京对外来者设置的高门槛。

北京是最适合你职业发展的“天堂”吗?在你铁了心要挤进这座城市,或在城里感到前途迷茫时,请认真思考这个问题。同时,擦亮眼睛,看看你选择栖居的北京,有哪些缺点将直接考验你的“容忍力”。

隐性就业

除了前面提到的户籍障碍和人脉的重要影响力之外,隐性就业也是困扰青年人,尤其是应届毕业生的重大问题之一。

据中国人民大学劳动人事学院2003年3月的调查,在北京高校毕业生中,74。8%的人首选在北京工作,排除掉北京生源后,非北京生源的毕业生首选北京的仍占69%。正是这种选择预期的高度集中,使北京某种意义上成为了人才“黑洞”。

面对毕业生的大量积聚,对所需人才的筛选除了强调学历、专业外,北京市还提出了更为苛刻的条件——户口,不断加高外地生源毕业生的“准入门槛”。一个在京就读的外地生源毕业生要想在北京找到工作并顺利完成就业派遣的全过程,必须具有学校根据一定标准落实的“留京指标”和用人单位经由上级人事主管部门核准的“进京指标”。否则,因不能解决落户和档案问题,就不能与用人单位、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书,继而无法取得就业报到证,不能进行就业派遣。这一制度的设置,确实使得一些外地生源的毕业生对“进京”望而却步,但也有毕业生对在大城市“淘金”情有独衷,即使不能解决户口、档案问题,还是“留”了下来,只不过他们没有按照规定程序“落实就业”,仅是以“打工”的形式“漂”在大城市,成为了所谓的“隐性就业者”。

隐性就业特指毕业后找到了工作,能够自食其力,但由于种种原因无法与用人单位、学校签订就业协议书,参加工作但不能派遣,户口和档案存放在学校或打回生源地的就业情形。近年来,大学生隐性就业者的出现并增多已成为不争的事实。

中国青年报社会调查中心发起的一项在线调查显示,59%的人表示自己身边存在“隐性就业族”。

《北京晚报》2009年的报道称:“大量‘85后’大学毕业生已从去年开始进入社会。他们大都思维活跃、向往自由,很多人在就业时选择开网店、做翻译、撰稿,甚至同时兼职打几份零工。不过,大多数人就业的初衷仍是找一家常规、稳定的单位,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未果,才最终走上隐性就业之路。一位在网上开店的网友发帖表示:‘毕业时由于没有什么具体的职业规划,于是就去凭兴趣赚钱。现在经营的还算不错,所以就业到底是显性还是隐性并不重要。’”

“但并不是所有的隐性就业者都是一帆风顺的,许多隐性就业者都面临着很大的生存压力。体育学院毕业的小王现在做兼职健身教练维持生活。‘受金融危机影响,又恰逢淡季,目前兼职的工作骤减,这样下去连房租和水电费都快交不起了。’”

生活的动荡不安,是隐性就业族群首先要面对的问题。所谓“安居才能乐业”,在福利分房与己无缘、大城市的商品房价格居高不下的情况下,大多数隐性就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租房。然而,租房毕竟不是长久之计。每月支付几百元、上千元的房租姑且不论,经常搬家、居无定所又会产生强烈的不安定感。与人合租固然可以减轻经济上的压力,但又必然带来生活上的不便。所以,能够在自己工作的城市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住房,应该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