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时明月汉时关》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秦时明月汉时关- 第53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开打。

韩信军和项羽军展开会战,双方人马互相向敌方军阵发起冲锋。远距时双方各用长枪、硬弩互攻,两军交触后改为短兵肉搏。霸王充分发挥了猛人雄风,冲在军前,杀敌如切菜。楚军大受鼓舞,个个争先奋勇杀敌人。双方交战约四个小时,不分胜负。

霸王杀得性起,单人匹马闯入敌军阵中,撕开防御裂口,身后楚军如潮而至。在汉军中央四处冲杀,汉军渐渐不能抵挡,韩信传令退军。

项羽在后急追,这时早就埋伏好的孔熙、陈贺突然杀入楚军左右侧翼,楚军一时大乱,这时候,佯败的韩信也掉转回头,联合左右二军围杀楚军。

这下霸王再神勇也抵挡不住了,只好下令撤军回营,经此一败十万楚军只剩下五万。

韩信得胜后,分拨士兵,围着楚营四面安营打算将霸王困死。没办法,人多就有这好处。

张良又让汉军中的楚人,教各营士兵唱楚歌。

当天晚上,楚营四周四面楚歌之声环绕。项羽听到楚歌大惊,派人去查看,原来歌声是从汉军中传来的。楚军们以为汉军已经攻下楚地,俘虏了自己父母亲人,一时军心大乱。

见到这种场面,项羽明白,大势已去。

今时今日说什么都晚了,索性喝几杯吧,项羽回到帐中饮酒,让虞姬陪同。

喝着杯中苦酒,项羽想起了自己的一生。是啊,人只有到这时候才会回忆过去,也只能回忆过去。他本是天纵英才,东征西讨,三年发迹,创成霸业。谁又能想到盖世英雄也会有身困重围、水穷山尽的一天。

算了吧。自古艰难唯一死,不过是条命,也不足为惜。

此时的他满腔怨愤,心绪如潮。此情此景,项羽作了此生第一首诗,也是唯一的一首。

诗曰:

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

骓不逝令可奈何,虞兮虞令奈若何!

项羽的心境别人不明白,唯独虞姬明白。美人当即回诗一首:汉兵已掠地,四方楚歌声。大王意气尽,贱妾何聊生!

虞姬吟罢,拔剑自刎。

此刻,盖世英雄项羽终于落泪。

八千子弟失江东,只有虞兮效始终。

死共乌骓埋骏骨,生怜红粉是英雄。

花间名字留芳体,帐下悲歌泣晓风。

若使当年成帝业,宁同吕雉祸深宫。

——清·谢启昆

不肯过江东

好吧刘季,天下可以是你的。

但我即便是死,也依然是西楚霸王项羽。

这个名字,我要你至死那天都不能忘记,我要你每夜都自噩梦中惊醒!

项羽决定杀出重围,就算是死也要死得轰轰烈烈。当天晚上,他亲自挑选八百精骑,准备突围。

此时正是十二月,天气十分寒冷,当天晚上刮着大风。

项羽带着八百人,趁着夜色严寒的掩护,悄悄路过汉军军营,十分神奇的是,一连过了好多座营寨都没人发现。直到天亮,刘季才接到报告说项羽连夜逃走了。

韩信听说项羽在几十万汉军中从容脱走,神不知鬼不觉,大为惊骇。当即命令骑将灌婴率五千人马去追。

项羽带八百骑兵渡过淮水,这时候他发现,身后士兵只剩下一百多人,其余的都已经逃走了。更为糟糕的是,走到阴陵这个地方,他忽然迷路了。他向一名农夫问路,农夫认出这个狼狈的逃将是项羽,霸王爱好屠城、坑城的坏习惯最终促成了他的败亡。农夫骗了他,故意指给他错误的方向。

等项羽勉强找到路走到东城,身边只剩下二十八骑,这时候灌婴的五千追兵已到。

逃是逃不出去了。

霸王对身边的二十八人说:

吾自起兵,至今八年,身经大小七十余战,未曾一败,遂至称霸天下。今晚困于此,此天亡我也,非战之过!

今日固当决一死战。但诸君观我必当突围斩将,三次胜敌,使诸君知乃天亡我,非用兵之罪!

这是一段极其经典的台词。英雄末路明知败局已定,却想挽回英雄的尊严。下面的内容请大家当传奇故事来看吧。所谓传奇,一为传一为奇,其中的奥秘就是实在说不清楚。

项羽带着最后的二十八骑登上一处小山顶。他们背靠背围成战圈,各执兵器向外。

灌婴追兵赶到时见到就是这样悲壮的场景,他命令五千士兵把小山围住。

霸王将二十八骑分成四队,分四个方向向下冲杀,并且约定冲杀后去山的东边会合。

霸王手持画戟啸道:诸君看我斩其一将。喊完率领二十八骑纵马驰下。

这种拼命的架势吓得汉军无人敢挡,汉军明明知道项羽只有二十八人,自己五千人是稳赢。但看到项羽领头冲下来,个个不由自主地避退。

项羽趁机斩下一名汉将头颅。

汉骑将杨喜策马来追,项羽忽然回头,大喝一声,估计练过狮子吼。吓得杨喜连人带马后退数里。恐怖啊!

项羽和部下如约在山东边会合,令人吃惊的是二十八骑一个不少。这真是一票猛人,五千汉军在他们面前竟如同虚设。这次项羽将部下分成三队,自己混在其中,分三个方向往外冲。

灌婴那边又追过来,由于不知道项羽在哪队,只好也把汉军分成三队,分别去追。

项羽带着自己的这小队人马在汉军中四处冲杀,斩了一员都尉,杀死汉军数十人。接着他又挥军救出另外两支小队,这时候一点算,二十八骑,只损失了两骑。

霸王豪气干云,对剩下的二十六骑道:我说得怎么样?

不得不服,部下们到这时候也不怕死了,能有此一战虽死无憾,纷纷高喊:大王神勇无敌!

项羽带着部下终于来到了著名的乌江旁。恰好遇见乌江亭长撑船等在岸边。

接着令人费解的事情发生了。

亭长诚意邀请霸王登船,他说道:江东虽然小,也有数千里的土地,十万多的人口,这些资本足可以让您重整旗鼓东山再起。现在追兵就快到了,请您坐我的船赶快渡江。您放心,整个江面只有我这一条船,只要您一上船,追兵就算到了无船可渡也无可奈何。

亭长的话太合理太动听了。正是因为太合理太动听,所以反而诡异。

项羽沉默片刻,他说:上天要灭亡我,我还渡乌江干什么!我和江东子弟八千人渡江西征,如今一人独还,我无颜见江东父老。

项羽最终拒绝了乌江亭长的好意,只请求他将自己的乌骓战马渡过河去。

霸王为什么不肯过江东,永远是个历史谜团。

很多人拿项羽的多疑大做文章,说他怀疑乌江亭长来得太巧(还撑着船),说话太好听,种种迹象再结合骗子农夫那一堑,令他不得不疑;又有人说,是项羽厌倦了多年战火生涯,东山再起太累,面对滚滚乌江水,不由生出人生浮云的感悟;还有人说,项羽是个绝世英雄,对英雄来说死不可怕,可怕的是兵败被俘受尽凌辱。

在这里我们引用李清照的诗作结言,留给项羽永远的传奇吧。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项羽和部下弃了战马就在乌江边上等待追兵。

最后一战痛快淋漓,霸王一人就斩杀汉军数百人,身受创伤十余处。

到了最后的时候了。

项羽对汉将吕马童,说道:你不是我的故友吗?我听说刘季悬赏封侯要取我首级。大家是熟人,这个人情就给你吧!

说完,霸王拔剑,于乌江畔自刎。

吕马童虽得到提点但动作慢了点,被汉将王翳抢先一步取了霸王首级。

汉军见霸王已死,一拥而上想抢项羽尸体换军功。这些人如恶狗抢食,没抢到军功反而自相残杀而死几十人。项王肢体,最终分为四段。

杨喜、吕马童、吕胜、杨武四人人手一份,他们拿着血淋淋的残块去向刘季邀功。刘季命人将四块残肢体拼在一起验明正身。按照承诺封四人万户侯。

项羽死后,楚地皆降唯鲁地不降。刘季命人将项羽的头颅挂在城下,鲁人确认项羽已死,大哭,始降。

楚怀王曾封项羽为鲁公,项羽死后,鲁地又最后投降,刘季遂以鲁公礼葬项羽于城。所有项氏支属,一概不诛。其中项伯等四人,有功于汉,皆封为列侯,赐姓刘氏。

十分讥讽的是,刘季亲自为项羽发丧设祭,并在祭坛前痛哭一场。

这很有点三国中“柴桑口卧龙吊丧”的味道。孔明哭公瑾固然有做给人看的意图,但谁知道那些眼泪中没有一丝痛失对手的伤心惋惜。

好啦,给西楚霸王一个结语吧。

秦末,陈涉首难,豪杰烽起。项羽随项梁会稽起兵,入世之初,勇武惊人。项梁死后,智杀宋义,巨鹿之战,三万大败四十万,引领齐、赵、韩、魏、燕五国诸侯覆灭秦朝,裂土封侯,自号“霸王”。三年时间风声鹊起传奇色彩浓厚,及至败亡所历亦非常人可及。

司马迁云:位虽不终,近古以来未尝有也。

项羽这种传奇,中华悠悠历史中,永远只有一个。

即便汉高祖,亦不及。

第十九章 汉帝国的隐患——异姓诸侯王

前202年,汉高祖五年,二月,甲午日,刘邦于汜水正式称帝。自从陈胜起兵,天下大乱八年,至此复归统一。

当然在此之前大臣们和刘邦必先演一出双簧。

大臣们哭闹、死谏,好像刘邦不当皇帝他们就活不下去。刘邦拼命推辞,最后为拯救大家性命,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无奈登基。

无论我们多么鄙视这套把戏,在封建社会此类戏码是必演的。演过后当皇帝的青史留名,当大臣的升官发财。

在经历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后,刘邦终于干上了皇帝这份有前途的工作。

坐在龙椅上,看着自己拥有的一切,流氓刘邦无限感慨。四年前,他只是汉中王,在韩信的建议下举兵攻楚。历朝历代的王朝建立无不荆棘遍地,对于刘邦来说这条路尤为艰难。

项羽,或许你是盖世英雄,这一点我比不上你。但我比你强的是,我是一代盛大王朝的开创者,国号我沿用你曾封给我“汉”。从今天起,华夏大地都臣服在我脚下,我要向天下人彰显我大汉龙腾的威武。

称帝后,刘邦封赏功臣。

韩信本是楚人,因义帝没有后代,就改立韩信为楚王,建都下邳。

封建成侯彭越为梁王,建都定陶。

原韩王信仍旧为韩王,建都阳翟。

改封衡山王吴芮为长沙王,建都临湘。

淮南王黥布、燕王臧荼、赵王张敖都封号不变。

请大家注意以上所述都是诸侯王。

在此有必要说一说汉朝政治制度。

封国制

在中国历代封建王朝中,一般都把汉朝尊为老祖宗。因为很多制度策略都是由汉延展而来。而在刘邦建立汉王朝时,他制定制度的基础却是秦制,所谓“汉承秦制”。

这种承袭,在政治、经济、文化方面都有表现,仅在某些方面有所改变。

其中最大的不同就是,汉在实行“郡县制”的同时,又有“封国制”的存在。

封国制,说到重点了。

这个东西是刘邦始创的,创建它的原因只有四个字——迫不得已。

楚汉战争时,刘邦为了分化项羽的阵营,壮大自己的力量,曾封韩信、彭越、英布等为王,这在当时是实在没办法的事,这些人非刘姓,故称“异姓王”。

汉帝国除了刘邦,就是这些异姓王的权利最大,他们雄踞一方,在各自的王国里一家独大。名义上虽然就封与皇帝刘邦,但事实上,这些人和刘邦处于相对平等的位置。除了太傅和丞相由皇帝任命外,他们有权利任命自御史大夫以下的�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