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队之所以存在就是为了赢得战争。”
两人不欢而散,第二天施莱歇将军和勃莱多夫将军就被杀了。
贝克看透了希特勒正在把德国引上战争之路。
有第一次世界大战经验的贝克深知,一旦爆发战争,德国必败无疑,遭受灭顶之灾。
贝克决心除掉希特勒。
海军谍报局长卡纳里斯也持同样的观点。
但希特勒是德国人民选举出来的总理,德国军队有着不干预政治的传统,所以贝克觉得除掉希特勒要有充分、令人信服的理由才行。
1938年春,贝克的机会来了。
这年春天,希特勒下令制定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绿色计划”。
德国总参谋部的军官们知道捷克斯洛伐克虽是小国,但工业发达,军队训练有素,又是法国的盟国,法国身后还有英国的支持,同这三国开战无疑是自杀。
贝克坚决反对入侵捷克斯洛伐克。
1938年4月1日,希特勒召开会议,宣布他要入侵捷克斯洛伐克的决心不可动摇。
贝克在会后来到总理府,要求希特勒保证不打算发动战争。
希特勒死死盯着这位总参谋长的脸,两眼闪烁着轻蔑之光,冷冷说道:“我没有这种打算。
我所要告诉将军的是:军队是政治家的工具,其责任是执行政治家所交给的任务,没有责任对自己的任务提出疑问!”贝克知道这句话的含意,立刻直截了当地答道:“对不起,我无法执行我不赞同的意见。”
说罢,贝克起身,头也不回地离开了总理府,他辞职了。
在辞职前,贝克想力促将军们集体辞职,以示抗议“绿色计划”,并让自己的密友施图尔纳格尔将军研究一下“以军事手段支持集体行动的可能性”,即军事政变的可能性。
施图尔纳格尔将军去试探其他将军的意见,但得到的回答是:贝克的建议同他们所受到的训练是背道而驰的;如果需要有人赶走希特勒,那只能是德国人民,因为是德国人民选举了希特勒。
施图尔纳格尔将军空手而归,贝克上将只得辞职。
在离开办公室前,贝克对在场的将军们说道:“如果德国发动战争,除了她所攻击的国家外,其他国家也会立即参战。
………………………………………
12。未遂谋杀(2)
………………………………………
在对付世界联盟的战争中,德国必败无疑,听任战胜国的摆布。”
1938年初秋,德国借口捷克斯洛伐克苏台德地区的德意志族问题,向捷克斯洛伐克提出割让苏台德区的领土要求,并发出战争威胁。
一时间,欧洲上空战争乌云密布,战争一触即发。
了解德国军事实力的德国将军惊恐万状。
在家休息的贝克抓住时机,立刻扩大了自己的队伍,把德国武装部队最高统帅部司令埃里希·菲尔基贝尔、柏林军区司令埃尔温·冯·维茨勒本拉入自己的密谋圈子,并制定了政变计划。
这个计划周全、细致,可谓万无一失。
这个计划设想一俟希特勒下令入侵捷克斯洛伐克,以贝克为首的密谋集团就立刻起事:菲尔基贝尔将切断全国的通信联系;维茨勒本将占领柏林,逮捕希特勒、戈林、希姆莱、海德里希等纳粹头子;德国装甲战专家、装甲师师长赫普纳将围歼希特勒的党卫队。
在控制了全国的局势后,把希特勒送交法庭审判。
卡纳里斯的副手奥斯特的律师已经制定了审判程序。
奥斯特在组织人调查希特勒的健康情况,准备指控希特勒因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中毒气而患有精神病,正在把德国引向毁灭,不再适于担任德国元首和总理的职务。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东风就是英国和法国必须在苏德台问题上坚持强硬立场。
为了确保这一点,卡纳里斯派人秘密前往英国,同英国政界要人会晤,明确告诉英国:“英国政府如果向希特勒让步,就会失去两个重要盟友:德国总参谋部和德国人民。
如果你能肯定,一旦德国入侵捷克斯洛伐克,英国就参战,那么我们就把这个政权推翻。”
贝克、卡纳里斯万万没有料到的是,英国首相张伯伦竟然屈尊前往德国城市慕尼黑,同达拉第、墨索里尼以及希特勒会晤,签订了《慕尼黑协定》,迫使捷克斯洛伐克政府割让苏台德地区。
消息传来,贝克、卡纳里斯一下子泄了气,卡纳里斯一晚上喃喃反复念叨:“什么?
他——去拜访那个人!”“黑色乐队”的计划落空了。
希特勒兵不血刃占领了苏台德区。
希特勒得陇望蜀,5个月后干脆撕毁了《慕尼黑协定》,占领并肢解了捷克斯洛伐克。
1939年9月1日出兵入侵波兰。
“黑色乐队”一直要阻止的事终于发生了;9月3日,英国和法国对德国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爆发了。
德国军队在4个星期内就打垮了波兰。
接着挥师向西,准备进攻西欧。
“黑色乐队”盼望德军进攻受挫,好以军事上的失利为由搞掉希特勒。
卡纳里斯悄悄派人同英国情报局建立了联系,让副手奥斯特把德军进攻西欧的作战计划“黄色方案”送给英国人,把一份有关德国研制最新式武器的进展报告偷偷扔进英国驻挪威使馆。
奥斯特干这种事时心情极其复杂、矛盾,对一位密友吐露道:“拿起手枪杀人,或为了某种事业迎着机枪的扫射往前冲,也比干我现在决心要干的事简单。
我请求你在我死后依然同情我,理解我曾经处于怎样一种心情,理解是什么诱使我干了别人无法理解的事……
人们可能说我是卖国贼,但其实不然。
我比那些跟着希特勒跑的人,是更为出色的德国人。
使德国,使世界免除这场灾难是我的计划,也是我的天职。”
1939年—1940年冬是西欧50年来最寒冷的冬天。
由于天气恶劣,希特勒把进攻西欧的日期一改再改。
进攻计划也一变再变,主攻方向从佛兰德改到了阿登山区。
1940年5月6日晚上,也就是德军入侵西欧的前4天,奥斯特找到给盟军传递消息的荷兰陆军沙斯少校,告诉他德军即将进攻,并说:“我亲爱的朋友,现在事情全部结束,我们马上就要进攻卢森堡、法国、比利时和荷兰。
沙斯,帮我个忙,炸掉缪斯河上的桥吧!但愿战后我们还能重逢。”
由于希特勒一再修改进攻日期,“黑色乐队”向英国发出的一次次警报犹如一次次“狼来了”的呼唤,英国人没有相信。
1940年5月10日德军发起排山倒海般的攻势,打得盟军措手不及、溃不成军,仅仅用了42天就完成了德军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用了4年半时间、损失上百万人都没有完成的霸业,征服了除英国之外的整个西欧,死亡仅2万人。
德军的辉煌胜利,给希特勒这位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下士披上了一个“军事天才”、“神机妙算”的光环。
纳粹德国万人空巷,举国狂庆德军的胜利。
“黑色乐队”想利用德军失利搞掉希特勒的打算又落空了。
但他们没有气馁。
1940年6月下旬,就在纳粹德国狂欢的时候,“黑色乐队”的密谋分子以安排希特勒巡视巴黎为借口,在巴黎聚会,讨论如何结束纳粹暴政,冯·施道芬堡上校就是在这个时候加入了“黑色乐队”。
希特勒的军事胜利使得一切通过搞掉希特勒来推翻纳粹政权的希望都破灭了,更不用说还想审判希特勒。
………………………………………
12。未遂谋杀(3)
………………………………………
密谋分子们讨论来讨论去,最后讨论到刺杀希特勒。
贝克一直反对这种弑君的极端措施,因为一是违反了德国军队的传统,二是担心引起内战,为西方国家和苏联控制德国提供机会。
卡纳里斯也不主张这么做,只有年轻的施道芬堡想杀掉希特勒。
密谋分子们没有取得共识。
处在巅峰的希特勒在一年后大举入侵苏联。
德军开始势如破竹,如入无人之境,在3个星期内就推进了近千公里,抓了上百万苏军俘虏。
但几个月后,德军开始背运,在莫斯科城下被击败。
就在这时日本袭击了珍珠港。
1941年12月7日,美国对日宣战,10日德国对美国宣战,美国成了德国的交战国。
1942年的春天终于到来了。
被俄罗斯“严寒将军”折磨了一冬天的德军恢复元气,一口气打到了高加索山和伏尔加河畔的斯大林格勒。
在北非的德军也福星高照,攻克了托卜鲁克,俘英军3万人,跃进至埃及西部的小镇阿拉曼,开罗岌岌可危。
但德国人的好运气走到尽头了。
斯大林格勒攻而不克,成为屠宰场和绞肉机,无数德军和苏军葬身于斯大林格勒的瓦砾中;阿拉曼成了德国人的滑铁卢,德国人被打得丢盔弃甲,落荒西逃。
而这时,艾森豪威尔将军率盟军又踏平大西洋万顷浪,在北非登陆了……
德国军队的节节败退为“黑色乐队”的密谋分子注入了生机。
“黑色乐队”已不是贝克、卡纳里斯、奥斯特等为数不多的一些军内密谋分子,它的触角从巴黎延伸到苏德战场上的德军。
在柏林,“黑色乐队”的密谋分子又制定了一个政变计划——“伐尔基利”计划。
这时德国境内有大量的外国劳工,达600万人。
卡纳里斯对希特勒说,这么多的外国劳工对德国是极其危险的。
德国应当制定一个应急计划,来对付万一出现的外国劳工暴乱。
希特勒同意了,让德国本土军司令弗里德里希·勃洛姆制定代号为“伐尔基利”的应急计划。
勃洛姆把这项工作交给了参谋长弗里德里希·奥尔布里希特。
奥尔布里希特是“黑色乐队”的成员。
“伐尔基利”计划设想:外国劳工趁希特勒在东普鲁士大本营时发动暴动;因此授权勃洛姆代行行政权力。
勃洛姆是一个懒汉,最大的爱好是打鸭子,对第三帝国的忠诚取决于希特勒的死活。
“黑色乐队”把赌注放在了勃洛姆身上。
奥尔布里希特把这个应急计划写成了政变计划:只要一发出“伐尔基利”的信号,整个德国的陆军就会行动起来,“保护”纳粹党的各个要害机关、交通通信枢纽,并设立战地军事法庭,执行立即枪决……
简言之,“伐尔基利”计划就是让陆军取代纳粹党和党卫队、盖世太保,控制德国政治生活的各个方面。
由于勃洛姆的政治立场取决于希特勒的生死,谋刺希特勒就成为“伐尔基利”计划中的重要一环。
1943年2月2日,德国第6集团军在斯大林格勒全军覆没,希特勒准备到东线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去研究东线的军事形势。
这个集团军群司令是汉斯·克鲁格陆军元帅。
克鲁格是纳粹德国的一员猛将,曾屡立奇功,深受希特勒的赏识。
他同大多数德国军官一样,脑子里只考虑如何打仗,不想政治。
但他的参谋长冯·特莱斯科夫将军和参谋冯·施拉勃伦道夫少校却是“黑色乐队”成员,坚定的密谋分子。
两人秘密同在柏林的“黑色乐队”成员取得了联系,制定了刺杀希特勒的“闪光计划”,成功后就发出“伐尔基利”的信号,夺取政权。
特莱斯科夫将军从卡纳里斯的谍报局搞来一个英国炸弹,装进酒瓶。
这枚炸弹的引信是一个小瓶子,里面装满酸腐蚀液。
只要轻轻按一个小小的按钮,小瓶子就破了,酸腐蚀液就流到一根拉住撞针的金属线上。
30分钟后金属线被腐蚀断,撞针松开,撞击雷管,炸弹就起爆了。
1943年3月13日中午,希特勒乘坐一架FW—200型四引擎运输机从腊斯登堡飞到中央集团军群司令部所在地斯摩棱斯克。
午餐时,特莱斯科夫随意问希特勒的一位随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