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大人;你说的这邪;很有道理啊;不过;这成立中兴学社;与解决农民的灾荒;包括剿灭流寇、抗击后金的侵袭;有着什么比如的联系吗;再说了;中兴学社远在南京;距离北方遥远;远水解不了近渴啊。”
苏天成微微愣了一下;看来孙承宗果然知道一切的事情。
“大人说的是;表面上看起来;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可只要仔细分析一下;他们之间的联系;是很密切的。”
“愿闻其详。”
“想要百姓丰衣足食;仅仅减轻他们的赋税;是没有多大作用的;若是他们没有饭吃了;田地里面没有收成了;不管如何的减免;他们依旧要饿肚子;这个时候;官府必须要拿出来银子和粮食;帮助他们渡过难关;可这银子和粮食;不是凭空出来的;晚辈在江宁县的时候;想到的办法;就是让士绅富户和商贾;做出来贡献;让他们承担绝大部分的赋税;晚辈已经仔细调查过了;他们拿出来这些赋税;对自身来说;没有形成多大的影响。”
“这样的做法;比如侵害到士绅富户的利益;他们必然要反弹;晚辈在江宁县;与东林书院和复社;进行了辩论;士绅富户接受了朝廷诸多的恩惠;值此危难之际;也必须做出来贡献;他们应该清楚;流寇不能够被清剿;百姓的温饱不能够得到解决;最终是会直接影响到他们的利益的;山西、陕西、河南、山东等地;一些县城;被流寇攻破之后;士绅富户的遭遇;是摆在大家面前的;若是认为自己身处南方;不会受到影响;那就大错特错了。”
“士绅富户上缴了赋税;确保了朝廷有着足够的收入了;如此一来;朝廷能够动用人力和物力;不断给予饥民和流民赈济;避免他们因为走投无路而造反;或者是抢劫作乱;此种情况下;朝廷剿灭流寇;能够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晚辈的这些想法;必须要得到舆论的支持;毕竟我大明朝;读书人的位置是至关重要的;且不说朝廷文武官员;就是社会上的诸多士子;也是受到众人尊敬的;他们的作用不能小觑;他们能够影响到一方的百姓;晚辈以为;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让天下读书人形成共识;共同来应付危难;如此这等政策;就易于推行了。”
“中兴学社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团结读书人;吸引士子;学而优则仕;读书人都是关心朝政的;都是想着能够为朝廷尽力的;但不可能所有的读书人;都入朝为官;中兴学社成立了;能够让士子有地方说出来自身的想法;学社更能够传播朝廷的思想;感染这些读书人和士子;如此形成了良xìng的互动;一定能够产生最好的效果。”
“中兴学社之所以在南旧立;晚辈也认真考虑了;南方暂时富庶一些;更是读书人聚集的地方;在那里兴办学社;能够形成足够的影响;也可以最大限度的团结读书人;真正形成重要的力量。”
孙承宗的脸上;终于露出了微笑。
“老夫算是明白了;苏大人的考虑;可谓深远啊;苏大人在皇上的面前;曾经说过;做事情不能够一蹴而就;要慢慢来;看来这成立中兴学社的事情;就是具体的体现啊;老夫很是佩服;其余的话;就不多说了;需要老夫做什么;苏大人尽管安排。”
苏天成连忙站起来;对着孙承宗稽首。
“晚辈万万不敢随意安排;大人已经知道了里面的一切;晚辈也不敢多嘴了;晚辈就是有些担心;大人远离故土;是不是有些为难啊。”
“哈哈;这是什么话啊;老夫年纪虽然大了;但还能够吃饭做事;身体也没有问题;赔上这把老骨头;跟着苏大人到南京去;若是能够做出来一番事业;死也瞑目了。”(未完待续。如果您喜欢这部作品;欢迎您来起点投推荐票、月票;
'正文 第二百六十五章 必须考虑的问题'
原则xìng的事情确定下来了;苏天成心里的石头落地了;只要孙承宗到了南京;这中兴学社成立之后;只怕是东林书院和复社;都要遭受重创的。
不过;孙承宗的家人;必须要考虑;而且孙承宗的年岁大了;身边无人照顾;肯定是不行的;若是在南决现了什么问题;那就真的是自己的罪过了。
中兴学社的创立;有太多的事情需要做;绝非嘴上说的那么简单;朱由检御笔书写了中兴学社的名字;这代表着学社完全是官方xìng质的;但学社不能够按照官府的规矩来兴办;百花齐放百家争鸣必须成为学社的宗旨;如此一来;孙承宗需要呕心沥血;花费心血。
“大人;晚辈考虑的有几件事情;还请大人定夺。”
“哦;还有什么事情啊;老夫可是做好了准备;即刻就要出发的;南京的情况;老夫已经知晓一些了;那东林书院和复社;也太猖獗了;时间是不能够耽误的。”
“晚辈以为;成立学社;需要耗费太多的jīng力;大人从北方到南京去;生活方面;难免有些不适应的地方;晚辈尽管年轻;刚刚到江宁县的时候;也是好一段时间之后;才适应南京的气候;故而晚辈建议;大人要带着部分的家人;一同赶赴南京。”
“这不行;坚决不行;如此乱了礼制;苏大人万万不要这样说;老夫知道你是好意;这件事情。不要再提了。”
“不行;晚辈是经过仔细考虑。才提出来这等要求的;大人一心为了朝廷;含辛茹苦几十年;令百官敬仰;若是到了南京;生活起居方面;都无人照顾了;晚辈内心不安。再说了;皇上的圣旨中间;也明确说到了;令大人的家眷;跟随到南京去。”
孙承宗惊的站起来了;他万万没有想到;和苏天成说了这么半天。苏天成的手里;居然还有皇上的圣旨。
“苏大人稍候;待老夫设香堂;恭迎圣旨。”
“大人不必如此;皇上专门吩咐过了;大人德高望重。不必讲究那么多的礼仪;只是请大人的家人前来;就可以了。”
“此等礼仪;万不可少;苏大人稍候。老夫这就去布置。”
“大人一定要坚持;晚辈不敢阻拦。只是这安排的事情;还是要府里的人去做;晚辈还有事情;要和大人商议的。”
孙承宗点点头;叫来了管家;在会客厅设立香案;要求家人都沐浴更衣;准备迎候圣旨。
“中兴学社成立之后;以大人为主;黄道周大人辅助您;至于其余的人选;还望大人推荐;晚辈以为;有三到五人负责;就可以了。”
“哦;黄道周不错;老夫很是熟悉他。”
稍微沉吟了一下;孙承宗再次开口了。
“老夫推荐一人;鹿善继;如今他在家乡讲学授课;正好跟随老夫;一同到南京去。”
苏天成的身体微微抖动了一下;鹿善继的名气;他是知道的。
鹿善继是北直隶定兴人;蒙古族;敢于认事;策略出众;万历年间的进士;曾经担任户部主事、兵部主事、太常少卿;跟随孙承宗做过一段时间的事情;崇祯二年辞官归故里。
鹿善继的年纪也不小了;今年六十岁了。
孙承宗、黄道周和鹿善继三人的名气;都是非常大的;他们集合到了一起;创办中兴学社;有着巨大的号召力;可以想象;学社将以全新的姿态;吸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士子读书人;迸发出来巨大的能量。
“好啊;大人既然负责中兴学社的一切事宜;当然以大人的意见为准。”
“苏大人;老夫有一层疑虑;也考虑很久了;这中兴学社成立之后;究竟是什么宗旨啊;若是吸纳天下的读书人;岂不是与国子监之间;有着不小的冲突了吗;至于说学社推广的观念;老夫可以与苏大人和众位同僚商议;这不是最大的问题。”
“大人说的是啊;晚辈仔细考虑过这个问题;晚辈以为;学社成立之后;有三大任务。”
“第一个任务;是团结一切读书人;包括士绅富户;让他们集聚在朝廷的周围;拥护朝廷的决策;效忠皇上。”
“第二个任务;是宣传朝廷的政策;学社不仅仅要向士绅富户、士子读书人宣传;也要求他们向普通百姓宣传;学社好比是一架桥梁;一头连着朝廷;一头连着百姓;这等宣传的作用;万万不能够小觑;可以令朝廷知晓百姓的疾苦;也可以令百姓知晓皇上爱民如子的心愿。”
“第三个任务;是体察民情;学社的xìng质特殊;不是官僚机构;加入学社的社员;来自于天南地北;他们可以微服私访;掌握民间的情况;掌握百姓的疾苦;学社汇集这些情况;提出来解决的意见建议;禀报给皇上和朝廷;这可以令皇上真正掌握民间的情况。”
“至于说中兴学社与国子监之间;xìng质是不同的;国子监主要是从事教学活动的;学社重点是从事调研的;说的更加直白一些;学社最为重要的作用;就是体察民情;提出来具体的解决方案;而且是集合天下读书人的力量;直接为皇上提供诸多的意见。”
“晚辈暂时就考虑到了这些;学社是以大人为主的;一切的意见;都是大人定夺的。”
孙承宗的面容越来越严肃了;这个中兴学社;和他所考虑的还是有所区别的;不仅仅是一个研究学术的机构;更是一个带有幕僚xìng质的机构;而且这个幕僚;直接的主子就是皇上;可见这个中兴学社;作用非同一般。
“苏大人如此说了;老夫有些明白了;难怪苏大人要求老夫的家眷;一同到南京去的;看来这个学社的任务;是很繁重的。”
“晚辈思考的;还有另外的一层事情;中兴学社的xìng质;与东林书院、复社等学社;有着截然不同的xìng质;凡是进入中兴学社的士子、读书人、士绅富户;都是要肩负责任的;反应民间疾苦;力所能及的做出来贡献;杜绝空谈;学社可以依据社员的表现;直接给朝廷举荐人才;表现突出的社员;朝廷可以直接授官。”
孙承宗站起来了;苏天成说到的最后这一点;震撼了他;学社可以直接向朝廷举荐人才;也就是说;学社的社员;表现突出的;可以直接成为朝廷的官员;这就非同小可了;可以说;学社从成立的那一天开始;就有着巨大的优势;能够最为广发的吸纳人才的。
“苏大人所说的一切;皇上是否知晓啊。”
“大人放心;这一切的事宜;都是皇上恩准的;否则晚辈也不敢随意乱说了;皇上下了两道圣旨;一道圣旨;是要求大人的家眷;随同到南京去的;另外的一道圣旨;就是有关中兴学社的相关事宜的;这里面明确了中兴学社的费用支出等等;包括大人的俸禄等具体事宜;以及中兴学社;可以直接上奏皇室;直接推荐人才。”
孙承宗在书房里面;走动了几步;他实在有些忍不住了。
苏天成的话语吗;说的够清楚了;也就是说;中兴学社;有密折专奏的权力;这也是杜绝吏部和内阁拖延办事;不愿意任用学社推荐的人才的举措。
刹那间;孙承宗的豪气起来了。
“好;好;老夫要是办不好这个中兴学社;那就真的是愧对皇上的厚望了;想不到老夫一大把年纪了;担当了如此的重任;老夫这就做好准备;随同苏大人出发;一同到南京去。”
家人很快前来禀报;说是会客厅已经准备好了。
苏天成和孙承宗很快来到了会客厅;高阳县知县也在会客厅等候。
苏天成很快宣读了圣旨;朱由检显得很是大度;孙承宗的家眷;可以悉数跟着到南京去;当然;高阳县还是要留下一些家人的;毕竟这里是故乡。
至于说另外的一份圣旨;是单独给孙承宗的。
宣读圣旨的过程中;苏天成也是有朽涩的;皇上很是大度;一切都考虑到照顾孙承宗;可惜就是不给银子;这一切的开销;都是要求应天府和江宁县负责;说白了;就是江宁县直接负责了;苏天成算过账;开始的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