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见众人暂时没有开口,朱由检有些不高兴了。
苏天成带领大军,取得了重大胜利,这肯定是值得高兴的事情,但朱由检并非那么高兴,他感觉到,苏天成的影响是越来越大了,显然超过他这个皇帝了,这可不是好现象,不管怎么说,剿灭后金鞑子的重大战役,他这个皇帝,也要显露出来英明,而且要盖过苏天成,再说了,随着江宁营日益的壮大,谁知道后面会发生什么事情啊。
朱由检看着朱审烜,想着朱审烜表态,如此棘手的事宜,让朱审烜表态,一举两得。
朱审烜低着头,本来是不准备发言的,苏天成在盖州取得如此重大的胜利,他是非常高兴的,这愈发的证明了,苏天成的能力是不一般的,真真正正的是大明第一人。
旁边的杨嗣昌碰了一下朱审烜,朱审烜抬起头,看见皇上看着自己,周围人的眼光,也看着他,朱审烜很是无奈,硬着头皮开口了。
“皇上,臣以为,苏大人取得了胜利,证明其作战部署是合适的,后金鞑子被剿灭了三万多人,皇太极肯定是大怒,会有着相关的部署的,为今之计,皇上可以了解后金鞑子下一步的动向,有针对性的做出来部署。”
众人都微微点头,认为朱审烜说的是很合适的。
朱由检的脸上没有什么表情,接着开口了。
“晋王说的是啊,皇太极一定是寝食难安啊,遭受如此沉重的打击,多铎是皇太极的弟弟,也是后金的亲王,横死沙场,皇太极一定是愤怒到了极点,也是要想着为多铎报仇的,朕看,就请晋王了解皇太极下一步的动向,朕等着你的消息,至于说苏爱卿那里,朕看还是要督促一下的,即刻下旨,对苏爱卿取得的胜利,表示赞赏,督促苏爱卿做好一切的准备,一个月之内,拿下耀州,今年之内,拿下海州。”
从养心殿出来之后,朱审烜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皇上下达的这个任务,他有些茫然无措,从什么地方能够活得后金的情报啊,皇上如此的安排,还不是要求他借助苏天成的力量,掌握后金鞑子的情况,包括皇太极的情报。
朱审烜感觉到日子越来越不舒服了,恐怕随着苏天成取得更大的胜利,自己在京城的日子会更加的不好过,必须要想办法离开京城了,至少从现在开始,要谋划这件事情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三十五章 缜密的运筹'
皇太极这次是真的有些无法支撑了,接踵而来的坏消息,令他难以承受了,不过生性顽强的皇太极,在众人面前的表现,还是神采奕奕,比较前段时间,精神还要好一些的。
多铎带领的三万大军,被江宁营剿灭了,逃回来的将士寥寥无几,多铎也被斩杀了,汉八旗所属正蓝旗固山额真金砺被生擒,接着盖州也丢掉了,驻守盖州的汉军全部投降。
这些消息,每一个都是令人胆战心惊的,一般人是难以承受的,就连豪格,都发了几次脾气了,甚至直接教训了下人,显然是控制不住怒火了。
皇太极非常的冷静,事已至此,发脾气是没有作用的,那是懦弱的表现,现在需要做的事情,是如何的弥补,如何的稳固海州方向的防御,或者说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与苏天成展开决战。
皇太极恨不得撕碎苏天成,可惜他也只能够这样想想,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显然是有着极大困难的,凭着如今驻扎在海州的军士,根本无法与苏天成决战,就算是调集驻扎在辽阳的满八旗之中的镶黄旗和正蓝旗,也不一定能够保证打败苏天成,唯有调集驻扎在辽东的大军,才能够保证击败苏天成,可有那么多的时间吗,辽东和大同的明军,会眼看着厮杀无动于衷吗,到时候,明军从辽东大举进攻沈阳,大清国就将陷入到万劫不复之地了。
走错一步棋的后果,就是需要承担一切,但这个后果太惨烈了,多铎丧命,这是难以承受的损失。
私下里的时候,皇太极想着多铎的往事。毕竟是自己的弟弟,毕竟是爱新觉罗家族的勇士,皇太极几次泪流满面,这是因为他判断的失误,导致了此等情况的出现。尽管多铎有着这样那样的缺点,但人已经死了。说那些都没有什么作用了。
皇太极确立的下一步的战役部署,还是他和豪格说到的思路,那就是从草原上找寻突破口,利用蒙八旗来牵制辽东和大同的明军,满八旗和汉八旗的主力,调到海州,与苏天成展开决战,只要打败了苏天成和江宁营,一切都好说了。至于说从辽东方向展开进攻,那是不现实的事情,大清国的军队,从来都没有能够攻破关宁锦防线,以前不能够做到,现在更是不要异想天开了。
还有范文程正在联系的日本人,协议已经签署了,由范文程代表大清国与日本的代表签署的。九月份日本就要出兵攻打朝鲜。皇太极不敢肯定,日本人真的会那样做。近几十年来,日本人几次与大明朝廷作对,换来的都是惨败,嘉靖年间倭寇在浙江等沿海地带作乱,结果被戚继光率领的戚家军打败,万历年间。日本倭寇入侵朝鲜,结果被明军打败,损失惨重,不得不逃回日本,也就是从那以后。日本人就没有过海挑衅了。
皇太极的部署是三个方面的,除开草原上的部署,辽东的部署,剩下就是海州方向部署的调整了,日本人那边,皇太极没有认为是单独的部署。
海州方向,苏天成占领盖州之后,暂时停止了进攻。苏天成做出来的这个决定,再次让皇太极感觉到了恼火,多铎捐躯、金砺被生擒的消息,传到沈阳之后,满人权贵之中,出现了巨大的波澜,很多人都要求从海州方向发动进攻,与苏天成进行决战,彻底打败苏天成,这种呼声占据了绝大多数,但也有冷静的人,包括众人都不可能想到的多尔衮。
多尔衮、多铎和阿济格三人,是一母所生的亲兄弟,阿济格的年纪最大,多尔衮其次,多铎的年纪最小,其中多尔衮和多铎两人的感情是最深的,而且两人也是政治上绝对的联盟,按说出现了这样的事情,多尔衮是绝对要求给多铎报仇的。
在如何处理海州方向的战役部署方面,多尔衮与阿济格之间,产生了直接的冲突。
阿济格坚决支持从海州方向发动总攻,打败苏天成,为多铎报仇,而且还主动请缨,赶赴海州作战,坚决要斩杀苏天成,阿济格的意见,得到了很多人的赞同,甚至正黄旗里面的鳌拜,都是同意这个意见的。
但多尔衮不同意,认为这样的做法是不行的。
多铎战败被杀之后,除开驻扎在海州的济尔哈朗,其余的满人权贵,几乎都回到了沈阳,大家都清楚,皇太极肯定要做出来新的部署了。
所以说,多尔衮和阿济格等人,包括代善,都在沈阳。
多尔衮的意见非常明确,不能够因为一次的失败,毫无顾忌的将整个的大清国都压上去,这是赌气的做法,不是明智的选择,驻扎在辽东的大军,悉数调到海州,辽东的广宁和西平堡,恐怕在最短的时间之内,就会失守,这样明军就可以渡过辽河,展开对沈阳的进攻,到时候,海州方向的大军,又要抽调回来,保护沈阳,这完全是自我折腾。
多尔衮也认为,事情到了这一步,海州的局面,被辽东更加的重要,适当抽调大军,赶赴海州是有必要的,盖州已经丢失了,绝不能够丢失耀州和海州,那样辽阳也危险了,若是辽阳失守,沈阳肯定是守不住的。
多尔衮的建议之中,同样提到了蒙八旗,提到了蒙古的力量。
这令皇太极再一次的对多尔衮刮目相看了,皇太极清楚的知道,多尔衮的能力是强于豪格的,若是自己走了,将大清国托付给多尔衮,肯定是没有问题的,但皇太极不能够这样做,多尔衮能力是不用说的,可权力**过于的强烈,心狠手辣,可以预见的是,多尔衮一旦掌握了大权,豪格等人都不得好死,包括自己的诸多儿子,还有代善和济尔哈朗等人,一旦多尔衮稳固了局面,就会有清洗异己的动作。
皇太极想到的,还是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尽管这样做的难度很大。
不得不说的是,多铎的丧命,让多尔衮的力量更加的单薄,失去了与豪格竞争的机会,多铎是镶白旗的旗主,手握兵权,有着很大的话语权,也是多尔衮最为有力的支持者,如今多铎丧命了,多尔衮的政治同盟也就不存在了。
可还有一件事情,也是皇太极头疼的,那就是镶白旗的旗主。
多铎尚没有年岁大的儿子,如此的情况下,能够掌控镶白旗的最佳人选,就是多尔衮了,这也是大清国的惯例,譬如说正红旗与镶红旗,都是代善直接掌管的,只不过皇太极想了一些办法,才暂时管着镶红旗,后来代善彻底归心了,皇太极才将镶红旗交给代善。
若是多尔衮掌管了正白旗和镶白旗,力量将更为强大。
满八旗有上三旗和下五旗之分,上三旗分别是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下五旗为正白旗、镶白旗、正红旗、镶红旗、镶蓝旗,上三旗和下五旗的区分在于,上三旗由皇上直接担任旗主,皇宫里面的护卫,都是从上三旗之中挑选的,下五旗由亲王和郡王担任旗主。后来流传的上三旗为正黄旗、镶黄旗和正白旗,那是多尔衮掌握权力之后,将正蓝旗排挤出去,让正白旗成为了上三旗。
也就是说,豪格继承皇位之后,直接掌管正黄旗、镶黄旗和正蓝旗,力量是不错的,但多尔衮掌管的正白旗和镶白旗,属于最能够打战的军队,作战能力方面,甚至超过了上三旗,如此的情况下,多尔衮只要找准时机,联合其他旗的旗主,就能够夺豪格的权。
这是皇太极最为担心的地方,以前皇太极甚至有过极端的想法,那就是干掉多尔衮,但从事态的发展来看,大清国恐怕还离不开多尔衮。
处于两难之中的皇太极,艰难的找寻出路,那就是让豪格与多尔衮尽量多的接触,让豪格能够笼络多尔衮,一段时间过去,进展不是很好。
皇太极也下定了决心,很多事情是苍天注定的,人力无法彻底改变的,立豪格为皇太极,将豪格扶上马再送一程,皇太极也只能够做到这一步了,剩下的就看豪格自己去把握了,多尔衮是大清国不可多得的骁将,做事冷静,有勇有谋,皇太极是不会做出来同室操戈事情的,至于豪格今后会不会做,皇太极想不到那么多了。
有关大清国下一步的部署,必须要决定下来了,皇太极经过了认真的思考之后,准备着急满人权贵商议了,这次参加商议的没有汉人。
商议之前,皇太极再次与豪格商议,做出来了诸多的解释,他想好了,有些事情,让豪格去解释,让豪格说出来,让诸多的满人权贵佩服豪格。
皇太极更想趁着这个机会,让豪格与多尔衮之间改善关系,让两人团结起来,哪怕是暂时的团结起来,共同来应付大清国的这场危局。
皇太极清楚,目前的情况下,唯有这样做,才是有利于大清国稳固发展的,要是出现了内讧,就是大明朝廷的机会了。(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三十六章 表面的统一(1)'
(感谢游戏菜单5投出了宝贵的月票,感谢不左不右选择走中间路线的打赏,谢谢了。)
去往崇政殿的路上,多尔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