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那么多,朱审烜直接负责督师府的日常事宜,也就相当于都督同知的位置,权力是很大的,要知道登州、莱州、青州、复州、宣州、盖州、福建泉州和台湾。这些地方完全是依照督师府的敕令行事,朝廷的圣旨和敕书在这些地方是没有作用的。
朱审烜清楚所有情况。直接承担了责任,从此他开始正式公开身份了,成为了苏天成最为得力的助手之一,也是最为重要的助手之一了。
朱由检的两份圣旨,几个人都看了好几遍了,有关圣旨内容的分析。也基本明确了,接下来需要商议的事情,就是针对圣旨,应该采取什么举措应对。
牵涉到下一步该怎么做,肯定是需要苏天成首先拿出来意见。众人来商议的。
苏天成看了看众人,慢慢开口了。
“以前我的考虑,还是要从大局出发,首先剿灭后金鞑子,彻底摧毁后金鞑子的政权,让我大明王朝没有外患了,现在看来,这个目的想要达到,不是特别困难的事情,江宁营、辽东边军和大同边军,继续征伐后金鞑子,一鼓作气,取得最终的胜利,不是特别遥远的事情,后金鞑子的实力大损,财力不济,处于最困难的时候,正是我们的机会,可现在看来,这样的选择,恐怕不是最佳的选择。”
“我已经估计到了,处于这样的情况下,皇太极一定会想方设法议和的,向朝廷表示臣服,而且朝廷在这个时候,巴不得能够让后金鞑子臣服,腾出手来对付我,所以我给杨嗣昌写去了密信,阻止这种情况的发生,皇上的明旨,让我的这个决定动摇了。”
“我们继续征伐后金鞑子,需要消耗大量的人力物力,需要巨大的财源支撑,恐怕从现在开始,朝廷不会拿出来一两银子了,朝廷巴不得我的实力消耗殆尽,那样他们可以坐收渔利,江宁营无法支撑了,他们想要对付我,太容易了。”
“所以我认真考虑了,既然后金鞑子有可能俯首称臣,那就让朝廷与后金鞑子去亲密,让朝廷转过来对付我,我曾经说过,攘外必先安内,内部不能够团结和稳定,就算是剿灭了后金鞑子,也不可能彻底稳固成果的,我看,从现在开始,我们暂停剿灭后金鞑子的部署。”
“接下来就是我们该做什么事情,不可能等候在登州,我们需要扩充实力,需要壮大自身,需要应对来自朝廷的一切攻击,更需要扩大我们的地盘,我考虑到了两个方面,在年内的时候,必须要做好。”
“第一个方面,统领山东。”
“这是最为重要的一步,山东的位置非常的重要,对于我们来说,也是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只要能够占领整个的山东,我们的力量将能够得到有序的壮大,你们看,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已经被我们牢牢的控制,这些地方的官吏,也是督师府派遣的,朝廷没有关心这等的事情,同时我们控制了渤海湾,我们掌控的水师,能够控制大明所有的海域,我们巩固了在山东的地位,就能够逐步带动所有的海域,能够得到最大的财源,用于我们力量的壮大。”
“第二个方面,以台湾岛为依靠,控制福建。”
“熊子健和王大治在台湾和福建做的很是不错,从王大治的来信之中,台湾的情况很不错了,台湾与福建泉州之间的联系也做的很好,目前熊子健和王大治需要做的,就是以台湾和泉州为基地,控制整个的福建,若是我们能够控制福建,诸位可以从地图上面看,夹在中间的这件和南直隶,就是我们下一步能够想办法控制的,我们完全可以采取前后夹击的方式,可以说,熊子健和王大治能够控制福建,下一步我们就能够图谋控制整个南方。”
“有关这方面的事情,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事情,诸位都知道,朝廷在南方的驻军是不少的,驻扎浙江的刘泽清,掌控十万大军,驻扎庐州的黄得功,掌控五万大军,驻扎武昌的左良玉,掌控二十万大军,驻扎南直隶的史可法,掌控五万大军,驻扎凤阳的马士英,掌控三万大军,算起来,总兵力达到了四十三万,就算是他们的战斗力不行,这也是必须引发高度重视的力量了。”
“我们掌控山东、福建等地,只不过是开始,我们选择从南方动手,这也是因为实际情况的需要,南方是富庶之地,也是人才辈出的地方,是朝廷的根本力量所在,一旦我们能够掌控整个的南方,也就预示着我们的决定,完全正确,完全能够成功,所以说,这一步是最为重要的。”
“第三个方面,驻扎在宣州的张凤翼及其三万大军,这是我们年内要解决的问题。”
“诸位不要小看这三万人,这是驻扎在我们心腹地带的大军,我们占领的心腹地带不能够出现任何的威胁,必须要绝对保证安全,所以说,解决这三万大军的问题,必须马上着手进行,办法是三个,第一是招纳这三万大军,为我们所用,这是最好的结局,第二是让三万大军离开宣州,离开山东,回到北直隶去,这是不好的结局,第三是遣散或者剿灭这三万大军,不能够让他们为朝廷所用,这是最坏的结局,目前的情况下,我们还不能够自相残杀,我们还必须保证表面的稳定。”
“第四个方面,舆论的影响,我们必须要注意。”
“不客气的说,大明各地的官府,包括我们能够控制的地方,不少官吏还是忠于朝廷和皇上的,这不能够怪他们,要说前不久我也是忠于朝廷和皇上的,不过现在我们需要造舆论,皇上和朝廷已经在动手了,将我的奏折昭告天下,就是最好的说明,这岂不是说我想着造反了吗,所以我们需要回击,采取什么办法回击,我认为不需要对着干,我们需要做的事情,就是让我们控制地方的老百姓,生活越来越好,做到了这一步,就是最好的回击,登州、莱州、青州、台湾、泉州、复州、宣州和盖州等地,老百姓的生活越来越好,与其他地方形成了鲜明的对比,相信老百姓会明白的,诸多的官吏也是会明白的。”
“诸位万万不要小看这方面,这关乎到我们的基础,一味用武力来征服天下,虽然是一种选择,但不是最好的选择,不战而屈人之兵,才是我们追求的目标。”(未完待续。。)
'正文 第一千零八十六章 议和与臣服'
杨嗣昌的理解是完全正确的,次日的早朝上面,诸多的文武大臣,几乎都是赞同后金鞑子臣服的,没有表态的很少,要知道参与早朝的,都是朝廷三品以上的官员,这些人大都表态,意味着议和的事情,完全确定下来了,其实朝廷诸多官员都是看皇上是什么态度的,内阁商议的事情,不可能保密,众人自然知道如何的选择。
确定接受后金鞑子臣服的事情之后,杨嗣昌很清楚,自己也要做好准备了,他这个内阁首辅,不要想着继续发挥作用了,自觉一些,早点辞去内阁首辅的职位,不自觉的话,就等着皇上找到原因来让他退下去了。
杨嗣昌内心是冰凉的,他忠于皇上和朝廷,并非想着让苏天成坐大,朝廷继续征伐后金鞑子,其实也是有太多好处的,一方面可以名正言顺,剿灭后金鞑子,是所有人都支持的事情,有利于树立皇上和朝廷的威信,另外一方面,江宁营剿灭后金鞑子,实力肯定是要遭受损失的,等到后金鞑子真正被剿灭了,江宁营损失一定惨重,那个时候,来清算苏天成,比现在容易很多的,最后一个方面,皇上和朝廷与孰轻孰重的认识,存在很大的偏颇,其实苏天成还没有真正构成实质性的威胁,后金鞑子存在的威胁,已经有很多年了。
杨嗣昌最大的感受,还是苏天成的远见卓识,居然能够提前预料到后金鞑子的动作,能够准确把握皇太极的心思,而且能够以大局为重,反对朝廷与后金鞑子议和,主张彻底剿灭后金鞑子。
内心里面。杨嗣昌比较了皇上与苏天成认识上面的差距,他有着很不好的感觉,尽管说皇上迫不及待的想着后金鞑子臣服,想着腾出手来对付苏天成,但最终的结果,可能是适得其反。皇上的能力与睿智,的确比不上苏天成。
从历史的发展规律来看,改朝换代的事情,也不是特别了不起的事情,万一到了那一天,就看天下的读书人做出来什么样的选择了。
费劲千辛万苦来到大明京城的贾吉涵,终于能够安然无恙的回到沈阳去了。
回到沈阳的贾吉涵,得到了最大的奖励,被任命为吏部的汉人侍郎。这等于是一步登天了,而且贾吉涵也成为了济尔哈朗领导下的和谈成员之一,可以预见,未来的贾吉涵,完全能够替代范文程的位置,还将会比范文程做的更好。
贾吉涵带回来了好消息,皇太极高兴之余,身体也康复一些了。
最令皇太极高兴的事情。并非是和谈的本身,而是这件事情背后折射出来的东西。按照道理说,大清国遭遇了沉重的打击,这个时候,大明朝廷若是倾尽全力,继续进攻,皇太极根本不敢保证抵抗有作用。如此有利的机会,被大明朝廷放弃了,这只能够说明,大明朝廷内部出现了问题,也就是皇太极早就预料到的事情。大明朝廷和那个崇祯皇帝,非常忌讳苏天成了,恐怕想着清算苏天成了。
其实前面有很多的消息,已经令皇太极有了这样的想法,否则皇太极不会要求贾吉涵冒着巨大的风险,专门到大明京城去,提出来和谈的要求。
尽管说和谈会令大清国失去一些东西,也有可能在满人权贵之中引发波动,但皇太极有信心摆平内部,有信心让大清国继续稳步发展,而且在他看来,苏天成与大明朝廷、大明皇帝之间的斗争,会异常激烈,会最大限度损害大明的国力,那个时候,就是大清国最好的机会了,皇太极希望大明皇帝在这次争斗之中取胜,希望苏天成能够被斩杀,那样大清国就没有什么顾虑了。
大清国谈判团迅速组成了,济尔哈朗成为了负责人,有着充足的决定权。
十一月初,济尔哈朗等人从沈阳出发,赶赴大明京城,福临与庄妃都跟随前往大明京城,如此的做法,更加能够体现出来和谈与臣服的诚意。
朝廷负责谈判事宜的,是内阁次辅周延儒。
周延儒的威信空前高涨,到府邸来拜访的官吏络绎不绝,相对来说,内阁首辅杨嗣昌的府邸就冷清多了,朝廷里面的官吏,眼睛狠毒,能够看出来很多的蹊跷,其实这些官吏的态度,也表明了内阁大臣的兴衰。
协助周延儒的是陈新甲和钱谦益。
三个内阁大臣直接负责后金鞑子臣服的事宜,可见朝廷的重视,这也表明了,皇上是一定要后金鞑子真正臣服的。
后金鞑子派出了使者到京城来和谈,表示臣服,这件事情在百姓之中,引发了很大的轰动,老百姓都是很淳朴的,认为朝廷彻底打败了后金鞑子,皇上展现出来仁慈的态度,接纳了后金鞑子的投降,后金鞑子到京城来,根本就不是什么谈判,而是来投降的,从这一刻开始,后金鞑子再也不敢猖獗了。
不过有一点老百姓还是不大明白,既然后金鞑子投降了,为什么辽东还要那么多的军士把守,为什么大军不直接到沈阳去,难道说后金鞑子的队伍还是继续存在,当然了,持这种观念的人,不能够说是真正的老百姓了,大都是一些读书人,或者说明白事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