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全校的通稿。
然后是各班自由发挥,于是五花八门的誓词开始了。有的卖弄文采,极尽华丽之能;有的由于过长,才念到中间就被上头一声“下一个”拦腰砍断;有的平淡无奇,文从字顺;有的以学校誓词为蓝本,添砖加瓦……
总之,从中能看出班主任的品味无疑。
江黎佑一直选择无聊的单手插兜的歪歪斜斜的站姿,时不时回头和人闪几句的模式度过誓师大会。
然后是时光如水生命如歌的,一不小心,倒计时就100天了。
曾经有上一届的学长春风得意的凯旋归来,那时候高考倒计时还有接近300天。
那学长开玩笑似的问,“如果明天就高考呢?”
看大家的表情上有期待闪烁,他微笑,指着黑板上的倒计时的数字,“这个,很快就会变成20天。到那个时候,你们可就慌了。”
那学长面带微笑侃侃而谈,以一个成功的过来人的姿态向高三的没有见过世面的孩子们口若悬河的讲述。
那时候江黎佑他们还没有经历模拟考试,所有人都唏嘘不已的听着眼前这个曾经的倒数的学生是怎么样完成了到全市前列的黑马的逆袭。
那学长传授的经验太励志,“我一本历史书背了”然后他伸出五个指头,“不算多,五遍。”
江黎佑当时心里一阵波涛汹涌,眼睛直溜溜的看着那哥们儿,听他讲着“三科上四百”的理论,不禁想立下雄心壮志。
但是那也只是不禁停留在想法上而已,江黎佑的课本一遍都没有背,甚至不曾看完。
这说出来一点也不丢人。
小时候很少有人没有纠结过北大清华上哪个更好,可是绝大多数人最后也都只能去里面看一圈而已,甚至连这个也都不一定能做到。
毕竟想了不一定就会做,所以等自己眼睁睁的看着时间一天天流逝的时候似乎什么都没做的江黎佑,也不是不慌的。
那时候的心情就像是周期函数,一阵一阵的犯神经,时而紧张到不知所措,时而懒散到颓废放纵。
有时候强迫自己拿出令人厌恶的卷子,强迫自己一步一步算下去,每一道题为着的也许只是并不能实现的目标,可也正是因为如此,有时便会无望效率低下至于为零。
发呆或者茫然的翻着一页一页的书,却没有记住一个字。
十八岁的生日过的匆忙,他妈在阳台上晾衣服的时候自言自语,“还是买个蛋糕吧,明年的生日指不定在哪儿过呢。”
当时正在听歌的江黎佑,心毫无防备的就疼了。
十八岁就是成人了,身份证也能拿着上网吧了,可以光明正大的进去不再害怕突击检查。
可十八岁同时还有责任。
比如黑色六月里未知的高考,在倒计时一百天的时候,江黎佑终于开始了一些和所有人一样的疯狂。
站在人工草皮上看着天空上偶尔飘过的云,偶尔飞过的鸟,可这他妈的不是生活是生命。
无休无止。
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一张张纸质的试卷的背后是一棵棵大树的冤魂。
江黎佑那段时间开始喝豆浆,不是现磨的原浆,而是冲调饮品,因为封口处总沾着一小圈淡淡的微黄粉末。
事情的起因也很简单,当他找不到以前那个允许他再多加糖的磨豆浆的摊子之后,听同学说有一家卖的粥很甜。
一定要拉着左宸去买,左宸当时抖肩说“你肯定要剩。”江黎佑不信邪,结果他喝了三口就偷偷扔掉,“苦。”
搭配渐趋量大样多的晚餐,倒计时的一百天,像极了一百块钱。
红色的毛爷爷一旦被找开,就会破碎不堪,无法复原,生命的衰变在青黄不接之后很快就成了蓝与紫的美丽色彩,然后变成绿色直到零落成泥的散开作几枚叮当作响的金属,还很有可能被看车子的欧巴桑收走。
这时候往往当事人就会一声长叹,接着发出一个宇宙级的疑问,“老子的一百块钱哪儿去了?”
倒计时也是如此,发出类似于“昨天不是还有一百天吗,怎么今天一抬头成七十了?”的疑问与惊呼,更是人之常情。
不过江黎佑除了发现他们与复习生的倒计时天数从来不一样以外,倒也没有什么不良症状。
不是不慌,是不知道怎么表达,就像很久很久以前,江黎佑从来不问数学题一样。
他数学不好,但是他不知道该问老师些什么,他不知道自己会什么,也不知道自己不会什么。
他也不敢去确定,因为他害怕最后的结果是其实自己什么也不会。
如果在高三最后的几十天里面产生这种念头,那无异于认输,就是在向高考举着“我不敢面对你”的白旗,拼心态,比拼其他要素都可怕。
这也勉强算作江黎佑不肯复习课本的原因——他害怕看到自己的漏洞,不,准确来说,是他害怕自己补不完,那种害怕就是一种完全没有必要,但却是致命的自毁阵地。
老师们自相矛盾的强调均衡与发挥强项,既不允许有弱科,同时又要有强项。
不过江黎佑两项只能占一个,他向左宸阐明自己的观点,“有弱科并不可怕,因为让学生致命的是他发挥失常的强项。”
左宸点头,“那就不是强项了,墨菲定律说过,越是担心什么事情要发生,那么它就越容易发生。所以你就不要胡思乱想了,实在不行,就认为自己没有强项。”
江黎佑觉得丧气,“难道我很烂,连强项都没有吗?”
似乎是怕碰到他的痛处,左宸放弃了用均衡就是优势这类废话安慰江黎佑,“才不是,我只是想给它换一个定义,既然你从来不肯承认哪一门学得好,就干脆说,‘这是我出事最少的科儿’好了。”
出事最少,很温和的褒奖。不否认意外,却承认了大多数时间表现得很好。
江黎佑很愉快的接受了这个建议,继续过着每一天毫无新意的日子。
偶尔找找老师做做试卷点评,看着经验丰富的老师拧着眉头讲述高考的艰辛,越来越不计较分数的多少,越来越感觉到迫近的人生挑战。
期间左宸小郁闷的事情一件。
某次考试失利后,左同学正在座位上左思右想的总结问题,一位中青年女老师慈爱的把他叫到教室的后门口,用自以为很小的声音说道,“这次没有考好?”
左宸点点头,“是。这次考得不行。”
然后老师声音压低,“我看呀,你可算是咱们班长得好的男生了。说!是不是看上哪个小女生了?”
左宸心里咯噔一下,嘿嘿一乐,“没!绝对没有。没有的事。”
然后老师语重心长的教育他,“快高考了,要好好学习,别整那些闲事。”
左宸嗯个不停,“保证没有,就是这次考试计算量太大了,一粗心算错了好多。唉……”然后话锋一转,“老师您等我去拿下卷子,您给我看看成吗?”
尽管事后左宸对老师承认自己的外貌不是不高兴的,但是他要承认了自己看上对面班的小伙儿那才是有鬼了!
由于全国高考时间统一,所以新闻上时不时也蹦出一点小插曲来震荡大家的神经,有一天新闻来得巧。
那天江黎佑他爹父爱泛滥没有地儿搁,就问孩子,“我听说打一点儿什么蛋白质啥的,可以高考以前不感冒?”
江黎佑不屑,“生病是自然规律,那叫‘逆天’。我们老师说了,老不生病就坏了——一病就大发。”
江黎佑他爹不吭气儿了,“行行行,你有理。你懂得多。”
然后电视上就播了“吊瓶班”的新闻很是救场,孩子他娘啧啧,“嗬,这是干什么呢?不要命了啊。考个试还把命搭上了。”
江黎佑耸肩,“这东西没有用的,净骗人。”
然后他爹点头,“可不能整那玩意,再出点儿什么事。”
于是这次家庭风波顺利被媒体舆论的力量平息。
江黎佑后来把这件事学给左宸,左宸拍拍他的背,“别整那个东西,你就好好吃饭,别贪凉,尽量多睡,没有事。”
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那倒计时终将不再是两位数,有一天班主任突然宣布,“倒计时不用再写了。”
因为剩下的日子,两只手用不完都能数清楚。
因此也迎来了最后一次誓师大会。
与以往仍没有太多不同仍然不可或缺的是校长讲话,仍然是豪气干云,豪情万丈。
我们必将如何,我们一定怎样。
江黎佑在人群中淡淡思考那条幅上成人仪式的含义,或许十八岁的标志真的不是生日,而是有像高考一样的一种标志性事件的砺炼。
江黎佑的高三过得再不合格,再像看客,它马上也就到头了。
无论有多少遗憾还没来得及或者永远不能再弥补,好像也都真的没有机会了。
江黎佑抬头望天,六月初的下午太阳正滑向西北,那一丸夕阳倾泄下的橘红色的柔和的光芒,正慈祥的笼罩懵懂与成熟之间的少年。
年级主任激情澎湃着重复着校长的宗旨,末了更是将声音抬高八度,“下面就让我们……”
众人正欲散去,却还是洗耳恭听接下来的大喘气,“回班布置考场!”
众人哄笑而散,江黎佑在时不时被人冲撞的动作中悄悄的哀伤。
回班后布置考场,5*6的三十张桌子,江黎佑一边搬桌椅一边总是反复确定凳子是不是稳当。
他当然知道坐在这里的人不是自己,却因为大家同是高考人而徒生悲悯。
教室积攒的废纸以五毛钱一斤卖出,喝空的饮料瓶只卖一毛钱两个,曾经放书的纸箱子也只能当垃圾饶出去。
造成这一切的难道也是时间不成?
当教室终于空得再没有任何多余的东西,江黎佑再清醒不过的知道,高考,真的要来了。
☆、高考!高考!
关于高考,有人说它是一部动作片,有人说它是一部文艺片,有人说它是一部纪录片,有人说它是一部科幻片,有人说它是一部灾难片……
百家争鸣,毕竟一千个读者心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只是在作者的心中,它是一部战争片,述说着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场由一线教师和学生组成的战略联盟与命题人和阅卷组两个强大敌人所展开的、双方斗智斗勇极尽所能的恶战。
只是历史和实践均表明,胜利的总是掌握在后者的手中。
而这一点并未引起有关部门的重视,所以相关报道始终未能出现在公众的视线。
难得有盛事如此,可以激发全国人民群众的热切期待;难得有那么几天,教育类问题可以当成头版头条;难得有这种契机,让天下所有的家长团结一心,坚决而又顽强的抵制着一切也许还没来得及产生的噪音。
谁家有考生,谁家就会进入一级警戒状态。
感谢党的好政策,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人民由温饱到小康。
考生的爹妈更是绞尽脑汁的搭配着一日三餐,电视报纸上的搭配其实徒有其表,很多孩子打心眼里不会喜欢的……
江黎佑就是其一。
高考其实勉强算是拉动经济增长的利器之一,外地的考生的家长要是陪考呢?
孩子要高考,吃好喝好住的也要好!考场周边的快捷酒店,忙不迭的招徕生意,小吃摊似乎也比平时火热几分。
这是全民的高考,不只是泱泱900多万考生的战争。
不同的地域,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