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的援军,一边软化这只被围困的部队,一边等待补给。
依芭露丽再度回到Pamplona,这时城中已经没有正规军,只有人心惶惶的国民卫队和冲锋队。陈毅出谋划策,让依芭露丽派出细作混入城中,策反了一些部队。共和军利用策反的部队混入城中,很快地就打乱了城内的防御体系。失去斗志的国民卫队和冲锋队要么临阵脱逃,要么集体投降,少数顽固分子也被逐步分割歼灭。9月30日,Pamplona市彻底回到共和军的手中。
粟裕对Zaragoza城的那批援军围而不打。Zaragoza的守军终于上当,再度派军来救援。粟裕再次打出“时间差”,一边吃掉已经“软化”好了的第一批援军,一边包围第二批援军。陈毅进一步策划,派出部队,靠一些倒戈的俘虏混入Zaragoza防御阵线内部,同时组织起义。共和军再次从中心开花,打乱敌方防御阵线,拿下了Zaragoza城。同时,粟裕也消灭掉了被围困在山地里的Zaragoza国民军。
粟裕当初为了诱敌,先千辛万苦地打下来,后来却又主动放弃的San-Cristobal高地,也回到了共和军的手中。粟裕当初吩咐共和军在放弃这段地下碉堡群之时,破坏了它的水源。缺乏水源的国民军不得不主动往山下突击,却屡屡被打了回去。在狼狈地喝了几天尿后,士兵们终于觉得这样的日子不是人过的。他们联合起来绑架了军官,然后集体投降了。
被俘虏的Emilio-Mola将军因为用兵谨慎,获得了粟裕的尊重。后来尧明说服了他,让他反正过来,为西班牙共和军服务。尧明在对他做反正工作时,让海德里奇伪造了佛朗哥要控制和暗杀他的“证据”。尧明并没有完全说谎话。在原时空1937年6月,Emilio-Mola将军死于空难。另外一位与佛朗哥齐名的西班牙将军Sanjurjo也于1936年8月死于空难。因为缺乏直接证据,历史学家只能怀疑佛朗哥谋杀了这两位将军。后来,Emilio-Mola将军成为了西班牙共和军中,一位战绩出色的将领。他还利用在摩洛哥军团中的人望,进行了多次成功的策反。
在粟裕扬威Pamplona的同时,西班牙总统阿扎尼亚正在接见另外一个来自中国的将领。这个将领戴着眼镜,以遮掩他已经失明了的一只眼睛。同时,他的一条腿也显出了一些不方便。
尽管这位将军同时显示出了军人的坚定刚毅与谋略者的优雅睿智的气质,阿扎尼亚总统还是不由得对尧明推荐的这位将军产生了一些抵触。当时,共和军正利用佛朗哥将军的眼伤和手伤大做文章,说他是战争中,因为受伤而产生的变态。
然而,经过了简单的交谈,阿扎尼亚却被这位将军的军事理论深深折服,对他产生了巨大的信心。这位将军就是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当之无愧的军事理论第一人,善于根据战场形势,制定全局军事策略,被誉为“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常胜将军”刘伯承。
用兵马德里
1936年9月中,佛朗哥将军刚刚靠骑兵突袭,解了阿尔卡扎尔之围。马德里的共和军再次使用人海战术,他们组织了大批民兵,向立足未稳的佛朗哥将军的骑兵部队发起了猛攻。
然而佛朗哥将军带领的却是经过了严格训练的正规军。这支部队人数虽然少,只有5000多人,不足以用于打巷战,攻陷马德里。但对付主动扑到野外来攻击的,靠工人、农民临时拼凑的共和军却是绰绰有余。可怜的共和军新兵们,被督战队的刺刀和机关枪逼迫着,不断地往前冲锋。在阵地上被国民军的机关枪和其他火力,像收割麦子一样,一片片地扫倒。几天之内,就有上万共和军牺牲在这种盲目的冲锋途中。共和军的士气低落到了极点。佛朗哥的后续部队正在不断地攻击前进,很快就将与这支突前部队会合。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危在旦夕。
中国名将刘伯承就是在这样的局面下,受尧明之托,来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的。在原时空,刘伯承可谓中国近代军事史上,最善于打绝处逢生的“苦仗”的一人。
刘伯承常常在临危中受命,却每每靠其诡辩莫测的用兵,将危局打成胜局。红军战争时期的四渡赤水,强渡乌江等惊险万分的战例,都有他的手笔。在解放战争中,他提出了靠中央突破,扭转战局的建议,并率领队伍,挺进鲁西南,千里跃进大别山,直接打到了国民党的重重包围之中。刘邓大军拖住了蒋介石大量的部队,为人民解放军转入战役反攻创造了有利条件。
正因为如此,刘邓大军的牺牲是最大的。在其他兵团一边作战,一边发展的同时,第二野战军却在减员。这也一定程度地影响了刘邓大军对解放战争后期战役的参与和贡献。尽管其兵力和装备水平比其他集团军差,刘邓大军在解放战争后期的战绩一样可圈可点,毫不逊色。其中在两个月内,穿越2000多里,歼灭敌军近百万的大西南战役,更是打得酣畅流利。如庖丁解牛,游刃有余;干将铸剑,炉火纯青。
刘伯承善于治军。在红军时期,他接到的兵员,要么是收编的土匪,要么是自私的农民。刘伯承坚持进行严格的正规化训练,协助培养出了骁勇善战、纪律严明的红军。他是制定红军军规和军事训练计划的主要参与者。
刘伯承受过正规军事培训,却从不教条,反而在军事理论上富有创意。在毛泽东军事思想中,刘伯承的贡献最大,这几乎是中国军事学家的共识。毛泽东军事思想是代表着中国人民解放军的集体智慧的一系列军事理论。
刘伯承在苏联受过训练。苏联人很善于打坚城防守。在原时空,西班牙首都马德里在苏联共产党的指挥下,守了近三年,一直守到整个西班牙内战结束。斯大林格勒、列宁格勒和莫斯科保卫战,也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最著名的坚城防御战。尧明期望刘伯承为马德里防御找出一条合适的途径,以便将来用于对中国大城市,如北平、天津的防御。
刘伯承来到西班牙首都马德里。他得到的部队与粟裕的相比,相差得实在太远了。和粟裕得到的5000精锐之师相比,他得到的是300名老弱病残的德国退役军人组成的“参谋队伍”。阿扎尼亚总统见到自身就有残疾的刘伯承,带着这样一支“残缺”队伍来见时,他忍不住流露出了失望之色。刘伯承则显得非常的坦荡和磊落。
他首先向阿扎尼亚总统转达了尧明对西班牙内战局势的分析。目前西班牙的交战势力有三方,分别为佛朗哥的国民军(反叛军),斯大林的西班牙共产党与英法两国直接出面支持的西班牙人民阵线。
由于英法两国的介入,斯大林挑起帝国主义之间大战的目的已然达到,又失去了支持进一步打下去的经济来源,他肯定会找机会撤出西班牙这个不断花钱的漩涡。即便他不愿意撤出,依芭露丽也会出面劝服西班牙共产党,脱离斯大林的所谓“国际共产主义”。
这场战争的最后胜负,将在人民阵线与佛朗哥独裁政权之间决出。人民阵线的资金来源是已经转移到国外的国库黄金储备。而佛朗哥政权的资金来自于资本家和贵族的捐献。
“人民阵线必须搞国家社会主义形式的政治经济改革,才能获得最终胜利。”,刘伯承转达道。“用合理的方式,缓和工人、农民与地主、资本家的矛盾,为双方寻找到相互共存、共同发展经济的环境,在增加我方战争经济的同时,也削弱了地主、资本家对佛朗哥政权的支持。”,刘伯承笑着说道,“这招在中国古代兵法中,叫釜底抽薪之计。”
“西班牙内战,给各个对立的党派一个在战争中融合的机会。战争带来灾难的同时,也凝聚人民的力量。我们在军事指导、战争物资分配、后勤支援上,要倾向于能够为各方认同的中间派,包括中间左派和中间右派。最重要的,是要让中间派领导的军事力量,打出大大小小的胜仗,并借机宣传。当中间派的力量强大了,各方就会重新找到平衡。极端意识冲突的能量降低了,更便于推动政治经济改革,在国际上,也更容易赢得认同。”,刘伯承继续转达道。阿扎尼亚总统一直对西班牙各极端势力的对立,以及党派林立大感头疼。听完刘伯承的转述后,大点其头。
大致转达了尧明关于政治和经济层面的分析后,刘伯承就军事策略开始了全面的分析。
“西班牙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意大利也是一个山地国家,其武器适合山地作战,军队也擅长山地战。佛朗哥的国民军也很擅长本土的山地作战。”,他说道。“但人民阵线目前主体是民兵,在军事能力上,比佛朗哥的国民军差了一大截。”
“由于海战失利,我们已经很难阻断佛朗哥的运输线。相反,我们还要想方设法,保卫从法国往马德里以及更南方前线的运输线。”
“在这样的情形下,我们第一期最好的策略,是利用城市的地形优势,在几个主要的大城市,用民兵设防,而不要急于冲出去打。靠坚城防守,消耗敌方的战斗意志,同时锻炼我们的军队。”
“在宣传上,我方一定要引诱敌人,将作战重点转到攻击几个重点城市上。这次佛朗哥在解救阿尔卡扎尔之围上,打了一个漂亮仗。但他这场胜利中,却潜伏了一个失败的因素。那就是他没有主动选择战场,而是选择了我们看重的一个战场。我们一定要利用这一点,大肆宣传马德里和其他大城市的战略重要性,引诱他来强攻。”,刘伯承笑道。
阿扎尼亚总统一听,登时大声叫好。他一直在为阿尔卡扎尔之围的失利沮丧,没想到刘伯承的用兵,连败局也可以利用。
“第一期战斗会很艰苦,有些城市可能面临被围困的局面。我们一定要抓紧准备,储备粮食和弹药武器。另外,迅速加强对民兵进行巷战的战术训练。”,说着,刘伯承拿出了几本自著的《巷战手册》《军队纪律手册》《军队训练手册》等带有图解的小册子,请阿扎尼亚总统迅速组织人翻译和印刷,并传播全军。
“同时,我们一定要为第二期战争作准备。要最终解决西班牙的内战,不是死守孤城就可以的。我们要趁机在农村搞土地改革,发动农民,建立出一支善于打山地战的队伍。”
“在第二期战争中。我们将利用我们的山地作战队伍,逐步打破孤城被困的局面,并利用守城侧击的手段,消灭敌军的有生力量。并逐步转移到更多、更丰富的运动作战方式。靠在山地中灵活运动,形成优势兵力,逐步消灭敌方擅长野战的部队。”
“至于第三阶段,自然是我方的战略反攻阶段。此时我军已经成熟,不仅能打山地战,还能打城市攻坚战,将靠分割包围、围城打援等方式,逐步消灭敌军主力,并收服失地。”
当初刘伯承向尧明介绍这样的三段战略方案的时候,尧明对他的战略眼光大为佩服。在原时空,苏联就是靠类似的方式拖住希特勒,并逐渐改变德国-苏联战局的。在舆论宣传上,斯大林故意希特勒互相唱对台,引诱他的报复心理。希特勒兵力和后勤能力都很有限,打幅员广大的苏联本来就是一个错误。他应该将有限的兵力,机动游走,占据油田和工业区等,打得下来,则占领,打不下来,则破坏战争经济。在打坚城的时候,也不能局限于正面强攻,而要靠“围点打援”这种战争方式,消灭斯大林的增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