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军队帮助明军镇守后方的重要基地!
这也算不上什么新鲜事。这次东征,朱祁钰最初的理由是两个,一是解救被日寇扣押的太上皇,二是反击侵朝日寇。而且,第二个理由才是公开理由,第一个理由,朱祁钰是大军到了日本,将朱祁镇找到之后才公布的。显然,这场战争也有朝鲜一份。虽然朝鲜军队的战斗力不怎么样,不过留在后方帮明军控制占领区,这还不是问题。因此,早在西路大军登陆对马岛的时候,第一批朝鲜军队就已经加入了这场战争,并且一路上为明军提供后勤保障,负责后方的镇守工作,虽然不参加前线的作战行动,但是也给明军提供了很大的帮助!
从此时战场的情况来看,很明显的,明军要继续东进,就必须要让第三军与第六军迅速恢复战斗力。也就在马关防御战结束五日之后,运输船队将第一批明军生力军送到了马关港,这是一批两万五千人的部队,按照计划,陈懋先将这批新兵编入了第六军,由严广儒负责整编,然后迅速东进,支援第二军攻占津山城。而此时,第一军已经杀到了姬路,而第二军则正在津山外围抢劫呢!
第三军因为编制大,且损失更大,全军军官几乎无一幸免,所以补充第三军的新兵要五日之后才能赶到。卫广并不甘心先让第六军恢复战斗力,作为交换条件,陈懋答应给第三军增添三千骑兵,并且补充一批优秀的年轻军官,结果,当第三军恢复战斗力的时候,其满员编制达到了创纪录的三万八千人,而且有很多年轻军官,且都是非常优秀的年轻军官!后来,明帝国在二十年之内出的将军,有三分之一是第三军出身,这也让第三军有了“将军摇篮”的美称!
在马关遭受了日寇重创,自己都差点牺牲在了战场上,严广儒憋着口气。这次,他奉命东进支援第二军进攻津山,严广儒抓住了复仇的机会,在离开马关时,他不仅将新送到的所有弹药物资都带上了,而且还将第三军剩下的火炮也全都给带走了。用后来严广儒的话来说,他要用炮弹彻底埋葬津山的日寇,为死去的兄弟报仇!当然,最终津山是被埋葬了。只不过,并不是用炮弹埋葬的,那太浪费了!
仅仅两天时间,第六军就急行军数百里。到达了津山城外,而在附近活动的第二军骑兵也是大吃一惊。当初,他们解了马关之围的时候,第六军连骨头都没有剩下几块了,现在竟然又有了两万多的兵力。而且装备好了许多,士气更是高昂!这些骑兵一方面协助第六军围困津山城,一面立即去统治了陈豫。
陈豫正在津山城西面的落合抢劫呢,一听到第六军到达津山城外,立即就率第二军赶了过来,在第六军外围建立骑兵防线,彻底地封死了津山城,并且赶去与严广儒商量进攻津山的问题。
这两人也算得上是老朋友了。当初在开平抵抗蒙古骑兵的时候,一个负责在城外与蒙古骑兵作战,一个负责在城内抵抗,两人配合得天衣无缝,结果打得蒙古骑兵闻风丧胆,好几个月都不敢进入开平附近数十里范围之内。现在,两人再次合作,只不过,他们不再是防御的一方,而是进攻的一方。
“严兄,你也看到了,这津山城确实有点变态!”因为严广儒长了陈豫十多岁,所以陈豫以小辈自居。“当初的瓦刺城堡,还有好几个出口,可这津山城就一道城门,而且南面的城墙高达八丈,一般的办法还真爬不上去。另外,据我们抓获的日寇交代,这些城墙都是用后面山里最坚硬的岩石建造地,恐怕火炮都难以轰开!这几日,我的骑兵在附近探查了一下情况,城后面是一道搞数十丈的悬崖,就算人下得去,恐怕也将被日寇击溃,这个方向是不用考虑了。而东面的瀑布水流湍急,也根本进不去!另外,日寇引瀑布的水,在南面搞了条护城河,宽四,五丈,深三丈以上,人马难以通过。我让骑兵去试了一下,日寇还在城内建了大量的弩炮,虽然都是用石头做炮弹,不过威胁也不小,就算要渡过这条护城河,都非常困难!”
严广儒看着地图点了点头。这津山城是一座三角型的城市,依山而建,更像是一座军事堡垒,城内的居民不是很多,主要就是日寇的军人。显然,这是一座军事堡垒,而且是一座非常坚固的堡垒,而攻占这样的堡垒,是最为困难的!
“津山城确实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气势,这样吧,明日我们先让炮兵试一试,也算是热身活动吧,如果轰不开城墙,那我们再想其他办法!”
陈豫点了点头,这是没办法的办法,如果能够用火炮轰开城墙的话,那就是最好不过的事情了,不过,他并不抱太大的希望(当初,瓦刺城堡就是用花岗岩建造的,明军的火炮根本就没有办法,如果不是瓦刺内乱,那些怕死的贵族杀了也先的话,恐怕明军围困瓦刺城堡数年都不会有结果。这次,情况不会好到哪里去!
第二日,严广儒把炮兵拉了上来,开始在津山城的护城河旁边建立阵地,然后开始炮击。结果,让严广儒大为失望,只有陈豫没有感到失望,这是他早就预料到了的!炮击了两个时辰,根本就没有什么收获,而且在城内日寇弩炮的反击中,还损失了两门火炮与一些炮兵,严广儒最后不得不下令停止炮击。
“听闻当年,日寇织田信长率五万大军围攻津山城,城内三千人,硬是守住了半年,最后,织田信长不得不假装粮草不足,仓皇撤军,引城内的日寇出城追击,然后埋伏一奇兵突然攻城,这才占领了津山!”
陈豫边摇着头,边喝着酒,“这次,城内日寇有五万之多,我们不占兵力优势,恐怕一时之间,还真难以打下啊!”
严广儒苦笑了一下,说道:“那我们来个故伎重演,怎么样?”
“假装撤军?”陈豫愣了一下,就苦笑了起来,“现在邓茂在东面杀得正欢呢,日寇会相信我们因为粮草不及而撤军吗?听说城内的日将叫明智光秀,是织田信长手下,与丰臣秀吉齐名的另外一员大将。在江户城,他就给皇上制造了麻烦,如不是皇上亲率近卫军及时回援,且水军及时杀到的话,恐怕江户城就已经落入他的手里了。而且,在损失惨重之下,这日寇还不慌不忙的撤退,并没有出现混乱。我们可不能小看他,如果我们偷鸡不成的话,那反倒中了他的道!”
严广儒沉默了下来,这丰臣秀吉他是清楚的,敢于率军侵朝,而且将朝鲜军队打得落花流水,差点就灭了朝鲜王国。在安州也给卫广的明军制造了巨大的麻烦,能与丰臣秀吉齐名的日寇将军,那肯定不是孬种了!
“对了,城内日寇粮草有多少?”
陈豫一惊,问道:“严兄,你准备围而不攻?”
严广儒点了点头:“如果日寇粮草不足的话,那我们就围而不攻,等其自败!”
陈豫思考了一阵,然后摇了摇头:“这个办法行不通。首先,我们不知道日寇到底能坚持多久。其次,邓茂那边虽然现在很是风光,不过第一军孤军作战,且深入敌寇后方,如果我们不能及时打下津山城,为邓茂提供支援的话,他也坚持不了多久。恐怕,现在日寇正在组织兵力,准备围剿邓茂。而只要第一军的屏障崩溃,那我们围困津山城将没有任何意义!”
严广儒苦笑了一下,长出口气后,说道:“看来,我们得想个办法迅速打下津山。这样吧,明日我们去附近转一下,看看能不能找到攻城的办法!”
两人也不多说,分头去休息。再坚固的城市都有破绽,而能不能攻克津山,就要看能不能找到津山城的破绽了!
第六卷 渡海东征
第三十九节 活埋津山
第二日一早,严广儒,陈豫两人带着一队侍卫,从城市东南面,瀑布下的溪流开始,绕着津山城勘察附近的地形,寻找津山城防御的缺口。不过一路下来,两人都有点失望。当初,日寇在建造这座城市的时候,肯定充分地考虑到了周围的地理条件,充分地利用了所有有利因素,才搞出了这座变态的城堡来!
中午两人来到了城市北面的悬崖上。悬崖顶端是一块不算小的平地,大概能够让上万人驻扎吧,而通到崖顶的道路就只有一条。悬崖的东面就是瀑布上的那条山涧小溪,水面不宽,不过水流很是湍急,这是山间河流的特点。
两人在悬崖上停了下来。严广儒走到了悬崖边上,向下面的津山城看去,他都觉得有点头晕,悬崖的高度至少有五十丈!
“严兄,别看了,我已经派人试过了,从这个方向根本就无法对津山城形成威胁!”陈豫走到了严广儒的旁边,“津山城北面有一条隔离地带,就算我们用火炮从这个方向发射炮弹,都无法对津山城构成多大的威胁。而且,你也看到了,这上山的路就一条,而且非常狭窄,火炮根本就上不来。我们甚至无法在这上面建造弩炮,树木都被日寇给砍光了!”
严广儒退了回来,沉思了一会,说道:“那能不能让我们的人从这上面下去?”
“用绳索滑下去?”陈豫立即苦笑了起来,“严兄,这五十多丈的高度,可不是那么容易下去的?而且,就算下去了,我们的人员也极为分散,到时候必然遭到日寇围攻,凶多吉少。而且,在下滑的过程中,兵卒没有任何的防御能力,如果日寇有足够的弓箭手的话,那就是去送死!”
“如果半夜进行呢?”
“严兄,日寇夜里在这边点了几十堆的篝火,将整个悬崖都照得雪亮,他们必然会认识到这个问题,恐怕夜里守在下面的日寇更多!”
这下严广儒也没有办法了。他有点气恼的跺了小脚,地上腾起了一股灰尘。严广儒一愣,突然想到了什么:“陈将军,这悬崖上都是岩石?”
“对,都是岩石!”
“不会这座山都是岩石吧?”严广儒又狠狠地在地上跺了几脚。
“这个就不知道了,不过上面全是岩石,非常坚硬,很难以凿开,根本无法用来做弩炮的炮弹!”
“不,我不是这个意思!”严广儒笑了起来,招手把一名侍卫叫了过来,“立即去找几个做过石匠的官兵过来。让他们带上工具,看看能不能在这上面凿几个洞出来!”
陈豫有点不解地看着严广儒,凿几个洞就能打败日寇了?而且,就算能够把岩石凿开,制造一些弩炮的炮弹,可是,这又有多大的作用?
严广儒没有理会陈豫,沿着悬崖边上就走了起来。在他绕着悬崖走了一圈之后,那名侍卫也带着五名士兵赶了过来,这五人都是石匠出身,以往行军打仗的时候,他们都是负责建造营地的,所以石匠的工具都带在了身边。
“你们在这上面找一下,看看能不能凿出几个洞来!另外,凿深一下,看看岩石下面有没有泥土!”
五个士兵也不多问,立即就干了起来,分头寻找岩层比较薄的地方去了。
这时候,陈豫走了上来,问道:“严兄,做这些有什么用?”
严广儒笑了起来,说道:“等下你就知道了,日寇肯定没有仔细探测过这座山的情况,如果这座上不是完全由坚固的岩石构成的话,那我们就有机会不用一兵一卒攻克津山城,到时候,日寇将一个不留!”
“什么意思?”陈豫还是不甘心。
“耐心点吧,等下就有结果了!”
等了一个时辰,那五个士兵在地上打了几十个洞,摸清了崖顶的情况。
“将军,这上面的岩石并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