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更容易一些了!
“今天下午,近卫军就向上尾出发,朕率其他人员返回东京。各位都按计划行动,如无新的命令,可以自行判断处理战场上的突发事件。不过,请你们记住一点,”朱祁钰看了梁岳一眼,“这次是在帮日本天皇,帮上衫谦信将军平定叛乱。而不是来杀戮的,所以,对待友善的平民你们要客气一点。不要败坏了帝国军队的名声!”
随后,朱祁钰委任梁岳上将为战役司令,具体负责此次作战行动。当然,梁岳也只是在资历,军衔上超过了肖国清与万军平两人,而在实际的战役指挥能力上,梁岳还不足以担当这么重要的任务。所以,朱祁钰安排了一部分原本跟随他的参谋军官负责协助梁岳,另外让宇佐美定满负责向梁岳提供关于叛军的具体情况。
当天傍晚之前,朱祁钰就带着上衫谦信,朱文正以及一帮随从,在侍卫团,以及回东京整编的第一军向南而去。
“陛下准备怎么安排上衫谦信?”路上,朱文正趁上衫谦信去照顾亲人的机会,靠近了朱祁钰,小声地说了出来。
朱祁钰微微侧头向后看了一眼,没有看到周围有上衫谦信的随从之后,这才说道:“你认为我们应该怎么处理这件事情?”
“陛下,臣认为,就算要安排上衫谦信为新一代幕府将军,我们也不能走以前的老路,至少,要让所有人知道,新的幕府将军是一个新时代到来的标志。”
朱祁钰点了点头。“这是肯定的,日本发生了这么多事情,从根本上讲,是帝国对日策略的失败。我们可以接受失败,但是绝不能接受两次同样的失败。”
“那么,臣认为,应该让天皇册封上衫谦信为平叛大将军,由他全权负责平定叛乱,当然,我们只是受邀前来的援军而已。”朱文正小心的观察了一下皇帝的神色,觉得没有多大问题之后接着说道,“这一来可以提高上衫谦信的地位,为他今后建立幕府政权打下基础,二来,可以减少日本平民对我们的反感,至少,要让日本人都认为,这是天皇在平定叛乱,而不是我们在干预日本内政!”
朱祁钰仍然保持着沉默,如果以他以往的态度,就算是杀光日本人都在所不辞,不过,在彻底的了解清楚了日本的局势之后,朱祁钰的态度变了很多。杀人不难,难的是,怎么才能让一块被征服了的土地,一个被征服了的民族变得对帝国有利。可以说,这么多年来,帝国先后发动了数次对外战争,都给帝国带来了好处。北伐平定了蒙古,让帝国获得了一支举世无双的骑兵,同时也让帝国获得了大草原。南征平定了南洋,让帝国获得了发展工业需要的原料,以及发展商业需要的市场,同时也支撑起了帝国国内的经济发展。现在,西征也正在为帝目开拓更大的市场,获得更多的资源。杨洪在西北的远征则在拓展帝国的疆土,并且让蒙古族更为紧密的融入了帝国之内,成为了帝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只有东征,虽然给帝国也带来了一定的好处,不过最终却让帝国蒙受了损失。如果再无法解决好日本问题的话,恐怕今后帝国的步伐就要被栓在这里了。
“当然,最重要的仍然是军权。只要上衫谦信掌握了军权,他就成为了真正的幕府将军。不过,臣认为,这要一步步的来。现在我们的战争资源还很有限,仅够自己的军队使用,所以难以大规模的为上衫谦信武装起军队来。不过,今后我们却可以这么做,让上衫谦信建立自己的武装,让日本人去打日本人,逐渐淡化明军在战争中的重要性。这样,不管这场战争最后会产生多大的伤亡,我们都可以置身事外。当然,出售军火本身也是一笔利润丰厚的买卖。就算我们暂时不可能拿到日本政府购买军火的金钱,不过今后总有一点会有回报的!”
“朱大人……”朱祁钰打断了滔滴不绝,显得有点得以兴奋的朱文正,说道,“这些,朕都在考虑。不过,还是等我们先回到了东京再详细讨论吧!”
朱文正尴尬地笑了一下,也看到上衫谦信正从后面赶来,连忙就闭上了嘴,然后打了个哈哈,放慢了速度,落到后面去了。
“陛下!”上衫谦信的气色好了很多,对朱祁钰竭力营救他的亲人,他是万分感激的,“我不知道该如何感谢陛下的再造之恩,不过,请陛下放心,从今往后,谦信虽无德无能,但也必尽心竭力效忠陛下,为陛下服务!”
“将军,你言重了!”朱祁钰看了一脸感激神色的上杉谦信,认真的说道,“朕所做的,也不全是为了将军。而且,将军应该清楚,你效忠的不应该是朕,而是天皇。虽然,在很多时候,这是一个意思,不过将军应该明白,朕只是一个客人而已,日本终究是将军,是天皇的日本,是不是?”
上衫谦信一愣,心里有点糊涂了。明帝国在日本搞了这么多事情出来,从没有人怀疑过明帝国有吞并日本的野心,不过,现在明帝国皇帝的态度来了个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弯,这是为什么?
“当然,将军并非无德无能之辈,以将军的才能,恐怕仅仅指挥军队作战那是大材小用了。不知道,将军有没有信心管理好这个国家呢?”
上衫谦信尴尬的笑了一下,自从上次与朱祁钰谈过之后,他就有了这样的想法,既然天皇无能,既然战乱之中的日本需要有一个英雄站出来,拯救日本百姓于水火之中,那他就必须当仁不让的肩负起这个职责。
“如果将军不反对的话,那么这次朕回到东京之后,立即让天皇册封你为平叛大将军,由你全权指挥平定叛乱的战争。当然,朕将统帅明军,为将军提供全力支持。平定了叛乱之后,还望将军励精图治,为日本带来太平盛世!”
“陛下……”上衫谦信顿时感动不已,“陛下对我,对日本的再造之恩,谦信永生难忘,谦信谨代表日本百姓,在此谢过陛下了!”
朱祁钰笑着看了上衫谦信一眼,双腿一夹,让战马奔跑了起来。东京就在前面不远的地方,而日本的新时代也就将要到来了。
第九卷 东瀛平叛
第三十节 幕府将军
在日本历史上,国家权利掌握在天皇手里的时期并不多,绝大部分时候,是由幕府将军统治日本的。这一点,与汉末时期的情况有类似之处,不过也不尽然相同。当然,日本也出现过不少厉害的天皇,比如在室町幕府之前的神武中兴时期,就有位日本天皇妄图战胜掌握了国家权柄的权臣,获得对国家的控制大权。不过,大部分的天皇都是窝囊废,都只能在幕府将军的威胁下苟延残喘。
日本战国时期之前,掌握国家权力的就是足利家族的室町幕府,而与之对立的就是拥戴天皇的官员贵族。后来,因为室町幕府在继承权上产生了分歧,导致幕府垮台,日本各地诸侯迅速崛起,建立私人武装,并且为争夺控制国家的大权而爆发了战争。这就是日本的战国时代。如果没有明帝国的突然崛起,没有丰臣秀吉入侵朝鲜,没有朱祁钰为了复仇而率军东征的话,也许日本的战乱时期会持续上百年,甚至数百年,才会诞生一个新的幕府,从而结束战乱。也正因为明军的进入,日本的历史在这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在回到了东京之后,朱祁钰立即组织策划了两件重要的事情。一是天皇正式册封上杉谦信为平叛大将军,掌握日本兵权,并且破例官拜一品(与明帝国内阁改革之前一样,日本之前只会对有功之人追增一品官员的封号,而不会在其有生之年就封其为一品官员)。二是天皇正式邀请明军协同平叛大将军上杉谦信平定叛乱,讨伐谋反的织田信长等人。
天皇的这两道诏书,为后来明军入日作战找到了一个完全正当的理由。同时,这也是后来日本新幕府建立的前奏,这为今后由上杉家族所控制的新将军幕府打下了基础。当然,最关键的是,天皇名义上将日本的兵权都交给了上杉谦信。而对任何一个国家来说,兵权就是一个国家的统治大权,在拥有了兵权之后,上杉谦信实际上就已经成为了日本的统治者。当然,现在他获得的仅仅是名义上的兵权,而他要想掌握实际的兵权,那就得先平定叛乱,然后削掉各地诸侯手里的私兵,并且将军队集中在将军幕府的控制之下!
随后,朱祁钰也下了诏书,封陈懋为日本经略大元帅。统帅明帝国海陆两军,配合上杉谦信平定叛乱。封朱文正为日本经略府大都督,负责协助天皇处理国政,稳定后方。而其他的明军将领也都得到了相应的称号,反正这也只是走个过场而已。同时,在日作战明军也正式改名为明帝国遣日平乱大军,当然,总司令是陈懋,而不是朱祁钰。名义上,总不能让明帝国的皇帝为了一个附属国的内乱而亲率大军前往讨伐吧。这些都只是名义上的东西,做给别人看的而已。而明军的具体人事关系并没有发生任何变化,统帅明军作战的仍然是皇帝朱祁钰。
朱祁钰做这些事情的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在上杉谦信还没有恢复其家臣团,没有建立起自己的实力之前。由明帝国控制日本。这其中,朱文正的作用就非常的重要。之前,一直有一批日本的官员在为天皇服务。这也是在东征之后,朱祁钰让天皇建立了中央政权之后必然的事情。不过,这些日本官员在叛乱发生的时候都死得差不多了,很多人都没有逃出京都,不是死在了叛军手里,就是投靠了叛军,而真正还在继续为天皇效劳的日本官员寥寥无几。也就是说,日本的中央政府其实已经垮台了,或者说完全失去了行政能力。而朱祁钰封朱文正为日本经略府大都督,就是让朱文正暂时代替天皇在日本行使政府权力,为平叛提供政府支持。显然,朱文正在这其中扮演的角色最为重要。当时,朱祁钰也只有这个选择,谁叫于谦没有派遣更多的政府官员来日本协助他呢!
接下来,上杉谦信招回了宇佐美定满,让宇佐美定满协助他建立军事指挥机构,即使此时上杉谦信手里的军队少得可怜,除了宇佐美定满那五千嫡系之外,就只有从俘虏中挑选出来的不到一万人的部队。当然,这支部队的战斗力非常差,士气也很低落。虽然那些之前为叛军作战的士兵并不在乎为谁作战,他们在乎的只是能否吃上一口饱饭,能否在战争中幸存下来而已。不过,要将他们培训成一支强悍的部队,这几乎不可能。
朱祁钰也迅速地在东京建立起了明军东先军团的司令部,并且从几支军团里抽调了部分参谋人员过来充实这个司令部口在理清了军队的结构,以及明确了战争的目的之后,建立与扩大司令部是必须的。当然,朱祁钰不是那种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型的统帅,他更喜欢在前线指挥战斗,不过这司令部仍然是要有的,这样才能更好地协同明军各部队行动。
等到朱祁钰处理好这些事恃的时候,东军已经撤退到了今市与宇都宫两地,梁岳在前线严格遵照了朱祁钰的意思行动,明军一直通过运动战在消耗东军的实力,并且稳步将战线推进到了关东平原的边缘地区。随着东军退出关东平原,明军也加快了进攻今市与宇都宫的准备工作。要确保关东平原的安全,就必须要控制这两个重要的据点,这也是堵住东军进入关东平原的门户。
后方,谢正卿的第一军正在迅速恢复战斗力。补充给第一军的两万多官兵是从国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