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桌子上扔着的一本英国艺术杂志所说,属于他的第一和第二画法,即神话画法和受日本影
响的画法①。据说,这两种画法,在德·盖尔芒特夫人的收藏中,均得到精采的体现。当
然,他画室中的作品,几乎全是在这里,在巴尔贝克取的海景。但我从中仍能辨别出,每一
景的魅力都在于所表现的事物有了某种变化,类似诗歌中人们称之为的暗喻。如果说天父创
造了每一事物,同时又给了它们一个名称,埃尔斯蒂尔则重新创造了它们,脱去了其名称,
或者赋予它们另一个名称。表示事物的名称总是与理性上的某一概念相呼应,而理性与我们
的真正印象是格格不入的,这又使我们不得不把一切与这个概念不相关的东西从事物中排除
出去。
①日本艺术首次在法国出现是1855年的万国博览会。在利沃里街开了一个叫《中国
之门》的店铺,中国的小玩艺儿突然盛行起来。1867年与1878的万国博览会,日本馆得到
极大成功,日本艺术在法国风行。有的学者认为惠斯勒(他于1883年在法国定居)对于日
本艺术在法国的发展起了重要影响作用。
在巴尔贝克旅馆里,早晨,弗朗索瓦丝将遮住阳光的毯子拿掉时,晚上,我等待着与圣
卢一起外出的时刻到来时,我伫立窗前。由于光线的作用,有时我错把大海颜色更深的那部
份当成了遥远的海岸,或者满怀欣喜地凝望着蓝色的流动的一片,不知那是海还是天。很
快,我的理性将各个成份重新区分了开来,而我的印象则又取消了这种区别。在巴黎也是如
此。有时我在自己房间里听到一场争吵,几乎是骚动,直到我将这声音与其原因联系上为
止,例如一辆马车行驶到近前,我才能将那尖厉刺耳的斥骂声从这个声音里排除出去。我的
耳朵确实听到了那尖厉刺耳的斥骂,而我的理性知道,车轮不会产生这样的声音。人们一如
其本色富有诗意地见到大自然的时刻是罕见的,埃尔斯蒂尔的作品正是由这样的时刻组成。
此刻在他身边的各幅海景中,他最常用的比较之一,正是海天对比,而取消了二者之间的任
何分界线。正是在同一幅画中,心照不宣地、不倦地重复这种对比,才在他的画中引进了形
式多种多样的高度和谐。埃尔斯蒂尔的绘画在某些爱好者心中引起热烈反响,其原因正在于
此,有时这些人自己反倒没有明确认识到这一点。
最近几天他刚画完一幅画,这幅画表现的是卡尔克迪伊海港,我对这幅画凝望良久。例
如在这幅画中,埃尔斯蒂尔就让观众对这种比较有思想准备,他对小城只使用与海洋有关的
语汇,而对大海,只使用与城市有关的语汇。要么房屋遮住海港的一部份,要么捻缝的水
塘、甚至大海深入陆地成为海湾,在这巴尔贝克一带常有这种情形。从修建了城市的前突尖
角那边,房顶上露出桅杆(就象房顶上露出烟囱或教堂的钟楼一样),好似屋顶构成了船
只,成了船只的一部份。然而这又具有城市特色,是在陆地上修建起来的。其它沿防波堤停
靠的船只更加强了这种印象。船只那样密密麻麻挤在一起,竟然可以站在这只船上与另一只
船的人聊天,而分辨不出他们是分开的,也分辨不出小的间隙,这捕鱼的船队还不如克里克
贝克的教堂那样好象属于大海。克里克贝克的教堂,远远看上去,四面被水包围,因为人们
看不见城市。在阳光和海浪有如尘土飞扬之中,教堂好象从水中钻出来一般,宛如白石或泡
沫吹鼓而成,系在富有诗意的彩虹腰带上,构成一幅不真实而又有神秘色彩的图画。在前景
的海滩上,画家想到了办法使人们的眼睛习惯于在陆地和大洋之间辨认不出固定的界限,绝
对的分界线。几个壮汉正在把船只推向海中,他们既在海浪中奔跑,也在沙滩上奔跑。黄沙
被打湿,仿佛成了水,映出船体。就是海水也不是齐平地往上涨,而是循着海岸的曲线上
溢。远景更将沙岸撕成条条缕缕,一艘在茫茫大海上行驶的船只,被军舰修造厂快要完工的
工程掩住了一半,竟像在城市中航行了。在岩石中捡拾海虾的妇女,因为四周都是水,又由
于她们置身于岩石筑成的堡垒后面,地势较低,海滩(在最接近陆地的两端)降到了海水平
面上,她们倒像在海内岩洞之中了。这海内岩洞上部伸向船只和海浪,本身却在奇迹般分开
的波涛翻滚中开辟出来并受到保护。虽然整个画面使人对海港产生海洋进入陆地之中,陆地
具有海洋性质,人则成了两栖动物这样的印象,但是大海元素的力量仍然到处迸发出来。在
防波堤入口处,岩石旁,大海喧嚣的地方,从水手的辛苦中,从船只倾斜成锐角卧在高耸的
船坞、教堂、城市中的房屋前,有人回到城市、有人从城市出海打鱼中,人们感觉到他们艰
苦地在水上奔忙,好似骑在马背上一般。这匹马性情暴躁,健跑如飞,但是,如果他们不够
机敏和灵巧,那牲口一抖擞,就会将他们掀翻在地。
一群游人兴高采烈地乘坐一只小船出海,小艇摇摇晃晃,像一辆蹩脚的马车。一个天性
快活的水手,同时又很聚精会神,犹如用缰绳驾驶马匹一样驾驭着小船,张开有力的风帆。
每个游客都乖乖地坐在自己的位置上,以便船只不要一侧过重而倾翻。在阳光灿烂的田野
里,在绿荫覆盖的名胜区,人们也是这样奔跑着滚下山坡的。虽然下过暴雨,但是风和日丽
的上午。甚至人们还能感觉到平稳不动的船只享受着阳光和荫凉,在大海那样平静的部份,
要保住这完美的平衡需要制服什么样的强大阻力!大海那样平静,比起由于阳光的作用似乎
已经蒸发的船体来,水中的倒影似乎更结实,更真实。远景更使船体显得鳞次栉比。或者更
正确地说,我们还没有提及大海的其它部份。这些部份之间,差异很大,就和某一部份与出
水的教堂以及城市后面的船只之间差异很大一样。这边暴风雨,漆黑一片;稍远一些,色彩
鲜艳,有天空,而且与天空一样如同涂上了釉彩;那边,阳光、云雾和泡沫使大海那样雪
白,那样连成一片,那样具有土地气息,那样具有房屋的假象,人们甚至会以为那是一条石
路或一片雪原。可是人们又看到那石路或雪原上有一条船,不免吓了一跳。船只悬在陡坡
上,停在旱地里,好象一辆马车刚刚走出涉水而过的地段正在晾干。可是,过了一会,人们
又在这结结实实的高原那高低不平的辽阔平面上,看见了一些摇摇晃晃的船只。这时人们才
醒悟过来,这还是海,而这各种景象都是真实不爽的。
人说在艺术上无进步无发现可言,只在科学上才有;每个艺术家都得自己重新开始个人
的努力,任何别人的力量既帮不了他的忙,也阻碍不了他。虽然这么说不无道理,但是还必
须承认,在艺术揭示了某些规律的范畴内,一旦某种技巧将这些规律普及,回头一看,先前
的艺术就失去了一些其新颖独特之处。自埃尔斯蒂尔开始作画起,我们已经经历了人们称之
为自然景色和城市的“精采”摄影阶段。业余爱好者在这种情况下使用这个形容词到底指的
是什么呢?要想说明白,我们就会看到,这个形容词一般是用来指一个熟悉的事物所呈现的
奇特形象。这个形象与我们司空见惯的不同,奇特然而又是真实的,因此对我们来说倍加引
人入胜,因为这个形象使我们惊异,使我们走出了常规,同时又通过唤起我们一种印象使我
们回归到自己。例如,这些“精采”摄影中的某一帧,体现了远景的一个规律,给我们看的
是我们的城市中司空见惯的某一大教堂,却从精心选择的一个点上来拍摄。从那个点上看,
它似乎比房屋高出三十倍,而且与江边成突角,实际它与江边距离很远。埃尔斯蒂尔下功夫
不是原封不动地——他知道原是什么样的——将事物摆出来,而是按照我们原始视觉赖以构
成的光学幻觉将其呈现出来。这种功夫正好使他要阐明某些远景规律,这就更叫人惊异,因
为是艺术首先揭示了这些规律。一条江,由于水流的曲折,一海湾,由于表面上看靠近悬
崖,似乎成了平原或山中掘出的四面绝对封闭的一湖泊。从巴尔贝克取景,赤日炎炎的一个
夏日画的一幅画中,大海凹进来的一块,由于封闭在粉红花岗岩岩壁中,似乎不是大海,而
大海从稍远的地方才开始。大洋的连续性只通过一些海鸥暗示出来。海鸥在观众以为是石头
的东西上面飞旋,吮吸着波涛的潮湿气息。
这同一张画,还揭示出其它的规律。例如,在高高耸立的悬崖脚下,点点白帆映在蓝色
明镜中,宛如沉沉入梦的蝴蝶,极尽小巧之美;又如某些阴影暗与光线之亮的强烈对比等。
摄景艺术已使阴影的变化无穷家喻户晓,但是埃尔斯蒂尔对阴影的变化无穷那样感兴趣,从
前他竟专心致志地喜欢画真正的海市蜃楼。在海市蜃楼中,顶部有塔楼的古堡显出一座完全
圆形的古堡模样,顶部有一塔楼将其延长,底部反方向又有一塔楼,也许是天空格外清朗赋
予映在水中的倒影以石质的坚硬和光泽的缘故,也许是晨雾使石头与影子变得一样烟雾缥
缈。同样,远处,大海之外,一排远树之后,另一大海开始,落日将它染成玫瑰色,而这正
是天空。阳光,如同一种新的固体被创造出来,推动着它直接照射的船体,后面另一船体则
笼罩在阴影之中,犹如将水晶楼梯的一级一级摆在一个表面上。从物质构成说,这表面是平
的,但是清晨大海的光照将这表面折断了。一条江从一座城市的桥下流过,从那样一个视角
取景,这条江竟然显得完全支离破碎了,这里摆成湖,那里细如网,别处又由于安插了一座
树木覆盖山顶的小丘而折断,城中的住户晚上到这山顶的树林中来呼吸夜晚凉爽的空气。这
座动荡的城市,其节奏本身,只通过钟楼那不折不弯的垂直来表现。钟楼并不伸向天空,通
过沉重的直线,就象在凯旋进行曲中一样表明生活的节奏,似乎在自己的身躯下悬挂着沿着
折断、压碎的江流笼罩在薄雾之中的楼房那更模糊的整个一大片(由于埃尔斯蒂尔最初的作
品产生于用一个人物点染风景画的时代)。在悬崖上或在山中,道路,这自然景色中半有人
情味的部份,也和江河或海洋一样,受到远景的侵蚀。或是山峰,或是瀑布的烟雾,或是大
海,使人无法沿着道路持续向前,这道路对于游人是可见的,对我们却并非如此。着过时服
装的小小人物,迷失在这荒凉孤寂之中,似乎常常在深渊前停步,他遵循的羊肠小道这里已
是尽头。而在再过去三百米高处的松林中,我们看见小道那好客的沙土,白白细细的一条又
在游人脚下出现,真是叫我们放了心,眼睛也受到了感动。是山坡环绕着瀑布或海湾,为我
们掩住了小路中间衔接的九曲十八弯。
埃尔斯蒂尔下功夫在现实面前脱去智性的一切概念,是非常了不起的。尤其他在作画前
要让自己变成一无所知,出于正直而忘掉一切(因为人们所知道的事物并不属于自己),而
这正是有高度修养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