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于是我离开了邮局。
①希腊神话中的诗人和歌手,善弹竖琴。妻子欧律狄克死后,他追到阴间,冥后被
他的琴声感动,答应让他把妻子带回人间,但在路上不得回顾。当他快到地面时,回头看了
看妻子,结果欧律狄克又回到阴间。
②古腾堡(生于1393至1400年间,卒于1468年),德国人,完成了金属活字的铸造
和金属活字版印刷的研究,还用压印原理制成木质印刷机械代替手工印刷。这里系指电报局
职员。
③指年轻的亲王,上尉的侄子。
回到罗贝和他朋友身边后,我没有实话告诉他们我的心已经不和他们在一起,也没说我
已下决心要离开他们。圣卢似乎信以为真,但我知道他一上来就明白我的犹豫决不是假装
的,他明白第二天就找不到我了。他的朋友让他们面前的饭菜凉着,和他一起查阅火车时刻
表,弄清楚我可以乘哪一趟车返回巴黎;机车的汽笛声在满天星斗的寒冷的夜空中嘶鸣,可
是我此刻心潮翻腾,失去了平衡。在这里,朋友们的友谊和从远处传来的火车长鸣声使我度
过了多少个心境恬静的夜晚啊!就是今天晚上,他们还在为我效劳,不过用另一种形式罢
了。当我知道不再是我一个人为我动身问题烦恼的时候,当我感到我那些精力充沛的朋友—
—罗贝的同事——和另一些身强力壮的朋友——火车——都在充分调动积极性为我动身效劳
的时候,我就感到心里踏实多了。火车每天早晚往返于东锡埃尔和巴黎之间,事后回想起
来,这滚滚的车轮把我浓缩的、不可忍受的和外祖母长期分离之情压得粉碎,压成了每天都
有可能踏上归途的渺茫希望。
“我相信你讲的是真话,你还不打算离开这里,”圣卢微笑着对我说。“可是你还是作
好走的准备,明天一大早就来同我告别,否则我可能见不着你了。我凑巧要到城里去吃午
饭,上尉准假了。我得赶在两点钟前回到营房,因为我们要操练一整天。这没问题,我吃饭
的那家老爷会用车子把我按时送回营房的。他家离这儿三公里路。”
圣卢刚说完,我下榻的旅馆就有人来找我,要我到邮局去听电话。我是跑去的,因为就
要打烊了。邮局职员回我话时,都说是“长途电话”。我心里不安极了,因为是外祖母来的
电话。邮局就要关门。电话终于接通了。“是外婆吗?”一个带着浓厚英国口的声音回答
我:“是呀,可我怎么听不出是您的声音?”我也听不出同我说话的人是我外祖母,况且,
她从来不用“您”称呼我。最后疑团终于解开:原来,这个外祖母要找的那个年轻人几乎和
我同名,而且也下榻在我住的旅馆里。凑巧这一天我也曾想给外祖母打电话,听到有人叫我
接电话,我就深信不疑是她老人家打来的了。然而,刚才邮局和旅馆双方都搞错,却完全是
巧合。
第二天早晨,我磨磨蹭蹭地去找圣卢时,他已去邻近的那个城堡赴宴了。将近一点半钟
时,我准备到军营去碰碰运气,好等他回来就同他告别。在一条通往军营的林荫道上,我看
见一辆轻便马车从后面驶回来了。当马车驶近我跟前时,我给它让道。驾车的是一个士官,
戴着单片眼镜,正是圣卢。他身边坐着那位请他吃饭的朋友,我在罗贝的饭店里同他见过一
面。我看见圣卢不是一个人,就没敢喊他,可我又想叫他停车把我捎走,就使劲地朝他挥了
挥手——有不认识的人在场一般都做这个动作——想引起他的注意。我知道罗贝是近视眼,
但我深信只要他看见我,就一定会认出我的。可是他看见我同他打招呼了,也还了礼,却没
有停车。他飞驰而去,面部表情凝固,没有一丝笑纹,只是把手举到帽沿上,足足举了两分
钟,仿佛在给一个不认识的士兵还礼似的。我朝军营奔去,但路还远着呢,当我跑到那里,
骑兵团已在院子里集合了。人家不让我呆在院子里。我没能和圣卢告别,心里懊恼万分。我
上楼到他宿舍去找他,他已不在了。我看见一群病号站在窗口观看骑兵整队,还有几个免去
队列训练的新兵,一个老兵,以及那个年轻的业士。我上前向他们打听。
“你们没看见圣卢中士吗?”我问。
“先生,他已经下去了,”老兵说。
“我没看见,”年轻的业士说。
“你没看见?”老兵说,把我撇在一旁再也不理了。“你没看见我们那位大名鼎鼎的圣
卢?他穿着簇新的裤子,帅极了!
军官呢的料子!一会儿上尉看见了非剋他不可!”
“什么!军官呢!别开玩笑了!”年轻的业士说。他因为生病留在寝室里,不去参加队
列训练,试着和老兵耍嘴皮子,不过心里总不免有些忐忑不安。“你说的军官呢就是这种呢
吧。”
“先生?”提到军官呢的那个“老兵”光火了。
他对业士不相信圣卢的裤料是军官呢感到非常生气。但他是布列塔尼人,从小生长在一
个名叫邦居埃尔恩—斯代雷登的小村庄里,学讲法语就象学讲英语或德语那样费力气。他一
激动就重复两三次“先生”,好有时间找到该说的话。经过一番准备后,他就开始发表长篇
大论了,其实也就是重复几个比别人掌握得要好一些的词语而已。但他不慌不忙,不心翼
翼,避免在发音上出差错。
“什么!是这种呢?”他气忿地接着说,越说越气,越说越慢。“什么!是这种呢?当
我跟你说军官呢,当—我—跟—你—说—这—个—,既—然—我—跟—你—说—这—个,因
为我知道这个。咱可不会吹牛皮。”
“啊!是这样,”年轻的业士被他这番理由说得心服口服了。
“瞧,那不是上尉来了吗?不,你看圣卢,你看他腿的动作,再看他的头,他象士官
吗?还有单片眼镜,啊!甩来甩去的多带劲!”
我看见这些士兵光顾说话,把我冷落在一旁,便恳求他们也让我从窗口看一看。他们没
有说不让,但也没有挪动身子。我看见德·鲍罗季诺上尉骑马飞奔而过,气宇轩昂,威风凛
凛,他仿佛产生了幻觉,仿佛正置身于波澜壮阔的奥斯特利茨战役中。有几个行人围在军营
门口,观看骑兵团开出营门。鲍罗季诺亲王直挺挺地骑在马背上,胖乎乎的脸,两腮饱满,
一副帝王的福相,眼睛清澈明亮。他仿佛已进入奇妙的幻境,就象我似的,每当电车驶过,
震耳欲聋的车轮声被寂静代替,我就会产生一种幻觉,会朦朦胧胧地听见优美动听的颤音掠
过寂静的天空,划出一道道波纹。我没有能和圣卢告别,心里非常懊恼,但我还是动身了,
因为我只想早点回到外祖母身边:自从我来到这个小城,每当我思念外祖母,想象她一个人
在做什么事时,浮现在我脑际的形象仍然是和我在一起的那个外祖母,只不过我把自己抹去
了,一点没有考虑我不在她身边会给她带来多大的痛苦;现在,我恨不得马上回到她的怀
抱,摆脱那个纠缠着我的、骤然被她的声音召来的意想不到的幽灵。这是一个确实已同我分
离的、上了年纪的外祖母的幽灵。我还是第一次感到我外祖母上了年纪。她形单影只,听天
由命,呆在一套空空荡荡的房间里——就是从前我到巴尔贝克海滩疗养时,我想象妈妈一个
人呆着的那套房间——刚刚收到了我的信。
唉!当我突然走进客厅时(我没有事先通知外祖母),一眼看见的正是这个幽灵。外祖
母正在看书。我站在客厅里(更确切地说,我还没有进入客厅,因为她还没发现我),我看
见她在沉思,在思考一些从没有在我面前暴露过的问题,仿佛在偷偷地做一件针线活儿,有
人进来,她就会立即把它藏起。只有我一个见证人,只有我一个旁观者,我一身旅行装束,
我是外人,是摄影师,来给今生再也见不到的地方拍张照片——这是一种特权,尽管转眼就
会消失,但在我们回到家的一刹那间,能意外地看到我们不在家时的情景。在我突然看见我
外祖母的一瞬间,我的眼睛确实象照相机那样摄下了一张照片。我们看见亲爱的人从来都要
经过缠绵的温情加工,在温情永恒的运动中加工,不等亲人的脸孔在我们脑海中留下形象,
温情先把形象卷进漩涡,使它同我们头脑中的一贯印象粘在一起,合二为一。既然在我的想
象中,外祖母的前额和脸颊反映了她思想深处最经常、最细腻的感情,既然每一个习惯的目
光都有一种魅力,每一张心爱的脸孔都是过去的镜子,我又怎么能看见我外祖母那日益变得
迟钝而衰老的形象呢?何况我们的眼睛反应我们的思想,在生活中即使是最无关紧要的场
面,我们的眼睛也会象一出古典悲剧那样,对那些与剧情无关的东西不屑一顾,只保留能使
剧情变得明白易懂的形象。但是,如果我们不是用眼睛,而是用一个纯物质的东西,用一架
照相机去看东西,那么,比如说,我们在法兰西研究院的院子里看见的,就不是一个院士正
在走出院子去叫出租马车,而是这个院士因怕摔交而小心翼翼、摇摇晃晃走路的样子,是他
摔倒时的抛物线,仿佛他喝醉了,或是地上结着一层薄冰。同样,如果老天爷偶尔和我们开
一次残酷的玩笑,使我们灵活而虔诚的温情没有及时把绝对不能让我们看见的东西隐蔽起
来,而是让我们的眼睛第一个赶到现场,自由地行动,象照相机那样机械地工作,这时,我
们看见的将不是那个被我们的温情每天无数次地披上一件珍贵而虚假的外衣的熟悉形象,而
是一个死亡才会显示的身影。其实,如果不是温情千方百计加以阻挠,我们早就应该看到这
个身影了。对我来说,外祖母还是我自己的一部分,我从来都是通过自己的心灵,通过一个
个大同小异、互相重叠的透明回忆来看见她的。她总是过去某一时期的她。一个久不照镜
子,平时仅仅根据理想的形象想象自己的脸孔是什么样子的病人,当在一面镜子中猛然看见
自己真实的形象,看见一张干枯而凄凉的脸孔上高高耸起一个埃及金字塔式的粉红大鼻子时
会吓得后退一步,我就象这个病人,当我在我们的客厅里,在这个属于一个新世界的、一个
时间的世界的、一个生活着“随时间而变老”的陌生人的世界的客厅里,突然看见一个意气
消沉的陌生老妪坐在沙发上,在昏暗而沉闷的红色灯光下读一本书,满腹心事,满脸病容,
一双有点失常的眼睛在书上来回移动,这时,我才第一次看见我外祖母这种精疲力竭、老态
龙钟的真实形象,但仅仅在片刻之间,因为这个形象转眼就消失了。
那一次,我向圣卢提出想去看德·盖尔芒特夫人珍藏的埃尔斯蒂尔的画时,他对我说:
“我担保她会答应的。”不幸的是,在德·盖尔芒特夫人看来,担保的是他,而不是她自
己。我们的头脑对别人会产生各种印象,当我们任意运用这些印象时,就不假思索地担保别
人会答应。当然,即便在这个时候,我们也会考虑到因别人的性格和我们的不同而造成的一
些困难,我们会想出这样或那样的办法,或诱之以利,或服之以理,或动之以情,向人们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