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战,取得六比零的战绩。此后,第四大队越战越勇,连续击落几十架日机。
“八一四”空战的胜利,使中国空军一役成名,令世人刮目相看。8月14日成了中国空军的节日。高志航从这一天起,被中外舆论推崇为“中国军魂”、“抗日天神”。不幸的是,11月21日,高志航正要率领转场到周家口机场的第四大队起飞迎敌时,一群日军攻击机突然飞临机场上空。日机炸弹的弹片嵌入高志航的身躯,鲜血染红了座舱。高志航牺牲时,双手还紧紧握着飞机的操纵杆。
高志航的牺牲改变了他的同乡和挚友李桂丹。这个原本活蹦乱跳、服饰整洁的东北帅小伙,变成了一个胡子拉茬、不修边幅的怪人。过去笑口常开,如今却像用铅封上了嘴,很少蹦出一句话。一上训练场,他就咬牙发狠,目射凶光。一上天空,两眼便喷出火来。
李桂丹接任了大队长的职务,把第四大队改名为“志航大队”。他发过誓,许过愿:每次空战都要打下一架日军飞机来祭奠高志航,直到有一天自己也和高志航一样殉国。
武汉上空构成立体纵深空战(2)
今天,李桂丹盼望的日子到来了。第四大队有了苏联的战机,而日军飞机的到来,让李桂丹有了复仇的机会。
12点45分,第二十一中队的十架苏制И-16驱逐机首先从汉口机场起飞。接着,李桂丹率领第二十二中队的十一架苏制И-15驱逐机跟随起飞。与此同时,第二十三中队八架И-15驱逐机也从湖北孝感机场起飞。
然而日机来得太快,第四大队刚在汉口上空集合,来不及编队,大批日机已逼近武汉上空,方位在武汉东南,高度约四千米。李桂丹指挥战机投入战斗。第二十二中队和第二十三中队担任主攻,第二十一中队负责掩护。顷刻之间,一场激烈的空战打响了。
И-15和И-16驱逐机,与日军的九六式战斗机相比,火力稍强,И-16的速度超过九六式,但机动性稍差一些。
第四大队的战机勇敢地冲入敌阵。第二十一中队的董明德、杨弧帆、柳哲生和刘宗武组成的四机编队,首先咬住一架日本战机。四架飞机互相掩护,穷追猛打,将日机击落。柳哲生随即发现多架日机正在跟踪战友的飞机编队,情况危急。他一个急转弯,调转机头,加大油门,咬住其中一架日机,一阵猛射,把它打得凌空爆炸。他的另外三名战友也各有所获,一人又击落一架日机。
在第二十一中队与日机缠斗时,第二十二中队的机群也与十二架日机遭遇。六架日机对第二十二中队前六架飞机咬尾追击,另六架日机咬住了后面的五架。这时,日机数量上占优势,战术位置上占主动。
李桂丹见形势不利,指挥第二十二中队与日机周旋。他们凭借火力优势与日机展开格斗。一两个回合,就形成了单机混战的态势。一架日军轰炸机从李桂丹右上方一闪而过。“狗杂种,往哪儿跑!”他一个右转跃升,扑到敌机下方,快捷地按下枪机,好似恶虎掏心,日机凌空炸开。他脸上露出难见的笑容,轻语道:“高志航,今天报仇有着落了,你往后瞧,他们欠的账一笔也跑不了。”
不一会儿,他咬住一架日军驱逐机。一道青光射去,他清楚地看到日军飞行员的脑袋耷拉下来。不知是不放心,还是不解气,他追上去又是一梭子,日机窜出黑烟,转着圈坠落下去。
李桂丹拉平了飞机。这时,他轻松了许多,不再有什么负担了。从现在起,打下一架日机就赚一架。
空中仍是机影翻飞,青光闪闪,炮声隆隆。第四大队的飞行员们看到李桂丹接连打下两架日机,勇气倍增。日军机群惊怒交加,仗着数量优势,几架日机幽灵似的从四面悄悄靠来。
李桂丹咬住了一架轰炸机。日军飞行员惊恐地左右闪避,拖延时间。“熊包!你们的狠劲哪去了?”李桂丹咬牙说道。他注意到了四面扑来的日机,却不闪避,一点点调整角度,捕捉目标。终于,日机进入了他的瞄准镜。
“哒哒”、“嗵嗵”,几乎同时,几串青光迸射而去,日机也有几条火舌飞出枪膛。李桂丹看到前面的日军轰炸机火光熊熊,黑烟腾起,艰难地露出最后一丝微笑。一阵天旋地转,洁白的天空,翠绿的大地,交融在一起。也许,他最后的意识是:“高老兄,小弟就要来了……”
这是一场机群对机群的大规模空战,中日双方几十架飞机,在五千米到几百米的高度,上下翻飞,相互追斗。飞机发动机的轰鸣声、枪炮声和爆炸声交织在一起,空中硝烟翻滚。一架架日机拖着浓烟坠入田野和江水,一顶顶降落伞摇晃着从空中飘落到地面。
整个空战历时十二分钟,第四大队击落日机正好是十二架,真是奇妙的巧合。第四大队也付出了血的代价。除李桂丹牺牲外,中队长吕基淳,飞行员巴清正、王怡和李鹏翔,也是血洒长空,献出了生命。张光明的飞机被日机击中二十九处,他身负重伤,坚持驾机返回机场。
同一天,日本海军航空兵的“四大天王”之首“空中霸王”南乡茂章大尉,架机跟随第二十六联队出征。他置身于十八架九六式驱逐机和三十六架轰炸机组成的强大机群中,明知前方有苏联出产的战机等着他,但他仍然得意地咧嘴微笑。他没把中国的空军放在眼里。
南乡茂章这个机群的目标是南昌的青云浦机场。罗英德率领中国空军第三大队的И-15驱逐机升空迎战。勃尔盖维森斯基也率领十九架И-16驱逐机飞上蓝天。两个大队在青云浦上空构成双层防卫网。
南乡机群开始轰炸青云浦机场了。地面上浓烟翻滚,烈焰冲天。一架来不及起飞的轰炸机变成火球。机场的空中守卫者们怒火填膺,操纵驱逐机呼啸而下,像一道道闪电插入日军机阵,射出一簇簇青光。一架日军轰炸机开始冒烟了,拖着黑烟翻滚而下。日军轰炸机群四下逃散,指望己方的驱逐机来对付他们的克星。
南乡茂章是明眼人,马上知道遇上了劲敌。他想出奇制胜,击落对方的领队长机,打乱对手的阵脚。他认准勃尔盖维森斯基的座机,紧咬这架苏军领队长机的尾巴。但他不急于射击,他要有十足的把握才会发射子弹。苏军大队长全神贯注地对一架日军轰炸机紧追不舍,竟没有发现死神派出的恶魔已经跟在他的后面。
日本海军的“空中霸王”还在咀嚼着即将偷袭成功的喜悦,他要让这种滋味再久一点,再久一点……他控制着一名苏联飞行官的生命,死神的意志就在他的指头上,胜利的桂冠随时可以撷取,他现在只是从射击瞄准镜里玩味着一个无法逃脱的猎物。
武汉上空构成立体纵深空战(3)
南乡茂章狞笑了,他的手指开始动作,他听到了“嗵嗵”的枪响,但是这声音似乎响得早了一点,因为——因为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有人从“空中霸王”后面射击,动作比他早了那么一瞬。因此,南乡茂章前面的苏联飞机平安无事,他自己的飞机却冒起了黑烟,而且再也不听他的控制,而成了万有引力的另一个证据,栽到银波浩淼的鄱阳湖中。
勃尔盖维森斯基在惊出一身冷汗之后,回头看到了救了他一命的中国飞行员,他就是罗英德。被救者和援手者心心相印,但他们当时都不知道,刚才栽下去的竟是日本海军航空队的一名“天王”。他们自然也不会想到,和这个“天王”齐名的另外三名“天王”,不久以后也会在中国的天空中被死亡剥夺他们的荣誉。
南乡茂章死了,把死亡的恐惧留给了仍在空中混战的日军飞行员。日军驱逐机只顾逃命,把他们应该护卫的轰炸机留给中苏空军做枪靶。中苏空军当仁不让,又击落八架日军轰炸机。然后,他们凯旋返回机场,跳下飞机,迫不及待地互相拥抱。
空战大捷,喜讯传遍武汉三镇,百万军民欢呼雀跃。2月21日,武汉各界民众一万多人举行集会和游行,庆祝空捷,追悼国殇。
中共中央和驻武汉的第十八集团军代表周恩来、陈绍禹、董必武和叶剑英等人出席集会,他们送的挽联写道:“为五千年祖国英勇牺牲,功名不朽;有四万万同胞艰辛奋斗,胜利可期。”
日军在“二一八”空战中失利,气焰收敛了一阵。紧接着,发生了一个令他们大为恼火的插曲。2月23日是苏联红军节,苏联空军志愿队决定长途奔袭日本设在台湾的空军基地。当时,台湾的松山机场上停放着大批日军战机。留恰哥夫决定派出汉口波留宁率领的苏联空军志愿队轰炸机队的二十八架飞机和驻南昌的中苏混合编队轰炸机队的十二架飞机。
当天早晨,两队分别出发。由于领航员计算偏差,南昌起飞的机队没能到达台湾。波留宁大队航程远,不得不靠五千五百米高空的直线飞行节省燃料。从汉口到台北,飞行员们忍受着高空缺氧的折磨。
到达台北时,云层中出现“天窗”,苏军迅速钻出云层投弹,机场陷入火海。日本人根本没料到竟有人能够袭击台湾,毫无戒备,战斗机和高射炮都成了哑巴。
这次轰炸,苏军共投掷了二百八十二枚炸弹,炸毁十二架日机、十座营房和三座机库,还焚毁了可供三年使用的航空燃油及其他装备,松山机场完全瘫痪,一个多月不能使用。
第二天晚上,宋美龄以航空委员会秘书长的名义设宴,为全体参战人员庆功。她在祝酒辞中说,这次袭击在国际上引起了很大反响,日本当局已将台湾行政长官罢免,并将松山基地司令官撤职审判。
在异乡作战,语言障碍是最大的不便。苏联航空志愿队来中国作战初期,曾发生跳伞的飞行员被当地民众误认作日本人而加以围攻的事件。为了避免类似的误会,国民政府为他们制作了蓝色的袖章,上写“来华助战洋人,军民一体救护”。
1938年初,波留宁的飞机在作战返航时出现故障,迫降在一片芦苇里。全体机组人员忧心忡忡地望着这个陌生地区。不久,三百多个中国人小心翼翼地朝他们走来。波留宁赶紧用手指着绣在他制服上的蓝布条,中国人端详了一会儿,突然露出了笑容。
机组人员通过图画语言,指导村民们把重达七吨重的飞机从沼泽地里拖出来,中国人硬是靠人力把飞机挪到江边,抬上一条小火轮,一位老船长痛快地答应把飞机运到汉口。
随后,这几位“洋人”被安排到一家小餐馆吃了顿安逸的便餐,有蒸肉、花生米和各种陌生的蔬菜。饭后,他们在安静的村舍里美美睡了一觉。他们好不容易才弄清楚那地方叫做芜湖,在他们记忆里,那里好像一个战时疗养所。
护送他们去汉口的中国小伙子带足了面饼,还带了茶水。他一路上做着手势讲故事,用口哨吹出动听的中国民歌。两天后,飞行员们安全回到汉口基地。不久,飞机也运到了基地。
再说日军在武汉空战中吃了亏,处心积虑地寻找机会报复。4月29日是日本的“天长节”,是日本人大庆的日子。侵华日军头目企图在这天之内一举消灭驻武汉的中国空军主力,为天皇祝寿,邀功领赏,调来海军佐世保第二航空队执行这个使命。
离日军预定的奇袭还有九天,中国空军击落了一架在湖北孝感上空侦察的日军双座侦察机,在死去的日军飞行员身上搜到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