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肉长城》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血肉长城- 第8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上日军天天“拉网扫荡”,他们在安新的三台击退日军的进攻。走到徐水的崔庄,又与日军激战。他们连夜渡过白洋淀,第二天深夜穿越高保公路,到达桑园。连日奔波的吕正操刚刚入睡,突然枪声大作,部队被日军包围了。警卫连拼死掩护突围。吕正操边打边走,一天数战,冒险从日军炮楼下擦身而过,回到军区司令部的驻地。

华北到香港,敌后抗战艰苦卓绝(3)

9月份,冀中军区司令部从深泽的大堡撤出,日军飞机一直紧盯不舍。走到安平的宗佐,司令部在紧靠村边的一座院子住下,作战室在正房,程子华住东厢房,吕正操住西厢房。人刚进屋,日军飞机就冲下来轰炸,一颗炸弹击中正房,值班参谋和通信员被炸身亡。吕正操和程子华都趴在床底下,四五架日机轮番轰炸、扫射一阵,呼啸而去。两个人互相呼唤着,从一片废墟中爬出来。

同年春夏,华北各根据地的八路军纷纷派出武装宣传队,进入敌占区,组织民众,揭露日伪推行“治安强化”运动和实施“蚕食”的阴谋,坚定民众对抗战必胜的信心,分化瓦解伪军和伪组织。这种在日军占领区开展小型武装活动的组织形式,得到了中共中央北方局的肯定。此后,武工队在各抗日根据地都活跃起来。

对于武工队的成员,中共北方局是有规定的。他们是从军分区或野战军旅部抽调出来的营以下基层干部和优秀战士,以及从地方党政机关抽调的优秀干部。一支武工队一般有三十到五十人,队员既是战斗员,又是宣传员和组织员。他们的任务,是深入敌后,发动和组织群众,建立和恢复党的组织,建立秘密的人民政权,运用各种斗争方式,打击和瓦解日伪,摧毁伪组织和伪政权,配合根据地军民的对敌斗争,把日军的“治安区”变为游击区,使游击区变为根据地。小说《敌后武工队》记述了他们和日伪斗智斗勇的惊险刺激的战斗故事。

这一年8月初,八路军刘伯承师第三八六旅和决死第一纵队各一部,组成太岳南进支队,进入临汾屯留路的南面,在沁河西南孔滩地区创建了岳南抗日根据地。9月20日,日军调集主力两万多人,向岳南新区发起大“扫荡”。

根据地刚刚创建,还没有充分发动民众,日军大兵压境,八路军处境危险。南进支队派出小部队与日军接触,消耗日军的体力,主力避免与日军拼消耗,使日军的合击行动达不到目的。

10月2日,南进支队撤出岳南地区,岳南反“扫荡”结束。

第二天,从岳南撤出的日军,动用三万多人的兵力,采取“铁壁合围”、“反转电击”的战术,对岳北根据地发起大规模“扫荡”。岳北地区的军民,在岳南反“扫荡”时,就做好了空舍清野的准备,并分派干部加强对各区游击战的指挥。当日军进入根据地时,民兵和游击队开展游击,打击和钳制日军。

这时候,八路军主力实施分遣作战,适时转移到外线,在安泽县的疙瘩沟和沁源县的将军沟连续重创日军。各地人民武装在同蒲铁路大力开展破击战,在平遥和灵石之间毁掉日军机车三辆。日军连遭打击,无法执行寻歼八路军主力的计划,在18日撤出抗日根据地。岳南和岳北历时一个月的反“扫荡”结束。

10月底,日军企图寻找八路军首脑机关,摧毁根据地的军工建设。他们派出七千人的兵力,使用“捕捉奇袭”的战术,对太行区发起“扫荡”。31日,从潞城和襄垣等地,四千多名日军出动,连续奔袭八路军总部驻地西井,以及刘伯承师师部驻地赤岸和黎城等地。11月3日,日军两千多人分别从辽县和武乡出动,奔袭大有、贾豁和宋家庄等地。

太行区的军民通过备战演习,已经熟悉游击战、麻雀战和地雷战的要领,游击集团和民兵游击队的组织得到加强,家家户户空舍清野,做好了反“扫荡”准备。日军不断遭到突然来临的打击,伤亡非常严重。南北两路日军在6日分别撤退到黎城、武乡和辽县。

9日,撤退到黎城的日军突然向北面奔袭,推进到黄烟洞和水腰地区。八路军总部为了保卫水腰兵工厂的机器设备,派出特务团等部队抗击进犯的日军,命令刘伯承师四个主力团配合作战。

特务团占领了险要的阵地,在日军猛烈的炮火下拼死坚守,日军冲上来,战士们就扔手榴弹,和他们拼刺刀。在八个昼夜里,日军发动几十次进攻,付出了八百多人伤亡的代价,仍然不能前进一步。16日,八路军主力转移。

日军好不容易进入黄烟洞镇,镇上已经空无一人。他们每走一步都得万分留神,但还是吃了满地地雷的苦头。他们唯一的收获,就是捣毁了兵工厂的几台机器。

刘伯承师在水腰地区配合作战,从日军侧面和后方不断发动袭击。游击集团用地雷杀伤日军,有一百多名日军被地雷炸死。日军顶不住四面八方的打击和天气的寒冷,只得缩回黎城。八路军又在他们撤退的路上打伏击,毙伤日军三百多人。八路军一路追击到黎城,日军在20日夜里又撤到潞城。日军二十二天的“扫荡”,没有伤害到八路军的首脑机关,而是狼狈地退回了出发点。

接下来,我们看一看1941年南边发生的战事。

这一年2月,日军开始调兵,企图攻占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军事要冲和著名贸易港口福州。从2月到4月,日军集结了两艘航空母舰、三十多艘军舰、一百多艘帆船和四十多架飞机。

18日,二十多架次日机轮番轰炸连江、长乐等地。第二天清晨,日军以华南方面军土桥勇逸第四十八师团为主力,由百武晴吉第十八师团四个步兵大队配合,在海军第二分遣舰队协同和三十多架飞机掩护下,从闽江口的长乐和连江两县沿海登陆。

华北到香港,敌后抗战艰苦卓绝(4)

入侵长乐的日军兵分两路,一路进犯福清县城,在松下的鹿山险地,遭到陈俊盛和程文龙率领的民众武装一百多人顽强阻击,达六个小时。日军炮火猛烈轰击,飞机盘旋扫射,守军伤亡惨重,弹药不继,陈俊盛和程文龙先后壮烈殉难,九名水警队员和二十名自卫队员为国捐躯。日军于当天从松下攻占福清的海口镇,第二天占领县城。

日军的另一路进犯长乐县城,在鸿山到沟东附近的小山丘,长乐驻军第七十五师胡广平营指派一个机枪连五十多名战士阻击日军。但是,守军目标过早暴露,阻击两小时后,日军大部队赶到,飞机猛烈轰炸守军阵地,守军伤亡过半,周桐轩连长和一名排长殉职,阻击失利,长乐县城陷落。

入侵连江的日军从浦口乡登陆后,守军第七十五师一个团,在西门外莲湖头抵抗了一阵,打死打伤二十多名日军。日军大部队赶到,敌众我寡,守军撤出阵地,连江县城陷落。

20日,日军分兵多路围攻福州。驻守福州地区的第一百军,军长陈琪平时备战不力,疏于防范,得知日军大举入侵时,又不战而退。21日,福州陷落。

日军入侵长乐、连江、福清和福州等地区后,中共福建省委领导当地军民奋起抗击,积极开展游击战争。他们派黄国璋回闽中担任军事特派员,加强共产党对抗日战争的领导。

中共福清长乐平潭县委书记陈享源,与国民党长乐县代理县长和长乐抗日游击队总队长刘润世,联合成立长乐抗日游击总队,陈享源任参谋长兼第一大队长。5月,他们先在长乐的七社和三溪,两次打败日伪军的“清剿”,活捉敌参谋长邱玉霖等五人,击毙三十多名伪军。接着,又在三溪和江田的两次袭击中打死打伤一批日军。

8月4日,游击总队挑选四十八名熟悉地形的精干战士,埋伏在长乐琅尾港小冬浦南岸的桔树林里,袭击日军舰艇,将其击沉,全歼艇上日军四十二人,并击毙日军马尾营前地区司令中岛和分队长村野,游击队员无一伤亡。这是福建抗日游击战中战绩最好的一次伏击战。9月2日,日军准备撤退,长乐抗日游击总队闻讯后,兵分两路袭击日军,第二天收复县城。

中共连江党组织建立了连江抗日游击队。9月2日晚,他们配合国民党第一○七师一部和连江县保安中队,收复了连江县城。

福州地区的民众结成各种形式的抗日组织袭击日伪军,配合国民党驻福州地区军队的反击战。8月19日,顾祝同电令陈仪的第二十五集团军对日军占领地区进行突击。28日,第十三补充兵训练处处长李良荣率部向桐口突击,迫使日军于31日退回福州。9月1日,李良荣分兵两路反击日军,同时,中共领导的各县游击队和福州地区的国民党驻军,也从各自的防地向日军反击,迫使日军于9月3日全线撤退。沦陷四个多月的福州,又回到中国人手里。

1941年年底,日军大本营下令进攻香港。圣诞夜,香港总督府飘起了白色停战旗。九龙半岛饭店富丽堂皇,英国殖民地总督马克·扬博士服饰华丽。形成极大反差的是他脸上沮丧的神情。他把投降书交给日本第二十三军司令官酒井隆中将。一万五千多名英军成为日军的俘虏。

日本在香港设立占领总督,由大本营直接管辖,受中国派遣军总司令官节制,陆军中将矶谷首任港督。这时,出访美国的丘吉尔,坐在白宫圣诞宴会的餐桌旁,一反常态,沉默不语,满口的俏皮话都缩进了肺腑。第二天,他来到美国众议院,发表一篇慷慨激昂的演讲,谴责日本人的侵略行径,用一个反问句表达胸中的愤懑:“以谨慎和稳重是难以调和的,他们把我们当成什么人了?”

日军进攻香港时,东江抗日游击纵队派出武装工作队,进入沙头角、西贡、大埔、元朗、罗湖和沙田地区,发动民众收集英军遗弃的武器弹药,获得三十多挺轻机枪、几百支步枪和一批其他军用物资。

东江游击队首先在元朗捕捉处决了一批替日军服务的罪大恶极的汉奸,迅速控制了大雾山。在元朗和沙田,组织了两支自卫队和一支农民常备队,在西贡区和大埔区,建立了农民自卫队和新兵训练队。西贡区还成立了“游击之友”小组,以小规模骚扰的方式打击日伪军。

抗战以来,香港和澳门是中国获取外援的重要国际补给线,大量抗战物资从香港和澳门上陆,转运内地。国民政府和中国共产党在香港澳门设立了许多机构,联络国际支援抗战,得到港澳同胞全力支持。宋庆龄领导的“保卫中国同盟”,长期以香港为基地,在港澳同胞配合下,联络海外侨胞,募集了大量捐款,支援祖国抗战。

香港沦陷时,中共中央及南方局要求八路军、新四军驻香港办事处和东江纵队,全力营救各界爱国人士。周恩来给在香港的廖承志和潘汉年连发两份急电。不久,又致电廖承志,询问香港文化界人士撤退和安置的情况,以及同新加坡和菲律宾联络得怎样,叮嘱他们派人帮助宋庆龄、柳亚子、邹韬奋和梁漱溟等人离港。

廖承志和张文彬等人,想尽办法把民主人士和文化界人士,安全送达东江游击纵队。他们有的经澳门、韶关或广州湾到达桂林,有的经浙江去上海,转赴新四军驻地。这场秘密大营救活动,历时半年,行程万里,遍及十多个省,共营救出何香凝、柳亚子、邹韬奋、茅盾、夏衍、沈志远、张友渔、胡绳等八百多人,包括在港爱国人士和部分国民党军政官员及其家属,也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