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次,美国利用日本以削弱英国、俄国等列强在东亚的影响力的企图,也只是美国政府的一厢情愿——竹篮打水一场空。事实证明日本是一个崇尚利益和实力、不重情义的国家,它根本无意成为美国制衡英、俄等欧洲国家的工具。为了进一步扩大日本的在华势力和影响,日本在甲午战争过后几年就与曾试图联合干预中日战争的欧洲国家英国、法国捐弃前嫌,先后与英国和法国签订日英协约和日法协约,结成日英和日法同盟关系。1905年日俄战争后不久,两国战死疆场的士兵尸骨未寒,日本又竟然与俄国握手言和,于1907年和1910年先后两次与俄国签订协约,将在日俄战争中支持自己的美国晾在一边,恩将仇报,与俄国联手抵制美国势力进入东三省,将国际关系中的忘恩负义、唯利是图,翻手为云、覆手为雨的丑恶一面,表演得淋漓尽致。
至于美国试图利用日本之手进一步打开中国的大门,这更是与虎谋皮,反被虎咬。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走上“脱亚入欧”道路,并非为帮助欧美国家打开中国的贸易和投资大门,而是要“开拓万里波涛,宣布国威于四方”,实现日本的“大陆政策”,攻占台湾,吞并朝鲜,进军满蒙,灭亡中国,最后征服亚洲,称霸世界。这与美国为谋求商业利益而推出的对华门户开放政策格格不入,有着不可调和的矛盾。因此,美国在东亚奉行的门户开放政策和亲日政策不但没有得到日本的善意回报,反而被日本看作他称霸亚洲的最大障碍。终于在1941年12月7日的清晨,日本通过偷袭珍珠港,给美国的亲日政策上了一堂刻骨铭心的教训课。
历史殷鉴不远。在历史进入21世纪头十年之后,美国政府为达到遏制中国崛起的目的,推出“亚太战略再平衡”政策,大力加强日美同盟关系,纵容日本安倍政府修改和平宪法,发展军力,纵容日本否认二战成果和国际格局、在东亚频频挑起事端。这是否有利于世界和东亚的和平与发展;是否符合美国的自身利益;是否会是既往历史的一个重演,最后又是事与愿违,搬起石头砸了自己的脚。这是很值得美国的政治家和美国人民三思而行的。其实,无论是从历史还是现实来看,21世纪的美国东亚政策都还有一条正确的道路可供选择,那就是与中国人民一道构建中美新型大国关系,这既有利于促进世界和东亚的和平、繁荣和发展,也符合中美两国人民和国家的根本利益。在历史的转折关头,美国的东亚政策何去何从,这同样也需美国的政治家们和美国人民三思而后行。
(作者系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所研究员)
德国中央集团军群的兴亡
作者:朱世巍 字数:10359
1940年夏季,纳粹德国赢得了西欧战役并征服法国等地。希特勒立刻把目标转向他梦寐以求的辽阔东方大地。9月20日,此前在西线作战的德国B集团军群司令冯·博克陆军元帅接到命令,将接管“东部”地区(波兰等地)的“警卫防务”,为进攻苏联做准备。
军人世家出身、个人军历一片光辉灿烂的博克元帅被认为是实现希特勒征服东方目标的最佳代理人之一,他本人对此也信心满满。此时他麾下所辖的军队包括3个装甲师、25个步兵师、1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总人数约50万。10月15日,B集团军群参谋部迁往被征服的波兰首都华沙;10月21日,B集团军群司令部迁往波森(现为波兰城市波兹南)。此后,B集团军群被改称为中央集团军群。
1940年12月18日,希特勒签署了基于“巴巴罗萨”方案的第21号训令,要求以一次快速战役击败苏联。1941年1月31日,德国陆军总司令又下达作战预令,规定了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的具体任务。其中,中央集团军群将如其名字所揭示的那样,由中路出击,夺取苏联的明斯克…斯摩棱斯克地区,然后改变方向,北上配合北方集团军群吃掉波罗的海沿岸以及列宁格勒的苏军。不过一旦北方苏军自行崩溃,则中央集团军群不必改变方向,可继续沿着中路突向苏联首都莫斯科。
按照这一计划,中央集团军群将成为插向苏联心脏的一把匕首,因此获得了最多的兵力配额。战争准备紧锣密鼓。至1941年6月22日,德军在苏联前线共集中了152个师。其中148个师部署在“东线战区”,陆军人员达330万人;另有4个师部署在“芬兰战区”。加上海空军,德国对苏作战总兵力超过400多万,另有近百万仆从军。
上述“东线战区”的148个师,除了28个师的预备队,主力120个师被编入北方、中央、南方三个集团军群。其中以中央集团军群兵力最多,共有50个师。
表:中央集团军群部队编成
1941年6月22日
31个步兵师、9个装甲师、5个摩托化师、1个骑兵师、1个党卫师、3个警卫师。合计50个作战师。
1个独立分队、2个坦克营、6个强击炮营、61个炮兵营、6个反坦克营、9个高炮营、9个高炮连。
总兵力约145万人,装备2156辆坦克与强击火炮。
“巴巴罗萨”的胜利
当德国向苏联发动全面进攻时,冯·博克元帅的中央集团军群几乎占据一切优势。他的兵力大大超过猝不及防的对手。博克的装甲纵队只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打到了白俄罗斯首府明斯克,同时合围了大约40万苏军。7月9日,德军肃清了包围圈内的敌人,苏军蒙受的损失超过41万人,其中30多万人被俘。这是苏德战争史上的第一次大规模合围。不过,德军的损失同样不小,至7月底,中央集团军群共损失74500人,得到的补充只有23000人。
博克继续长驱直入,扑向下一个目标——莫斯科的门户城市斯摩棱斯克。为此他把手下两个装甲集群合并为空前强大的第4装甲集团军。上千辆德国坦克急速向苏联国土纵深推进。7月16日,德军突入斯摩棱斯克,通向莫斯科的大门洞开!可德国人随后就迎面撞上大量苏军预备队,激烈的战斗从7月打到8月底9月初。德国陆军总参谋长哈尔德的8月8日工作日记有如下数据:中央集团军群兵力已增加到60个师(含17个“装甲类型”师),所面对的苏军据判断大概有70个师(含8个半“装甲类型”师)。红军以大量兵力发起一轮又一轮反攻,虽然没能把博克赶出斯摩棱斯克,却迎头重挫了中央集团军群的进攻势头,还从德军手中夺回了叶利尼亚突出部。
当中央集团军群陷入停滞的同时,德国高层爆发了激烈争吵。陆军总司令布劳希奇和总参谋长哈尔德主张继续向莫斯科推进,这得到了博克的赞同。他们也知道希特勒眼中莫斯科没那么值钱,强调这样还可以歼灭苏军主力。可希特勒除了经济因素,也找到了新理由:中央集团军群推进太远,与进展缓慢的南北德军严重脱节,因此侧翼面临危险。8月下旬,希特勒最终驳回布劳希奇等人的意见,命令中央集团军群分兵南下,配属给南方集团军群以歼灭基辅地区的苏联重兵。博克对此决定虽然大为不满,也只能暂时接受,等待进攻莫斯科的机会。
基辅战役拖到9月底,德军赢得空前胜利,一口气歼灭了60多万红军。希特勒相信大局已定,提前在9月6日下达第35号训令,要求中央集团军群最早于9月底对莫斯科采取行动。博克终于可以实现夙愿。同日,他在日记上写道:中央集团军群目前只剩下55个师,当面苏军据判断为86个半师。虽然一般来说苏联师比德国师要小很多,但为了执行被命名为“台风”的莫斯科战役,博克需要更多的兵力和武器物资。希特勒满足了他。
“台风”席卷莫斯科
经过3个多月的激战,博克麾下的庞大军团阵容已大为残缺。德军的统计资料显示,自苏德战争开始到10月1日,中央集团军群共损失近23万人,同期补充了151000人,由此产生的缺额达到78000人。
现在为了拿下莫斯科,博克不仅收回了此前分出的兵力,还获得了北方集团军群的第4装甲集群(4个装甲师,2个摩托化师)、南方集团军群的2个装甲师和2个摩托化师、陆军总部预备队的2个装甲师等等。这样到1941年10月2日,中央集团军群登记在册的总兵力达到1929406人。这是人类历史上一个战役集群所拥有兵力额度的最高纪录。此时,中央集团军群序列上有76个师。
当面的红军编成为三个方面军:西方、预备队、布良斯克。总兵力125万人。苏军人数大大少于德军,而且很多是临时拼凑的民兵部队,准备也不足。9月底到10月初,中央集团军群所属部队分别转入进攻,其势头果然如台风般气势汹汹不可阻挡,只用半个月就在布良斯克和维亚济马包围并歼灭了苏联重兵集团。德军宣布俘虏了66万红军官兵。中央集团军群在10月1日到16日也损失48000人,伤亡虽然严重,却仅相当于苏军的十分之一。更重要的是,此战击溃了防守通向莫斯科道路的红军主力,莫斯科门户大开。
可俄国人用最快速度拼凑起一切可用兵力,在莫斯科前方的莫扎伊斯克地区建立起新防线。博克遭到的抵抗越来越顽强,10月17日到11月15日又损失了4万人。博克麾下三个装甲集群之一的第2装甲集群,在9月30日本有280辆坦克,到11月17日只剩下150辆。道路也变得泥泞难行。博克的“台风”势头大减,逐渐减速以至于停顿下来。利用这段宝贵时间,斯大林从各地调来了更多军队,包括来自远东地区的一些精锐部队。
11月15日,博克恢复了攻势。此时天气逐渐变冷,把原本泥泞的地面冻硬,有利于德军行动。但德军冬装和冬季作战物资都严重不足,严寒给德军带来了无尽的麻烦。之后的两周里,博克又损失了41000人,兵力缺额上升到207000人。此时,德军已损失了三分之一到一半左右的步兵。技术装备的损失更大,11月中旬还有150辆坦克的第2装甲集群,现在只剩下25辆坦克。
德军在一些地段与莫斯科的距离只剩34公里,却一步都不能向前。可博克却坚信战斗已到最后关头,只要投入“最后一个营”就能取胜。12月初,他驱使疲惫的部下发动最后一次进攻,却立刻陷入瘫痪。失败的德军还没来得及回到阵地,110万苏军就出乎意料地发起了强大反攻,虽然人数依然比中央集团军群少很多,但苏军有很多精力充沛且拥有良好冬季装备的新锐部队。博克终于意识到战局不是靠“最后一个营”就能决定的,不得不眼睁睁看着他的集团军群败下阵来。
12月8日,希特勒发出第39号训令,命令在东线转入防御,同时许诺从德国国内、西线、德国在罗马尼亚等地的驻军、后勤机关等等抽出兵力来补充东线。12月份,中央集团军群终于得到了久违的补充兵,有41000人。但是,总体缺额已经扩大到27万人。
德国将军们失魂落魄,大喊大叫着要求撤退。希特勒却严令死守到底,这个一战的老兵很清楚,一旦撤退就很难停止,重武器将丢失殆尽,后方也没有阵地可以依靠。一大批不听话的高级将领被撤职,其中就包括博克元帅。
1941年12月19日11时,克卢格陆军元帅接受了中央集团军群的指挥权。这位新司令和博克一样也是军人世家出身,不过为人却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