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敢!怕是出去之后回不来呐!”
“心里就不想?这读书读了半辈子,不做官,亏心呐!”
徐子渭的回答,多少带着几许遗憾的味道,对杨猛来说,徐子渭算是个好帮手,小人归小人,但这活猴儿的才学,可不次于左骡子。
“倒是有些亏心!但以子渭这尊荣,做了巡抚怕是也惹人笑话,跟在三爷的身边,怕是以后这督抚之流,见了子渭也得打恭儿见礼。
与其出去提心吊胆,倒不如跟在三爷身边安全,子渭的手脚,自己管不住,见了好女子,心里难免有想法,跟在三爷身边,子渭许多事情,都是不敢做的,这样活得不仅长久,地位也不次于公卿呢!”
徐子渭说的是实话,杨猛放出去的人,可是按着杨家的规矩来约束的,贪得多了直接灭门,这可是毫不留情的。
徐子渭来了九江,不怎么出现在杨猛的身边,也是因为这位,在魏芷晴面前不讨喜的缘故,魏夫子虽说嘴上叫着徐先生,但心里还真看不惯这位,从云南开始,这位可是祸害了不少良家,虽说都是获罪之人,但魏芷晴怎么看,这徐子渭就怎么不入眼儿,但三爷护着,也是没招儿,在杨家自己这个男人,想让谁死谁就活不了,想护着谁,动了,那也是天大的麻烦。
“这是朝廷发来的批示和几本书,三爷拿不定主意,徐先生来看一下。”
魏芷晴将书籍和折子放在一起,递给了徐子渭,这位也是乖巧,低眉垂目屏气凝神的接过了魏芷晴递来的东西。
“有劳夫人了。”
三爷的女人,个个都是惹不得的,对徐子渭来说,最不可招惹的就是面前的这位芷晴夫人,云南还有个魏先生,那是能决定他们这些幕客、军师、官员生死的人,他们这些人身边都是跟着医学馆名医的,瞧魏先生的体格,怕是十年八年之内的精气神不会比小伙子差多少。
“坐吧!”
有了杨猛的吩咐,徐子渭选了一个背对魏芷晴的地方坐下,背对虽说不敬,但也好过直面相向,自己的劣迹自己清楚,芷晴夫人怕是三爷女眷之中,最看不上自己的。
“三爷的意思,可是想凭着这些弊案,来整顿一下朝廷的吏治?”
折子和书籍,徐子渭都知道内容,不用看也清楚,他只看了一眼批示,就开了口。
“甭说废话,这事儿你是清楚的,说重点!芷晴你下去弄些茶点,饿了!”
魏芷晴看不上这活猴儿,杨猛清楚,但杨猛不开口调解也是有原因的,这徐子渭的才能可用,但心境却不好,过于极端、阴暗、猥琐了,这样的人,时时刻刻都要敲打,不然有害处。
“朝廷的意思,是让三爷善待那些人的老幼,这次三爷行事有些浮躁了!”
徐子渭愿意跟着杨猛,除了好处和有限度的肆意妄为之外,还有一点就是杨三爷豁达,许多话直说就是了,说事儿的时候,你骂他两句,他也不当真,比那些个所谓的大员好伺候的多。
而且跟在杨猛身边,徐子渭也觉得自己能大展身手,没有束手束脚的感觉,跟在三爷身边这些年,徐子渭的感觉只有两个字:舒服!
“嗯!前期做事是有些心浮气躁了,国外的局势不怎么好,着急了一些,盘子太大了,有些顾不过来,好多事儿你要时不时的点一点。
最近我这野心也大了不少,多关注我的一些施政之法,该说的时候,别不出声。”
徐子渭这个小人,却是杨猛难得的几个可以推心置腹的人,像魏五、丁泰辰、秦子祺等人,杨猛说话的时候都要斟酌一下,面对这活猴儿的时候,就没那么多的讲究了,说的难听了,这活猴儿会一笑而过,说的好听了,他也会和自己一起开怀大笑的。
“针对此事,三爷不妨这么做,朝廷不是要讲仁孝吗?那咱们就讲仁孝,讲讲这些贪官污吏的不仁不孝!
食君之禄,不思报国,反在河道工程之上搜刮民脂民膏,这是涉及民生的,所谓不仁,多半人都要,戳他们脊梁骨的。
家有老父母,不念百姓之父母,贪赃枉法,是为不孝,获罪株连父母亲眷,是为大不孝,如此做来,咱们一面可以顺理成章的抄了这些人的家,另一面可以帮着朝廷宣扬一下仁善。
最重要的还是咱们自己,您可以派水师团练,带着这些犯官,到他们的原籍大张旗鼓的做事儿。
涉及到了数千人的弊案,历朝历代不是没有,但以仁孝之法处置,三爷却是开天辟地头一人。
帮着朝廷宣扬仁孝,其实就是让三爷在天下士子的心中,立下一个标准,所谓垂范天下也不过如此!
这么做事儿,三爷赚的就是读书人心!至于行事过分与否,怕是没几个人会提及,即使提及了,自有天下的士子,帮着三爷口诛笔伐。
你在两湖一下削了几千官员,空处的位子,天下的士子也心热的紧呐!不妨再请朝廷下旨,弄个招贤令,这样一来,河道工程人才的缺口,天下的士子,就能帮着三爷堵上!”
杨猛对徐子渭推心置腹,这也是徐子渭比较感激的一点,虽说杨猛说的乱七八糟,但也是对他徐子渭的信任呐!按下心中的火热,徐子渭将自己的对策娓娓道来,读书人最了解读书人,徐子渭这厮从读书人的角度出发,可是把这事儿分析、策划了一个周全。(未完待续。。)
第六百一十九章 心浮气躁难成事(中)
“嗯!如此说来,倒是我心浮气躁了,这次的河道弊案,暂且撇过不谈,针对这贪腐,你有什么高招呢?”
杨猛在云南以杀止贪,以亲属揭发戒贪,实话实说效果也不是尽善尽美的,钱财金银,惹人眼红心黑呐!自己都是一样,更别说别人了。
杀,不能止!但这事儿,还要从另外的方面,使些气力,单凭自己一个人动手,影响自己在云南的名声,徐子渭刚刚的计策,给了杨猛一个不错的提示,从仁孝入手,将贪腐之人变成禽兽不如、人人痛恨的存在,自己再杀起来,就是顺应民心了。
在云贵川藏杀贪官,灭门杀贪官,对于这些贪腐之人,老百姓是痛恨的,但对于他们的满门被屠,老百姓又是怜悯的,这对杨猛来说是个不小的问题,这一丝怜悯弄不好将来就是暴乱的源头。
杨猛要想个法子,将这些贪腐之人,包括他们的家人,变成人人痛恨的存在,让杀人灭门,成为顺应民心的好事儿。
“三爷考虑的是云南灭门的事情吧?”
徐子渭将手里的折子放下,眼含深意的看了一下自己的主子,盘子大了,心有余而力不足,怕是三爷的口头语吧?
杨猛对于云贵川藏四省的掌控,在徐子渭看来就是如臂使指,灭门算不得大事儿,但这是个隐患,苗头刚出现,这位就侦知了,哪有一丝无力的感觉呢?
“嗯!就是这事儿,如今这事儿好办。等年节太平了。再这么杀。就不得人心了。”
心浮气躁之下做事儿,杨猛做的可不止河道弊案一件,现在想来之前贪污灭门的事儿,做的也有些过于急躁了。
“这事儿也能并在河道弊案里一并处理,只要三爷多使些手脚,弄些因子贪,父母羞于活在世上;因夫贪,妻妾深明大义。宁做楼子中的姐儿赡养子嗣,也不吃贪墨银子买来的粮米;因父贪,子嗣断绝父子之情的悲剧、惨剧。
再弄些当地百姓,因痛恨贪官污吏,打杀贪官家人,获罪服刑,被大义官员释放的蠢事、闹剧,差不多也就够了。
让明湖的那些书生、夫子,将这次河道弊案之中的惨剧、悲剧、蠢事、闹剧,编写成脍炙人口的戏文。广为传唱就是了。
这就是所谓的深入民心!”
徐子渭说出了这个,杨猛也算是服气了。若是比才能比脑子,自己还真不如这活猴儿利落,这脑子是咋长的?舆论战、新闻战,这货也能想的出来。
“呵呵……还是你脑子灵,这事儿就交予你安排了,让李海发三千影子,你安排水师团练,赴各地抄家抓人。
贪官一律带着高帽子在原籍游街半月,四处张贴他们的大字报,手段不妨阴毒一些,若是有人阻挠直接打回去!
知会明湖的魏先生,让他选一批,喜好玩这个的,再从各地精选一批戏子,专做此事,先在云贵川藏试试,若是效果好的话,推到整个大清去!
你处理完河道弊案之后,把事情的始末报给我,我再弄一些别的手段。”
有了徐子渭的提示,杨猛也就有了章程,这事儿先看看读书人的反应再说,若是有效,杨猛的后手更多。
“知道了!”
徐子渭下去之后,魏芷晴却捧着一摞文书,急切切的走进了正堂之中。
“爷,曾涤生被石相公围死在了南昌!这是江西的战报!”
心里有限,杨猛最近在处理河道工程的事情,对于军事的关注很少,他所关注的只是太平军的动向,只要他们近期不往两湖运动,就不算是重要的军情,曾涤生被困南昌,这就是大事儿了,一旦曾涤生败了,江西也就要易手了。
江西,吴头楚尾、粤户闽庭,在财税和粮源上,江西对朝廷不是太重要,御窑厂也倒闭了,看起来是块鸡肋之地,但江西的地理位置,对江南来说很重要。
对如今的太平军就显得极端的重要了,石达开不会无缘无故的退兵,杨猛的兵锋太过尖锐是一条,另一条,怕是他看出了江西对太平天国的重要性。
杨猛坐镇九江,两湖难弄,想要为天国巩固出一片坚实的地盘,江西就显得尤为重要了,北接鄂皖、南连两广、东至闽浙、西通湖南,江南的腰肋之地,想要把天国占据大部的安徽、江苏等地练成一片,江西的位置不容或缺。
杨三哥坐镇九江,兵锋难当,那就退而求其次,取江南半壁江山,同时在安徽、江西聚兵,杨三哥的人少,这终是一个天大的弱点,取了江西,之后,再图两湖,也犹未晚矣!
“妈的!带兵打仗的就没有一个是善茬子!石相公这厮,倒是歹毒,至今仍想着并吞两湖,看来上次的教训还是小了些!”
接过魏芷晴手里的战报,大略的看了一下,杨猛‘啪’的一下,把战报拍在了桌子上,石相公图江西,也算是杨猛默许的,但石相公在江西的战略,却是针对自己的。
不围大府,先取周边防卫薄弱的州县,一是为进军湖南开路,二是在这些州县募集人丁,这样一来,前次九江之役大损的人丁也就补齐了,太平军仍旧是一支人多势众的队伍。
自己的河道工程,怕是也漏了怯,最近一段时间,石相公的兵锋可是一直在湘赣的交界处墨迹,怕是石相公心里的想法多多吧?
“爷,曾涤生那边该怎么办呢?救还是不救?”
曾涤生是杨猛的一个棋子,魏芷晴清楚,见杨猛不说此事,他也就催促了一下。
“看看再说,刚刚只是看了石相公的战报,曾涤生之败。也是必然。老子心浮气躁难成事儿。他也是一样的。”
不用看战报,杨猛就能大概猜出曾涤生被困的原因,多半还是轻敌冒进所致,战术上湘勇不差,但战略上,曾涤生与石达开相比,差的可不是一个档次。
有些事儿,曾涤生不是看不明白。他是不去想,只想着功绩,这仗能打好了才怪!
战略这东西,说的简单一些,就是争夺有利地形,之前石相公在江西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