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坑,走了差不多三个月,才到了牧野原东面的细潮湾。
“这一次折腾的够呛,总共用了大半年才到了湘霖渡。不过,明天就可以到家,总算又活着回来了。”老程说到这里,目光黯淡下来,神色也有些悲伤。
高庸涵知道,商会武士这一职业其实很危险,每一趟远行,总会有人永远留在异地他乡。看老程的神色就知道,他一面庆幸自己能活下来,一面也为死去的同伴伤心,不过他显然对此已是司空见惯,没一会就有说有笑了。
高庸涵又和老程聊了几句,随口问道:“你们走的时候,东陵府的情形如何?听说是被凤羽族给夺了?”
“要说起东陵府啊,那可就说来话长了!”老程一拍大腿,滔滔不绝地说了起来,听得高庸涵心中怒火填膺。
第六十章 太河
高庸涵原本以为,历山勾结凤羽族究意堂,暗算权变真人,弑杀东陵王叶帆,继而散布假消息,篡夺东陵王王位一事,作为天机门和南州国,在过去了半年多的时间里,不可能不知道,而且是无论如何不会善罢甘休的。可是听到老程的描述后,高庸涵简直不敢相信,身为南州国国君的叶厚聪,居然下了一道诏书,承认了历山东陵王的身份。而且,天机门宗主权机真人,对此竟然也是毫无反应,这令高庸涵气愤之余,还有些心寒。
叶帆以叶氏皇族长辈的身份,在大衍国覆灭之时,就倾尽全力,并想尽办法为此事奔走。其后,六皇子叶厚襄冒天下之大不韪,建立北州国,与自己的哥哥争夺所谓正统,也是叶帆在中间极力撮合,才不至于两兄弟反目成仇,成为天下的笑柄。再其后,面对重始宗的威胁,叶帆宁死不屈,招致不幸,以身殉国。这所有的一切,到头来竟然变得一文不值,这种牺牲又有什么意义?
高庸涵很清楚,老程说的绝对是真的,因为这么大的事,以一个商会的普通武士,是编造不出来的,而且他也不敢胡说。纵使有夸大的地方,比如说大衍国的使者如何的气派,历山又如何的恭顺,继而接掌王位时那种万人空巷的盛况,等等等等,高庸涵却并不怎么相信。因为,历山既已投靠凤羽族,自然用不着再看叶厚聪的脸色,而东陵府的百姓,也不可能这么快,就接受历山成为新的东陵王。但是,南州国派遣使者一事,绝对是真有其事,因为那个使者造了很大的声势,弄得尽人皆知,这从老程绘声绘色的描述中,就可见一斑了。
高庸涵完全沉浸在了愤怒之中,以至于老程后来说了些什么,一个字都没听进去。他朝老程拱了拱手,勉强笑称有些晕船,然后不理会老程的惊讶,一路闷着头进了船舱。
早在两年多以前,浮云巅被破,浮云城陷落之后,几个皇子得到天机门和千灵族丹鼎门修真者相助,先后逃了出来。叶厚聪以皇太子的身份,借助天机门的势力,在太河源重建大衍国。但是不久后,皇六子叶厚襄携传国玉玺,得丹鼎门资助,在悬空岛也建了一个大衍国。这两兄弟,不思如何复国雪耻,却为了皇帝的名号争的面红耳赤,要不是太河源与悬空岛,分属南洲大陆和北洲大陆,相隔太远,只怕就要兵戎相见。当时,高庸涵对这两兄弟的作为,就十分的瞧不起,现在则更加失望了。
但是,从道理上来讲,无论如何,自己还是应该要去见一见叶厚聪。至于为叶帆报仇的事情,从眼前看来,根本不要想指望这个所谓的朝廷了,最终还得靠自己。心里默默盘算了一下,打定主意,一下了船先去朝廷卸了差事,待事情一了就上天机峰,向师门通禀东陵道变故以后,再想办法寻找目桑,以解决焚天坑七虫族的大事。
高庸涵一个人在船舱里想着心事,突然传来一阵敲门声,当即问道:“谁啊?”
“老弟,是我。”门外传来老程的大嗓门。
高庸涵开门一看,就见老程一手提了一口铁锅,另一手提了两瓶酒,有些诧异地说道:“老程,这是?”
“来来来,先让开!”老程从高庸涵身边挤了进来,把铁锅往桌子上一放,掀开锅盖,原来是一锅热气腾腾的炖肉,老程举起酒瓶一晃,故作神秘地低声说道:“这一锅炖肉,可是我用一颗黑贝珍珠换来的,难得和你聊得这么投机,你又是一个人,反正明天就到家了,就陪我喝两盅?”
高庸涵一笑,这个老程倒是热情得很,当下取出几块“蜜王”肉脯,和老程对饮。
老程边喝边骂:“那个元胖子真他妈心黑,一锅炖肉也要了我一颗珍珠。”拿起一块肉脯送进嘴里,一阵大嚼,跟着很狡诈地一笑:“不过,我给他的那颗珍珠根本不是什么黑贝珍珠,而是一颗朔金齿褪下来的牙齿,哈哈哈。”
高庸涵不禁哈哈大笑,这个老程当真有趣得很。
这一顿酒,两人一直喝到天黑,老程才晃晃悠悠回到自己的房间。明天就到太河源了,高庸涵不再去想那些烦心的事情,盘膝坐在床上,默默运功调息,现在,他是越来越喜欢玄元宗的这种修炼方式了。
忽然,船舱里传来几声咒骂,跟着是桌子被掀翻的声音,高庸涵一愣,随即哑然失笑。就听见一个人破口大骂:“好你个程瞎子,拿一颗牙齿来骗我,看我不打断你的狗腿!”另一个大嗓门喊道:“元胖子,你少冤枉人,我明明拿给你的是一颗黑贝珍珠,你少给我在这儿穷嚷嚷。”接着又是一阵鸡飞狗跳。
两人打闹了一阵,终于被同伴给劝了开来,船舱里又恢复了平静,只有海浪的声音永不停歇。
第二天上午,高庸涵和众人一起站在船头远眺,在海天相接的地方,渐渐显现出连绵的山峰,众人一阵欢呼。对于这些常年在外的商会武士来说,回家意味着平安,意味着亲人的期盼,意味着短暂的温馨,因为不久之后,他们又得上路。老程站在高庸涵身边,不知何时已是涕泪纵横,不过映衬着乌黑的眼圈,未免有些好笑。
随着货船离岸边越来越近,可以看见沙滩上也有许多人,在不停地欢呼挥手。在人群身后,是一个巨大的锦鲤雕像,这个雕像据说是一位石匠,根据一个锦鲤的笑容雕刻而成,所以这个沙滩也被称作浅笑滩。
货船终于靠岸,除了一部分商会武士以外,绝大部分搭船的商贩、旅客,纷纷在此下船,和等候的家人朋友一道相继离去。
剩下的人不足一半,其中就有高庸涵。因为货船还要在浅笑滩卸下一部分货物,所以要等到明天下午才会再次开船,沿着太河顺流而上,在后天晚上,才会到达航程的终点——太河古渡。
太河发源于天机峰,一路往南,流经半个太河平原,在太河古渡这里猛然拐了个弯,往东流去,从浅笑滩入海。九界坍塌之后,为了躲避天灾和突然涌入的异族,大量人族百姓陆续迁到太河平原,在这里定居。可是随着人口越来越多,一个矛盾日益突出,因为太河这个弯拐的实在是太急了,以至于整个平原的西南部,根本无法取水灌溉。
有鉴于此,大约在七百年前,天机门的一位弟子张道恒,开始着手研究一种大型的机关傀儡,用来开凿一条河道。在之前,机关学作为天机门的一种法术,多是用作修炼时的辅助,从来没有人想过,可以用机关术数之学,为普通百姓做点事情。起初,张道恒的这一想法,为同门所嗤笑。但是张道恒本人却不为所动,穷数年之功,造出了一个身高在十丈开外的机关人,名为巨衡。
当时,张道恒的这一作法,不但得不到同门的理解,还受到了师门长辈的杯葛,许多人都认为,他专心于机关术数,已经误入歧途。要不是受到同门师弟,身份尊贵无比的大衍国皇太子,叶行天的支持与鼓励,兴许张道恒都有被开革出天机门之虞。巨衡一经造出,曾轰动一时,但是随后的效果却非常不好,依然没有脱离历来的桎梏,仍旧受到操纵者本人的修为限制。
一个人如果专心于某事,必然会忽略掉许多方面,张道恒自然也不例外。他整天醉心于巨衡的制作,难免在自身修为方面不甚注重,以至于巨衡造出来以后,却没有足够的修为来驱动,一时间,遭到了无数的嘲讽。其间,也曾有人善意地劝诫张道恒,趁早放弃这一在时人眼中,颇有些可笑的念头,更多的则是不屑的白眼,和幸灾乐祸的嘲笑。
但凡在面对传统时,想要有所创新的人,必然会受到诸多已经成形观念的阻碍和反对;而通常来讲,这些敢于改变传统的人,也多是心志坚定的人。无疑,张道恒就是这种人,他丝毫不去理会他人的看法,依旧我行我素。经过无数次痛苦的失败,终于给他找出了一条途径,一个足以载入史册的发现。
张道恒发现,这个世界所有的事物之中,都存在一种本源的“气”,“气”在融合与发散的过程中,可以释放出无穷的混沌之力,只要能将这种混沌之力转换成阴阳之气,则可以产生强大的法力,足以媲美修真高手的高深法力。就是说,只要能找到一个方法,将本源之“气”提取出来,并将其转化为类似于法力一类的真元之力,那么足以支撑庞大的机关,甚至于大型法阵。
在这一点上,天机门的开山祖师道一真人,留下了非常玄妙的法门,恰好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据此,张道恒创出了一种独特的符篆,他将这种符篆刻在一块鼋甲之上,安置在巨衡体内的一座法阵之内,借助鼋甲符篆,巨衡展现出了超凡的灵性。脱胎换骨的巨衡,不光能做出各种动作,甚至还可以施放法术,可以与人交流。
紧接着,由于一场极大的误会,九大种族中身体最为强悍的源石族,和大衍国之间爆发了极其惨烈的大战。最初,源石族一度攻占了浮云巅的擎苍古道,大衍国的根本所在浮云城都岌岌可危,天下震动。当时,叶行天已经继位,成为大衍国的皇帝,而张道恒为了给师弟道贺,恰巧就在浮云城做客。擎苍古道的失守,逼的叶行天不得不御驾亲征,身犯险地,而张道恒也随侍驾前。
在叠云关外,张道恒以独创的符篆,以巨衡为主,造十三座傀儡巨人为辅,杀得源石族大败,死伤无算,浮云巅之围由此而解。经此一役,各族除了对大衍国更增畏惧,最出名的便是张道恒和他的机关之学,巨衡的威名之盛,连街边的小儿都不停地传诵。张道恒也由此,被后世尊为一代宗师,受世人膜拜。
张道恒在机关学上面的创举,因此而为修真界所认可,其开创的流派,被后世称为鸿铸天工。在天机门内部,鸿铸天工流派也被正式确立下来,成为与传统的修真之学,并驾齐驱的一种修行方式。其后机关之学大盛,百余年后,随着天机门弟子,因事被逐出师门的百里轻乔,所撰写的《鬼工神算》一书的流传,一群游离在天机门外,而一心向往机关术数之学的修真者,以此书为宝典,遥奉当时的机关学大师燕孤斋为宗主,创立了精铸鬼工流派。
且不论鸿铸天工和精铸鬼工之间的恩怨,张道恒的门人弟子花费了几十年的功夫,终于开凿了一条上千里的河道。太河在太河古渡这里,一分为二,一条仍旧向东,一条折而流向西南入海,灌溉了平原的整个西南区域。太河源的百姓,拜张道恒所赐,由此过上了丰衣足食的生活,却是不容置疑的事实。
第六十一章 酒局
看着奔涌不休的太河水,再看看沿河两岸忙碌的农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