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荣》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繁荣- 第1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东南沿海一带可能的降温幅度大约是15~25度左右,这已经考虑到了飓风的可能影响。当然,如果真的要考虑北方冷空气流增强的并发影响的话,不排除会发生冻死人的情况,但那种情况实际上发生的可能性是很小的。我个人认为不需要做太多考虑。”

扫视了众人一眼,赵一飞对着几位军委大员质问道:“那么,在这种情况下,我们的战争进行的意义何在?”

“这个……”武正峰张了张嘴,没有说出话来。旁边的一名高级参谋看到这种情况,为了缓解局面,同时也是为了解除自己上级的尴尬,急忙插话道:“请问赵将军,作为一名军人,您知道‘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这句话吗?”

这句话真的非常的厉害,一下子噎得赵一飞说不出话来。虽然自己的这个军衔是当初军队硬性分配的,可自己毕竟接受了。依赵一飞的性格,既然接受了,那么就要做好。这也是为什么每次海天碧或者军委给她分配相关的军工科研项目的时候,赵一飞都会全力以赴地做下去,而不是消极怠工地表示抗议。在他看来,其实不只是军人需要这种责任心,任何职业,包括自己所从事的科学研究工作都需要这种责任心。或者说,这乃是一种职业道德所在!

看到这一情况,海天碧再次及时地插话道:“好了,好了。今天的讨论就到这吧,好不好?老武啊,既然现在已经打起来了,你就给我一个准信吧,一个星期之内能不能把台湾拿下来?”

扫了一眼旁边的高级参谋,刚才插花的曾高参马上把手中的一份报告放到了武正峰上将面前的桌子上。轻轻地清了清嗓子,武正峰翻开了报告,把现在的主要战况作了第一次书面报告,3分钟后,武正峰总结道:“主席,你尽可以放心,虽然美国的侦察卫星能够看到我们的主要行动,但就算它再快,现在也来不及发兵帮助台湾对抗我军。一个星期内没问题。”

“嗯。很好。”海天碧点了点头。

就在这个时候,海天碧的贴身秘书从门外走了进来,迅速地把手中的文件夹放到了海天碧的面前,对海天碧耳语了两句便走了出去。

会议室内的众人看着这莫名其妙的一幕,不知道海天碧葫芦里面卖的什么药。只见海天碧慢慢地打开手中的文件夹,一边继续问道:“如果美国的侦察卫星不在跟踪我军行动的话,我们拿下台湾的速度能够更快些吗?”

“这个应该没问题。”武正峰马上回答道:“如果不用考虑美国侦察卫星的跟踪,也就不用考虑军队行进路线的复线穿插,这样可以省掉很多的时间,我估计那样的话,收复台湾的时间只需要5天就足够了。到时候所有的台湾民众都会被送到后方,整个台湾将主要由我军部署防御措施。当然,前提是美国的侦察卫星不知道我们运走平民的行动。”

虽然奇怪海天碧为什么这么问,武正峰还是毫不犹豫地回答了海天碧的提问。

“呵呵”地轻笑两声,海天碧把自己浏览过的报告推向武正峰,“你自己看看吧。”

疑惑地拿起海天碧推来的文件夹,武正峰的眼睛陡然间睁大了不少。这是真的吗?这不可能!我这个解放军总参谋长怎么都不知道这些呢?顾不得老眼昏花,急速地浏览了一遍整个报告,饶是久经沙场,武正峰的语调也变得些微的急促:“主席,这是真的吗?”

“呵呵。”看到武正峰这样的表现,海天碧非常的满意,“是的。这是真的!美国的所有侦察卫星和武装卫星已经被我们全部打掉了。当然,由于我们的技术还不够先进,同时我们还不小心‘误打’了其它国家同类卫星。”

听到海天碧德解释,在座的众人一片哗然。各位将领没想到的是中国居然真的有“天军”,而且实力已经强大到了可以同时应付其它国家的水平。而赵一飞则惊讶的是怎么又扯上了美国和其它国家?难道真的要发生世界大战吗?难道海天碧和武正峰等人真的没有考虑过在自然的威胁面前,人类自身连生存都一定能保障,却还要发动无止尽的战争吗?

所有的人都盯着海天碧和武正峰二人,而武正峰却在紧紧地盯着海天碧。刚才的报告中透露出来的信息太令他震惊了。虽然确切地知道中国组建了“天军”,而且这件工作还是他自己亲手抓的,可他并不知道现在的“天军”就有这样的实力。再者说了,如果“天军”真的发动进攻的话,又怎么会在没有自己命令的情况下进行呢?这里面一定有鬼!

看到众人的目光,海天碧微微一笑,说道:“其实也没什么的。我向大家都忘记了,虽然我们的天军还不够强大,但是我们有更强大的远超时代的科技,那就是——赵一飞的‘后羿2号’远程飞船。”

略带歉意地向赵一飞笑了笑,海天碧继续胸有成竹地解释道:“小赵一定还记得为什么在‘后羿2号’上一定要装上武器系统和探测干扰系统,实际上其一方面是为了在外太空中自我保护,另一方面也是为了更好地保护我们的国家。毕竟这种跨时代的科技放着不用太可惜了。也正是在‘后羿2号’的配合之下,我们的武装卫星才能够以较小的代价摧毁所有的非我国武装与侦察卫星。当然,命令是我直接下达的。”

听到海天碧这样解释,武正峰才知道原来狡猾的海天碧不但留有后手,而且这一后手还异常的强大。而直接负责“天军”建设的欧阳伟齐中将是海天碧的人看来是确凿无疑的了,否则也不会跳过自己这个负责人直接向海天碧负责。由此看来,海天碧之所以这个时候走这一步棋是在和自己谈筹码,现在看来,海天碧的筹码确实比章万里的要强得多,显然,谁拥有了“天军”,谁就占据了太空的优势,而这一优势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和军队必需的。看来海天碧紧紧抓住赵一飞是抓对了,自己当初怎么没有太注意这一点呢?

想到这里,武正峰也是“呵呵”一笑,话锋一转,他说道:“既然这样,看来我们已经稳操胜券喽。”虽然没有明说,但他已经认同了海天碧的筹码,话语里自然默认了和海天碧之间新的“同盟”关系。

听到武正峰这么说,海天碧也是会意地“呵呵”一笑,挥了挥手,说道:“好,既然这样,今天的会就到这吧。散会。小赵啊,你跟我来一趟,我有点事和你说。”

和大多数位于东部沿海的城市一样,滨城现在的大街上也是一片寂静。虽然已经是中午时间了,不过由于迁民计划的进行,绝大多数的滨城居民已经顺利前往西部规定的地区安置。已经是国庆节了,大街上没有像往年那样张灯结彩,不过一些还未迁走的部门却依然没有改变那几十年不变的惯例,在国庆节前一天就在大门上高高挂起了“欢度国庆”的大红灯笼。尽管人很少,可喜庆的气氛却依然营造出来了,这一行动不自觉地让那些还未迁走的居民感受到了一份来自心底的浓浓暖意。

昔年的滨城市公安局刑侦处处长马昆仑现在也已经升为副局长,正局和其他几个副局已经随着西迁计划的进行一个一个地跟着转移到西部了。再过几天,随着最后一批人员的离开,马昆仑也要一起同行前往西部设定的安置区了。

真的很怀念以前的日子啊!在这寂静的时光中,坐在办公室里的马昆仑浮想联翩,从自己一开始当兵,然后转业干警察,然后考警校,直到自己破过的大大小小的案子,不知不觉中都浮现在脑海中。再有两天自己就要离开这座生我养我的城市了,也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想到这里,马昆仑心里不由得一阵沉闷。

作为市里的上层人物之一,这次西迁的真实原因他很清楚,即将到来的异常残酷的自然灾害是人力目前所无法抗拒的,这也是为什么中央要进行如此大规模的西迁。而预见这一灾害的,正是大名鼎鼎的赵一飞——这个滨城人心目中最自豪的名字。

想起赵一飞,马昆仑自然想到了岳琪和位于滨城的视觉屏生产基地。由于精密设备的复杂性,整个拆卸和再包装过程非常的费时,不过估计这两天也应该差不多了。而其他一些大型企业的机器到今天也差不多应该拆卸和再包装完毕。下面就是运输的问题了,不过这个倒是不用担心,现在滨城的火车和外面基本上就是单向发出了,几乎所有的火车头和火车皮都已经发到了西部,现在只剩下几列专门用来运机器和人员的列车。是了,现在该再去转转了。根据中央的通报,台湾那边也已经打起来了,估计过几天就会全部结束吧。希望整个过程能够顺利,如果这场战争能够挽救台湾绝大多数人的生命,就算是死几个人也值得啊!

心里想着这些,马昆仑已经来到了大街上。坐上自己的那辆大吉普,没有在意天气陡然间变得凉意非凡,径直向位于科技园的滨城视觉屏生产基地驶去。可马昆仑不知道的是,在他刚刚离开办公室不久,那里的铃声就急促地响了起来,而在办案中一向心细如发的马昆仑居然粗心地把自己的手机也忘在了办公室的桌子上。手机上显示正在充电的符号在那里闪烁着,显然电池还没有充满。

由于没有人,大街上显得非常的空旷,只有一些报废的汽车停靠在路边,那是无法带走的,毕竟一旦灾难到来的话,能源的紧张无法供应庞大的私车,即使带过去也只能够突然增加负担而已。所以在中央的要求下所有的私家车全部放弃,至于政府部门用车,中部地区可以考虑部分载入西部,而东部地区则要全部放弃,到了安置地以后,听候统一调配安排。

很快,马昆仑的大吉普已经到了视觉屏生产基地。和象征性地守在门口的警察打了声招呼后便直接驶了进去。

生产基地内,现在的岳琪正穿着一身工装指挥工人把最后一批备用零件包装好,以便到了西部之后可以继续生产,毕竟视觉屏有着其他电脑所不具备的优点,而且其耗能极小的优势更是让中央政府决定把视觉屏在东部的所有生产基地都搬迁到西部,这样就算是遭受自然灾害,也不会失去很好的科技基础条件。

刚下了车,马昆仑就发现天空中忽然飘下一朵雪花来,轻飘飘的雪花不偏不倚地正落到了他的鼻尖上,让他陡然间感受到一阵凉意。不知为什么,这片雪花让马昆仑激泠泠地打了个冷战,潜意识里猛然间涌现出一种非常不妙的感觉来。现在才是国庆啊!难道灾害现在就要到来了吗?可来自中央的通报却说还有一周左右的时间呢。

强行压制住自己内心那份陡然升起的恐惧,马昆仑向岳琪走去。岳琪的脸色也不太好看,看来这些日子也是基本上没有睡多少觉。顺口打了声招呼,岳琪并没有多少时间陪马昆仑说话,而是招呼他先到会客室里歇会,等这里清理完毕后再找他。

刚打发完马昆仑,两个小伙子就跑到了岳琪面前,他们正是卢天成的两个孙子——卢纲和卢铎。原来在北京发生奇异闪电和暴雨之前,来自全国各大学的学生正在滨城工学院举行一年一次的“新思想、新理论讨论会”。身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的卢纲在大学期间提出了一种新的宇宙飞船升空变轨方式,虽然思想还比较幼稚,不过这已经是非常难能可贵的了。在学校老师的推荐之下,校方遂派他和另外的几名同学一起来滨城参加这次盛会,两兄弟就这样在滨城相聚。可没想到的是,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