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可能的,毕竟太空中和地球上是不一样的,在太空中如果用大炮的话,恐怕等炮弹抵达对方区域的时候早已经找不到对手的影子了。
实际上这些东西只是飞船的一些监控和防护性设施,其原理和赵一飞当年与中国军方合作开发的依托于层次变换的超弧雷达非常相似,也是利用的是不同层次粒子场之间的特性不同用来监控远方是否有异常情况发生。这是因为不论是多细密的物质,不管是在重力压缩后基本粒子级的物质,还是宏观到星球级的物质,都会引起这种场的扰动。
当然,周宁远等人不知道这些,不过不等于军工科研人员不懂这些,在后面这些图片流传到他们手中的时候,他们自然会对其进行合理的判断。
在录像中,“博比”星人的这艘飞船就这样静静地悬停在太空之中,银灰色的表面反射着太阳的光芒,由于没有空气的散射作用,所以不是反射到摄像头中的光芒异常的刺眼,而在这一点过去之后又马上恢复为非常淡淡的银灰色。
显然这种激烈的反差让人的视力根本无法承受,如此几次突然的强弱变化就让所有人的眼前发黑,有一种明显的眩晕感和呕吐感。因此周宁远等人也只能是略微地看了看就过去了,这种录像不经过技术处理的话,显然不是人眼睛能够接受的。现在他们等的是太空监测站的信息,只有那里的信息送来,才能够证明刘远风说的这些到底是真是假。
很快,不只是分布在地球和月球的太空监测站给出了木卫二附近确实发现不明物体的报告,就连远在太阳系外地月试验基地的万众一也给出了一份新的报告。
这几天信息的内容是如此的吻合,以至于周宁远等人原来的疑虑和顾虑全部打消了,不过新的担忧也随之而起。根据这些报告,确实在“开拓者15号”飞船的轨道附近检测到不明太空物体,虽然无法确定其到底只是小行星还是飞船,但这已经在一定程度上证明了刘远风不是无缘无故向周宁远报告什么“博比”星人的出现。
当然,虽然远空照像技术已经有了巨大的发展,但仍然还没能够达到可以清晰地拍摄到几百万公里之外的一个只有几百米大小物体的程度。根据对赵一飞维度最小自我相似体的发展,目前所能做的也只能是确定该位置有物体存在,并根据这种发展估计其大小,但具体形状却不得而知了,毕竟在如此遥远的距离之下,这种自我相似体的发展是不完全的。
不过即使这样,也能够根据其它知识来推断地到底是不是突然出现的不明陨石。由于各行星附近的考察船构成了观测网,所以一般来说只要在太阳系内有一点异常情况出现的话,都会得到报告的。当然,这也是为什么对于“博比”星人出现万众一持不信任态度的根本原因,那就是在之前根本没有受到任何异常报告。
对远程航天公司的技术异常自信的万众一当然会认为那是刘远风在胡闹了。不过随后不久,居然真的有几艘飞船同时报告发现了不明物体在“开拓者15号”木卫二轨道附近。在尊重事实的前提下,万众一还是马上给周宁远发来了讯息,并为刚才自己的态度致歉。
对周宁远来说,致不致歉是无所谓的,现在的关键是既然已经确定了所谓的“博比”星人很可能存在,而且她们也自称是来帮助地球人度过灾难的,那么现在到底是接受她们的帮助,还是自力更生,等待赵一飞一行回来以便确定最合适的抗灾方式。
权衡之下,显然第一种方案更加可行一些,毕竟赵一飞一行现在在哪里都无法确定,如果等他们回来再研究如何更合理地抗灾的话,恐怕人民的损失也太大了。救人如救火,目前有太多的人民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确实不能再等了。
于是周宁远决定马上知会其它几个洲的洲主席,召开视频会议,讨论是否接纳“博比”星人共同抵抗这场根本没有任何预兆的大灾难。
在视频会议上,周宁远向大家展示了刘远风的所有录像内容,并陈述了万众一等人后面的报告和太空监测站的报告。所有的这些报告已经基本上能够证明“博比”星人应该确实存在,而且他们的技术应该比人类先进的多,在这种情况下得到她们的帮助显然非常有助于全球人民顺利地度过这场巨大的灾难。
出乎周宁远意料之外地,除了另外两名华人领袖对周宁远的这种看法表示非常赞同外,三名白人领袖的态度居然都非常的冷淡。其中两名持着无可无不可的观点,而兰斯雷特更是不发一言,不知道坐在那里想些什么,神情异常地萎顿不堪。
转念一想,周宁远已经明白了他们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表现了。由于现在的航天技术基本上是被华人把持着,本来在这方面白人科学家就比较落后,那么外星人带来的新技术自然最先受益和受益最大的毋庸置疑就是远程航天公司和华人科学家。
相比之下,由于自己的科学家参与这方面的研究很少,既然无法受益,那么何必热情,难道还要让我们高高兴兴地看着华人在科技上的领先越来越多,以至于整个世界都掌控在华人手里?那样的话,白人的复兴大计岂不是更是遥遥无期!
既然无法接受,而又不好反对,那么最好的办法自然就是消极怠工,所以三名白人主席打定主意在那里磨洋工,最好是能够把周宁远等人的人情磨掉,那样的话白人还有机会。
不过周宁远和另外两人又怎么能够看不出这种情况呢?不过现在也没有办法,当初都是被兰斯雷特等人逼得走错了一步棋,如果赵一飞在这里的话,恐怕他也会同意接受“博比”星人的帮助吧。到时候可以进行强制性投票,就算是他们三个都投反对票,还是4VS3,最终还是会接受帮助,让全体人民可以很快地度过这场巨大的灾难。
但反过来看的话,如果赵一飞真的还在的话,他会发现不了这场突发的二次灾难吗?根据周宁远对赵一飞的了解,他最擅长的实际上就是“见微知著”,往往能够根据一点的变化推导出全局的变化,当初对灾难的预估就是这样进行的。
当然,周宁远不明白的是,赵一飞做到那样也并不容易,在赵一飞的分析之中,比如说上次对大灾难的预测,实际上他开始发现的只是一些衍生维的异常现象,而这些衍生于地球的维度发生什么程度的变化才能揭示源维——也就是地球本身(包括地核在内)发生了巨大的歧变是一个极其关键之所在。
当然,幸运的是赵一飞由于之前常年对复杂系统的研究,他已经掌握了维度变换的内容,根据维度变换的反向推导,以此来确定了确实应该是地核发生突变才能产生这种衍生维的巨大突变,也只有掌握了具有能够反映全局变化的维度才能够得出那样的分析结果的。否则,就算是他也得不出那种开创性结论的。
会议在不紧不慢地召开了,尽管周宁远心里心急如焚,一方面有着太多的人民正遭受着灾难的荼毒,作为人民的领袖,他又怎么会不关心人民的生存;另一方面刘远风在最后通讯中没头没脑的话也让他非常的担心,担心刘远风做出什么不恰当的事情来,让人类在如此危难之际失去了非常强劲有力支援。当然,这里面最主要的就是科技支援。
如果仅从人类自身的生产能力考虑的话,这样的灾难如果不是长期发生的话是完全可以度过的。但这里就有一个问题了,到底会是多长时间,影响会达到什么样的程度,这都需要科技人员来进行分析和判断,没有这些信息,作为领导人是无法保证正确调度的。
迫不得已之下,周宁远只好采用另外一种方式,他提议大家可以首先把要不要“博比”星人帮助放一放,首先考虑是否要加入“星际联盟”。毕竟加入了也不一定需要帮助,不顾一旦加入的话,就算是其他人不同意,至少自己也可以有办法通过某种方式来获得帮助了。
显然兰斯雷特等人也不是傻子,他们又怎会看不出周宁远这样的企图。同样的态度,同样的方式,依然是不紧不慢、不吭不哈的讨论,看来“拖”是目前三个人最好的方式了。
就在周宁远的情绪变得越来越不满的时候,就在兰斯雷特等人内心窃笑只要周宁远等人发火就可以借机中断会议的时候,一条新的讯息从赶到木卫二附近的“清道夫13号”飞船上发给了周宁远。周宁远在看到这条信息后,饶是以老成持重而著称的他,也不由得脸色大变。
只见他匆匆地浏览了一下,就马上宣布中止视频会议,没有理会其他几位洲主席诧异的目光,周宁远直接关闭了视频通讯,呆呆地坐在那里一声不吭,脸色也变得阴沉的吓人。
“清道夫13号”是从月球基地赶过去的,由于发现了不明物体出现在“开拓者15号”的木星轨道附近,这样的大事不能不注意,因为以前就曾经发生过有陨石出现在轨道附近,让高速行驶中的亚光速飞船与其发生了猛烈的撞击,结果发生船毁人亡的惨祸。
从名字上就可以看出来,“清道夫”系列本来就是专门用来为了保障飞船航道畅通而建造的专门用来清理宇宙垃圾和不明陨石等等干扰物的。由于小行星带的陨石经常会发生脱离原来轨道的情况,所以这些“清道夫”系列飞船绝大多数都集中在那里,当然,也有一些分布在更加遥远的诸如“冥王星”等行星附近,考虑的是外星系甩出的彗星的不明影响。
而“清道夫13号”就是一艘这样的飞船,只不过它是刚刚才在月球航天基地建造好的,这次前往木卫二附近就是为了清理检测到的不知名太空物体。
由于周宁远与刘远风、万众一等人之间的通讯是保密的,所以消息并没有泄露给其他人,这也是为什么远程航天公司会按照原计划派出“清道夫13号”前往木卫二的轨道的根本原因。
同样是亚光速飞船,“清道夫13号”与“开拓者”系列有着很大的不同,“开拓者”本身就是用来装载货物为主的,是一种矿物运输性飞船,所以其船体虽然非常的巨大,但其武器系统却非常的落后,实际上也根本不需要武器系统,因为太阳系中又没有敌人存在。
同样地,巨大的船体也对其速度产生了很大限制,由于需要建造更大的重力反复装置,而更大的重力反复装置却又受制于科技发展,所以“开拓者”系列的速度都比较慢,只有二分之一光速左右。当然,对于货物运输飞船来说,这已经足够了。
不过“清道夫”系列则不同了,由于面对的对象不同,其要行使的功能不同,显然其结构也有着很大的差异。“清道夫”主要是用来打碎陨石或者小行星的,然后将其推倒附近的行星大气层中或者直接让其作为陨石坠落下去,所以其形体要小得多,也要灵活得多。
而为了能够打碎这些可能非常坚硬的小行星或者陨石,其对武器系统的要求就很高了,不但有强力激光器,还有诸如核弹头等等常规爆破武器,为的就是防止出现巨大的不能一下子粉碎的小行星,那就只好在登陆后用核弹头将其炸碎了。
与“开拓者”系列上只有用来紧急避险用的大功率激光器相比,显然一艘“清道夫”就足以解决很多艘“开拓者”了。而作为最新出场的新型号“清道夫”系列的“清道夫13号”,更是在设计阶段就被研究人员戏称为清道夫中的“死神”,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