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见其怪,视其根,亦成朽蠹。女娠才七月,产物三节,其形如象前根也。田氏并火焚之,其怪亦绝。旧说枸杞茯苓人参术形有异,服之获上寿。或不荤血,不色欲,遇之必能降真为地仙矣。田氏非冀,故见怪而去之。宜乎!(出《酉阳杂俎》)
【译文】
陕州西北白径岭上逻村,村中有一家姓田的。有一次姓田的挖井,挖出来一块手臂粗细的什么植物的根。根的节中粗皮像茯苓,它的香气像术。田家信奉佛教,家中设有几十个佛像。所以他们就把这块根放在佛像前。田氏有个女儿叫登娘,今年十六七岁,有几分姿色。她父亲常让她供香火。一年多以后。登娘发现有一个年轻人出入佛堂中,身穿白衣脚穿木鞋。一来二去,登娘就和他私通了。既然私通,精神举止便和平常不同了。那块木根每到春天都发芽。田登娘怀孕了,就全都告诉了母亲。母亲怀疑那怪物。有一天一位僧人门前路过,田家就留僧人住下。僧人将要进入佛堂的时候,总有什么东西阻止他。有一天,田登娘跟母亲出去了,僧人进到佛堂。门刚打开,有一只鸽子轻轻掠过僧人身边飞去。那天晚上,田登娘没再见到那怪物。看那块根,也变成朽烂虫咬的木头了。田登娘怀孕七个月,产下三节东西,那形状就像佛像前的那块根。田氏把它烧掉,那怪也就没有了。旧话说枸杞、茯苓、人参、术,形各有异,但是服用这些东西都可以长寿。有的说不吃荤腥,不近女色,遇上这样的好药就能成为地仙。田氏没有这样的奢望,所以发现了怪物就除掉它。应该如此啊!
赵生
天宝中,有赵生者,其先以文学显。生兄弟数人,俱以进士明经入仕。独生性鲁钝,虽读书,然不能分句详义。由是年壮尚不得为郡贡。常与兄弟友生会宴,盈座朱绿相接,独生白衣,甚为不乐。及酒酣,或靳之,生益惭且怒。后一日,弃其家遁去,隐晋阳山,葺茅为舍。生有书百余编,笈而至山中,昼习夜息,虽寒热切肌(“肌”原作“饥”。据明抄本、陈校本改),食粟袭紵,不惮劳苦。而生蒙懵,力愈勤而功愈少。生愈恚怒。终不易其志。后旬余,有翁衣褐来造之,因谓生曰:“吾子居深山中,读古,岂有志于禄仕乎?虽然,学愈久而卒不能分句详议,何蔽滞之甚邪!”生谢曰:“仆不敏,自度老且无用,故入深山,读书自悦。虽不能达其精微,然必欲死于志业,不辱先人。又何及于禄仕也?”翁曰:“吾子之志甚坚。老夫虽无术能有补于郎君,但幸一谒我耳。”因徵其所止。翁曰:“吾段氏子,家于山西大木之下。”言讫,忽亡所见。生怪之,以为妖。遂径往山西寻其迹,果有段树蕃茂。生曰:“岂非段氏子乎?”因持锸发其下,得人参长尺余,甚肖所遇翁之貌。生曰:“吾闻人参能为怪者,可愈疾。”遂瀹而食之。自是醒然明悟,目所览书,尽能穷奥。后岁余,以明经及第。历官数任而卒。(出《宣室志》)
【译文】
天宝年中,有一个姓赵的读书人,他的先人凭文学显贵一时。他兄弟几人,都以进士或明经资格进入仕途。只有这位赵生愚鲁,虽然读书,却不能分开句子,理解含义。因此岁数不小了也不能得到郡守的推荐。有一回他与哥哥弟弟们的朋友一起吃饭,满座红衣绿袍相连,只有他赵生是白衣,他非常不快。等到酒酣,有的人嘲笑他,他便更加惭愧愤怒。一天之后,他撇弃家园隐遁而去,住进晋阳山中。房屋是用茅草盖的。他把一百多编书用箱子运进山来,白天读书,黑夜休息,虽然寒热侵袭,吃的是粗粮,穿的是麻衣,但他不怕劳苦。然而这位赵生生性愚鲁,用力越勤功效越少。他更加愤怒,始终不动摇自己的意志。十几天后,有一个穿短褐衣服的老头来拜访他。老头说:“你隐居深山之中,读古人之书,难道有志于高官厚禄吗?即使这样,学的时间越长而到底也不能分句晓义,是多么不明智不灵活呀!”赵生表示感谢,说:“在下不聪敏,自己估计老了将无用,所以来到深山,读书自悦。尽管不能通晓它的精深微妙之处,但是我一定要死在我想干的事业上,不给先人带来耻辱。又怎能说到官和禄上去呢?”老头说:“你的意志特别坚定。老夫我虽然没有什么仙术异能帮助你,只希望你到我那去一趟。”于是赵生问老头在什么地方住。老头说:“我是段氏之子,家在山西大树底下。”老头说完这话,忽然就不见了。赵生奇怪,以为是妖精,就径直到山西去寻找他的踪迹。果然有棵繁茂的椴树。赵生想:“这就是段氏之子吗?”于是拿来铁锹挖那树下,挖到一棵一尺多长的人参。这人参特别象他见过的那个老头。赵生想:“我听说能变成妖怪的人参,可以治病。”于是就把人参煮着吃了。从此以后他头脑清醒,聪明颖悟,凡是看过的书,都能通晓其中奥妙。一年之后,考中“明经”科,做了好几任官才死。
菌怪
郭元振
郭元振尝山居。中夜,有人面如盘,瞬目出于灯下。元振了无惧色。徐染翰题其颊曰:“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元振之警句也。题毕吟之,其物遂灭。久之,元振随樵闲步,见巨木上有白耳,大如数斗,所题句在焉。(出《酉阳杂俎》)
【译文】
郭元振有一回住在山里,到了半夜,有一个脸如圆盘的人眨着眼睛出现在灯下。郭元振一点也没害怕,慢慢地拿起笔蘸了墨,在那人的面颊上写道:“久戍人偏老,长征马不肥。”这是郭元振的警句。写完读了一遍,那人就没了。后来,郭元振跟着打柴的随便走走,发现一棵大树上有白木耳,有几斗那么大,那上面有他题写的那两句诗。
宣平坊官人
京宣平坊,有官人夜归。入曲,有卖油者张帽驮桶,不避道。导者搏之,头随而落,遂遽入一大宅门。官人异之,随入至一大槐树下,遂灭。因告其家。其家即掘之。深数尺,并树枯根,下有大蛤蟆如叠。挟二笔錔。树溜津满其中也。及有巨白菌如殿门浮沤钉。其盖已落。蛤蟆乃驴也,笔錔乃油桶也,菌则其人矣。里人有买其油者月余,怪其油好而贱。及怪发,食者悉病呕。(出《酉阳杂俎》)
【译文】
京中宣平坊,有一位官人夜里归来。走进曲斜僻静之处,见有一个卖油的,戴着草帽,用驴驮着油桶,不避开道路。官人的导者上去打他,他的头应声而落,其余部分以及驴和油桶迅速地跑进一个大宅院的门里。官人觉得奇怪,就跟了进去,只见那人和驴跑到一棵大槐树下便不见了。于是官人告诉了这家的主人。这家主人立即命人发掘。挖到几尺深,见树的枯根下有一只大蛤蟆。蛤蟆很恐惧的样子。蛤蟆的两边有两只笔套。笔帽里流满了树的津液,还有一个挺大的白菌就像殿门上的浮沤钉,那盖已经落了。蛤蟆就是驴。笔帽就是油桶。菌就是那个卖油的人了。乡里人有的一个月前就买了他的油,奇怪他的油为什么质量好价钱便宜。等到这事发生,吃过那油的全都呕吐起来。
豫章人
豫章人好食蕈。有黄姑蕈者尤为美味。有民家治舍,烹此蕈以食工人。工人有登屋施瓦者,下视无人,唯釜煮物,以盆覆之。俄有小儿裸身绕釜而走,倏忽没于釜中。顷之,主人设(“设”原作“说”,据明抄本、陈校本改)蕈,工独不食,亦不言。既暮,食蕈者皆卒。(出《稽神录》)
【译文】
豫章人喜欢吃蕈。有一种黄姑蕈更是味道鲜美。有一家盖房子,煮这种蕈招待帮着盖房的工人们。有一个工人在房上瓦瓦。向下看见地上无人,只有一口锅正在煮着什么东西,用盆盖着。片刻之间,有一个光着身子的小男孩绕着那锅跑,倏地就在锅里消失了。不多时,主人把煮好的蕈摆到餐桌上,只有那个瓦瓦的工人不吃,也不说。到了天黑,吃蕈的人全死了。
龙虎畜狐蛇卷(第418…459卷)目录
卷第四百一十八 龙一 苍龙 曹凤 张鲁女 江陵姥 甘宗 南鄩国 龙场
五色石 震泽洞 梁武后 刘甲 宋云 蔡玉 李靖
卷第四百一十九 龙二 柳毅
卷第四百二十 龙三 俱名国 释玄照 王景融 凌波女 陶岘 齐浣
沙州黑河 兴庆池龙 井龙 旃然 龙门
卷第四百二十一 龙四 萧昕 遗尺潭 刘贯词 韦氏 任顼 赵齐嵩
卷第四百二十二 龙五 许汉阳 刘禹锡 周邯 资州龙 韦思恭 卢元裕 卢翰
李修 韦宥 尺木 史氏子
卷第四百二十三 龙六 卢君畅 元义方 平昌井 虎头骨 法喜寺 龙庙 豢龙者
孔威 华阴湫 崔道枢 金龙子 黄驯 临汉豕 烧龙 柳翁
卷第四百二十四 龙七 阎浮龙 吴山人 白将军 温媪 柳子华 斑石 张公洞
五台山池 张老 费鸡师 汾水老姥 李宣 濛阳湫
盐井龙 尹皓
卷第四百二十五 龙八
龙 张温 郭彦郎 王宗郎 犀浦龙 井鱼 安天龙 曹宽
梦青衣
蛟 汉武白蛟 浔阳桥 王述 王植 陆社儿 长沙女 苏颋
斗蛟 洪氏女 洪贞 老蛟 武休潭 伐蛟
卷第四百二十六 虎一 白虎 汉景帝 种僮 封邵 亭长 严猛 袁双 吴道宗
牧牛儿 师道宣 谢允 郑袭 刘广雅 易拔 萧泰 黄乾
酋耳兽 虎塔 傅黄中 郴州佐史 巴人 峡口道士
卷第四百二十七 虎二 费忠 虎妇 稽胡 碧石 鼋啮虎 李徵 天宝选人
卷第四百二十八 虎三 裴旻 斑子 刘荐 勤自励 宣州儿 笛师 张竭忠
裴越客 卢造
卷第四百二十九 虎四 张鱼舟 申屠澄 丁岩 王用 张逢
卷第四百三十 虎五 李奴 马拯 张升 杨真 王居贞 归生 郑思远 李琢
谯本
卷第四百三十一 虎六 李大可 蔺庭雍 王太 荆州人 刘老 虎妇 赵倜
周义 中朝子
卷第四百三十二 虎七 松阳人 南阳士人 虎恤人 范端 石井崖 械虎 商山路
陈褒 食虎 周雄
卷第四百三十三 虎八 张俊 浔阳猎人 柳并 僧虎 王瑶 刘牧 姨虎 崔韬
王行言
卷第四百三十四 畜兽一
牛 金牛 银牛 青牛 牛斗 潜牛 凉州人 牛洛 水牛
牛拜 桓冲 光禄屠者 朱氏子
牛偿债 卞士瑜 路伯达 戴文 河内崔守 王氏老姥
牛伤人 邵桃根
牛异 洛下人 宁茵 仲小小
卷第四百三十五 畜兽二
马 周穆王八骏 汉文帝九逸 隋文帝狮子骢 唐玄宗龙马
代宗九花虬 德宗神智骢 曹洪司 马休之 慕容廆
秦叔宝 张纳之 宋蔡 舞马 续坤 杨翁佛 季南
赵固 韩晞 江东客马 陈璋
卷第四百三十六 畜兽三
马 卢从事 韦有柔 吴宗嗣 孙汉威 于远 张全 王武 韦玭
骆驼 明驼 知水脉 风脚驼 两脚驼 白骆驼
骡 白骡 推磨骡
驴 僧朗 厌达国 村人供僧 张高 东市人 贺世伯 王甲
汤安仁 王薰
卷第四百三十七 畜兽四
犬上 华隆 杨生 崔仲文 张然 杨褒 郑韶 柳超 姚甲
刘巨麟 章华 范翊 郭钊 卢言 赵叟 陆机 石玄度
齐琼 石从义 田招 裴度
卷第四百三十八 畜兽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