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广记》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太平广记- 第356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卷第一百五十二 定数七
郑德璘 赵璟 卢迈 赵璟 包谊 薛少殷 袁孝叔


郑德璘
贞元中,湘潭尉郑德璘,家居长沙。有亲表居江夏,每岁一往省焉。中间涉洞庭,历湘潭,多遇老叟棹舟而鬻菱芡,虽白发而有少容。德璘与语,多及玄解。诘曰:“舟无糗粮,何以为食?”叟曰:“菱芡耳。”德璘好酒,长挈松醪春过江夏,遇叟无不饮之,叟饮亦不甚璘荷。德璘抵江夏,将返长沙。驻舟于黄鹤楼下,傍有鹾贾韦生者,乘巨舟。亦抵于湘潭。其夜与邻舟告别饮酒。韦生有女,居于舟之舵橹。邻女亦来访别。二女同处笑语。夜将半,闻江中有秀才吟诗曰:“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邻舟女善笔札,因睹韦氏妆奁中,有红笺一幅,取而题所闻之句。亦吟哦良久,然莫晓谁人所制也。及时,东西而去。德璘舟与韦氏舟,同离鄂渚信宿。及暮又同宿。至洞庭之畔,与韦生舟楫,颇以相近。韦氏美而艳,琼英腻云,莲蕊莹波,露濯蕣姿,月鲜珠彩。于水窗中垂钩。德璘因窥见之,甚悦。遂以红绡一尺,上题诗曰:“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既能解珮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强以红绡惹其钩,女因收得。吟玩久之,然虽讽读,即不能晓其义。女不工刀札,又耻无所报,遂以钩丝而投夜来邻舟女所题红笺者。德璘谓女所制,凝(“凝”原作“疑”,据明抄本改)思颇悦,喜畅可知。然莫晓诗之意义,亦无计遂其款曲。由是女以所得红绡系臂,自爱惜之。明月清风,韦舟遽张帆而去。风势将紧,波涛恐人。德璘小舟,不敢同越。然意殊恨恨。将暮,有渔人语德璘曰:“向者贾客巨舟,已全家殁于洞庭耳。”德璘大骇。神思恍惚,悲婉久之,不能排抑。将夜,为吊江姝诗二首曰:“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又曰:“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蛾细浪愁。泪滴白苹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诗成,酹而投之。精贯神祗,至诚感应,遂感水神,持诣水府,府君览之,召溺者数辈曰:“谁是郑生所爱?”而韦氏亦不能晓其来由。有主者搜臂,见红绡而语府君,曰:“德璘异日是吾邑之明宰,况曩有义相及,不可不曲活尔命。”因召主者,携韦氏送郑生。韦氏视府君,乃一老叟也,逐主者疾趋而无所碍。道将尽,睹一大池,碧水汪然,遂为主者推堕其中。或沉或浮,亦甚困苦。时已三更,德璘未寝,但吟红笺之诗,悲而益苦。忽觉有物触舟。然舟人已寝,德璘遂秉炬照之,见衣服彩绣似是人物。惊而拯之,乃韦氏也,系臂红绡尚在。德璘喜骤。良久,女苏息。及晓,方能言。乃说府君感而活我命。德璘曰:“府君何人也?”终不省悟。遂纳为室,感其异也,将归长沙。后三年,德璘常调选,欲谋醴陵令。韦氏曰:“不过作巴陵耳。”德璘曰:“子何以知?”韦氏曰:“向者水府君言是吾邑之明宰,洞庭乃属巴陵,此可验矣。”德璘志之。选果得巴陵令。及至巴陵县,使人迎韦氏。舟楫至洞庭侧,值逆风不进。德璘使佣篙工者五人而迎之,内一老叟,挽舟若不为意,韦氏怒而唾之。叟回顾曰:“我昔水府活汝性命,不以为德,今反生怒。”韦氏乃悟,恐悸,召叟登舟,拜而进酒果,叩头曰:“吾之父母,当在水府,可省觐否?”曰:“可。”须臾,舟楫似没于波,然无所若。俄到往时之水府,大小倚舟号恸。访其父母。父母居止俨然,第舍与人世无异。韦氏询其所须,父母曰:“所溺之物,皆能至此。但无火化,所食唯菱芡耳。”持白金器数事而遗女曰:“吾此无用处,可以赠尔。不得久停。”促其相别。韦氏遂哀恸别其父母。叟以笔大书韦氏巾曰:“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璘。”书讫,叟遂为仆侍数百辈,自舟迎归府舍。俄顷,舟却出于湖畔。一舟之人,咸有所睹。德璘详诗意,方悟水府老叟,乃昔日鬻菱芡者。岁余,有秀才崔希周投诗卷于德璘,内有江上夜拾得芙蓉诗,即韦氏所投德璘红笺诗也。德璘疑诗,乃诘希周。对曰:“数年前,泊轻舟于鄂渚,江上月明,时当未寝,有微物触舟,芳馨袭鼻。取而视之,乃一束芙蓉也。因而制诗既成,讽咏良久。”德璘叹曰:“命也。”然后不敢越洞庭。德璘官至刺史。(出《德璘传》,《类说》三二引作《传奇》)
【译文】
唐德宗贞元年间,湘潭县尉郑德璘家住在长沙,有表亲在江夏,每年去探望一次。中途须渡过洞庭湖,经过湘潭。经常遇见一个老头,划船卖菱角和芡实,虽然老头的头发已经白了,可脸上的皮肤仍像年轻人一样。郑德璘与他交谈,内容多涉及玄学。郑德璘问老头:“船上没有粮食,您吃什么?”老头说:“菱角和芡实。”郑德璘喜欢喝酒,经常携带好酒“松醪春”去江夏。每次遇到老头,都邀请他一同喝酒,老人没有一次不喝,却也不说感谢的话。有一次,郑德璘到达江夏后返回长沙,船停泊在黄鹤楼下。有个叫韦生的盐商,乘坐一条大船要去湘潭,当晚与邻船的人饮酒话别。韦生有个女儿也住在船的后舱,邻船的女儿也去访问告别,二人边谈边笑。快到半夜的时候,听到江上有个秀才高声朗诵一首诗:“物触轻舟心自知,风恬浪静月光微。夜深江上解愁思,拾得红蕖香惹衣。”邻船女儿字写得很好,他看见韦生女儿的妆镜匣里有一幅红绫,便取来将所听到的诗句抄录在上面。并且轻声念了很久,但不知道是谁做的。第二天早上,两女所乘的船各奔东西。郑德璘的船和韦生的船同时离开鄂州的停泊地,到了晚上两条船又停泊在一起。到了洞庭湖里,两条船行驶得很近。韦生的女儿美丽妖艳,皮肤雪白细腻,姿态幽雅,衣裙华丽,在船舱中临水的窗子旁垂钓。郑德璘偷偷观察,产生爱意。他在一尺红绡上题了一首诗:“纤手垂钩对水窗,红蕖秋色艳长江。既能解佩投交甫,更有明珠乞一双。”然后将红绡挂在韦生女儿的钩上。韦生的女儿收到红绡和题诗之后,反复阅读玩赏,却无法理解诗中的含义。韦生的女儿不会写字,又觉得拿不出什么东西来回报郑德璘,很不好意见,便将那天晚上邻船女抄录诗句的红绫挂在钩上,抛给郑德璘。郑德璘以为红绫上所题的诗句是韦生的女儿所作,心里非常高兴,然而不能理解诗中的意思,无法与韦生的女儿倾述衷情。韦生的女儿将收到的红绡系在胳膊上,非常珍惜。湖面上月白风清,韦生的大船突然扬帆加速,这时风势增大,波涛涌起,郑德璘的小船不敢追赶,心中非常焦急怨恨。第二天黄昏,打渔的人告诉郑德璘说:“昨天开走那个客商的大船,已经全家沉没在洞庭湖里。”郑德璘听了大惊,不觉精神恍惚,悲伤的心情难以抑制和排除。当天晚上,做了两首诗表示祭奠,题为“吊江姝”。一首是:“湖面狂风且莫吹,浪花初绽月光微。沉潜暗想横波泪,得共鲛人相对垂。”另一首是:“洞庭风软荻花秋,新没青蛾细浪愁。泪滴白苹君不见,月明江上有轻鸥。”然后将诗笺投入水中,对天地祈祷,非常虔诚。于是感动了水神,派人送信给水府。府君看了信后,将溺水者召集起来,问:“谁是郑德璘所爱的人?”而韦生的女儿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有主持者上前挨个检查溺水者的胳膊,见到韦生女儿胳膊上的红绡后告诉府君说:“郑德璘以后是我们这里的地方官,况且这么重情义,我们应该设法将她救活。”于是府君叫主持者领着韦生的女儿送给郑德璘。韦生的女儿见府君只是一个老头。她跟主持者快走出去,没有碰到什么障碍,走到头看见一个大水池,池中碧水荡漾。主持者将她推落池中,半沉半浮,非常难受。这时已是三更时分,郑德璘未睡,仍在阅读红绫上的诗句。忽然感觉有什么物体碰到船上,然而船上的人都睡着了,郑德璘手持蜡烛来到船边一照,看见有彩色绣花的衣服,似乎是个人。急忙救了上来,一看竟是韦生的女儿,胳膊上的红绡还在。郑德璘欣喜异常。过了许久,韦生的女儿苏醒过来,直到天亮,才能说话。她述说:“是府君受了感动,才救我性命。”郑德璘问:“府君是什么人?”但一直没能搞清楚。于是郑德璘娶韦生的女儿为妻,感到她的经历很奇异。然后他们回到长沙。在这以后的三年里,郑德璘经常调任新的官职。他想谋求醴陵县令,韦生的女儿说:“不过只能去巴陵。”郑德璘问:“您怎么知道?”韦生的女儿说:“当时水府君说你是我们这里的地方官,洞庭属于巴陵县,这次可以验证。”郑德璘记在心里,结果新的任命果然是巴陵县令。到了巴陵后,他派人去接韦生的女儿,船驶到洞庭湖,正赶上逆风,船无法前进。郑德璘派去迎接韦生女儿的五个人当中,有一个老头,驾船似乎漫不经心地不肯使劲。韦生的女儿生气地斥责他。老头回头说:“我过去在水府救活你的性命,你不记着我的恩德,反而对我发怒。”韦生的女儿明白过来,非常害怕。她请老头上船,拜见后摆上酒菜,磕头说:“我的父母,应该还在水府,可以去探望吗?”老头回答说:“可以。”不一会儿,他们所乘的船只似乎沉入水中,然而却没有痛苦的感觉。很快到了水府,大大小小围着船大哭,韦生的女儿找到了父母,她的父母行为举止像活着时一样,居住的房屋与人世间也没什么不同。韦生的女儿问父母需要什么?她的父母说:“掉到水里的东西都能到达这里,但是没有火来蒸煮加工,所以吃的只有菱角和芡实。”又拿出数件白金器具递给女儿说:“这些东西在这里没有用处,可以送给你,你不能在这里久留。”催促女儿回去。韦生的女儿哭着同父母告别。那个老头拿笔在韦生女儿的头巾上写道:“昔日江头菱芡人,蒙君数饮松醪春。活君家室以为报,珍重长沙郑德璘。”写完,老头便率领奴仆和侍从数百人,从船边回归水府。一会儿,船又浮出水面,一船的人,都目睹这件事。郑德璘仔细分析老头写在头巾上的诗,方才明白水府的老头,就是当时在小船上卖菱角和芡实那个老头。一年后,有个叫崔希周的秀才拿自己所写的诗请教于郑德璘。其中有一首:“江上夜拾得芙蓉”的诗,就是韦生女儿所赠送给他的红绫上那首诗。郑德璘对这首诗产生怀疑,询问崔希周。崔希周回答说:“几年前,我的小船停泊在鄂州,江上月明,我睡不着觉,感到有微小的物体碰到小船上,并且芳香扑鼻,捞上来一看,是一束芙蓉花。因此我做了这首诗,并且高声朗诵很久,这全都是实话。”郑德璘感叹说:“这就是命啊!”从此他不敢轻易经过洞庭湖。郑德璘做官做到刺史。


赵璟 卢迈
赵璟、卢迈二相国皆吉州人,旅众呼为赵七卢三。赵相自微而著,盖为是姚旷女婿,姚与独孤问俗善,因托之,得湖南判官,累奏官至监察。萧相复代问俗为潭州,有人又荐于萧,萧留为判官,至侍御史。萧入,主留务,有美声,闻于德宗,遂兼中丞,为湖南廉使(“使”原作“史”,据许本改)。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