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1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脚的局部对症疗法,也区别于那种不分主次、不分阶段,一方一药对一病的
治疗方法。
  
中医里的阴阳五行学说
  
    “阴阳”学说,是古人用以认识和解释自然的宇宙观和方法论,是我国
古代的唯物论和辩证法,属于古代哲学范畴。阴阳学说被引入到中医学中,
成为中医学理论体系的重要内容,对中医学的发展有着深刻的影响。
    阴阳的概念写成文字首见于《周易》“一阴一阳谓之道”。凡是光明的、
温暖的、向上的、好动的、主动的、施以的、轻的、在外的、明朗的、兴奋
的、具有温煦作用的……为阳,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或现象都属阳性;凡是
黑暗的、寒冷的、向下的、喜静的、被动的、接受的、重的、在内的、晦暗
的、抑制的、具有滋润作用的……为阴,具有这些特征的事物或现象都属阴
性。
    阴阳学说在中医学中应用极广,几乎涉及到一切方面,如用来说明人体
的组织结构、说明人体的生理功能、说明人体的病理变化,还用于疾病的诊
断和治疗等。中医基础理论认为,疾病的发生,是人体阴阳失去平衡,出现
偏盛偏衰的结果。用于疾病的诊断就是阴证、阳证,是中医临床八纲辨证中
的总纲。阴证,这里指的是虚寒证,阳证则指的是实热证。中医治疗疾病的
根本原则就在于调整阴阳,使失调的阴阳重新恢复平衡。

    五行学说是中国传统思想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
    最早的木、火、土、金、水的概念,是指构成自然界万物的几种基本物
质,与此相对应,人体中的五行是:木——肝,火——心,土——脾,金—
—肺,水——肾。中医也运用五行间的相生、相克关系来阐释五脏之间的相
互联系和协调平衡关系。五脏的相生关系:肾精滋养肝阴,称为水能生木;
肝藏血以济心,称为木能生火;心的阳热能温暖脾土,称为火能生土;脾运
化水谷以充肺,称为土能生金;肺阴滋润肾阴,称为金能生水。五脏的相克
关系:肺气的清肃下降可以制约肝阳的上逆,称为金能克木;肝木的疏泄条
达可以疏泄脾土的壅滞,称为木能克土;脾土的运化可以制约肾水的泛滥,
称为土能克水;肾水的滋润可以防止心火的亢烈,称为水能克火;心的阳热,
可以制约肺之肃降太过,称为火能克金。这样,每一脏都有促进、助长的力
量,也有制约、抑制的力量,如此即可保证这个脏的功能不亢不衰、协调平
衡。
    五行学说用于疾病的治疗包括按相生规律的治疗和按相克规律的治疗两
个方面。按相生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虚则补其母,实则泻其子。”如
肾阴不足不能养肝阴,最后导致肝阴也虚,肾属水,肝属木,水能生木,所
以肾是母,肝是子,治疗时可不必直接补肝阴,可通过补母法(补肾阴)而
使子强壮起来。
    按相克规律确定的治疗原则是:“抑强扶弱。”如肝木过亢,或乘克脾
土,或反侮肺金,这时,病变的主要矛盾是肝木过旺,所以应用“抑强”法,
用疏肝、平肝、泻肝等方法将亢旺的肝木平复下来。
  
中医诊病奇法——望闻问切
  
    中医诊病方法是望、闻、问、切四个方面的内容,称为四诊。
    望诊,就是用眼睛望病人的整体和局部的情况。首先要看病人是不是有
神。有神为眼睛明亮,神志清楚,语言流畅,反应灵敏;无神为目光晦暗,
表情呆滞,反应迟钝,语无伦次。局部的望诊,主要是望舌,舌的不同部位
代表不同的脏腑,望舌包括望舌质和望舌苔两方面。
    闻诊,闻就是用耳朵听,用鼻子闻。听包括讲话声、咳嗽声、呼吸声、
呃逆声。凡气粗声高、重浊的都为寒症;气微声低的都为虚症。闻就是闻气
味,包括口腔气味和各种分泌物的气味。凡是恶臭味重的,属热症。有腥味
或气味不重的属虚症。
    问诊,看病时医生要仔细询问病人的病情。流传有十问歌:一问寒热二
问汗,三问头身四问便,五问饮食六胸腹,七聋八渴均当辨,九问旧病十问
因,妇女尤必问经带。
    切诊,切诊就是切脉、候脉。切脉部位多在寸口,寸口为手太阴肺经之
脉,因五脏六腑的脉都会合于此脉,所以从这里可以了解到全身脏腑经脉气
血的情况。一般常见的脉有浮脉、数脉、滑脉、弦脉。
    望闻问切是中医诊病的基本方法,也是一个了解情况,收集材料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进行辨证论治,选出正确的治疗方法。所以四诊是辨证论治的基
础。
  
中医四大名典

  
    《黄帝内经》
      
    医学启蒙读物《医学三字经》前两句是“医之始,本岐黄;灵枢作,素
问详”,意思是中医学起始于岐黄。岐,指岐伯,是位精通医术的臣子;黄,
指黄帝,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始祖。现存最早的医学经典名著《黄帝内经》,
是以黄帝和岐伯(还有其他臣子)君臣回答对话的形式写成的。“岐黄”实
际上就是《黄帝内经》的代名词,“岐黄”又指中医学。我们常听到“某人
颇通岐黄之术”这样的话,就是说这个人精通医术。
    《黄帝内经》并不是一时一人之手笔,此书大约成书于秦汉时期,经过
许多医家搜集、整理、集合而成,其中甚至包括东汉及隋唐时期某些医家的
修订和补充。
    《黄帝内经》包括《素问》、《灵枢》两部分,这部书以阴阳五行学说
为理论工具,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来解释人体自身以及人体与外界环境
之间的统一关系,系统地阐述了人体解剖、生理、病理、经络、诊断、治疗、
预防、摄生等许多重大问题,奠定了祖国医学的理论基础。这部书对中医学
的发展起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被中医学奉为四大经典著作之首,至今仍有效
地指导着中医的临床实践。
      
    《神农本草经》《伤寒论》《金匮要略》
      
    《神农本草经》总结了汉代以前几千年劳动人民在实践过程中所创造的
医药经验,是中药学的奠基之作,它使祖国宝贵的医药遗产得以流传至今。
这部书不但在当时有极大的指导用药的价值,而且对后世中药学的发展也有
极深远的影响。从六朝、五代到唐、宋、明历代的本草著作都是在《神农本
草经》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此可见这部书在我国中药学发展史中的重要
地位和所起的继往开来的作用。
    《伤寒杂病论》为东汉著名医家张仲景所作,这部书不仅总结了东汉前
我国人民同疾病作斗争的经验,而且在临床实践方面,进一步运用辨证论治
的规律,丰富和发展了医学理论和治疗方法。这部书给后世医家在诊断治疗
方面树立了规范,也成为中医学的经典著作。这部书后经晋代王叔和整理编
次,又经宋代高保衡、林亿等人校正,成为现在的《伤寒论》和《金匮要略》
两书。《伤寒论》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外感伤寒病症的部分,《金匮要
略》是《伤寒杂病论》中有关内伤杂病的部分。这两部书为后世中医学术的
发展提供了极为重要和有利的条件,因此,不仅为历代中医奉为临床实践的
“圭臬”(即事物的准则),而且在国外,如日本、朝鲜等国很早以前也都
尊之为医学经典,加以深刻的研究。由于这两部书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因
此 1700 多年来,不但成为历代医家辨证论治的典范,而且在今天,仍是发掘
祖国医学宝藏的珍贵资料之一。
  
伟大的中医学家
  
    扁鹊与望闻问切
      

    扁鹊姓秦,名越人,是渤海郡郑州(现河北省任丘县)人,战国时期有
名的民间医生,人们都称他为神医。望、闻、问、切四诊,最早的奠基人就
是扁鹊。
    据传,扁鹊年轻时是一家小客店老板。一天傍晚,一位老人到店中借宿,
一住半月,临走时不给房钱,扁鹊无怨言,还送老者钱作盘缠。十多年后,
这位名叫长桑君的老人又来了,叫扁鹊打水帮他洗脚上疮疥,扁鹊爽快地答
应了。事后,长桑君对扁鹊说:“我是医生,想把医术传给世人。你心地善
良,我准备把医术传给你。有了它,你给人治病手到病除。”服用长桑君宝
药后,扁鹊竟能隔墙观人,看一看病人气色,听一听病人声音,就能诊病治
病。百姓就把他比作传说中黄帝时代的神医“扁鹊”。司马迁的《史记》中
记载,有一次扁鹊行医来到陕西的虢国,听说虢太子突然死亡,人们都在为
太子办理丧事。扁鹊询问了病由,并对太子进行详细的诊查,看他的脸色,
摸他的脉搏,观察到他还有微弱的呼吸,两股内还有体温,断定太子并没有
真死。扁鹊拿出了针,给太子针刺百会、合谷、人中等穴位,太子竟然慢慢
地苏醒了。以后又用汤药给他调养了一段时间,终于使太子恢复了健康。虢
君对此感激不尽,他赞扬扁鹊有起死回生的本领,扁鹊高明的医术便流传开
来。其实扁鹊并不是能使死人复活的神医,而是他善于运用切脉、望色、听
声、问病情四诊来诊查病人,因此司马迁高度赞扬扁鹊说:“至今天下言脉
者,由扁鹊也。”
    他到处行医,足迹遍及河北、河南、山东、山西、陕西等地,他所到之
处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变医。在邯郸,听说那里很重视妇女,他就做下医
(妇科医生)。到咸阳,听说那里的的人很爱孩子,便当小儿医(小儿科医
生)。
    扁鹊这样杰出的医生,受到人民的爱戴,也引起小人妒嫉,秦武王的太
医令李醯知道自己的医术不如扁鹊,便派人暗杀了扁鹊。人民为了纪念他,
在他的足迹所到之处,修建起许多陵墓、碑石、庙宇,以此表示对他的怀念,
可见人们对他的敬仰。
      
    受人爱戴的名医——华佗
      
    《三国演义》中有华佗给曹操医头风的故事。的确,华佗是位了不起的
医生,他精通妇、儿、针灸、外科,特别擅长做外科手术。华佗还是最早的
麻醉创始人,后人称华佗为外科始祖。
    华佗给一位醉汉看病,给他开刀时发现他竟没有什么疼痛,华佗便自己
喝醉了酒,让徒弟在他的腿上割肉,果真不痛。华佗得到了启发:酒是可以
麻醉的。后来他又发现了一些具有麻醉作用的药物。华佗就选用有麻醉作用
的草药和酒拌成散剂,取名“麻沸散”。
    华佗发明麻沸散,约在公元二三世纪,而西方医学家使用乙醚或笑气进
行全身麻醉是在 19 世纪 40 年代,比中国迟了 1600 多年。华佗是中国也是全
世界第一个使用麻醉进行手术的人。
    华佗在针灸方面也有着超人的技术。他看到一位医生在给病人针刺挟脊
穴之后,病人反而咳嗽。华佗根据自己的认识,大胆地提出挟脊穴应该在脊
柱两旁旁开五分的地方。从现代医学解剖生理来看,华佗的取穴位置正是接
近脊椎两旁的交感链上,从上到下顺序为肺俞,心俞、肝俞、脾俞、肾俞、

五脏六腑的病都可以在这里治疗,而且又安全,又有较好的针感。后世把这
个穴位叫华佗挟脊穴,直到现在,在临床上仍被广大医务工作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