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17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迹。
     飞船的速度减慢了,这时飞船转到月球的背面,服务舱发动机开始喷火,
飞船内的宇航员已经能够看到月球表面的颜色了。月球表面是银灰色的,当
飞船绕月飞行了 3 周后,阿姆斯特朗又一次举起摄像机,让人们看到月球荒
凉的外貌。按预定的计划,将用 1 天的时间进行绕月飞行,他们在地面指挥
中心的指导下修正了轨道,使其成为一个近似圆形的轨道,以便登月舱能准
确地降落在预定的登月地点。他们对月球进行了仔细的外围观察,察看了着
陆地点附近的地形外貌,又对舱内进行了周密细致的检查。3 个人忙碌了整
整 1 天后,又按规定时间进入了梦乡。
     7 月 20 日早上 7 时,飞船上的 3 名宇航员被指挥中心唤醒,人类登月创
举将在这天实现。9 时 22 分,3 个同龄人要暂时分手了。登月驾驶员首先由
指挥舱进入登月舱。20 分钟后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和柯林斯相互告别,进入登
月舱。然后柯林斯将连接登月舱和指挥舱之间的通道封闭,他将留在指挥舱
内,不参加登月,等两位伙伴完成任务后再去接应他们。从现在起将使用代
号了,登月舱被称为“鹰”,而指挥舱则被称为“哥伦比亚”。
     13 时 17 分,柯林斯在“哥伦比亚”内发出脱离的信号,“鹰”逐渐离
开了母船,“哥伦比亚”仍在绕月飞行。“鹰”向月球飞去,月亮越来越大
了,这时宇航员们看清了月球的面目,它完全不像我们在地球上看到的那样
晶莹美好,而是坑坑洼洼,凹凸不平,还有许多巨大的岩石,这使得两名宇
航员不得不小心翼翼。终于,舱内的蓝色信号灯亮了,“鹰”感到一下猛烈
的撞击,摇晃几下后稳定下来。
     登月成功了!
     1969 年 7 月 20 日,美国东部时间下午 4 时 17 分,“阿波罗”11 号的登
月舱安全降落在月面,着陆地点在预定地点中心偏西南 9.5 公里的地方。
     “阿波罗”11 号登月的成功,是现代科学技术的结晶,是数十万人辛勤
劳动的结果。
     按预定的计划,“鹰”在月面共停留 22 小时。
     经过两小时的紧张准备,登月舱门缓缓打开了,奥尔德林手持电视摄像
机,将镜头对准站在舷梯上端的阿姆斯特朗,准备将这组珍贵的镜头全部拍
下来并传回地球,而地球上几万人的目光也同时紧盯着电视屏幕上的阿姆斯
特朗。只见他稳步走下 39 级的舷梯,当他伸出一只脚踩到月面时,他说出了
一句富于哲理的话:“对于一个人来说,这是一小步,可是对于人类来说,
这是巨大的一步。”
     的确,对于人类来说,这是迈出的巨大的一步,是人类探索宇宙的一个
巨大飞跃。月面上第一次留下了人的脚印。月面有一层又松又软的沙粒,宇
航员的脚印是清晰的。奥尔德林用摄像机始终跟着阿姆斯特朗。在阿姆斯特
朗登上月面 15 分钟后,看来一切正常,奥尔德林才离开登月舱,当他下到舷
梯最后二三级时,放心地向月面纵身跃下,这时月球上有了两个地球来客。
两名宇航员开始在月面小心翼翼地走动,走着走着就大胆起来,竟然像孩子
似地向前跳跃行走。后来他们发现用比较长的弹跳式步伐前进,既轻松又走
得快,好像袋鼠行走。他们的这种步伐使电视机前的观众感到既新鲜又吃惊,

因为他们的航天服和氧气筒连同他们本身的重量足有 230 公斤,可是在月面
行走竟是如此轻松!紧接着两名宇航员将一面长 22.5 厘米、宽 19 厘米、厚
1.5 厘米的不锈钢板纪念碑安装在登月舱着陆架的旁边,上面有用黑色合成
树脂压铸成的地球东西两半平面图。还有一段以两名宇航员署名的文字:
“1969 年 7 月,太阳系行星——地球上的人类,首先在月面留下足迹,我们
仅代表全人类来此进行和平的旅行。”
     接着两名宇航员又取出一面长 1.5 米,宽 0.9 米的美国国旗,挂在 1 根
长约 2.5 米的铝制旗杆上,插在离登月舱几米远的地方。
     23 时 47 分,美国前总统尼克松和月球上的两名宇航员通了话,他说:
“今天,对每个美国人来说是一生中最自豪的日子,对全人类来说也是如此,
由于你们获得的成功,宇宙已成为人类世界的一个组成部分。”
     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在月球上主要有两项任务:采集月球标本和放置
实验仪器。对人类来说,月球上一切东西都是宝贵的,都值得带回地球。但
在月面采集标本并非易事,首先要克服由于穿着笨重的航天服而行动不便的
困难,还要保证所采集的标本不受污染,采集时一举手一投足都要格外小心。
他们所带的工具都经过专门的设计和特殊的制造。
     除采集月球表面标本外,他们还钻取了下层岩石标本,到 7 月 21 日零时
6 分,总共约 20 公斤重的标本被装进了登月舱。
     月球探险的另一项工作是安装实验仪器。在地球上重 45 公斤的自动月震
仪,在月球上一个可以人轻轻提着走,这是因为月球引力只有地球引力的六
分之一。月震仪的功用是将感应到的月球震动通过无线电波传回地球。由太
阳能电地供应电源。激光反射器是将来自地球的激光脉冲反射回去,借以测
量月球和地球之间的距离。安装好这两台仪器花了 40 分钟。零时 56 分,预
定在月面工作的时间结束,在休斯顿宇航中心的指令下,阿姆斯特朗和奥尔
德林返回了登月舱。凌晨 1 时 10 分,登月舱完全闭合,从登月舱门开放到闭
合,历时 2 小时 31 分钟。人类在月球表面第一次探险宣告结束。
     在登月舱内。两名宇航员换下月面航天工作服,然后开始整理东西。因
为月球标本增加了飞船的重量,必须把没有用的东西全部清除出去,总共将
价值 100 万元的东西扔在月球上,然后开始睡觉,此时已是 3 时 57 分。
     当阿姆斯特朗和奥尔德林登月探险的时候,柯林斯一直驾驶着“哥伦比
亚”在离月面 110 公里的地方绕月飞行,他的任务是担当中继站工作;同时
要密切关心两位伙伴的安全,随时准备去救援他们。他的另一项工作是利用
光学测量仪计算飞船的绕月轨道,不断校正飞船的飞行姿态与位置。
     7 月 21 日上午 11 时 15 分,登月舱内的两名宇航员被唤醒,准备飞离月
球,去和“哥伦比亚”对接。他们首先打开雷达仪,接收并测量“哥伦比亚”
的行踪,而柯林斯和地面指挥中心不断将“哥伦比亚”的轨道数据输入“鹰”
的计算机内。“鹰”的计算机根据这些输入的数据和原来贮存的数据加以计
算,就能算出月面发射的准确时间。7 月 21 日下午 2 时 53 分,宇航中心向
登月舱发出可以离开月球的命令,接着“哥伦比亚”从“鹰”头顶飞过,登
月舱上升节段发动机也开始点火,“鹰”从月球飞起了。阿姆斯特朗和奥尔
德林在月球共逗留了 21 小时 36 分。
     登月舱从月球发射没有正式的发射架,是以下降节段代替发射架来完成
发射工作的。“鹰”以 10.8 米/秒的速度平稳地上升,再次进入绕月轨道和
“哥伦比亚”一起成为月球的卫星,他们都使用雷达和光速走向仪不断修正

各自绕月轨道和飞行角速度。经过了半小时的绕月飞行,两个飞行器对接成
功了。还是由柯林斯卸下封闭板,然后和两个战友将采集到的月球标本资料
拖进指挥舱,然后又密封通道。至此,分别了 1 天半的战友又欢聚在一个舱
内。而为人类登月工程立下汗马功劳的登月舱被母船扔掉了。它的最后一次
贡献,就是减轻“阿波罗”飞船的重量。它作为一个人造月球卫星将一直围
绕月球飞行。
    7 月 22 日零时 10 分,地面发来返回地球的命令,休斯顿宇航中心与“阿
波罗”11 号飞船之间交换了位置、时间和数据,通过计算机的运转,服务舱
的发动机准时点火喷射,“阿波罗” 11 号冲出了绕月的轨道,胜利踏上返
回地球的航程。
    由于登月使命圆满完成,在返回的路上,3 名宇航员情绪饱满,宇航员
通过电视屏幕向电视观众表演了神奇的太空失重现象,像玩杂技那样飘浮旋
转,使水滴在飞船内成为小球,然后腾空用嘴吸饮。7 月 23 日,宇航员进行
了最后一场历时 12 分钟的彩色电视广播,3 名宇航员还发表了演说,内容虽
然各有侧重,但都一致提到这次登月飞行的成功,是所有参与人员共同努力
的结果,登月的成功不只是属于他们 3 人,也不只是属于美国,而是属于全
人类。
    为了迎接登月宇航员的胜利归来,美国政府组织了庞大的欢迎阵容,美
国海军派出一支庞大的救捞船队,它包括 9 艘船只,54 架飞机,近 7000 名
海军人员。“大黄蜂号”航空母舰是这个救捞船队的主角,它停泊在“阿波
罗” 11 号降落的地方——夏威夷岛西南方约 950 海里处。在“大黄蜂号”
的飞机库里设有一个临时防疫站,宇航员经过这里的初步检疫,然后被送到
休斯顿宇航中心的检疫所去隔离检查。
    此外,还有 12 架直升机和 2 架喷气侦察机随时准备起飞,2 艘驱逐舰和
1 艘追踪舰严阵以待,整个宇航员的返航和欢迎仪式实况,通过“大黄蜂”
号上架设的活动电视发射装置来播放。彩色电视讯号分别发送给太平洋、大
西洋和印度洋上空的国际通信卫星,再转送到全世界约 1000 家电视台,估计
全世界有 49 个国家约 5 亿人通过电视屏幕收看了返航仪式。还有更多的人收
听无线电实况广播。
    此时,飞船上的 3 名宇航员既紧张又兴奋,重入大气层是这次月球之行
最后一道关口,他们必须操纵飞船以准确的角度进入大气层,如果进入角度
过小,飞船有可能擦过大气层表面又被弹回宇宙,如果角度过大,宇宙飞船
将和大气猛烈撞击,就有可能像流星一样被烧毁。经过多次校正,飞船终于
准确地进入了轨道。
    7 月 28 日中午 12 时 22 分,服务舱完成使命后被扔掉,坠入大气层烧毁。
12 时 35 分,指挥舱以每秒 11 公里的速度坠入大气层,由于空气的猛烈摩擦,
飞船外表的温度达到 3000℃,整个飞船像一个红色的火球徐徐下落,当它进
入人们的视野时,“大黄蜂”号甲板上的人们顿时发出一片欢呼。10 分钟后,
一声巨响,飞船指挥舱溅落在太平洋上。指令长阿姆斯特朗宣布:“我们已
溅落。”时间是 1969 年 7 月 28 日美国东部时间中午 12 时 55 分 22 秒。经过
195 小时 18 分 22 秒的飞行,“阿波罗”11 号宇宙飞船完成了人类首次登月
任务后,平安返回地面。
    “大黄蜂”号航空母舰全速向溅落点驶去,尼克松在舰上用望远镜观看,
海军乐队奏起了进行曲,搭载宇航员的直升机缓缓降落在宽大的甲板上,3

名宇航员立刻被迎进临时防疫站,尼克松总统只能隔着玻璃窗,通过麦克风
向 3 名宇航员表示热烈祝贺。在掌声和欢笑声中,随军牧师念起祈祷词,这
种别开生面的欢迎仪式到此结束。
     从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