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生存过的生命,在它们死后有些遗体幸运地封闭在淤泥里,后来淤泥又被
挤压成岩石;古老的海底在地壳的变动时又上升为陆地和高山,那些保存下
来的尸体也就以“化石”的模样展现在科学家的实验室里和显微镜下,使人
们能够了解和推知亿万年里海洋生命的活动情况。
据研究发现,在距今 5 亿多年前,海洋里的原生动物就已经是十分活跃
的“居民”了。这些原生动物有独立活动的本领,有刺激感应,它们能伸出
一些树枝状的“小脚”,捕捉食物或改变自己“行走”的路线。到了 2 亿年
前,海洋已是一个繁忙的世界,生命在它的怀抱里不断进化着。大约在距今
4 亿年前,蓝绿藻首先登陆,以后又有裸蕨植物、蕨类植物、裸子植物和被
子植物相继出现。由于这些植物的出现,给昔日荒山秃岭的大地披上了绿装,
使各种微生物和昆虫找到了活动的场所。在距今 4 亿年前,海洋里还出现了
一种无颚鱼,说起来,它还是人类的老祖宗呢!它们经过上万年的繁衍,成
为海洋的主人,以后,不管地球上发生什么样的剧烈变化,总有一些无颚鱼
的后代适应了已改变的生活环境,变换着自己的身体结构。到距今 3 亿年左
右,这些无颚鱼越过潮间带爬上了陆地,成为既可在陆地,又可回到海洋里
生存的两栖动物。随着陆地上氧气的增加,生物用来呼吸的肺也变得更加完
善。顽强的生命抵御着来自各方面的侵袭,它们终于度过了两栖阶段,脱离
了海洋。到了 2.3 亿年前的中生代,爬行动物开始大量繁殖,至 1.8 亿年前
的一段时间,地球可以叫做爬行动物时代,此间,又出现了许多哺乳动物,
又过了 1 亿多年,哺乳动物才成为陆地上的统治者,此外,鸟类也由另一支
原始爬行动物演化而成,这些都为更高等生物的出现提供了适宜的条件。
在距今 800 万年前,地球上出现了人类的祖先——古猿,继后又出现了
南猿和猿人。这些人类的远古祖先,为了生存下来,向自然界不间断地索取
食物,从采集野果到捕捉小虫,从野外打猎到驯养培植动物,经过不断的劳
动,使脑和肌肉更加发达与健全,从而进化成为生物界和自然界的主人。
从生命的起源,到动植物的形成和登陆,直至人类的出现,海洋在生物
进化的历史上有着不可磨灭的功绩,这是因为海洋具备了生命生存和发展的
必要条件。海水里溶解着各种各样的营养物质,如碳酸盐、硝酸盐、磷酸盐
和氧等,为生命提供了丰富的养料。海洋把那些原始生命拥抱在自己的怀里,
充足的海水使这些生命可以进行新陈代谢,直到如今,水也一直是生物的“命
根子”。海洋还可以把阳光遮住,使得生命在它的怀抱中免受阳光的杀伤;
海水还吸收了阳光,使表层变得温暖,以免它怀中的“婴儿”被冻死。海流
和潮汐的运动,还有助于生命种类的分布和种群的繁衍。
总之,海洋是生命的真正摇篮,是一切生物进化的发源地,所以说,海
洋是万物之母。
海底真相
海底并不像人们想象的那么平坦,它和我们所看到的陆地表面一样,有
高山和深沟,也有平原和丘陵。在海洋与陆地相接处,我们可以看到一段地
面,当海水升高时它被淹没,而海水退落后它又露出,这条镶在陆地边沿的
“带子”,被称为海岸带。海岸带随着地形的不同而弯弯曲曲,形状各异,
有宽有窄,平坦处可宽达几十千米,越是陡峭处,也就越窄细。在海浪的拍
打下,海岸带也在令人难以觉察地改变着自己的形状,而江河入海口泥沙的
淤积,也会使海岸带发生变化。
越过海岸带便可出现一片浅海区域,它好像大陆在海中的边架,缓缓地
向海中延伸,它的坡度一般在 1°左右,平均 1 千米下降 1.5 米,水深一般
在 200 米左右,这个大陆在海洋中的延续部分称为“大陆架”。大陆架的宽
度也各不相同,世界大陆架的平均宽度为 70 千米,其面积约占海底总面积的
8%。那里,阳光充足,食物丰富,是水族们栖息繁衍的好场所。那畅游的鱼
虾、蠕动的蟹贝、摇曳的海草……无不呈现出一片生机,真可谓是一个海底
的水族乐园。
从大陆架再往深处去,地势突然变陡,出现了一个陡峭的斜坡,人们从
前管这里叫做“大陆坡”。比起大陆架来,这里的倾斜度大大增加了,平均
坡度为 3°~6°,陡峭处可达 14°,个别的达 20°以上。这里的地形急转
直下,水深从几百米很快急增到上千米;大陆坡的宽度通常从 15 千米到 80
千米,占海底总面积的 12%。在大陆坡海底,最引人注目的要算是海底峡谷
了,这些峡谷是一些又长又窄的深沟,两侧的谷壁几乎是陡立的,峡谷的上
部较宽,底部相当窄,呈 V 字形。多数海底峡谷起源于大陆架,贯穿整个大
陆坡,它是由一种叫做浊流的东西造成的。在暴风雨天气下,巨浪把海岸的
泥土打碎,把海底的泥沙搅起,使海水变得异常浑浊,浑浊的海水受到某种
力量(如地滑)的推动,就会形成一股强大的浊流。浊流的力量很大,它能
冲动数十吨的巨大石块,当它沿着大陆坡向下流动时,强烈地冲刷着海底,
从而形成了海底峡谷。大陆坡底部已不再是热闹繁华的世界了,深深的海水
阻挡了阳光的透射,海底是黑暗的。在这种暗无天日的地方,植物已不可能
生存,水族也显得稀少,没有了大陆架那种生机勃勃的景象。
从大陆坡再向下去,便可看到一片比较平坦的地区,这一海底叫“大陆
基”。它的平均深度为 3700 米,宽度从 100 千米到 1000 千米。这一地带就
好像我们陆地的平原一样,而且比陆地平原还要平坦。但是这个平原由于海
水太深,一般没有生命存在,否则,真可成为一个绝好的龙宫水族们的练兵
场了。由于这个地带好像给大陆镶了一道宽宽的衣裾,因此又有人称它为“大
陆裾”。
穿过这坦坦的“平原”,便来到了深海区。这个区域在海底所占面积最
大,约占洋底面积的 75%,平均水深为 4~6 千米。科学家们将这个深海区
叫做“大洋盆地”,大洋盆地的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但也有深深裂开的海
沟、几千米高的山脉和高原、狭长蜿蜒的海脊和一些突然隆起的海山等。广
阔的大洋盆地离陆地很远,已不再有江河带来的泥沙,海底多半是红色的深
海沉积物,这是生物尸体和火山灰等物质在强大的压力下,经过化学作用变
成的红粘土。
在大洋盆地,最吸引人的要算是海底山脉了,这些海底山脉也叫海岭或
洋脊,是海底规模最大的构造,它们就像是龙宫世界的“万里长城”,贯穿
整个大洋。如大西洋底山脉,它起自北冰洋,呈 S 形,向南延伸到南纬 40°,
规模超过了阿尔卑斯山或喜马拉雅山。太平洋深海底部也高耸着一条巨大的
海底山脉,它从澳大利亚横贯南太平洋到达智利,长达 1 万多千米。而印度
洋海岭则呈“人”字形,其西南分支绕过非洲与大西洋海岭,其东南分支则
绕过大洋洲与南太平洋海岭相联,可见,海底山脉绕遍了全球。
海底宝藏
传说中的海底龙宫,是个蕴藏着许许多多奇珍异宝的地方。在那里,各
种各样的“珠宝”比比皆是,取之不尽,就连神话中“齐天大圣”手中那变
化无穷的如意金箍棒,也是从东海龙宫中得来的哩!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对海洋的认识也越来越深入。人们逐渐发现,
现实中的海洋要比传说中的龙宫富有得多,它简直就是一个巨大的“聚宝
盆”,人类不仅可以从中获得陆地上所能获得的一切自然资源,而且还可以
得到在陆地上所得不到的宝藏。
说到海洋资源,大家首先想到的可能是餐桌上品尝到的鱼、贝、虾、蟹
等,其实,这些仅仅是海洋所提供给人类的资源的一小部分。从资源分类的
角度来认识海洋宝藏,大体可有这样几种:生物资源、矿产资源、海水资源、
海洋能源和海洋空间资源等。这些资源择海而栖,与海共生,形成了一座富
有的资源宝库。
人类最先认识和开发的是海洋中的生物资源。大家可能参观过自然博物
馆或水族馆,在那里,各种各样形态各异的鱼类、贝类、藻类和海兽等真令
人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然而,海洋中的生物比这要多得多!据生物学家统
计,海洋中约有 18 万种动物和 2 万多种植物,也就是说,海洋中的生物多达
20 万种以上。海洋生物资源的最大用途是为人类提供高蛋白质食品。目前,
经济价值比较大的鱼类有 400 多种,其中捕获量最高的是鳀鱼、鲱鱼、鳕鱼、
石首鱼、 鱼、鲭鱼、金枪鱼和鲽鱼等。可供食用的贝类和虾、蟹等甲壳类
约 100 多种,还有 70 多种藻类也可食用。这些海洋生物作为人类的食品,不
仅可以为人类提供丰富的蛋白质和各种维生素,而且味道也好极了!因此,
在未来的海洋开发中,海洋很可能成为人类最理想的“蓝色粮仓”和“食品
基地”。
海洋生物还是重要的药物资源和工业原料。随着海洋生物化学技术的发
展,人们已经发现 200 多种海藻中含有各种维生素,有近 300 种海洋生物含
有抗癌物质。目前,生物化学家们已经能够从海洋中分离出许多珍贵的疗效
很高的药物。此外,在海藻中还可分离和提取出碘、氮、长拉胶和琼脂等化
工原料。因此,蓝色的海洋又一座“药品制造厂”和“化工厂”。
在广阔和沉寂的海底,沉睡着许许多多的海底宝藏,它们就是海洋中的
矿产资源。海洋中有陆地上所有的各种矿产资源,而且储量极其丰富。海洋
中的矿产资源种类很多,主要有石油、天然气、煤、铁、硫、锡石、岩盐、
钾盐、磷钙石、海绿石、锰结核、多金属软泥等等。这些矿产资源,对人类
的生活和建设都有着相当的经济价值,是十分重要的工业原料和物质财富。
在这些海洋矿产资源中,最有开采价值的要数石油与天然气、滨海矿砂和锰
结核了。
据统计,世界海洋中的油气贮量极其丰富,不算深海的油贮量,仅大陆
架的石油贮量就达 2000 多亿吨,如果将它们全部开发出来,按目前消耗计
算,大约可供人类使用 200 多年。
在绵延万里的海岸,还聚集着许多奇异的“珍珠”,这便是滨海砂矿。
可别小看这些泥、沙和砾石,它们中间包含有价值很高的“宝贝”,其中常
见的矿物有铌铁矿、磁铁矿、钛铁矿和锆石等;还有很多稀有矿物,如金红
石、独居石、金、金刚石、白钨矿、黑钨矿、锡石和铂金矿等等。这些矿物
都是工业生产中必不可少的金属原材料,如从金红石中提取的钛,是制造兵
器、舰船和火箭不可缺少的材料,从锆石中提取的锆,已广泛地应用在各种
机械及精密仪表中;从独居石中提取的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