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外,只能当作高级艺术品。80 年代出现了一种新的压印全息技术。用这种
方式制造全息照片,先要做成一块金属的微浮雕板;把它当作印板,在镀有
金属膜的特殊纸张上压出全息照片。这比印邮票还要方便,可以大批生产,
成本大大降低,应用面也越来越广。
这种全息照相不仅有立体感;在阳光或灯光下呈现多种色彩,衬在银白
色的金属背景上,显得更为绚丽。人们用它来装饰书刊、玩具、旅游纪念品,
很具魅力。
这种全息照相也包含着丰富的信息,而且完全取决于制作时采用的景物
和拍摄方式,就像加了密码一样。没有原始印版,无法复制。因而,它成为
防止伪造的有效手段。已经在纸币、信用卡、磁卡及外交签证等凭证上出现
各种全息标识以防伪造。在我国,也已有不少厂商采用全息照相商标来防止
有人伪造商标,欺骗顾客。
值得一提的是,全息照相这项重大技术成就,却是在与普通摄影毫不相
干的科研领域内发明的。发明者加伯研究这一课题的目的是想要提高电子显
微镜的分辨率。他设计了这种新的成像方法,并于 1948 年公开发表在科学杂
志上。但是,当时没有激光这样好的单色光,技术上也有一些困难,加伯并
没有取得成效,他的论文也没有人重视。
直到十多年后的 1964 年,因为出现了激光器这种理想的光源,全息照相
技术才开始发展起来。很快,全息照相术便成为一种用途十分广泛,并且具
有无限发展潜力的新技术。加伯因为首创全息照相的理论,荣获 1971 年诺贝
尔物理学奖。他本人由此而被世界公认为“全息照相之父”。
激光艺术宫
在全息立体显示中,激光和艺术开始发生关系,互相渗透。1970 年前后,
激光大摇大摆地进入艺术之宫了。它进入了音乐、歌舞、电影、雕刻、绘画、
摄影等艺术领域;它以出类拔萃的“特技”紧紧地扣住了艺术家的心弦;它
与艺术的结合,甚至产生了新颖的“激光艺术”。
1973 年,美国洛杉矶天文馆的天象厅里,举办了一场“激光音乐会”。
场内用人工天象放映机在天棚上映出月亮、星星。伴着优美的乐声,空间出
现了瑰丽多彩、瞬息万变、富有幻想色调的激光图案。它们所具有的独特艺
术魅力,给观众留下了久久不能忘怀的印象,就像游历了一个神话中的艺术
宫一样。
激光音乐会演出获得成功后,群起仿效。英美两国的艺术团都演出过激
光歌舞剧,日本国家管弦乐队也运用了激光产生的幻象背景来增强演出效
果。法国的激光电子音乐还到我国来作过短期演出,整台表演全部用电子计
算机控制。1993 年春节,上海电视台播出的“群星璀璨电视歌舞晚会”中,
激光布景大显身手,电视屏幕上出现了著名的歌星苏小明,随之而起的是《军
港之夜》抒情、优美的歌声。背景由变幻的云雾化为无边无际、波光闪闪的
大海,画面传出了歌词中的诗情,歌声里充满着天幕上的画意,情景交融,
把观众带入诗情画意之中。随着不同的歌声,激光背景又化为火光闪闪、硝
烟弥漫的战场,化为蒙蒙细雨,化为彩色群星化为飘动的轻纱……背景图案
明亮、艳丽、新奇、变幻,能加强歌声的感染力;音、光、色混为一体,美
妙无比,使人感到像在梦境中一般。
激光音乐会使用了世界上最亮的激光光源;发射蓝光、绿光、黄光的氩
离子激光器,发射红光的氪离子激光器,还有发射橘红色光的氦氖激光器,
发射蓝光的氦镉激光器,都在其中争奇斗艳。这些不同色彩的激光,通过旋
转着的凹凸花玻璃,就能产生变化不定的云雾、海浪之类的图案。进一步把
光束射到一面小镜子上,镜子一转动,反射出来的光点就画出一条线,再加
一面转动的镜子,光点就能在平面上画出各种几何图形。再进一步,用电脑
控制这两面小镜子,可以使激光束在空间画出各种复杂的图形;还能使这些
图形像动画片那样活动起来。
你看,几个三角形出现在天幕上,一旋转,化成了两只彩蝶,扑扑地飞
来飞去,眨眼间又化成了几个光点。两个小三角向上扩张着,化出了一只翅
膀,一个鸟头,又一只翅膀,噢,原来是一只企鹅!说话间,企鹅挥动着翅
膀,摆动着两只三角形的脚,啪哒、啪哒地朝前走,还能合着电子音乐的节
拍一摇一摆。这样的表演吸引许多孩子,连成年人也感到新奇。在这里,激
光束成了主要演员,而电脑充当了导演的角色。
法国一个演出队到上海来表演激光电子音乐,就是这种电脑控制的激光
束在空间和天幕上画出来的各种图案、文字,配上几个电子乐器奏出来的乐
曲构成的声、光立体画。给人印象最深的是明亮的蓝光、绿光束扫出来的方
形光柱。光柱渐渐收细,再慢慢扩张,好像空间也在一缩一张。忽然,喷雾
器喷现一阵阵烟雾,烟雾和激光柱混为一体,光柱扩张时,看起来好像波涛
在翻滚,又像黄山上的云海。演员从光柱中向观众走来,简直像是从碧波中
浮出来的。这样的表演加上节奏感强烈的电子音乐,使人觉得像是在仙境之
中。
这样的音乐会,可以说是用激光给音乐“染色”。有人称之为“有色音
乐”或“彩色幻想音乐”。科学家也发现,人眼在不同音调影响下,对颜色
会有不同的感觉。所以也可以说,用音乐为激光增色。在优美的音乐声中展
开激光画面,能使人对激光的色彩产生特殊的新鲜感,激起感情的共鸣,产
生神奇的幻觉。
激光道具、激光特技也开始在电影中应用,出现了激光手术刀和用激光
制作的特技镜头。
激光也开始成为艺术家手中的特殊“画笔”和“雕刻刀”。雕刻家已往
雕刻艺术品,不仅是一种创造美的形象思维活动,也是一种繁重的体力劳动。
雕刻家的工作室会不断传出凿子的声音。用激光“刀”就安静得多了,雕刻
家也可以省下许多精力,放到艺术创作上去。激光雕刻可以用绿松石、彩色
有机玻璃、彩色塑料等不太坚硬的材料,也可以用比较硬的彩色宝石。雕刻
家可以调节激光“刀”的强度,先用大功率激光雕刻出雏形,再用功率较小
的激光精雕细刻。因为激光“刀”用起来比钢凿自如得多,刻出来的形象也
更为逼真。
用具有关节的激光“刀”可以做得相当灵活,如用上光导纤维,就比一
般画笔更灵活了。艺术家尝试用激光“刀”在玻璃板上刻蚀作画。这种刀刻
蚀速度很快,也无需艺术家用力,所以作品的笔调特别流畅、明快。
各种激光雕刻机正在走向市场。艺术家的手笔通过雕刻机可以成批复
制,形似神似。几何图案的制作更是雕刻机的拿手戏。还有一种激光雕刻机
和计算机相结合,并和电视摄像机相联结。你坐在摄像机前,看着一个荧光
屏,从变化不定的表情中选取一帧最满意的,一按电钮,这一微笑的影像就
凝固在荧光屏上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图像处理变成控制激光束的信号;受控
制的激光束就能在木板、玻璃、塑料或陶瓷上刻上你的肖像,配上新型的框
架,就成为一件艺术品。当然这样的雕刻机也可以刻出摄像机摄入的其他图
像、可以刻出计算机产生的各种图像。
摄影家也开始使用激光了。有人用激光把彩色照片上的色彩分离出来,
变为各种电信号,再用计算机根据作者的意图合成种种新的彩色照片,可以
变成色彩和原来成互补的照片,也可以色彩稍加强调,成为一张特色照片。
现在激光摄影已成为艺术百花园中的一朵奇葩。
地处上海市郊青浦县的大观园中曾展出过“金陵十二钗”的塑像。一个
透明的圆筒,缓缓旋转,中间除一只小小的碘钨以外,空无一物。观众透过
圆筒中心看去,却能看到林黛玉举手拂袖,徐徐而动。依次看去,薛宝钗、
贾探春、王熙凤个个会笑会动,栩栩如生,就如缩小的真人在筒内一样。这
种艺术新品引来了大批游客,还被外地旅游点邀请去展出,成为受人欢迎的
旅游项目。
其实,这是一种称为环视 360 度全息照相的新型摄影艺术作品。
当然,红楼梦人物是戏曲演员扮演的。演员按技术人员要求做慢动作:
举手、说话、微笑等等。同时一台电影摄影机围着演员边转 360 度、边拍摄,
摄下 2000 幅左右的照片。然后在实验室把这些照片合成到一张大胶片上,每
一幅照片在胶片上只占不到 1 毫米的一小条。合成以后把大胶片卷在有机玻
璃筒上,做好支撑旋转的架子,就成了一件赏心悦目的艺术品。
这是一种特殊的全息照相,也具有立体感,圆筒一转,人眼看到的图像
不断变化,就像电影一样,时而微笑,时而眨眼,非常逼真。
激光正在渗透到文化艺术的各个领域中去,它与人们日常生活的关系更
密切了。不久的将来,激光也许会成为人类精神生活中的重要角色。
激光加工技术
激光钻孔机
在激光钻孔机问世之前,对各种机械零件钻孔靠的是电动钻孔机或机
床。但机械钻孔不仅效率低,而且钻出的孔洞表面不够光洁。
激光钻孔的原理,是利用激光束聚焦使金属表面焦点温度迅速上升,温
升可达每秒 100 万度。当热量尚未发散之前,光束就烧熔金属,直至汽化,
留下一个个小孔。激光钻孔不受加工材料的硬度和脆性的限制,而且钻孔速
度异常快,快到可以在几千分之一秒,乃至几百万分之一秒内钻出小孔。
比如,如果需要在金属薄板上钻出几百个连人眼都难以察觉出来的微
孔,用电动钻孔机显然是不能胜任的,但用激光钻孔机却能在 1~2 秒钟内全
部完成。如果用放大镜对这些微孔作一番细查的话,可发现微孔表面十分整
齐光洁。
激光钻孔还可用来加工手表钻石。它每秒钟可以钻 20~30 个孔,比机械
加工效率高几百倍,而且质量高。同时,激光钻也与下面我们就要讲到的激
光切割一样,加工过程是非接触式的,即不像机械加工那样靠钢钻头逐渐钻
透金属材料。因此,激光操作可以在自动连接加工,或者在超净、真空的特
殊环境中发挥作用。
与激光钻孔机堪称兄弟的是激光切割机和激光焊接机。
激光切割机
知道了激光钻孔的原理,就容易理解激光为什么可以切割金属材料了:
只要移动工件或者移动激光束,使钻出的孔洞连边成线,就自然能将材料切
割下来了。而且,不论是什么样的材料,如钢板、钛板、陶瓷、石英、橡胶、
塑料、皮革、化纤、木材等,激光都像一柄削铁如泥的光剑,而且,切割的
边缘非常光洁。
激光焊接机
激光之所以能用来焊接,是因为它的功率密度很高。所谓功率密度高,
是指在每平方厘米面积上能集中极高的能量。激光的功率密度有多高呢?我
们可以作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