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607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歌颂了新兴资产阶级坚韧不拔的创业精神,同时肯定了资产阶级向外扩张的
殖民主义政策。

歌德的《少年维特之烦恼》与《浮士德》

歌德是十八世界后半期至十九世纪初期德国伟大的诗人、剧作家和思想
家,出生在莱茵河畔法兰克福市一个富裕的市民家庭。父亲是法学博士,当
过法兰克福市议员,母亲是市长的女儿。1771 年大学毕业后,歌德一方面当
律师,一方面从事文学创作。1775 年歌德应魏玛公爵的邀请,到魏玛担任枢
密顾问和首相等职。歌德一生写过许多作品,代表作是《少年维特之烦恼》
和《浮士德》。
《少年维特之烦恼》以书信体的形式叙述维特爱上一个姑娘,可是姑娘
已和别人订婚,使维特非常痛苦,他试图在工作中求得精神上的解脱,但没
有成功,因为他和封建社会格格不入,最后陷于绝望而自杀。维特厌恶封建
的等级制度,对周围许多不合理的现象充满了愤怒,这种愤怒没有转化为积
极的反抗,却导致了他的自杀。维特形象代表了当时要求摆脱封建统治的德
国资产阶级青年一代,他的自杀反映了当时德国资产阶级的软弱性。
《浮士德》是一部诗体悲剧,取材于十六世纪关于浮士德的传说。作品
描述浮士德一生的发展过程,他如何摆脱中古时期的蒙昧状态,跟一切困难
作斗争,探求新的道路。体现了人们从黑暗的中世纪觉醒过来,寻找新的生
活,同时谴责了资本主义的罪恶,表达了诗人改造自然,建立美好社会的理
想。

唐璜

《唐璜》这部未完成的游记体叙事长诗,是英国诗人拜伦的杰作,也是
世界文学中的名作之一。写于 1818 至 1823 年间,共完成 16 章又 14 节,约
1.6 万行。诗作对欧洲有关唐璜的旧传说加以改造,把这个西班牙贵族的子
弟写成一个善良的热血青年。长诗中的主人公唐璜出生在西班牙一个贵族家
庭,父亲死后,母亲决心把他培养成一个出类拔萃的人物。在一次婚姻纠纷
中,他被迫离开西班牙东游。在去意大利的航行途中,遇到风暴和沉船之险,
在危难中,唐璜表现得坚毅而勇敢,他鼓励大家要像男子汉一样死去。当他
只身游到希腊一个小岛时,得到纯真多情的姑娘海黛的搭救,两人一见倾心,
真挚相爱。但在他们准备举行婚礼时,海黛的父亲,大盗兰布洛突然出现,
阻止他们结婚,并把唐璜押送到奴隶市场拍卖。唐璜被卖到土耳其苏丹后宫
为奴。后逃离王宫,遇上俄国进攻土耳其的军队,他加入其中,英勇作战,
立下战功,被派遣去彼得堡报捷,见到卡特琳娜女皇,成为女皇的庞臣。他
因在宫中放荡不羁而致病,御医建议他出国旅行,女皇就派他以特使身份去
英国进行外交事务谈判,进入英国上流社会,他以美貌与才干吸引了许多贵
族妇女。当他正在一个贵族的乡村城寨里经历着浪漫奇遇的时候,长诗就此
中断。本来按作者的计划,唐璜还要到德国,最后到法国,参加法国大革命
而死。但由于作者早逝,没有完成,这部长诗通过主人公在西班牙、希腊、
土耳其、俄国和英国等国家的种种生活经历,广泛地反映了欧洲的社会现实,
揭露了欧洲各国封建专制制度的罪恶和金钱统治一切的黑暗现实,表达了诗
人对上流社会的憎恨和对封建统治的深恶痛绝。拜伦在本诗中对口语体的运
用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峰;长诗在艺术上呈现出多样化的特点,基本采用现
实主义手法,又有许多浪漫主义的描写;有动人的情节,精辟的议论,又有
出色的抒情插曲,不愧为诗人最优秀的作品。

天才的预言家——雪莱

雪莱是英国杰出的积极浪漫主义诗人,1792 年出生在一个富裕的贵族地
主家庭,1810 年入牛津大学学习,因写了《无神论的必然性》一文而被校方
开除。1812 年到爱尔兰发表演说支持爱尔兰人民反对英国压迫的斗争。1813
年回国,发表长诗《麦布女王》,批判当时的社会制度,表达了他的空想社
会主义理想,结果引起了统治阶级对他的迫害。他们以雪莱的离婚事件为借
口对他进行肆意的攻击和诽谤。1814 年雪莱被迫离开英国到意大利和瑞士旅
行。1816 年雪莱回到英国,不久又因遭到迫害而再次离开祖国。1922 年 7
月,雪莱在意大利渡海时遭遇风暴,不幸覆舟溺死。
雪莱一生写了许多杰出的诗篇,如《伊斯兰的起义》、《袭利安和麦代
洛》、《沈西》、《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等。其中《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
是他的代表作。在这部长诗中,雪莱通过热爱人类的先知普罗米修斯和代表
恶势力的暴君朱比特之间的斗争,表现了作者打倒暴君,建立自由、平等、
友爱的社会的理想。雪莱后期所写的《西风颂》、《云雀》是描写自然景物
的名篇。《西风颂》末尾两句“如果冬天已经来临,春天还会遥远吗”,给
处在困境中的人们带来希望和鼓舞,至今广为流传。马克思称赞雪莱“是一
个真正的革命家,永远是社会主义的急先锋”,恩格斯称他是“天才的预言
家”。

致云雀

《致云雀》是英国诗人雪莱的抒情诗代表作之一。雪莱与《致云雀》一
诗通过云雀的形象,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光明的向往和对理想的追求。云雀
是一种鸟,形如麻雀而稍大,栖于荒野草原之中,在地面营巢又性喜高飞,
常从它的“领地”升腾而起直上云霄,边飞边叫,越飞越高。因云雀有这种
独特的习性,往往被诗人选作讴歌的对象。然而,不同的诗人写云雀,在它
身上寄寓的情意是不同的。如华兹华斯称赞云雀忠于天空,也忠于家园,而
雪莱歌颂的云雀却是“向上又复向上,一直飞进穹苍”,不但不留恋家园而
且蔑视地面。这一云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
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雪莱在诗中再三表示自己比不上云雀,不
知怎能接近它的欢乐。其实,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都追求光明,
蔑视地面,都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到了理想与现实
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一面是跃腾欢唱,一面是酸
楚苦涩,其实这两者是相反又相通的。二者之中,不断飞升是主导方面。从
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
极情调去超越感伤。此诗在艺术表现上很见功力,诗句的音律与文字可谓珠
联壁合,历来为人称道。

雨果的《巴黎圣母院》和《悲惨世界》

《巴黎圣母院》写巴黎圣母院的副教主佛罗洛一方面宣扬禁欲主义,一
方面企图占有吉卜赛女郎爱斯梅拉尔达。
圣母院的外形丑陋的撞钟人加西莫多也痴爱爱斯梅拉尔达,但是爱斯梅
拉尔达爱上的是贵族青年军官夏多波尔。由于嫉妒,佛罗洛杀伤了夏多波尔,
而诬告爱斯梅拉尔达是凶手。结果爱斯梅拉尔达被判处绞刑。行刑时,加西
莫多把佛罗洛从教堂的顶楼上推了下去,自己随后也自尽于爱斯梅拉尔达的
墓穴中,临死前他紧紧搂抱着爱斯梅拉尔达。雨果通过美丽的吉卜赛女郎对
撞钟人的影响,宣扬了“仁爱”可以改变人的精神面貌的人道主义思想,同
时对中古教会的黑暗和虚伪进行了揭露,具有明显的反封建反教会精神。
《悲惨世界》原名《苦难的人们》,是法国作家雨果最重要的一部长篇
小说,1845 年开始写作,发表于 1862 年,共 5 部。其中前两部通过冉阿让、
芳汀和阿赛特的遭遇,反映了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生活和命运;后三部集中
描绘 1832 年 6 月 5 日的起义,热情讴歌了人民群众的斗争。作品主人公冉阿
让是拿破仑时代的一个穷苦工人。他因生活所迫偷了一片面包,被判五年苦
役,又因四次企图越狱,加刑至十九年。他从狱中逃出来,无人敢收留他过
夜,想住狗窝还被恶狗赶出来,好心的卞福汝主教款待了他。夜里他偷走主
教的一套银器,又被主教宽恕。在主教的感化下,冉阿让开始了脱胎换骨的
变化。他改名马德兰,以发明制造宝石的方法而致富,后又被推选为市长,
为穷苦人做了不少好事。他救了一个受尽凌辱苦难的女人芳汀,并答应拯救
她的小女儿珂赛特。不久,他为救一个被误认为是冉阿让而被当局逮捕的人,
毅然自首,重新被捕。小说还写了冉阿让再度越狱后参加巴黎共和党人起义
的街垒战斗以及他不计恩怨放走一直追捕他的警官沙威等事件。所有这些描
述,字里行间都渗透着作者对资本主义制度下贫苦的下层人民的深切同情,
同时也集中地表达了作者所信奉的仁慈博爱可以杜绝罪恶,改革社会,拯救
人类的人道主义思想。
此作篇幅浩大,情节曲折,结构严谨,描写细腻;在人物形象塑造上,
小说采用了以现实主义为主,又与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手法,显示出作者巨大
的艺术才华。全书具有史诗般的风格,作者曾自称这部小说为“社会史诗”。

红与黑

司汤达是法国批判现实主义文学的代表作家。1783 年他出生在一个反
动、保守的律师家庭,早年受启蒙思想的影响,同情 1789 年的资产阶级革命。
十七岁时进入拿破仑的军队服役,崇拜拿破仑,把他看作是唯一能击败封建
反动势力的英雄。波旁王朝复辟后,司汤达移居意大利,开始从事文学创作。
1821 年因参加烧碳工人的革命活动而被驱逐出境,后来又回到法国,1842
年去世。
司汤达最著名的著作是《红与黑》,这是一部杰出的带有浓厚政治色彩
的长篇小说。取名《红与黑》,意思是“红”代表军装,“黑”代表道袍和
社会。小说的主人公于连,从小就充满了对权力和金钱的贪欲。起初他向往
军功,梦想做拿破仑式的英雄。梦想破灭后,他又希望通过教会向上爬。他
设法取得老神父西郎的信任,把他介绍到市长德·瑞那家里做家庭教师。不
久,他和市长夫人发生不正当关系,被市长得知后,于连不得不离开市长家。
随后西郎又介绍他进了省贝尚松神学院学习。在神学院,他得到院长彼拉神
父的赏识。经彼拉的介绍,于连到巴黎给宫廷大贵族木尔侯爵做了私人秘书。
由于卖力效劳,于是得到了侯爵的信任,成了保皇党大贵族复辟的忠实爪牙。
此期间于连又勾搭上了侯爵的女儿玛特尔,正当于连准备和玛特尔结婚时,
侯爵收到了德·瑞那夫人在教士引诱下写来的一封揭发于连的告密信,信中
将于连描绘成一个贪图金钱、专靠勾引女性向上爬的人。于连眼看即将飞黄
腾达的美梦突然破灭了,他气愤至极,在教堂开枪击伤了德·瑞那夫人。于
连因而被捕,最后送上了断头台。小说反映了封建贵族和日益得势的资产阶
级之间争权夺利的斗争,于连的形象是法国 1830 年 7 月革命前资产阶级知识
分子右翼的典型,他和当权的贵族、教会有矛盾的一面,更有妥协的一面,
也根本不想推翻封建制度,只想爬进上流社会,升官发财。

巴尔扎克的《人间喜剧》和《高老头》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