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中华学生百科全书- 第824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可是贾岛仍然在低着头吟诗,不觉一头撞到了韩愈的仪仗队里。
    公差马上把贾岛从驴背上拽下来,推到韩愈跟前。贾岛只好把作诗的事
讲了。韩愈听后不仅没有责备贾岛,反而笑着对贾岛说:“还是‘敲’字好
啊!”
    这个故事后来形成了一个词语,叫“推敲”。意思是在文字上再三琢磨
修改。“反复推敲”就是反复琢磨,一再修改。
    和“推敲”相近的还有“斟酌”这个词,和“字斟句酌”的成语。

           东施效颦
                 
    越国的若耶溪西岸,有个女子名叫西施。她长得非常漂亮,人们都很喜
欢她。
    若耶溪的东岸也有一个女子,名叫东施,长得很丑。
    有一天,西施走在路上,突然胸部疼痛起来。她痛得紧皱着眉头,双手
捂住胸口,这时候正好被东施看见了,她觉得西施这副姿态比平日更美了,
回来以后,便也模仿西施皱着眉头,双手捂着胸口,慢慢地走路。人们看到
她那装模作样的姿态,觉得她更加难看了。
    成语“东施效颦”就是由这个故事演变来的。效是仿照、模仿。“颦”
是皱眉。常用它来讽刺那种不分析人家好在哪里,就一味地模仿别人,结果
越学越糟的可笑情形。这成语有时也用来说自己,意思是基础太差,想学习
人家的长处但难以学好,这种用法就不是讽刺,而是表示谦虚了。

           世外桃源
                 
    陶渊明是东晋时的著名诗人。他写过一篇文章叫《桃花源记》。说有个
打鱼的人划船去捕鱼,迷失了方向,正在着急,突然飘来一阵清香,抬头一
看,原来两岸全是桃花。打鱼人沿着桃林前进,发现桃林的尽头有座小山。
他停船上岸,进了山口,见那里有肥沃的田地、整齐的房屋;还有池塘、翠
竹。人们来来往往,非常快乐。他的到来,惊动了周围的人,大家围上来问
长问短。一些人还邀请他去家里作客。打鱼人从谈话中得知,秦朝末年,一
些人为了躲避灾祸,带着妻子儿女逃到了这里,从此便与世隔绝了。
    打鱼人离开时,一路上做了些标志,回家以后又把见到的情况报告给太
守。太守派人随着打鱼人去寻找,可是找来找去,再也没有找到这个地方。
    由陶渊明这篇文章,后来就产生了“世外桃源”这个成语。“世外”就
是超出人世以外;“桃源”就是桃林的尽头。“世外桃源”是说在人世之外
的极为美好的地方。陶渊明描写的“世外桃源”是虚构的,现实社会中不可
能存在,所以后来常用它来比喻理想中的生活安乐而环境优美的世界。也常
用它比喻那种空想的、脱离现实生活的地方。

           打草惊蛇
                 
    唐朝时候,当涂县(在今安徽省)的县令王鲁是个贪官。他和手下的办
事人员勾结在一起贪污、受贿、敲诈勒索,无恶不作,把老百姓害苦了。
    老百姓忍无可忍,联合起来写了状子,控告王鲁的一个主薄(相当于秘
书),坚决要求惩办他。
    状子送到王鲁手里,他一看状子上写的罪行,每桩都跟自己有关系,便
心慌了,不由得拿起笔,在状子上批了八个大字:“汝虽打草,吾已惊蛇”。
意思是:“你们虽然是打草,但我正像藏在草丛中的蛇一样受到了惊吓!”
    后来这八个字简化成了成语“打草惊蛇”。常常用来比喻因为办事不周
密,反而使得对方有了警戒,预先有了防备。

           叶公好龙
                   
    传说楚国有一个叶公,特别喜欢龙。他家里的墙上画着龙,柱子上刻着
龙,各种器具、用品也都装饰着龙的图案。天上的真龙知道了,便从天而降,
来到叶公家里。头从窗口伸了进去,尾巴一直绕到了堂屋的旁边。
    叶公看见了天上的真龙,大吃一惊,吓得浑身哆嗦,脸色铁青失魂落魄,
慌忙逃跑。原来叶公并不是真的喜欢龙。
    这个寓言故事讽刺了叶公那种表面上爱龙,实际上怕龙的人。
    “叶公好龙”是从这个故事中概括出来的一句成语。“好”是喜爱的意
思。现在往往用这句成语来比喻和讽刺言行不一的人。

           外强中干
                   
    秦国和晋国之间发生了战争,晋惠公要使用郑国赠送的马来驾车。大臣
庆郑劝告惠公说:“自古以来,打仗时都要用本国的好马,因为它土生土长,
熟悉道路,听从使唤。用外国的马,不好驾驭(控制),一遇到意外,就会
乱踢乱叫。而且这种马外表看起来好像很强壮,实际上并没有什么能耐(原
文是‘外强中干’),怎么能作战呢?”但是惠公没有听从庆郑的劝说。
    战斗打响后,晋国的车马便乱跑一气,很快陷入泥泞,进退不得。结果
被秦军打得大败,晋惠公也被秦军活捉了。
    庆郑所说的“外强中干”这句话,后来就成了成语。“外”是外表,表
面;“中”是中间,内部;“干”是干枯、空虚。用来形容外表强大、实际
上内部力量空虚。
    和这近似的成语有“色厉内荏”。“色”是脸上的神色;“厉”是凶猛;
“荏”是软弱。这句成语是说外表强硬而内心胆怯。

           生吞活剥
                   
    唐朝时,有个县的武官叫张怀庆。他为了追求名利,常常弄虚作假,把
别人的作品,改头换面当做自己的“创作”。当时诗人王昌龄、名士郭正一
声望都很高,张怀庆便常常抄袭他们的作品。
    大臣李义府写了一首“镂月为歌扇,裁云作舞衣”的五言诗。意思是要
把天上的明月雕刻成歌舞时用的扇子,把空中的彩云剪裁成跳舞时穿的衣
裳,想象奇特。张怀庆一看,便抄了下来,并在每句诗的开头加上两个字,
凑成了一首“生情镂月为歌扇,出性裁云作舞衣”的七言诗。经他这么一“创
作”,诗句都不通了,谁也不知道写的是什么意思。
    张怀庆这首诗一传出,人们就议论纷纷,有人根据他常常抄王昌龄、郭
正一作品的行为,还给他编了顺口溜,嘲笑他是“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
    “活剥王昌龄,生吞郭正一”这句话,经过简化成了成语“生吞活剥”,
使用上也发生了变化。现在用来比喻一些人不经过思考,不经过消化,就生
硬地照抄照搬别人的经验、方法。

           四面楚歌
                   
    “鸿门宴”之后,项羽、刘邦的矛盾不仅没有解决,反而加深了。双方
又发生了多次战斗。项羽本来兵精粮足,但由于他实行了错误的政策,失掉
了人心,所以军事上节节败退,最后被刘邦的汉军包围在垓下(现在安徽省
境内)。
    一天夜里,项羽突然听到军营外边歌声四起,歌声凄凉悲切,动人心弦,
原来唱的是项羽家乡楚地的民歌。
    项羽军中不少人是楚地的士兵。这时听到家乡的民歌,有的情不自禁地
跟着低唱,有的被歌声感动得热泪滚滚。全都想念起家乡来了,哪里还想打
仗。项羽听到歌声,大吃一惊。他想:“楚国大概全被汉军占领了吧!要不,
汉军里哪会有这么多楚国人呢?想到这里,他一骨碌爬起来,准备与刘邦决
一死战。但冷静一想,自己的力量太单薄,外面又包围得严严实实,怎么能
行呢?他只好决定拼死突围。他一面愁闷地喝着酒,一面想着这些年来的战
斗生活和眼前的惨败,伤心地和心爱的妃子虞姬告了别,就带着士兵冒死冲
了出去。
    项羽冲杀了一阵,带着剩下的一点士兵杀出一条血路,但是汉军紧追不
放,把项羽一直追到了乌江边上。项羽眼看无路可走,想到失败的局面已无
法挽回,也没脸再回江东去见家乡的父老,就悲惨地自杀了。
    这就是有名的“霸王别姬”的故事。成语“四面楚歌”就是从这个故事
中产生的。“楚”是古国名,是现在的湖北、湖南一带。“四面楚歌”字面
上是四面八方全是楚地的歌声,引申开来是四面八方全都反对,陷入了非常
孤立的境地,用来形容极端孤立的境况。

           司空见惯
                   
    刘禹锡是唐朝中期一位杰出的诗人。他在朝廷任职期间,曾在政治上谋
求改革,失败后降了职,被贬到偏僻的地方去当刺史(官职名),晚年才回
京城。回京途经扬州时,他的朋友李绅为他举行宴会。李绅当过“司空”(官
职名),家里很富有,也很讲究排场。宴会上喝酒谈笑,李绅又让歌女出来
演唱,并要她们向刘禹锡殷勤地敬酒。面对这种豪华场面,刘禹锡情不自禁
地吟了首诗:
    高髻云鬟宫样妆,春风一曲《杜韦娘》。
    司空见惯浑闲事,断尽江南刺史肠。
    成语“司空见惯”就是由诗句“司空见惯浑闲事”压缩而成的。“司空”
原诗中指李绅。“见惯”是看得习惯了。现在“司空”已经失去了具体意义,
这句成语用来形容看得太多、便不足为奇。
    类似的成语还有“屡见不鲜”。“屡”表明次数多;“鲜”是新鲜、新
奇。也是说,见多了也就不觉得新鲜了。

           对症下药
                   
    东汉末年,有一个杰出的医学家叫华佗,他的医术非常高明。
    有两个病人,一个叫李延,一个叫倪寻,都得了头痛发热病,找过很多
医生也没治好,于是来找华佗。
    华佗经过细心诊断,给他们各开了一个药。给李延开的药方是发散药,
给倪寻开的药方是泻药。他们俩一看,心里就嘀咕起来:都是一样的病,怎
么用药完全不同呀?便问华佗这是什么道理。
    华佗说:“吃药要看具体情况,你们症状相同,可是得病的原因却不同。
倪寻的病是从内部伤食引起的,李延却是从外部受寒造成的。病因不同,当
然用药就不能相同了。”
    两人听了,便放心服药,病果然很快好了。
    由这个故事产生了成语“对症下药”。“症”指病症。现在这成语的用
法广泛得多。不光形容治病,凡是针对具体情况,具体问题,采取恰当措施
和方法的,都可以用这成语来比喻。相近的成语还有“有的放矢”。“的”
是靶子;“矢”是箭。意思是要有目标地射箭。“对症下药”强调的是要根
据客观情况采取有效方法;“有的放矢”强调的是办事要有目的性、针对性。

           老马识途
                 
    春秋时期,齐桓公带兵攻打山戎国,获得了胜利。山戎国王逃到了孤竹
国。齐桓公紧追不放,又向孤竹国进军。
    去时正是春暖花开的季节,等到孤竹国被打败时,已经春去冬来了。出
征时还有茂密的树林,现在尽是枯枝败叶;那时只见遍地的鲜花,现在全是
茫茫的白雪,来时道路的痕迹,一点都找不到了。齐国军队迷了路,被围在
山里,齐桓公焦急万分。这时候,大臣管仲想出了个办法,他让士兵牵出几
匹老马在前面带路。大军紧紧地跟在后面,就这样终于回到了齐国。
    成语“老马识途”就是从这个故事来的,意思是老马认识道路。“途”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