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87 年 美国迈克尔逊、莫雷证明以太阳存在的光干涉实验得到零的结
果。瑞典阿累尼乌斯提出弱酸的稀释定律。俄国梅契尼科夫提出吞噬细胞学
说。
1889 年 法国、德国首次制成硝酸纤维人造丝并投产。瑞典阿累尼乌斯
提出化学反应速度与温度的关系式,活化络合物、反应活化能等概念。德国
能斯脱提出电解溶压理论。美国克拉克得出地壳中各种元素的百分比。
1890 年 俄国斯托列托夫制作出最早的光电装置。德国费歇尔研制出人
工合成葡萄糖。俄国维诺格拉茨基发现生物另一大类——自养性微生物。
1891—1893 年 瑞士维尔纳提出络合物的配位学说。
1892 年 荷兰罗仑兹得罗仑兹力的公式。德国魏斯曼创立种质连续学
说。
1894 年 英国瑞利等发现第一个惰性气体元素氩。德国彭克创地貌学。
近代化学大事年表
1661 年
玻义耳的名著《怀疑派化学家》一书出版。在此书中,他尖锐地批判了
“盐、汞、硫三要素”之说,为化学元素作了科学定义,并提出了他对燃烧
现象的见解。
1663 年
卡西厄斯制得金溶胶。
1669 年
梅猷辨别出空气中有二成分,并指出硝石中也存在那种空气中的助燃、
助呼吸的成分。
贝歇尔在其著作《土质物理》一书中,提出物质成分的三“土质”说,
这可以说是燃素之说的开始。
波兰特从尿中首次提取出了白磷。
斯登诺发现石英晶体各种断面的晶面夹角守恒。
1679 年
孔克尔发明了吹管分析。
1685 年
玻义耳编写了一本关于矿泉水的专著《矿泉的博物学考察》,相当全面
地概括了当时已知的关于水溶液的各种检验方法和检定反应,特别是提出了
一系列植物色素作为酸碱指示剂。
17 世纪炼金术士勒费伏尔和药剂师勒梅里发明了“钟罩法”制硫酸。
1703 年
施塔尔系统地阐述了燃素之说。
1705 年
纽康门制成第一台可供实用的蒸汽机。
1729 年
日夫鲁瓦最早进行了粗略的酸碱滴定。
1738 年
英国于布里士托开始了锌的生产。
1746 年
马格拉夫从异极矿中提炼出了金属锌。
罗巴克发明了铅室法制造硫酸。
1750 年
富朗索瓦首次进行了利用指示剂的酸碱滴定。1755 年
布拉克指出了“固定空气”(碳酸气)的存在,研究了它的性质,并揭
示了碱的苛性本质。
1760 年
兰贝特经实验确定光密度值与吸收层厚度成正比。布拉克测定了冰的熔
化热和水的汽化热,随后提出“热质说”。
1762 年
马格拉夫发现钠盐和钾盐可以使火焰着上特征的颜色。1765 年
清代学者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出版,书中介绍了许多新的高疗效
药物,并有关于无机强酸、氨水等的记载。
1766 年
凯文第旭发表了题为《人造空气的实验》的报告,报告了他对氢气性质
的较系统的研究成果。
1769 年
自这一年至 1785 年,席勒析离了酒石酸、柠檬酸、乳酸、尿酸、没食子
酸、草酸等多种有机酸。
1772 年
卢塞福发现氮气,并试验了它的性质,但他不承认它是空气的一种成分,
而认为是“被燃素饱和了的空气”,他称之为“浊气”。
舍勒制得了氮气,并确认它是空气的一种成分。
1773 年
舍勒分解硝酸盐、氧化物、碳酸盐制得了氧气。
1774 年
普列斯特里借电火花分解了氨,指出了氨的组成,他还加热三仙丹(氧
化汞)制得了氧拉瓦锡通过金属煅烧试验和氧化汞的分解反应,阐明了物体
燃烧的本质,提出了燃烧作用的氧学说,他并通过实验证明了化学反应中的
质量的不灭定律,这年他还通过木炭的燃烧试验,确定“固定空气”是碳的
氧化物,而且证明了钻石是碳的同素异形体。
舍勒研究软锰矿时制得了氯气,但他错误地认为它是“脱燃素盐酸”。
1777 年拉瓦锡发表了题为《燃烧概论》的报告,全面阐述了他的燃烧理
论,燃素学说至此完全破产了。
1779 年
普列斯特里借电火花取得了硝酸气,从而判明硝酸气的组成。
1780 年
贝格曼发表了分析化学史上的重要著作《矿物的湿法分析》,提供了早
期矿石重量分析法的丰富历史资料。
1781 年
拉瓦锡初步建立了有机化合物中碳元素的定量分析法。
普列斯特里、凯文迪旭和拉瓦锡都用合成法证实了水是氢和氧的化合
物,推翻了水是元素的传统说法。
1782 年
埃特姆从钼酸中首次还原出金属钼。
缪勒从一种白色金矿石中取得了碲。
1783 年
德鲁亚尔兄弟从钨锰铁矿中还原出金属钨。
1788 年
勒布兰发明了以氯化钠、硫酸、煤等为原料的“勒布兰制碱法”。
1789 年
拉瓦锡在其著作《化学大纲》中提出了第一个化学元素分类表。
1791 年
里希特测定了各种硫酸盐、氯化物、硝酸盐的组成,指出了中和反应中
酸与碱间的当量关系。格列高尔发现元素钛。
1794 年
加德林用分级结晶法从稀土混合物中分离出钇族稀土。1795 年
德克劳西制定了测定次氯酸盐浓度的滴定法,这也就是最早的氧化还原
滴定。
1798 年
沃克兰从红铅矿中首次提取出金属铬。
汤普生用不同锐钝的钻头进行了钻炮膛的实验,反对热质说,并得出第
一个不太精确的热功当量。
1799 年
普罗斯明确地阐述了定比定律。
贝格曼发表《金属沉淀》一书,发表了他对一系列金属沉淀化合物组成
的测定结果。
贝托雷指出化学反应可达成平衡,反应发生的方向与反应物的量有关。
戴维作了两块冰相互摩擦而冰熔化的实验,进一步批驳了热质说。
伏特制成伏特电堆,并于次年写信给当时英国皇家学会会长,宣布其发
明。
1800 年
英国人哈契特发现元素铌。
墨西哥人德里奥发现钒。
德国人里特根据不同光谱区的辐身对氯化银的分解作用,判断出紫外辐
射的存在。
1802 年法国人费歇尔列出了第一个酸碱当量表。
瑞典人艾克贝格发现元素钽。
1803 年
英国人武拉斯顿发现钯。
英国化学家道尔顿于这年 10 月 18 日在曼彻斯特的《文哲学会》上首次
发表其原子学说。
1804 年
英国人台耐特发现了锇和铱两种元素。
道尔顿根据其原子学说以及他自己和戴维的实验结果提出倍出定律。
1805 年
格罗特斯提出其电解理论。
1806 年
克雷蒙特和德索尔姆提出催化作用中的“中间化合物”的设想。
1807 年
戴维首次用电解熔盐的方法取得了金属钾和钠。列依斯发现电渗、电泳
现象。
1808 年
戴维利用汞阴极电解法成功地取得了金属钙、镁、锶、钡。盖吕萨和泰
纳用金属钾还原法从硼酸中取得了单质硼。盖吕萨提出了气体反应体积定
律。
1809 年
盖吕萨用氢气氯直接合成了盐酸气,但他误认为氯是某种“基”的氧化
物,而非元素。
1810 年戴维确认氯是一种元素。
1811 年
法国人库特瓦从海藻灰母液中发现了碘。
意大利物理学家阿佛加德罗提出分子假说。
1812 年
基尔霍夫发现酸类可使蔗糖的水解作用加快。1814 年
德国物理学家弗朗赫费研究了太阳光谱中的暗线及烛光光谱中的明带。
瑞典化学家贝采里乌斯发表了他的第一个原子量表,以 O=100,表中列
出了 41 种元素的原子量。
法国人安培亦提出分子假说。
1815 年
比奥发现某些天然有机化合物在液态或溶解状态时有旋光性。
1817 年
瑞典人阿尔费德森发现元素锂。
1818 年
德国化学家米歇里希提出同晶定律。
1819 年
法国人杜隆和培蒂发现原子热容定律,并根据此定律对贝采贝采里乌斯
于 1818 年所确定之原子量进行修订。1823 年
贝采里乌斯用金属钾还原法从四氟化硅取得了单质硅。1824 年
卡诺发表《关于火的动力的想法》,提出了卡诺原理。珀兰尼提出催化
反应的吸附理论。
1825 年
德国人罗威用氯水处理一种矿泉水时,发现了溴。丹麦人厄斯泰德用钾
汞齐还原氧化铝,首次取得了金属铝。
法拉第发现苯。
英国人塔尔波制造了火焰光谱仪,提出了根据特征颜色的谱线进行定性
分析的设想。
1827 年
法国人杜马根据蒸气密度测定原子量。
法国人杜特罗夏提出渗透压概念。
布朗发现“布朗运动”。
1828 年
维勒首先从无机物(氨水与氰酸银),人工合成了有机物——尿素。
德国德贝莱纳对元素进行分类,提出“三元素组”之说。1829 年
德国化学家罗塞首次明确提出并制定了系统定性分析法。
1830 年
李比希把碳氢分析发展成为精确的定量分析技术。1831 年
英国人菲利浦提出接触法(以铂为催化剂)制造硫酸。1832 年
维勒和李比希发表《关于安息香酸基的研究》一文,对基团论做了重要
发展。古德意将橡胶硫化,形成网状结构,奠定了硫化工艺的基础。
1834 年
杜马系统地研究了卤代反应,提出了取代学说。法拉第提出其电解定律。
克拉佩隆用几何图式将卡诺循环表示出来,并用卡诺原理研究了汽—液
平衡原理,得出克拉佩隆公式。1835 年
贝采里乌斯提出“催化”概念。
1836 年
黑斯发现“热总量恒定”定律,即黑斯定律。1838 年
英国人达亚尔和海明提出了“氨碱法”制碱工艺流程。德拉托和施万分
别独立地确认糖发酵变成酒精是由于一种微生物的作用。这种有机物,后来
(1878 年)被居内称为酶或酵素。
1840 年
德国人克劳斯发现元素钌。
焦耳发现电转为热的规律,即焦耳定律。
1841 年
德国化学家伏累森纽斯发表了《定性化学分析导论》一书,提出了简明
的“阳离子系统定性分析法”,其阳离子的分组方案一直沿用至今。
该年出版的贝采里乌斯的重要著作《化学教程》系统总结了那一时期分
析化学发展所达到的水平。
1842 年
齐宁将硝基苯还原为苯胺。
迈厄尔提出机械能与热能相互转化的原理。
格罗夫也指出在一定条件下各种所谓“力”可以互相转化,而不发生任
何力的消失。
布拉维推出晶体的 14 种空间点阵型式。
在这一年和次年,罗朗和日拉尔合作,初步分辨了原子量、当量和分子
量,初步建立了有机化合物的正确分子概念,写出了比较正确的分子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