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定住。有时,他们还在头布外面套上一顶紧紧的便帽。这种打扮可以使头
皮免受烈日的烤晒。
阿拉伯女人的头布更有其奥妙之处,她们的头布上缝着一个布袋。结婚
前,她们把积攒的钱装在这狭窄的布袋中,随时戴在头上,备做嫁妆。结婚
后积攒的钱,也照常装在袋中,戴在头上。只有当家中遇到特殊情况时,她
们布袋中的钱才能花费。现在由于金币的消失,这种风俗已不常见了。
长颈美女
缅甸巴洞地区部族女子,为了使自己打扮得漂亮,在颈部套上一圈一圈
类似脖套的黄铜环,并不断地加高,使脖颈不断伸长,最长的达 1 英尺。她
们同时还常常在铜环上面挂几条银链,装饰一些硬币,以显示自己的财富和
地位。
这里的女孩子 5 岁的时候,就由一位村医把第一根直径 1/3 英寸的黄铜
棍绕在她的脖子上。后来用鸡占卜黄道吉日,再绕上几圈,再以后便随着年
龄的增长,每 3 年加上 1 个新的铜环。这样,女孩子脖子上的铜环数不断地
增加,最后可以增加到 30 个,重量达 20 磅。这些铜环给妇女增加了沉重的
负担,使她们走路很困难,饮水还需弓背伸头,通过一根麦管吸才行。由于
铜环的长期紧箍,不但使妇女的声带发生了变化,说话的声调很高,而且颈
部的肌肉也萎缩了,甚至在一旦取下铜环时,就必须用一样东西来支撑颈部,
直到颈部肌肉逐渐得到恢复时为止。不然的话,头部就会向前倾倒,不久就
要窒息死去。
男梳辫 女光头
马赛人身材高大,臂力过人,额角宽阔,嘴唇厚实,五官端正,皮肤呈
棕黑色。他们与众不同的一个特点是,男子头上如同我国维吾尔族姑娘似的
梳着无数条小细辫子,而女子却光头。未成年的儿童一丝不挂,成年男女有
时只在下身兜一块兽皮、草帘或用韧皮纤维制成的叫做“姆布吉”之类的东
西遮丑。男子 12 岁,女子 9 岁时一律要穿耳洞,挂上重达半斤以上的皮饰耳
环,任其下坠,直至将耳洞撕裂成一条长口子。他们喜欢将血和泥巴混合在
一起,涂在头上。男子投入战斗或放牧时,头上饰有狮子鬃毛,手持锋利的
标枪和盾牌,显得异常粗犷威武。战士有时用色彩鲜艳的驼鸟羽毛做成大圈
圈挂在头上,中间仅露出面颊,作为头饰。女子则将五光十色的串珠制成二
三寸宽的拼有各种花纹的扁平项圈,由大到小一层层套在脖子上,年龄越大,
层数越多,颈部全被箍住。除颈部外,女子的手上和脚上也要戴上红、白、
黑、蓝相间的各色串珠。她们认为这是最美丽的装饰。
和服
和服是日本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穿和服有很多讲究。第一,
重要场合或仪式以及传统节日中,必须穿不同式样的和服,新娘穿“白天垢”,
中年妇女穿“留袖”,少女穿“振袖”,老年男性穿“纹付”等。第二,讲
究复杂的穿用方法,如妇女在最里面穿“腰卷”(贴身衬裙),其次穿“襦
袢”(贴身汗衫),然后穿“长襦袢”(贴身长衫),外面穿“长着”(长
和服),系“带下”(细带),再缠上腰带,在腰背上打出式样繁多、名称
优美的花结,在腰后打结处的腰带内垫有一个纸或布做的芯子,看上去像个
方盒。第三,注重和服穿着的配套。如袴(裙裤)套在“长着”的下部,木
屐或草履必不可少,男人要迈稳健的外八字步,女人要走急速的内八字步。
发型也很讲究,未婚姑娘穿宽袖外服,梳圆发髻;已婚妇女穿紧袖外服,梳
“岛田”式发型。穿红领衬衣的是姑娘,穿素色衬衣的是主妇。
和服一般腰身宽大,不贴身;袖子短而宽,最宽达 3 尺,一直拖地;领
口较大。这些特点适应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散热性强,夏天穿着凉快,
但冬天御寒保暖性差。
神秘的面纱
在穆斯林国家里,妇女必须深居简出,据说是为了不让外人轻易窥见。
妇女若要出门探访亲友或学习教义,就需戴上盖头或面纱。因为阿拉伯人认
为,妇女除手脚外,全身都是羞体。男人若窥见陌生妇女的面容,就认为是
不吉利、不幸的事。因此戴盖头是穆斯林妇女的义务。戴面纱成为穆斯林国
家的风俗,也是阿拉伯妇女的特征。
由于受到妇女解放潮流的影响,目前穆斯林国家对妇女的地位也有了一
些新的看法,不少妇女抛开面纱、长袍,穿上了西服和袒胸露臂的时髦服饰。
男穿裙子女穿裤
在阿拉伯的北也门,居民服饰的最大特点是男穿裙子女穿裤。
男人头上大多扎白头巾,也有少数是花巾或彩条巾,上身穿衬衣,外着
西装上衣,肩上披着一条长巾;下身穿短裙或裙子,而且以白布面料见多。
男人不分老少,一年四季都穿裙子,脚趿拖鞋,不穿袜子。
妇女通常穿连衣裙和长裤。出门时,她们把身体包裹起来,只露出两只
眼睛,有时连眼晴也不显露。裹身物有花格子的大披风,从头顶披起一直拖
到地面,头发、面部和嘴巴另用一条黑巾裹着。另一种裹身物是黑纱,分三
个部分。一是黑纱头巾,把头发、面部和脖子全部遮起来,她看得见你,你
看不见她;二是披肩黑纱,从肩膀披到腰际,胸前用带子系着;三是一条大
黑纱裙子。在街上或田野里,你如果看到远处好像立着一个黑衣人,那准是
一个女人站在那里。
吉祥的眉心痣
印度的大多数妇女额头正中都有颗指头大小的红痣,这痣是人工用红颜
料点上或红锡箔贴上的,印度人称之为“特丽佳”或“特佳”。点上红痣确
实给印度妇女平添了几分妩媚。不同颜色和形状的眉心痣往往代表不同的意
义,总的来讲是喜庆、吉祥的象征。因此人们又称之为“吉祥痣”。
吉祥痣还有消灾避祸的意义。在印度,人们往往故意在孩子的眉心点上
黑色痣,达到消灾避祸的目的。
吉祥痣还有表示身份的功能,过去印度姑娘结婚时,由新郎亲自用朱砂
给新娘前额点上吉祥痣。所以红色吉祥痣是已婚妇女的标志,未婚女子与寡
妇不能点痣。现在印度人点痣的范围大大地扩大了,无论已婚还是未婚,甚
至几岁的小孩也可点上吉祥痣。他们把吉祥痣视为一种有民族特色的时髦装
饰。
吉祥痣可用不同的颜色。许多妇女准备有五颜六色的塑料贴片,穿什么
颜色的衣服,就用什么颜色的吉祥痣,使自己浑身上下色彩协调。吉祥痣还
有不同形状,可根据脸型、发型、衣着及爱好,点成圆点、三角形、五角形
等各种形状。
饮食习俗
风靡世界的茶文化
茶与咖啡、可可,号称世界三大饮料。世界上许多国家的人都有饮茶的
习惯。不过,各国的饮茶习俗,大有异趣。
美国人饮茶,力求简单、快速。他们从不愿为冲泡茶叶、倾倒茶渣等花
费时间,也不容许杯中留有任何叶片。茶商制成一种速溶茶(茶精)供应。
也有人喜欢饮冰茶,先在杯内放入占杯容量 2/3 的冰块,再将茶汁倒入,并
加适量蜂蜜,几片鲜柠檬。此种茶甜、酸、涩三味,饮来别有风味。
马里人喝茶用水“煮”而不是“沏”。他们煮茶专用一个直径为 20 来厘
米的小木炭炉,把一个直径为 10 来厘米的小茶壶浅浅地埋入烧红的木炭之
中,煮沸待饮,其时浓香四溢,陶然自乐。
北非的摩洛哥、突尼斯、毛里塔尼亚人,喜喝绿茶。茶中总要加入少量
冰糖,采二三片新鲜薄荷叶或柠檬放在茶汤里。其味道香醇浓厚,又酸又甜,
略带苦涩味,喝起来有凉心润肺之感,令人久喝不厌。
印度人喝茶的方式十分奇特:把茶斟在盘子里,伸出舌头去舔饮,真可
谓别有一番风味。
乌拉圭、巴拉圭、巴西、玻利维亚、阿根廷人还用不同的沏茶方法来表
达自己不同的感情,饶有风趣:加糖表示“友好”;加苦味佐料表示“冷淡”。
如果侍茶的是位初恋少女,茶很甜就是表示“请与父母说”;加一片桔皮表
示“同意结婚”;如果送上已用过的淡茶就是“拒婚”,小伙子就要知趣地
另找门户求婚了。
鸡尾酒
鸡尾酒(cocktail)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酒掺入鲜果汁或果子露,以
及香料、苦味剂配制而成的酒。它源于美国,后传入欧洲。鸡尾酒问世以来,
品种不断增加,至今有已 3000 多个品种。鸡尾酒会是以鸡尾酒和饮料招待宾
客的酒会。席上备有点心,大部分客人站着进食。举行这种酒会有一定的时
间,一般都在下午举行,不同的举办地点,具体时间又有所不同。酒会进行
期间,客人可自由出入,迟到不为失礼,早退亦无妨。请贴要在两周前发出,
接到请贴的人须签写回执,申明自己是否出席。
当今世界七大鸡尾酒是亚历山大酒、阿美里卡诺酒、血玛丽酒、菲斯杜
松子酒、牙买加甜酸鸡尾酒、曼哈顿酒和内格罗尼酒。
漫话啤酒
如果要选拔喝啤酒“冠军”的话,那么,美国人肯定当之无愧。1980 年,
美国消费啤酒 208.7 亿公升。而德国啤酒在世界各国啤酒中独占鳌头,声誉
最高。
啤酒是德国人都喜爱的饮料,被称为“液体面包”。德国还被人们誉为
“啤酒之国”。
德国人对啤酒杯也十分讲究。啤酒杯形状各异,大小不同。但是,即使
是最小的啤酒杯,也比其他任何饮料的杯子都大。有一种啤酒杯,形状和大
小都与长统靴子一模一样,能盛好几公升啤酒,可称得上“酒杯之王”。
在德国,啤酒杯除了有玻璃和陶瓷的以外,还有象牙的、银的、锡的、
木头的,不仅种类繁多,而且制作精致。酒杯上的画更是优美奇特,因此啤
酒杯也是一种深受爱欢迎的旅游纪念品。啤酒杯还成了德人的一种收集品,
目前德国已有啤酒杯收集爱好者俱乐部。
捷克啤酒在世界上也享有较高声誉。捷克首都布拉格有“斯塔罗甫拉蒙”
及“甫拉江”等数种牌号的啤酒,最著名的啤酒则是布拉格西南 80 公里的比
尔森市酿造的“普拉斯得罗伊”牌啤酒。它是用当地优质泉水和啤酒花,按
古代啤酒配方酿制而成的。它的味道与浓度都可被誉为世界一流。传说,如
把“普拉斯得罗伊”牌啤酒撒在木椅上,人坐上去时,裤子会被牢牢粘住。
咖啡琐谈
喝咖啡,是希腊人每天起床后的第一件事。他们喝的是土耳其咖啡,把
咖啡磨成粉状,泡在小杯子里,看起来就像泥浆一样。喝完以后还要喝一杯
清水,把嘴里留存的渣滓咽下去。希腊人每天喝咖啡,要花费很多时间。招
待客人用咖啡,工作累了喝咖啡。他们喝咖啡总是细细品尝,喝一小杯咖啡
花上几个小时是很普通的现象。
用咖啡待客,是一般埃塞俄比亚家庭比较隆重的礼节。至亲好友或贵客
临门,主人都以咖啡招待。为表示对客人的尊敬,女主人在煮咖啡时,穿上
整洁的民族服装,披着“沙马”(一种雪白的两端印有鲜艳彩色花边的长披
肩)。煮咖啡的炉子里,炭火烧得通红,火上还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