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地百姓伤疤刚好,还没来得及忘了痛,闻讯大感恐慌。刘玄的部下,口碑向来不佳,李宝、张忠二人,弄不好就是下一个宗成、王岑,又要来烧杀掳掠,祸害匪浅。百姓求告郡县官长,郡县官长求告公孙述,央请公孙述务必出手,赶走李宝、张忠二人,保境安民,庇佑益州。
公孙述此时渐有割据野心,郡县都来求他赶走李宝、张忠二人,可谓正中下怀,于是遣其弟公孙恢为将,阻击李宝、张忠于绵竹。李宝、张忠大败,狼狈逃离蜀地,公孙述从此威震益州,更加得到郡县百姓之拥护。
【No。2 白帝】
号为天府之国的巴蜀盆地,借用《剑桥中国史》中的一句描述,是一个在“历史上一直以其分裂主义情绪而闻名于世”的地方。
从地势上看,巴蜀盆地西方背靠青藏高原,北方为秦岭山脉,东方为长江天险,南方为云贵高原,在冷兵器时代,如此险峻的地形,几乎是不可能被攻陷。可想而知,一旦某位强大的军阀控制了巴蜀盆地,很难不产生非分之想,天生这么一块好地方,既富饶又险要,倘若不割据一下,简直就是暴殄天物。
北宋仁宗朝,蜀中一举子献诗给成都知府,诗云:“把断剑门烧栈阁,成都别是一乾坤。”知府大惊,这不是劝我割据吗?赶紧将举子关进牢里,并向朝廷上奏此事。宋仁宗得知之后,笑道:“这老秀才,不过是想当官想疯了,没必要难为他,就给他个司户参军的闲职,外放到偏僻之地。”举子赴任,不到一年,惭恧而死。
太平盛世,尚且有人意淫割据之梦,到了乱世,那还不得真练!纵观历史,每逢乱世,巴蜀之地几乎都会涌现出或大或小、或长寿或短命的割据政权,而开其先河者,便是公孙述了。
公孙述赶走李宝、张忠二人后,功曹李熊趁机进言,怂恿道:“当年商汤、周武,不过百里之地。将军割据千里,地盘是二人的十倍。如今四海动荡,可谓天赐良机,足成霸王之业。宜改名号,以镇百姓。”
公孙述大喜道:“我也正有此意。”于是自立为蜀王,建都于成都。
随着中原局势的越发混乱,战火的进一步蔓延,无数难民开始逃来巴蜀避难。而巴蜀在公孙述的经营之下,越发丰饶富庶,兵力精强。西南少数民族的君长,也都慕名遣使,向公孙述上贡称臣。
放眼神州上下,到处都是一团糟,风景这边独好,李熊于是又劝公孙述,要不咱称帝吧。
公孙述闻言,吓一大跳。称王的胆子他有,然而称帝?要知道,自从公元前三一六年秦惠王灭掉古蜀国之后,巴蜀便臣属于中原,再也没有独立过。公孙述如果称帝的话,那将是巴蜀历史上第一位皇帝,而要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心里难免有点怕怕。
李熊见公孙述心中发虚,再劝道:“蜀地沃野千里,土壤膏腴,果实所生,无谷而饱。女工之业,覆衣天下。名材竹干,器构之饶,不可胜用,又有鱼、盐、铜、银之利,浮水转漕之便。北据汉中,杜褒、斜之险;东守巴郡,拒江关之口;地方数千里,战士不下百万。见利则出兵而略地,无利则坚守而力农。东下汉水以窥秦地,南顺江流以震荆、杨。所谓用天因地,成功之资。今君王之声,闻于天下,而名号未定,志士狐疑,宜即大位,使远人有所依归。”
柳永只用了“三秋桂子,十里荷花”八个字,便已撩起金主完颜亮并吞江南之意。李熊一段长篇大论,同样勾起公孙述登基称帝之心,然而他还想再谦虚一下,叹道:“帝王皆有天命,我何德何能,也敢称帝?”
李熊答道:“天命无常,百姓与能。能者当之,王何疑焉!”
整个白天,公孙述满脑子想的都是称帝的事,到了晚上,公孙述便做了一个怪梦,梦中有人告诉他一句没头没脑的话:“八厶子系,十二为期。”
公孙述梦中惊醒,踹醒妻子,以梦告之,问:“此梦何解?”
妻子衣衫不整地爬起,向公孙述纳头便拜,口中大叫:“贺喜大王。”
公孙述道:“喜从何来?”
公孙述之妻乃是识文断字之人,当即答道:“八厶,公字也;子系,孫(孙)字也。这指的就是你呀。十二为期,是说你有十二年的皇帝命呢。”
公孙述先喜后忧,叹道:“皇帝虽贵,但只能当十二年,奈何?”
妻子笑骂道:“子曰,朝闻道,夕死可以。何况还有十二年呢?”
公孙述闻言大喜。建武元年(公元二十五年)四月,比刘秀称帝还早两个月,公孙述自立为天子,国号为成,色尚白,建元曰龙兴元年,以李熊为大司徒,以其弟公孙光为大司马,公孙恢为大司空,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
【No。3 谁家天意】
建武二年(公元二十六年),越帯と喂缶倏そ倒锸觥9锸銮步温鱼现邢陆荩萁兀挥殖昧跫魏脱俞鸩⒅剩步畹は『褐小4哟耍嬷萑常ê褐锌ぁ⑽涠伎ぁ⒐愫嚎ぁ⑹窨ぁ㈥ぁ⒃綆‘郡、牂柯郡)尽为公孙述所有。
公孙述新帝登基,锐气奋发,会聚兵甲数十万人,大作营垒,操练车骑,讲习战射,积粮汉中,筑宫南郑。又造十层赤楼帛兰船,建制水师。
西汉之时,以京师长安为中心,设司隶校尉部,置京兆尹。公孙述虽然只占据益州一地,但却时刻不忘胸怀天下,弄得他好像已经统一中国似的,也改益州为司隶校尉,蜀郡为成都尹;又把天下州牧、郡守的印章统统提前刻好,只等到时发放;公卿百官之位也都虚设齐备,他日论功行赏。
关中豪杰吕鲔等人,拥众皆在万数以上,一心想要货于帝王家,卖个高价,见天下群雄争霸,而公孙述实力最强,于是前往投奔,公孙述皆拜为将军。
公孙述使将军李育、程乌领军数万,与吕鲔等人合兵,试图夺取关中,与冯异、隗嚣联军交战,前后两年有余,连战连败,无法再在关中立足,只得撤回汉中,改以守势为主。
而在水路,公孙述同样尝到败绩。公孙述遣田戎率水师沿长江而下,企图袭取荆州诸郡,遭遇岑彭的顽强阻击,大败而归。
军事上的接连失利,公孙述也蔫了下来,当初的锐气也变为暮气,开始不思进取。
拼刀枪弓弩,公孙述不是刘秀的对手。拼地望,公孙述同样也不是对手。刘秀建都洛阳,而洛阳为千年古都,华夏正统所在。公孙述建都成都,成都虽然富庶,但却偏安一隅,从来没有出过皇帝,作为首都,对于中原毫无感召力。如果将中国比作一个城市,洛阳是市中心,而成都最多只能算是远郊区。
但在另外一个战场,公孙述却有把握将刘秀击倒在地,久久不能爬起。而这个战场,并非诉诸武力,也并非诉诸地望,而是诉诸天意。他要向天下人证明,刘秀不过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大骗子,只有他公孙述才是上天选中的真命天子。
公孙述向中原派发了无数传单,煽风点火,展开了一场规模浩大的宣传战。传单上对谶书广征博引,列举出众多他称帝的证据:
谶书《录运法》说:“废昌帝,立公孙。”谶书《括地象》说:“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都是在说公孙称帝,而这里的公孙,指的当然就是他公孙述。
谶书《援神契》说:“西太守,乙卯金。”乙,斩断也。卯金,劉(刘)也。他公孙述最初就是西方的蜀郡太守,所以注定要由他来斩断刘氏,君临天下。
谶书又说:“孔子作《春秋》,为赤制作,断十二公。”汉为火德,颜色崇尚赤色,所以赤就是指汉朝,从汉高祖到汉平帝(包括吕后在内),正好传了十二主,可见汉朝的历数已经用完,刘氏气数已尽。刘秀虽然有《赤伏符》,照样无济于事,因为孔子的话,断然不会有错。
而且,他公孙述的掌纹上,生有“公孙帝”三个字,这更是确凿无疑的天意(而事实是:“公孙帝”三字是他自己拿刀刻到手上去的,诚可谓下了血本)。
汉为火德,王莽为土德,火生土,所以王莽继汉。而他公孙述为金德,土生金,所以理当由他继承王莽,统治天下。而金德崇尚白色,所以他便是无可争议的白帝(著名的白帝城,即公孙述所建,其名字也由此而来)。
那时的人,普遍迷信谶书,读了公孙述的传单,宁肯信其有,不愿信其无,于是人心动摇,真觉得公孙述就是真命天子,进而便怀疑起刘秀来,以为刘秀充其量也就是一个拳头大一些的军阀。
刘秀见了公孙述的传单,一身冷汗。这哪里是传单,分明是公孙述向他下的战书。
想当初,刘秀部下诸将先后数次劝他称帝,都被他拒绝,直到强华向他献上谶书《赤伏符》,说“刘秀发兵捕不道,四夷云集龙斗野。四七之际火为主,卯金修德为天子”,他这才欣然同意称帝。可以说,谶书的预言,便是他帝位合法性的根基。
而如今,公孙述引用谶书,对他发起了最为强烈的指控,指出他所依赖的《赤伏符》完全错误,从而彻底否认了他称帝的合法性。在真正的战场上,刘秀可以一再退让,乃至于屡吃败仗,这都没关系,但在现在这个没有硝烟的战场,他却绝对不能输,也根本输不起,一旦他输了,那就证明他只是一个赝品皇帝,从而招致天下人的怀疑和抛弃。
兵马尚未正式交锋,而在他和公孙述之间,势必先有一场论战。
放在现在,这事很简单,两人直接上电视,当着全国人民的面,公开辩论一场,谁对谁错,立见分晓。而在当时,刘秀却只能鸿雁传书,对公孙述一条条进行反驳:
“废昌帝,立公孙。”说的是霍光废昌邑王,立汉宣帝。所谓公孙,是指汉宣帝刘病己,和你没有丝毫关系(汉昭帝元凤三年,上林苑中一棵枯死倒地的大柳树,忽然有一天自己站起,复活过来,重新长出叶子。虫子吃其树叶,在树叶上吃出五个空心字——“公孙病己立”。宣帝名病己,称皇孙,其后果然继昭帝之后称帝)。
“帝轩辕受命,公孙氏握。”说的是黄帝,黄帝号轩辕,姓公孙,同样跟你没有任何关系。
“西太守,乙卯金。”说的是高祖刘邦,指高祖于乙未年登基称帝。
谶书说:“汉家九百二十岁,以蒙孙亡,受以丞相,其名当涂高。”你是当涂高吗?既然不是,你凭什么代汉?而且汉朝有九百二十年的运数,现在才过了二百余年,还将有七百年的江山,你就且等着吧!
你又拿掌纹说事,谁不知道那是你自己刻出来的?王莽伪造符命,你也跟着他造假,学什么不好,你偏要学王莽,你难道没看见王莽的下场?
你不是我的贼臣乱子,只是你身边的人希求富贵,这才蛊惑你称帝,所以我并不怪你。你已经上了年纪,来日无多,妻子又弱小,要早作决断,迷途知返,以免日后追悔莫及。天下神器,不可力争,你可得仔细想想清楚。
书末,刘秀大笔一挥,署名“公孙皇帝”。又将此书抄录数百千份,传播于国中,以辟谣言,正视听。
刘秀和公孙述的这一场辩论,在今天看来,或许颇为可笑,所谓的谶书,大抵是一种封建迷信,不足为训,而这两个人却一本正经地奉为真理,各自在谶书中熟练地寻章摘句,力求驳倒对方,占据道德和舆论的制高点,从而证明自己比对方更加根正苗红,更加有资格代表天意。
在当时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