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奇将军面对这种局面,为争取主动,重新调整了部署:以两个军的主力攻占西迪雷泽
格以西的阿德姆,在西迪雷泽格占领军的侧后,楔入1个钉子。12月5日,正当奥金莱克
准备再派两个步兵旅和两个装甲团增援第8集团军时,结束了日军偷袭珍珠港,美国投入交
战的消息。墨索里尼通知隆美尔,在明年1月初以前不要期望有援兵到达。隆美尔见受损的
军团得不到补充,只好放弃对托卜鲁克的围攻,下令向阿格拉方向退却。英军见德意军队正
在全线撤退,便乘机进行追击。只见沿途到处是德意军队丢弃的行李物品、汽车、坦克的残
骸和未经破坏的机器。当第4英印师向西推进40英里时,在贾扎拉一带遇到了德军尚未来
得及撤走的守备部队。双方即展开了激战。第4英印师的先头团将坦克火炮一字排开,对德
军守军展开了猛烈地炮击,顿时击毁德军的几辆坦克。德军抵挡不住,在丢下几辆坦克残骸
后仓皇退走。
“天无绝人之路〃,正当隆美尔的部将遭英第8集团军围歼之时,天气帮了隆美尔的大
忙。空中忽然乌云密布,狂风骤起,寒冷刺骨的暴雨劈头盖脸地向追击部队袭来。人人身上
湿透,地上泥泞不堪,追击部队不得不放慢行进速度。当追击部队追到德尔纳机场时,发现
机场上还停放着因天气恶劣而不能起飞的飞机。英军呐喊着冲了进去,将机场的德军全部消
灭。这时,又有12架三引擎容克52型兵员运输机呼啸着降落在机场。当飞机全部落地
后,英军突然开火,除两架飞机逃脱外,其余全被截获。这一次,英军夺得飞机183架,
滑翔机12架及大量的弹药、汽油和食品。当英军开进德尔纳城时,德军早已弃城而去。
为了截住西撤的隆美尔部队,英军在追击时曾组织一支快速特遣队,取捷径直插班加
西。但当这支特遣队到达该地时,这里的德军已南撤。第4英印师虽然及时从贾拉布卡绿洲
出发,先敌到达阿贾达比亚地域,但他未能阻止隆美尔军队的退却。至1942年1月10
日,隆美尔部队有组织地退至阿拉格地区,并阻止了英军的前进,使战线稳定下来。
“十字军〃行动,英军第8集团军以伤亡17704人,损失坦克278辆的代价,歼
敌3.3万人,击毁坦克300辆,将隆美尔的非洲军团,从埃及、利比亚边境的阿尔迪
亚、一直赶到昔兰尼加沙漠的西部阿拉格。这次行动,尽管没有取得全胜,但它终究是第二
次世界大战中法西斯国家的第一次败北。这次行动,对鼓舞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对打
击侵略者的嚣张气焰,都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隆美尔在英军〃十字军远征〃行动上,因错误判断敌情而陷入被动境地,但当他搞清英军
的意图后便采取有力的措施,显示了出色的战术应变能力;向英军深远后方的大胆突击也是
他丰富想象力的表现;在突击部队失败后及时部署撤退,不时杀一个〃回马枪〃,终于救出了
自己的机动部队。所有这一切并不能使隆美尔的战斗生涯继续胜利,相反从此以后等待这位
〃沙漠之狐〃的是一次次的失败(期间也有过小的胜利),直到他的生命终结。
1942年1月,北非战场德、英双方都着手防御时,隆美尔却集结兵力,以报一箭之
仇,对英军卷土重来发动新的攻势。
为了迷惑英军,隆美尔故意放出撤退之风声;白天让扬起漫天灰尘的运输车向西行驶,
晚上再悄悄掉头驶回来;烧掉不少木板房,还故意炸掉了部分弹药,并把港口几艘搁浅的破
船点着了。一切迹象都表明:德军真的要撤退了。
1月21日,隆美尔的装甲部队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直扑英军阵地,这一突然袭击使英
军乱了阵脚。立即全线撤退,隆美尔抓住时机,乘胜追击重新进入昔兰尼加,攻占了班加西。
5月26日,隆美尔又一次发动了进攻。这次进攻又给英军人一个错觉,以为隆美尔向
北进攻。而隆美尔的作战部署是:由克鲁威尔指挥四个意大利师于进攻的当天下午2时对贾
扎拉防线北部发起进攻,并插入敌方阵地约20英里处,随后由德军一个坦克营和一支由缴
获坦克装备的部队发起坦克进攻。目的是将英军装甲部队吸引过来。至黄昏时德军坦克营便
撤出战斗加入主力向南的迂回行动。由非洲军第15和第21装甲师、意军第20军的阿雷
艾特装甲师、的里雅斯特装甲师及德军第90轻装师构成的主力部队于进攻之日当晚9时出
发,向南运动到进攻出发阵地,次日4时30分在贾托拉防线南端发起正面进攻。突破后即
向托卜鲁克方向攻击前进,截断英装甲部队退往托卜鲁克的后路。
5月26日晚8时30分,隆美尔下达了向南进攻的命令。一小时后,隆美尔坐在自己
的战车里向南跨过了沙漠。左翼是意大利第20军,右翼是非洲军和第90轻装师。凌晨3
时,隆美尔的部队到达位于比尔哈姆以南的第一道停留线上,隆美尔成功地绕过英军的防
线。随后隆美尔下令阵前编队,左翼是第21装甲师、右翼是第15装甲师。每个师又进行
了“区域编队〃——330辆坦克后面跟着工兵、炮兵和信号兵,两翼是乘坐卡车的步兵以
及反坦克部队;中间是他的〃驼峰〃——成千辆编成梯队的给养车。
5月27日清晨4时30分,这群怪物开始向北推进。起初,隆美尔以为,攻占比尔哈
希姆只是举手之劳,而后就可以以该地为基地。但非洲军和第90轻装师,还远在比哈希姆
以南,只能由在北翼行动的阿雷艾特师攻占该地。隆美尔对攻占比尔哈希姆的意义估计不
足,没有派出作战能力强的部队。英军正好利用比尔哈希姆作为攻击他的运输队的基地。阿
雷艾特击溃了印度第3摩托化旅,但未能攻下比尔哈希姆;右翼第90轻装师和侦察部队很
快攻占雷特马据点;中路的第15装甲师遭到英军第4坦克旅的猛烈阻击,当英军发现两翼
处于危险中时便迅速撤出战斗,暂把前进的路线让给德军。
第一天,隆美尔实现了战术突然性。却未能取得突破性进展。右翼的第90轻装师和侦
察部队并没有冲到海边,没能切断要扎拉防线上英军的退路。这天结束时,右翼部队仅仅推
进到比尔拉发,离海岸仍有40英里。
5月28日,隆美尔令非洲军继续向北开进,但进展很小,损失却更大。第15装甲师
汽油用尽,无法前进。第21装甲师击溃了一支英军纵队,登上了控制巴尔比亚公路的高地
以后被迫停止前进。与空军失去联系,无法取得援助。这天英军由于第8集团军司令里奇在
指挥方面的失当,没有能毁灭性的打击隆美尔。
5月29日晨,非洲军已走投无路了。德军克鲁威尔将军在空中指挥德意部队进行正面
进攻时,被英军击中当了俘虏。南部德军再次失利,但成功地在卡平措小道地域的地雷场开
辟了几条通路。到了晚上,第90轻装师、阿雷艾特师和非洲军终于靠拢在一起。在对当前
局势进行分析以后,隆美尔决定放弃原来计划,准备用反坦克炮阻止位于德军东面的英军坦
克的进攻。同时组织部队向西边的西迪穆夫塔撤退,在英军雷阵中撕开一个缺口,恢复与从
正面进攻的德意部队的联系,以便恢复一条供应自己部队给养的主要路线。
5月30日晨,德意军开始按计划行动,遭到英军的顽强抵抗。德意军队的突破口选在
由英军据守的一片遍布碉堡的浅滩上,隆美尔的士兵把它叫做〃釜〃。双方经过你争我夺的拼
杀后,5月30日黄昏,德意军在差一点被英军吃掉后,终于集结起来,包围了〃釜〃地和西
迪穆夫塔。
5月31日,隆美尔令第90轻装师、阿雷艾特师和非洲军的几支兵力较强的特遣队对
西迪穆夫塔发动了猛烈的进攻。
激战至6月1日,在德军飞机增援后,阵地上的3000多名英军举起白旗。经过几天
激战,隆美尔便在英军贾扎拉防线上撕开了一个10英里宽的大缺口。
贾扎拉防线的缺口已经打开,下一个目标就是防线南端的比尔哈希姆。这里由自由法国
第一旅驻守。6月2日至5日,隆美尔以第90轻装师和另一个师在飞机的掩护下包围了比
尔哈希姆,非洲军虎视眈眈,准备对付英军的反攻。6月5日凌晨英军发起进攻。进攻中步
兵、炮兵、坦克兵的协同极差,几乎是各自为战,从而失去了整体打击力量。6月9日,隆
美尔部的步兵在空中掩护下攻占了控制法军主阵地的186号高地。德意部队伤亡惨重,隆
美尔不得不再增调部队。10日,德意军已深深楔入要塞防御体系中。这天夜间,弹尽粮绝
的柯希尼上校趁着月色偷偷撤出要塞。隆美尔终于攻占了出尔哈希姆。要塞的法军的顽强抵
抗为他们沦陷的法兰西祖国争得了荣誉。隆美尔在日记中写道:“法军在与外界完全断绝联
系的情况下,仍然坚守不屈,实在令人钦佩!”
战争进行到现在还是难见分晓。从兵力上看,英国人依然占有优势。6月11日下午,
隆美尔命令全体部队从比尔哈希姆向北进发。入夜第15装甲师和第90轻装师到达了阿德
姆南面和西面10到20英里地域。随后隆美尔令第15装甲师在6月12日转入防御,令
第21装甲师继续向南推进,攻打英军装甲部队的后背,以将英军装甲部队夹在中间。当天
英军没有向隆美尔发动进攻,素以先发制人著称的隆美尔立即让第15装甲师和第21装甲
师向英军发动猛烈进攻。13日,隆美尔乘胜追击,6月14日早晨,只剩下70辆坦克的
里奇见大势已去,被迫把英军的残余部队拖出贾扎拉防线,并撤走了曾耗费巨资在托卜鲁克
东南贝克德前沿修建起来的补给基地。
6月20日5时20分,德国空军飞来上百架施图卡轰炸机,编成密集的队形,整日地
对托卜鲁克阵地进行轰炸。飞机炸弹投光了,就飞回贾扎拉和阿德姆机场补充炸弹,而后再
返回去轰炸。飞机轰炸的同时,德意军的火炮也作了准备,飞机停止轰炸后,火炮立刻开
火。随后,第15装甲师和意军第21军乘炮火延伸火力之机从东南发起进攻。至7时45
分,已经打开了一个宽阔的突破口。到6月20日夜,英军在托卜鲁克只有一条出路,就是
从这座要塞突围。要塞司令官克洛普将军本打算突围,但由于第8集团军没有下达撤退命
令,同时属下人员又有反对突围的,因而举棋不定。克洛普仅和自己的一些参谋人员乘夜色
撤往南非第6旅旅部。21日天刚放亮,绝望的克洛普将军令部属在指挥部里升起了白起。
守军在烧毁补给品,浓烟四起,爆炸声不断。上午9时40分,隆美尔在巴尔比亚公路上会
见了南非第2师师长兼要塞司令克洛普将军。克洛普呈交了投降书,并划定了受降地点,3
3000名俘虏垂头丧气,蓬头垢面跟在克洛普将军后面,接受投降。
且说隆美尔攻占托卜鲁克要塞之后,继续挥师东进,于1942年7月1日挺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