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嘉却始终是一言不发,只顾低头摆弄桌案上的算筹,也不知道他究竟在计算些什么,曹操却也不问他。
荀彧略一思索之后,说:“主公,在商议如何对付袁否之前,我们却需要首先确定一个大原则,这个大原则便是:我们的心腹大患乃是袁绍,而迫在眉睫的威胁则是徐州吕布,至于袁否的威胁,充其量只能算是芥癣之疾,我并不反对出兵对付袁否,但是绝不能影响到对付吕布、袁绍的大的战略部署。”
“文若所言无疑是对的。”曹操首先肯定了荀彧所说的大原则。
荀彧的战略眼光,便是曹操也得甘拜下风,曹操陈留举兵之后。前后有好几次遭遇到严重的危机。都是荀彧及时修正了曹操的战略规划。最终帮助曹操度过难关稳住阵脚,要不是荀彧,曹操早就兵败身死多时了。
在肯定了大原则,重申了大战略之后,剩下的就是战术层面的问题了。
曹操又接着说道:“芥癣虽只是小疾,但若不寻医问药,最终却也有可能会引发全身溃烂,所以。袁否的威胁却必须予以重视,就刚才,刘备向我请缨,请求借兵前往汝南征讨袁否,不知诸公以为如何?”
荀彧首先表态说:“在下以为,此举却是可以考虑,刘备乃世之英难,袁否也是当世枭雄,令刘备征讨袁否却是两虎竞食,两虎相争。则必有一伤,此事于我只有好处。而没有坏处,只是……”
荀彧一顿,荀攸便接着说道:“只是刘备自黄巾乱起,十数年征战,却鲜少有像样的战绩,袁否虽然年幼,却屡败孙策、周瑜,刘备只恐不是袁否对手。”
程昱说道:“如此再好不过,正好可以借袁否之手铲除刘备,主公既可除去隐患,亦不会丧失人望,真可谓是一举两得,而且,刘备虽难称善战,却也终究是一员百战宿将,袁否既便是获胜,也必然是死伤惨重,我军再趁虚击之,定可轻松获胜。”
看到荀彧、荀攸、程昱先后表态支持,曹操便将目光落在贾诩身上,问:“文和以为如何?”
贾诩忙道:“诸公所言极是,在下深表赞同。”
曹操的目光最后落在郭嘉身上,问道:“奉孝,你在算什么呢?”
郭嘉啊了一声,一推案上算筹,跪坐起身答道:“主公,文若公所献二虎竞食之计,诚然妙计,与在下可谓不谋而合,适才在下以算筹计算者,却是袁否所部之行军速度,以及抵达汝南之日期。”
曹操问道:“可算出结果来了?”
郭嘉答道:“袁否大军大约会在十日之后从阳泉渡过淮水,北渡淮水之后,袁否大军必定会溯汝水西进,摆出兵逼平舆、占据汝南的架势,不过我料袁否这只是虚晃一枪,他的真实意图只是调动我军,再趁虚东进沛国。”
“调动我军,趁虚东进?”荀彧反问道,“焉知袁否就不会真的占据汝南?因为从战略上讲,袁否若占据汝南,就好比在我军的腹部软肋上插了一把尖刀,岂非是威胁更大?也能更好的与袁绍遥相呼应?”
郭嘉微笑笑,说道:“刘备主动请缨、征讨袁否,其用意恰似文若公所说,是想借机占据汝南全郡,收编山贼,将来曹袁决战时,刘备必然会举兵袭许都,既便不能雀巢鸠占,也可劫走天子,袁否却不会如此。”
荀彧接着问道:“何以见得?”
郭嘉说道:“因为袁否知道,主公绝不会容忍别人在他卧榻之侧酣睡,袁否更加清楚以他现在的实力,根本就不可能在汝南立住脚,他唯一的出路,就是北上冀州去投奔袁绍,为袁绍羽翼,再居中取事。”
荀彧轻轻颔首,显然是认同了郭嘉的判断。
曹操的小眼睛瞬间露出慑人的精芒,问道:“这么说,袁否所图并非汝南郡,而是北上冀州与袁绍会合?”
“定然如此!”
“必是如此!”
“确凿无疑!”
荀攸、程昱、郭嘉齐口同声的应答。
曹操又问道:“这么说,袁否犯境汝南郡,只是为了调动我军,以便他趁虚进入沛国,再沿着徐州与豫州、兖州边界北上?若是真的让袁否窜入沛国,为了不致打草惊蛇,提前招来吕布大军,彼时我们还真就只能眼睁睁看着袁否北上?”
“定然是如!”
“必是如此!”
“确凿无疑!”
荀攸、程昱、郭嘉再一次齐口同声的回应。
曹操又说道:“如此,派刘备前往汝南截杀袁否,岂非显得多余?我军只需在沛国埋伏一支精兵,静待袁否前来送死不就行了么?”
也是,既然袁否左右都要北上,就势必不会在汝南与刘备过多纠缠,如此一来荀彧的二虎竞食之计岂非要落空?袁否若是虚晃一枪就向东窜入沛国,偌大一个汝南郡岂非白白便宜了刘备?这岂非就是养虎遗患?
曹操话刚落,郭嘉还没有说话,荀彧就先发问了:“主公若是刘备,你会放袁否北上冀州么?”
曹操小眼睛里精芒一闪,说道:“不会!”
荀彧又问道:“主公若是袁否,你会放过刘备吗?”
曹操便嘿嘿嘿的笑起来,他当然也不会放过刘备。
直白点说吧,刘备、袁否跟他曹操就是同一类人,都是胸怀天下之人,这样的人一旦发现自己同类,第一反应绝对不是惺惺相惜,必然是除之而后快,正是出于这样的考量,刘备不会放过袁否,袁否也不会放过刘备!
郭嘉嘿嘿一笑,说:“所以我说,文若公的二虎竞食之计,诚然妙计,因为刘备和袁否此时都是羽翼未丰,除之相对容易,由此,既便刘备和袁否明知道这是主公的二虎竞食之计,却也只能乖乖入榖。”
“妙,呵呵,妙极!”曹操抚掌大笑,说,“就这么定了,派刘备截杀袁否,不过借刘备多少兵马为好?“
众人的目光便落在了荀攸身上。
这种堂堂正正之谋,还是荀攸考虑最周全。
荀攸沉吟片刻后说:“周瑜飞鸽传书上说,袁否此时大约有两千人马,考虑到袁否极善用兵,借给刘备的兵马却不能太少,因为刘备兵少,必然会被袁否轻松击败,却难以达成二虎竞食之效果,窃以为,至少不能少于五千人。”
曹操大手一挥,说:“五千太少,我且借给刘备八千精兵!”
既然决定了要借兵,曹操就绝对不会吝啬自己手里的精兵。
说完,曹操的目光再次落在郭嘉身上,问:“奉孝,沛国如何用兵可曾想好?”
刚才郭嘉一直在案上用算筹反复计算,曹操就知道,他绝不只是在计算袁否大军的行止日期,定然还在筹划如何才能够攻杀袁否。
堂堂正正之谋当数荀攸,奇谋诡计却首推郭嘉。
所以沛国这一战的谋划,却是非郭嘉献计不可。
郭嘉阴柔的笑了笑,拱手作揖说:“主公放心,嘉心中已有定计,袁否但入沛国,就别再想活着离开了。”
“善。”曹操抚掌大笑起来。
(分割线)
十日之后,袁否大军抵达阳泉,与郭嘉计算所得之结果竟一日不差!
阳泉县令刘豫与刘晔却是同窗,而且早就听说过袁否在居巢屯田养民的义名,闻听袁否军至,便率领城中士绅出城十里前来迎接,城中百姓听说公子否到来,也纷纷箪食壶浆,远道前来迎接。
袁否在居巢的屯田养望,终究没有白费。
袁否心存底线,不愿黎庶百姓颠沛流离,终于换来回报,这个回报,就是百姓的交口称颂以及士族豪强的衷心拥戴。
不过,袁否大军并没有在阳泉多做逗留。
短暂休整之后,袁否便率军渡淮河北上,兵锋直逼平舆。(未完待续。。)
第186章 招降纳叛
袁否大军在阳泉稍做休整,便继续北上,兵锋直逼汝南郡治平舆。
按说,到了阳泉之后袁否完全可以挥师东向,直插豫州、徐州边界,然后从曹操、吕布的眼皮子底下穿插过去,可为何袁否还要北上呢?
这个,却还得从袁否被困乔家坞堡时候说起。
当时袁否果断斩下孙策的一条手臂送给周瑜,周瑜忌惮袁否的狠辣,不得以才选择了向袁否妥协,因为当时江东四郡的那些世家出身的文臣也纷纷来到了庐江,周瑜担心若是再拖延下去会,会使局面复杂化。
袁否原本还打算狮子大开口,要钱要粮要军械什么的,可一听说江东各郡的文臣也纷纷到了庐江,便也果断放弃了那些不切实际的幻想,千万别最后弄假成真,让这些世家出身的文臣真的把孙权扶上主公位。
那孙策就再没什么价值可言,他袁否也死定了。
所以袁否、周瑜是一拍即合,立刻达成了协议。
不过在选择走哪条道北上时,袁否却和刘晔出现了意见分歧。
袁否更倾向于过境庐江以及淮南,然后从淮南北部直接穿越豫州、兖州与徐州之间的分界线,此时曹军和吕布吕多半已经是箭拔弩张,那么在曹军、吕布军互相忌惮的前提下,袁军就很有可能轻松过境。
但是刘晔却认为袁否的这个想法只是一厢情愿。
因为曹操、吕布此时并没有开战,只要没开战,就什么情况都有可能发生。
说不定袁军前脚才刚刚走出淮南。吕布和曹操就又结成同盟了。并且同时派出重兵来堵截。真要是这样的话,就极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形:前有曹操、吕布大军挡路,身后又有孙策、周瑜的追兵,彼时袁军就真没有活路了!
袁否必须承认,刘晔的担心是有道理的。
尽管周瑜已经与他签了城下之盟,但那是因为孙策在他手里的不得已之举,一旦孙策脱险,周瑜立刻就会翻脸相向。何况孙策被他袁否卸了一条胳膊,心里还不得将他袁否恨个半死?所以定会率军继续追杀。
曹老大就不用说了,一贯就是滴水不漏。
至于吕布,有传国玉玺的因素在,只怕会比曹操、孙策还卖力。
刘晔坚持认为,曹操、周瑜都是智谋过人之辈,吕布虽然莽撞,可他麾下也有陈宫这样的睿智之士,所以,想要从三大诸侯中间浑水摸鱼。纯属找死,也是注定不可能得逞的。所以必须得另辟蹊径。
刘晔的这条蹊径便是汝南。
刘晔坚持认为,曹操和吕布太过强大,强行过境兖州、徐州只能自取灭亡,所以,必须先把真戏唱成假戏,必须得让曹操、吕布他们相信,袁否其实并无意北上冀州,而要想把北上冀州这出真戏唱成假戏,就必须首先把攻略汝南这出假戏唱成真戏。
只有袁否在汝南造成足够影响,并且足以威胁到许昌朝廷的安全,才有可能真正的把曹军调动起来。
只有把曹操的大军调入汝南,才会导致豫州、兖州东部的各个郡兵力空虚,只有达成了这个目标,袁军才有机会趁虚从豫、兖二州过境进入青州。
那么,袁否有没有可能在汝南造成大的影响?刘晔认为却是完全是有可能的。
汝南郡是黄巾贼的重灾区,十几年战乱,大汉朝廷的官方势力几被摧毁殆尽。
现在,汝南数十县全都把持在大大小小各路黄巾手中,譬如刘辟,譬如龚都,譬如黄邵,又譬如何仪、何曼,皆拥众数千甚至于上万,他们名义上已归顺朝廷,降伏曹操,但是实际上却根本不奉朝廷号令,也不怎么把曹操的军令当回事。
曹操征讨袁术时,运粮经过汝南,这些黄巾贼甚至还敢打劫军粮。
曹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