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祭祖敬神的迷信,因而被驱逐到香港。1884 年他在那里受洗礼,参加公理会,并入何启博士办的医学院学习。何凯博士曾在英国学习医学和法律,并娶了英国女子为妻,是一个早期赞助中国改革的人。
在国外的经历很自然地激发了孙中山的爱国主义;同时,他在学医的时期又研习了中国的经典著作。他是农民出身,又有西方的教养。他在革命生涯中充分利用了他和外国的接触,而在领导中国传统的士大夫方面则无成就可言。归根到底,基督教对他的事业犹如对洪秀全的事业一样产生了有益的作用,但是他的根本动机是民族主义。
同19 世纪势年代相比,19 世纪吩年代的中国是迥然不同了(当然世界上大部分国家也是如此,特别是日本和美国)。在中国,商埠城市纷纷崛起,街上到处是人力车― 一种日本发明的用齿轮滚珠转动,由报酬低廉的车夫拉着跑的人力车。工厂、火车和轮船上用的蒸汽机通常是进口的。同欧洲的直辖殖民地一样,外国人和他们的设备到处可见。居民区里有英国式草坪、花园洋房、马单和赛跑的小马,有外国银行、商行和俱乐部。侍候这些住在中华帝国的新贵族的,是扩大了的服务行业和职工。在香港,那些洋老爷已经可以用缆车达到雾渝漾的山顶别墅。从孙中山的革命目的来说,中国社会现在出现了新的通过别的途径上升的人物,首先是那些替外国人服务、在商埠的洋行工作的仆役或买办,或者是拉人力车的、传话的、看狗的。很可能后者引出了后来上海外滩公园门口设立的“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这个人们常常提起(但从未拍过照?)的告示。那个告示的目的,至少是防止外国人的狗在没有看狗的中国仆人牵着时弄脏外国人的草皮。
在旧中国的社会结构中,在原有的儒生一农民一手艺人一商人范畴之外,军人有了新的社会地位;军官学校出身的军官,取得了过去只给儒生保留的一些特权。地主士绅和商人之间的界限模糊起来了。现在商人绅士也有了一定的地位,正像官吏和商人的身份笼统地称官商一样。廉价的农村劳动力大量涌人城市,从事纺织和烟草制作,工厂工人阶级开始产生,虽然他们还不可能组成无产阶级。最重要的是,科举考试的废除,新的学校制度、教会学校的出现 总的说来,城市生活正在产生一个新的知识分子阶层,他们再也不和四书五经的考试结合在一起。他们中有些人成了新闻记者,这是一种制造舆论的新专业。孙中山本人正在把自已铸造成一个新的角色― 职业革命家、政党组织者的先驱。
孙中山作为一个先驱者,表现出为完成他的使命所需要的一切灵活性。有时候他和三合会之类秘密会社的强人通力合作,有时候同日本的扩张主义者合作,有时候跟美国传教士、中国留学生、华侨商人、共产国际代理人以及军阀合作,总之跟任何肯听他的话的人合作。他太真诚,所以不做一个简单的机会主义者;他又是太实际,所以不执着于一种意识形态。他遗留下来的著作平淡无奇,他的演说却不错。他追求的究竟是什么呢?答案看来简单得惊人。孙中山身体单薄,个子中等,他似乎知道他是为了一个比自己高大得多的事业而工作,而人们也是为此而尊重他。他有一种魅力,一种人格的吸引力,在“努力”这一项肯定能得“A “等成绩。尽管他多次失败,国民党后来还是认他为建党人。他们那时需要一个列宁那样的人物。他的《 三民主义》 演说集是作为一思想理论编辑出版的。凡是编辑过政治演说的人都看得出来,为什么它们不是《 葛底斯堡演说》 (1863 年美国总统林肯提出所谓“民有、民治、民享”的演说)。
归根到底,孙中山在革命界享有年资,即享有由中国人生活中一切关系和威信积累起来的资历。他在进行革命的同时不断学习。1894 年,他带着一篇并不惊人的长篇改革建议到天津呈递给李鸿章;但李太忙,没有接见他,于是他转向了革命。
孙氏的第一个秘密组织兴中会,是1894 年在夏威夷和100 个华侨会员建立的,当时夏威夷共和国刚刚成立(美国合并夏威夷是1898 年)。孙氏提出兴中会的宗旨是“驱除糙虏,恢复中华,创立合众政府”。接着他于1895 年在香港成立总会。他希望利用甲午战争日本获胜后国内混乱的机会,发动革命。
作为掩护,他在广州创办了一个农业研究会并利用了一家基督教书店。主要的行动计划是由一群三合会秘密会党的成员,带着写有“波特兰水门汀”字样的炮筒,从香港乘木划子偷渡到广州,于1O 月26 日黎明夺取总督衙门,杀死官吏。同时在附近埋伏的人将前去会合行动。香港的英国报纸通过何启博士事前就知道了这个计划并发表了支持的言论,尽管报道并不具体。当局接到了密报。会党成员们乘划子晚到了一天,警察将他们抓了起来。起义失败,没有被捕的人都躲了起来。这件事给孙氏的教训是:受过教育的基督徒阴谋鼓动群众起义,很容易引起人们回忆太平军的往事。孙氏逃到了日本,清政府悬赏通缉他,他变成人所共知的领袖。“野火”没有烧起来,但可能比过去大了。
孙中山1896年去伦敦时,被人“盯”上了。他很快被逮捕,在中国公使馆禁闭了12 天。在他作为一个“疯子”被送上船回国之前,他偷偷送出一封信给他在香港的医学教师。这位老师向伦敦警察局、《 泰晤士报》 和外交部打了招呼,才把他释放。这个国际事件立刻使孙中山成为著名人物,也使他相信了自己的革命者命运。在英国的九个月里,他也像马克思一样,成夭在大英图书馆拼命读书,给报纸投稿,还写了一本通俗小册子《 伦敦蒙难记》 。在英国这一段经历对他很有好处。香港政府那时和现在一样,不准人们以香港为根据地搞反大陆的活动,因而把孙驱逐出境五年。他可以过境,但不得停留。
1897年孙氏回到日本时,他已是遐迩闻名的人物了。热情的日本青年泛亚细亚主义者正在物色一个他们拟加以帮助的、能使中国革新和现代化的中国领袖。孙氏正是他们所寻求的一个理想的盟友。他取了一个日本人的名字“中山”,留一撮小胡子,看上去像个日本人。泛亚细亚主义者中有些日本的扩张主义秘密会社分子,这些人很活跃。他们在l898 年也欢迎从北京来的康有为和梁启超。梁和孙开始时似乎可以合作,可是康有为说不行。和这些主持光绪皇帝“百日维新”的著名领袖比起来,孙中山倒是一个后起之秀了。康、梁的“保皇运动”很快和孙唱起对台戏。事实上他们向华侨募捐在中国闹革命,比孙还胜过一筹。1900年当举国动乱之时,康、梁的党徒和秘密会社曾计划在汉口起义,但被张之洞发觉后挫败。
孙中山和他的日本支持者在中国南方扎实地工作起来。他们选择了香港新界附近的一个水陆交通都很方便的沿海村庄,集合了三合会秘密会友,这些人都是客家人。但和过去一样,起义功败垂成。原来预定从日本来的武器没有运到,清军先赶到了。惠州战役打了两个星期。农民来参加了,打了军队的埋伏,给了起义者一些武器,但最后还是失败了。孙中山又回到日本,依然把外国军火偷运过来,交给秘密会社打仗,但这种做法始终未成功。
现在,一种具有更大活力的因素在日本出现了。中国新一代儒生一官吏领导人物群集到东京。成千中国留学生― 半数由各省公费选派― 年复一年地聚居在东京神田区。他们在那里很快懂得了民族主义。日本儿童常常讥笑他们不合时宜的辫子和长袍,他们感到中国的贫弱和羞辱。作为知识分子,他们毕竟是“以天下为己任”的。他们都认为中国应该在世界上崛起,可是他们像在北京一样都有本省的吵域之见。尽管如此,他们形成了一个自觉的团结的社团,对中国的命运都有强烈的责任感。这已不仅仅是借用外国方法的问题,而基本上是一个政治哲学问题。
当时借用西方的、包括日本的思想,并非出于偶然,而是涉及选择什么来适应中国的意识、中国国情的问题。举例说,当严复翻译亚当? 斯密、穆勒和赫肯黎的西方自由主义经典著作时,译者强调自由原则的价值不在于争取法律下面的个人自由,而在于通过各个人的努力以创造国家的财富和实力。
同样,集体主义的奋斗精神也表现在梁启超的著作里面。他作为新一代的教师来到东京。他把日本翻译过来的西方学术著作发表在他的中文报刊中,将西方的政治思想和制度灌输给他的那些如饥似渴的读者:他写了些长短篇小说,也是为着一个目的― 中国人民的’‘政治革新”。他强调的“新民”,来自孔子的经典著作嚎大学》 。189 名年梁解释它的主要意思就是各个人都参加在群体中,最终成为一个有机的国家。他写道:
“万其目,一其视;万其耳,一其听;万其足,一其心,一其力;万其力,万其余,一其归,是之谓国。”
;万其一其事
― 《 南学会叙》 (1897年)
这种通过团结增强力量的号召,是比较自由、比较集体主义的,虽然它要求参加的是民主和民众的主权。
梁在日本的视野逐渐扩大,他把“新民”的意义进一步扩大为“新的公民”。他争辩说,旧中国在家庭伦理方面发展了高度的个人道德观,但一直是不完整的,在公共道德和公民操行方面,即在社会伦理方面是不够的。这样,他否定了儒教中国的狭隘忠诚和以家庭为中.口的自私观念,而主张集体的民主和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梁氏有时候被称为现代中国自由主义的首倡者,但他的目标和通过公民自由权实现个人自由是两码事。
梁启超在1903 年以五个月时间游览了美国十几个大城市。作为一位著名的中国改革家,他每到一地都受到华侨社会的欢迎。他参观了许多地方机构和美国企业。他受到美国总统西奥多? 罗斯福的接见,也见到了“商业界的拿破仑”… 1 ? P 摩根。但他回到日本时对美国的民主非常失望。他发现美国充满了平庸的政客、腐败、混乱、种族主义、帝国主义和其他赘瘤,总而言之,他看透了美国,掉头走了。给他留下较深印象的是日本和德国的强国思想。他的结论是中国人民不应学美国。因为他的目的是使中国人转变成积极的、有责任心的公民。他预见到长期教育的必要,就是后来说的在中国人成为真正的公民之前,要实行“训政”。“训政”只有开明的专制主义才能提供得出来。
政治科学家分析了从梁启超、严复到毛泽东、邓小平等所有的改革家对于’‘民主”的共同看法。这种看法承袭了乐观的(人是可以教育的)孔孟之道,认为良好的政府靠的是统治者与全体个人即人民的利益的自然和谐,彼此都争取国家的福利(富强)。开明的有儒家修养的人承认,社会有秩序才能使他生活得好,混乱给生活带来危险。根据这种以国家为中心的看法,每个人都应发挥他的能力,从而贡献于共同的利益。因此正派的人总是一往无前,按部就班,尽力而为,这就是“民主”。反社会、反集体主义的人,正如毛泽东所说,不是“人民”的一部分。一个反权威、只主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