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年12月,西安事变发生,他力主和平解决。1937年张学良被蒋介石软禁南京后,东北军内部在与中央军是战是和的问题上发生了分歧,少壮派军人认为王以哲是主和的顽固派,便设计对正在卧病家中的王以哲连开数枪,于2月2日枪杀了他。王死时年仅41岁。
被迫后撤
冷口的失陷为敌人打开了一条突破长城防线的大门,进而导致全部防线的崩溃。“千里长堤,溃于蚁穴”。假若把整个长城战线比作千里长堤的话,那么冷口战场的白羊峪就好比一个蚁穴,冷口陷落的情况虽然不能完全与蚁穴类比,但其引起的反应,却与此相同。
敌人由白羊峪打开缺口后,东进包抄,进而占领了整个冷口关。然后以此为通道,向南猛插,威胁到了界岭口、喜峰口侧后的安全。为避免这两个阵地形成遭敌前后两面夹攻的局面,北平军分会下令29军等收缩撤退,放弃第一线阵地,退守到二线警戒阵地上来。
//
…
惟一的进攻战(4)
…
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
一个多月来,中国守军在长城线上拼命杀敌,付出了重犬牺牲,顶住了日寇的南侵。现在一夜之间被打开缺口从而撼动全线,使不少将士愤恨不已,对商震多有埋怨。商震一怒之下,下令撤了守卫白羊峪的141师723团团长郭维藩的职,对师长高鸿文也进行了斥责。
从此,长城抗战的战斗,尤其是中线东线的战斗,开始转移到了各个警戒阵地上。
在长城线上洒下过鲜血的各部队,宋哲元部,王以哲部,何柱国部,杨正治部等,接到后撤的命令后,官兵们的思想呈现出极其复杂的情绪。
有的人悄悄松了一口气:一个多月来残酷的战斗使他们的神经高度紧张,身体疲惫不堪,这下总可以松弛松弛了。
有的人不理解:我们并没有打败啊!小鬼子已被我们打怕了,为什么还要撤?上司这是怎么搞的?
有的人不服气:为了这些阵地,不少弟兄们长眠在这里。我们用鲜血夺来的国土,为什么要扔给敌人?
但是,军令如山倒。
他们必须限时收缩阵地,组织后撤。
在长城脚下的一个小山村里,一群老百姓拦住了张自忠师长,几个六七十岁的老者“扑通”一声跪在他面前,说:“长官,你们不能扔下我们不管呀!你们一走,日本鬼子来了,我们还有活命吗?”
张自忠将军急忙把这几位老者扶起来,热泪盈眶地说:“父老乡亲们,我们也舍不得大家呀!可是军令如山倒呀!上级有令,作为军人就得服从。我这心里,比你们还难受呀。
一个多月来,29军的将土们与当地老百姓在共同抗日的目标下,团结协作,结下了很深的军民情谊。
这几天,日军在被占领地区杀人、放火,血洗村舍的事,一桩又一桩地传来,搅得老百姓们惶恐不安,恨得当兵的牙咬得咯咯响。这些,张自忠将军当然也清楚,他一边挥泪同乡亲们告别,一边告诉大家:“我们走了以后,你们暂时先出去躲一躲。年轻力壮的,可以和当地的义勇军去联系,跟上他们去打鬼子!请乡亲们相信,我们的队伍将来一定还会打回来的!我们一定要把扫本鬼子打回他们的老家去!”
老百姓排成长长的队列,有流着鼻涕的小娃娃,有拄着拐棍的老婆婆,他们哭着,用满脸泪花,依依惜别地送着这使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队伍¨
4月中下旬,除西线古北口南天门尚在对峙中外,长城中线、东线的中国守军,都先后撤到了警戒阵地和预设的二三线阵地,在这些阵地上,他们与尾随而来的敌人又摆开了一个个战场,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先后进行了洒河桥、小龙湾狙击战,南北团汀争夺战,官厅反击战及遵化、石门、蓟县、三河、通县郊区等战斗。在这些战斗中,中国军队的广大官兵,虽人离长城,却仍心系长城,他们以长城精神顽强与敌拼杀,给了日军不少杀伤。
长城战役进行到4月底,中日双方都有结束作战的想法,只是在达成什么目标、以什么手段结束的问题上不同而已。5月上旬,日军越过长城各口,向长城以南的冀东地区发动大规模进攻。日本关东军以第6、第8师团及一个混成旅团守备从古北口到山海关400公里的长城线,“兵力显然不足,处于不遑应战的状态”,且屡以小部队越过长城线进行反击,致“使官兵疲惫不堪”,“因此关东军参谋部内产生了莫若进行一次短暂的大规模作战”的设想,企图越过长城线结束长城战役。为此关东军参谋长小矶国昭于4月12日到东京寻求军部的支持。
当滦东和南天门战斗进行之际,蒋介石继续在南昌督师“剿共”,而请从国外回来的汪精卫代替宋子文主持国民政府。汪上任后即起用黄郛为未来的华北政权首脑,目的是寻求与日本停战谈和的途径。从4月19日开始,中日双方在上海进行秘密谈判,日本提出4项停战条件,并坚持中方先从长城前线撤军,否则不予停战,使谈判进展缓慢。日本陆军大臣荒木贞夫认为战争的“扩大与不扩大要对时间、地理、兵力三方面进行考虑,如时间能缩短,地域和兵力的扩大都可认为是次要的,时间的延长才是大忌”,于是陆军省与小矶国昭新制订了“以迫和为主”的沿长城线作战计划。武藤信义遂5月3日下达作战命令,其要点为“决续予敌以铁锤的打击,以挫其挑战的意志”。此时日方对谈判已不感兴趣,而着手准备以更大规模的作战来夺取整个冀东地区。为此,将在黑龙江的第14师团之28旅团调至长城一线。
在长城一线参战的中国军队已坚持了两三个月,人员、弹药消耗都很大,战斗力已经下降。何应钦也一再致电蒋介石,要求蒋增派援军和增加财政补助,以利作战。但蒋坚持不再增兵华北,尤其不允许参加“剿共”的中央军北调。这时,国民政府的中上层中枢机构,特别是军委会北平分会已对长城抗战失去了胜利的信心。到4月下旬,何应钦已作了收缩兵力、确保平津的部署:一、为加强北平的防守,将驻滦西的第32军调往平东通县、三河、平谷一带。将驻张北的第59军傅作义部调往昌平,将第26军萧之楚部也调往平东地区;二、为防日军进攻,在滦西修筑三道防御阵地:主阵地在滦河西岸,第一预备阵地为唐山、丰润南北之线,第二预备阵地在蓟运河西岸一线。
//
…
惟一的进攻战(5)
…
中国滦东部队在前线战斗
傅作义
字宜生,1895年6月27日出生于山西省荣河县(今临猗县)安昌村。
1933年1月3日,日军侵占山海关,揭开长城抗战的序幕。1月5日,傅作义分别致电阎锡山、张学良、蒋介石请缨抗日。15日,以绥远省主席名义发表《告全省民众书》,号召全省同胞“奋起救国御侮”。25日,奉命率部由绥远出师东进,开赴抗日前线。2月上旬,傅部在张家口编组为第7军团,傅作义任总指挥,35军的番号暂改为59军。3月4日,日军侵占承德后向长城各口进犯,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由于蒋介石谋求对日妥协,长城各口相继弃守,日军直趋平津。
蒋介石担心平津丢失,使华北局面难以收拾,一面派黄郛向日方求和,一面在北平周围布防。4月30日傅作义部奉命开往牛栏山西至昌平一线布防。日军为胁迫国民党当局接受苛刻的停战条件,于5月22日以第8师团西义一部在飞机大炮掩护下向傅部阵地进攻。傅作义亲临指挥,全体官兵抱定“有我无敌,有敌无我”的牺牲精神,英勇抵抗。董其武团在牛栏山一带,孙兰峰团在怀柔以西阵地,与敌白刃相接,多次打退敌人的进攻,双方形成拉锯态势。
然而,正当傅军痛击顽敌,英勇苦战时,23日晚黄郛在北平接受日方的停战条件。何应钦随即令傅部停止战斗,撤出阵地。傅作义接到停战撤退命令,无比愤慨,质问说:“怎么抗日还有罪?”坚持“只有日方先撤,我们才能撤,否则我们决不后撤。”经交涉双方同时后撤,傅才忿然下令撤兵。长城抗战的最后一战,就这样宣告结束。该战役计毙日军246名,中国官兵阵亡367人,伤484人。傅作义对阵亡官兵极感悲痛,后来特地派员将殉国官兵的遗骸护运回归绥(今呼和浩特市),安葬在大青山下,建立纪念碑,并将烈士名字刻于碑上,以寄哀念。
5月7日,日方中断了中日秘密谈判,在西起古北口、东至山海关的长城全线,向中国守军发动了开战以来规模最大的进攻。
5月10日,日军第8师团主力夜袭新开岭(古北口南1公里)第17军阵地。经过3天的战斗,重镇石匣(密云东北30公里)被敌占领。第17军的3个师损失惨重,无力再战,遂下令后撤。日军于19日晨占领密云。
当守军溃退、日军向密云追击的时候,北平军分会急调集结于昌平地区的傅作义第59军进到怀柔布防,协助第26军萧之楚部保卫北平。由于北平危急,蒋介石急令冯钦哉第42师、第87师、第88师等部北上,保卫北平。
在滦河地区,日军第6师团、混成第14旅团、第14师团的第28旅团等先后从迁安的高台子、忍子口等地渡过滦河,从第29军和第67军的结合部突破,使滦河西岸的守军纷纷后退。第29军顽强抵抗到15日,终因寡不敌众,不得不向西撤退。16日,日军占领了滦西的丰润、遵化。
当前线战斗最激烈的时候,中日间在北平的秘密谈判也到了关键时刻。为了使日军答应停战,何应钦命令何柱国、王以哲、万福麟等军撤到宁河、宝坻之线,宋哲元部撤到三河、平谷以东地区。这样,日军第6师团在滦西的进攻如同旅行,未遇到中国军队的任何抵抗。这时,新成立的北平政务整理委员会委员长黄郛到达北平,派出密使与日方人员谈判。日方获悉北平军分会已经准备屈服,为了在即将到来的停战谈判中占据更为有利的地位,关东军命令所属各部继续进攻,以抢占更多的地盘。5月23日,日军又相继占领了玉田、平谷、蓟县、三河等县城。在北平怀柔、顺义一带构筑了工事的傅作义第59军与日军第8师团进行了长城抗战以来的最后一战,给日军以一定的杀伤。当天,在北平城内,黄郛连夜与日方代表达成协议,决定中日双方在顺义、通县、香河、宝坻、宁河、芦台一线全线停火。正在与日军交战的傅作义军只好遵令停止战斗,向后撤退。日军先后占领冀东的丰润、迁安、遵化、唐山、玉田、蓟县、三河、香河、平谷、密云、怀柔等县市。这时,日军已全部突破长城各口和滦河防线,守军退至平、津附近。日军从南、东、北三个方向对北平形成威逼态势。至此,历经近3个月的长城战役的战火逐渐平息下来。
长城抗战虽然失利,但是中国爱国军队以牺牲近2万人的代价,给予日本侵略者以沉重的打击,特别是喜峰口之战,打出了中国军队的威风。
//
*第八章胜败得失
当长城抗战正处在最紧张的时候,蒋介石正指挥40万大军对江西中央苏区进行第四次“围剿”;面对广大爱国官兵强烈的抗日爱国呼声,蒋介石曾严令:“如再有偷生怕死,侈言抗战,不知廉耻者,立斩无赦。”
…
失败原因(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