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洗锋录》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洗锋录- 第52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冢蚀司饶阆吕础8笙潞稳耍克赡憷床忍の揖模俊被姑慌宄苑剿Φ恼笥比徊荒苁笛韵喔妗
  那人一拱手:“小姓骆。宋兄休要误会,我非奸细也,只是来军中寻一个人的。”凌冲奇道:“来军中寻人?寻甚么人?”姓骆的那人幽幽地长叹一声,突然吟道:“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月出皓兮,佼人懰兮。舒忧受兮,劳心慅兮。月出照兮,佼人燎兮。舒夭绍兮,劳心惨兮。”
  凌冲一愣,随即多少有点哭笑不得。姓骆的所吟的,乃是《诗经·陈风》中《月出》一篇,是首独坐月下,思念美人的情歌。在现在这种境况下,这家伙竟然还思念美人,难道他夜探军营,是为了一个女子吗?
  “军中何来女子?”凌冲话才出口,就想到一种可能性,两军并未接战,一些高级军官带着家眷同行,也是可以理解的。那姓骆的却又长叹一声:“自离了大都,我只望再见她一面,只是连营数里,怎晓得她在何处啊……”
  凌冲真想跳起来给对方一个大巴掌。他只当此人是反元志士,半夜前来,是探查元军南下的动静,所以才特意从向龙雨追赶下救了这姓骆的,却不料姓骆的原来只是来军中找一个女人。自己冒了那么大的风险,若是因此身份暴露,那岂止得不偿失,简直是天大的笑话!
  可是突然间,雪妮娅的笑容又在脑海里浮现。凌冲叹一口气,安慰那人道:“军发河南,便要南下与敌交战,那时军中须不得带女子也,定要留在洛阳城中,你那时再来寻访,便易见了。”姓骆的作揖道:“多谢宋兄指点……”话音未落,凌冲突然听到帐外有轻微的响动声,急问一声:“是谁?”一个箭步撩开帐门冲出去。
  明月在天,四下唯有刁斗声响,他绕着帐篷转了个整圈,也见不到半个人影。凌冲心下惴惴,到隔壁的帐篷里取了一套自己部下的衣甲,回来对姓骆的道:“速换上了衣服,我送你出去者。”
  姓骆的千恩万谢,换好了衣服,把帽檐拉得低低的,跟着凌冲出了帐蓬。没走几步,突然黑暗中闪出一个人来:“咦,宋兄弟,今日不是你当值么,怎的到此处来?”
  凌冲吓了一大跳,右手已经按在腰间刀柄上了,抬眼看时,却原来是彭弹压。他干笑一声,按照事先想好的回答道:“在下腹内不爽利,才大解了来,却不知部卒们巡逻到了何处?”
  “你自去寻罢,”彭弹压指指那姓骆的,“大解还带个亲兵么?”凌冲一时不知道怎么回答好,只好咳了一声,想搪塞过去。彭弹压却诡秘地一笑:“想宋兄弟今日好兴致也,只不要误了值夜。我且先去了。”
  等彭弹压走远,凌冲高吊在半天里的一颗心才放了下来。他突然想到,传说军中因为缺少女人,很多军官、兵卒都有龙阳之癖,彭弹压笑得古古怪怪的,不会是想歪了罢?一念及此,不由打个冷战,起了满身的鸡皮疙瘩。急忙催促姓骆的快走。
  还好此后并未遭遇甚么凶险,在中州军自己的控制范围内,又没有正式接仗,营内的守卫也不算很严密。他带那姓骆的来到营盘一角,要对方脱下身上衣甲,指指外面,示意逃出去就安全了。那姓骆的深深一揖及地,“嗖”的一声就跳了出去。凌冲回来放好衣甲,继续值夜,只当这是一个无关紧要的小插曲。他却没有料到,将来和那姓骆的还要见面哩。
  第二天大风止息,中州军继续南行,十一月中旬来到目的地彰德路,扎下营寨。凌冲偷偷找到吉总把,假说自己不惯行军,心中烦闷:“若有往城中去的差使啊,便遣一个与我,好耍子去来。”
  吉总把想了一想,回答说:“诸大将都驻在彰德城中,岂敢耍子!你嫌军中闷杀,欲往城中散心,倒也使得,只千万莫出甚么差错,牵累于我。”他反复叮咛,凌冲反复保证,才派了一个领饷并采购军需物资的差使,让凌冲和彭弹压一起前往。
  两个弹压带了四名亲兵,当天中午进了彰德城。城池并不算大,居民不多,但街上到处都可见顶盔贯甲的中州军,挤挤挨挨的,热闹非凡。统帅部安置在城北一所临时征用的大宅中,两人前往领了本军的饷银并破损替换的武器旗帜,又采购了一些新鲜蔬果,叫商人们自行雇人运出城去。凌冲故意拖拖拉拉的,等一应事务办完,天已经快要黑了。他对彭总把道:“恐今日不得出城也,且寻个去处安睡一晚,明早再行罢。”
  彭总把笑笑:“宋兄弟恐是不惯营帐中睡地铺也。也罢,且寻张床去,好生睡他娘的。”中州军早在统帅部附近征用了一些民房,给进城办事的军官们安歇,当下彭弹压去领了一间,又叫亲兵买些酒菜来,两人在院中对饮。
  说些不着边际的话,喝了七八杯酒。凌冲本想把彭弹压灌醉,但此人酒量甚宏,两斤老酒下肚,脸色不变,他只好打消了这个念头。喝完酒,把剩下酒菜的都赏给了亲兵。彭弹压关照道:“明日还要早起出城,休吃醉了,余下都是你等的,急些甚么?”
  其实凌冲虽然答应了吉总把不惹事,但他所以要进入彰德城中,本就是准备前来刺杀扩廓帖木儿的。统帅部驻扎城中,扩廓帖木儿料必也住在那里,有房有屋,这可比在军营中好找多了,深夜潜入,也方便隐藏。当晚半夜,凌冲悄悄醒来,估摸已近三更了。身旁彭弹压鼾声大作,震天动地。凌冲小心翼翼地翻身起床,骈指点了彭弹压的睡穴,让他一觉到天亮,再不会醒,然后穿好衣服,蹑手蹑脚来到外屋。
  外屋的四名亲兵,连床也不睡,东倒西歪的,分明都喝醉了。凌冲也不理会他们,轻轻推门出去,突然一提气拔身,已经蹿上了围墙。
  从这里往西不到十丈外,就是中州军统帅部所在的大宅,凌冲匿迹藏形,悄悄翻墙蹩了进去,小心寻找扩廓帖木儿的住处。扩廓帖木儿身边高手甚多,甚么向龙雨啊、程肃亭啊,凌冲一个也惹不起,只能在心中祈祷,别被他们发现了自己的行踪。
  好在他一路小心,遇到巡逻的士兵,宁可隐藏身形,静静等其离开,也绝不孟浪行事,终于无惊无险,没到四更天,就找到了扩廓帖木儿的宿处。大军在外,不比居于京中,扩廓帖木儿起居处外面都立着青龙大旗,很容易就可以找到。那是一个小小的院落,门口灯火通明,八名高大健伟的战士,手持长矛,分两列傲然挺立。
  凌冲当然不会去招惹他们,他围着院子走了半圈,找到一处黑暗隐秘的所在,悄无声息地翻过了墙。院中堆了一些假山,种着一些花草,但时已初冬,花草大多枯萎了。有四五间厢房,其中一间那么晚还亮着灯,窗上隐隐映出一个人影来。
  凌冲只感觉心里“嘭嘭”乱跳,手心冒汗,他弓着腰,慢慢往那亮着灯的屋子走去。突然,附近脚步声响,他急忙停步,伏身在墙角阴影里。只见一名虞候匆匆跑到到亮着灯的屋门前,单膝跪地,禀报道:“禀大王,益都来使已到城外,明日觐见。”屋里的人哼了一声,挥一挥手。
  山东益都,是元朝的军事重镇,但并非中州军控制范围,益都大帅普颜不花是朝廷亲自委派的官员,而非扩廓帖木儿的部下。那名虞候禀报完毕,匆匆离开。凌冲心中大喜:“他口呼‘大王’,那么屋中之人果然是新封河南王的扩廓帖木儿了。真是天佑我也!”
  但他就象一头猎豹似的,越是靠近猎物,越是小心谨慎,直等到那名虞候走出了院子,才慢慢拔出腰间钢刀来,将刀倒提在手中,用胳臂遮着,以免刀身上的反光被守卫察觉。他慢慢直起腰,蹑手蹑脚来到屋门口,伸出左手掌抵在门上,内力吐处,“喀”的一声轻响,已将里面插着的门闩震裂了。
  屋中人象是有所觉察,“咦”了一声。凌冲此时动如脱兔,飞起一脚,已将屋门踢开,手腕一翻,一刀便向屋中那人头顶劈去。刀在半空,突然风声袭来,随即“当”的一声,已被一柄长剑格住。接着一人“哈哈”笑道:“宋兄弟,怎恁迟才来?哥哥等你甚久了也!”
  第三十二章 踯躅独行吾谁与
  凌冲冲入屋中刺杀扩廓帖木儿,只当得手,却不料屋中还藏有第二个人,更为吃惊的是,此人的声音竟然如此熟悉。变故全出意外,惊得他手足无措,钢刀被格住,本能地旋腕下翻,却被对方挽个剑花,轻轻巧巧破解了。那人随即一剑刺向凌冲小腹,凌冲不敢抵挡,转身避过。那人抬起一脚,反踢上房门,轻声笑道:“休动手,大王有话与你讲哩。”
  凌冲将刀横胸,深自戒备,定睛细看,此人不正是与自己一同进城的彭弹压么?那彭弹压笑嘻嘻地,倒提长剑,一抱拳,说道:“在下本不姓彭,姓庞哩。平定州人称‘病钟馗’庞明的便是。”
  凌冲早听说过庞明是扩廓帖木儿手下一流的高手,想不到突然在这里出现,更想不到他假装彭弹压,一直就呆在自己身边。此刻心下甚么都明白了,为甚么众弹压都对彭弹压如此恭敬,为甚么自己说想进城,吉总把不但答应,还派彭弹压和自己同行。原来自己一早就中了敌人的圈套,一举一动,都在他们的掌握之中!
  凌冲越是想通这点,越是心乱如麻,微微侧目,去看坐在桌前的那人,也即他窗外看到的黑影。此人背对着他,穿着甚为单薄,外面随便披了一件蓝衫,没有髡发,乌黑的长发也没有挽髻,披散在肩上,只在发稍,用一方素色帕子随意地扎束起来。凌冲知道此次刺杀行动是失败了,不仅如此,自己恐怕要身陷敌巢,性命难保。他现在只想知道,这个坐着的人究竟是不是扩廓帖木儿本人?虽然杀不了这鞑子丞相,起码也要面对面痛斥他一番,然后慷慨就义,才算英雄气概。
  那人缓缓地站起身来,缓缓地转过身来,只见他不过三十多岁年纪,脸型瘦削,淡眉凤目,略有短髭。凌冲这一惊更是非同小可:“王……王兄,怎的是你?!”
  那人正是王保保,只见他淡淡一笑,目光中似乎有些无奈:“市井小民,不识我名,犹可谅也。你做朱元璋的细作,如何不晓得某的根底?某自至正二十一年奉父命往使大都,朝廷赐名扩廓帖木儿,旧名虽遂不用,也不过四年而已。你竟然不知?”
  凌冲仿佛遭到五雷轰顶:“你……你便是扩廓帖木儿?!”王保保苦笑道:“正是。凌兄,你须杀不得我也,何不放下刀来,咱们叙叙别后之情?”凌冲兀自横刀不动,却也不知道应该怎样反应才好。他心中混乱到了极点,根本无法理清自己的思路。王保保看他这个样子,微微摇头,转过身,从桌上拿过一封信来,递给凌冲:“你且读了此信,咱们再叙契阔罢。”
  凌冲用刀尖挑过了信,单手拆开,一边警惕着王保保和庞明的动作,一边扫目阅读。只见那信上写着:
  暂摄东南臣朱元璋,拜于大元总兵王,阁下:
  尝观英雄之得志于天下也,何其难哉!立于始或沮与终,成于前或堕于后,此古今之所深惜也。曩因元政不纲,中原大乱,其命将出师,罔有攸济者。阁下之先人颍川王,以一军之卒,用于众败之余,仅得加兵于齐鲁,功未及成,而祸婴不测,使一时豪杰莫不悼惜。阁下孝切于衷,勇发于义,鼓率愤旅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