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慢着,不是我。”
仓木怒吼着打断室井的话:“新谷,慢着!这个男人不能让你杀掉。”
“这句话该我说才对。我已经没救了,你让我动手。”
“不行。总之你先放开那女的。”
“我不要。想开枪就开吧,如果你不怕打中这女人的话。”
滚倒在沙发后面的若松突然纵身跳起,只顾着听两人对话的大杉迟了一瞬间才发觉。
若松双手抓着捡起的手枪,对准门口毫不犹豫地开枪。美希的尖叫声划破空气,她与新谷两人的身体向后撞上门,然后迭在一起瘫落地上。
看到若松还想继续开枪,大杉不顾一切地扑向若松。若松立刻把枪口一转,瞄准大杉。认清那眼中的疯狂后,大杉霎时有了丧命的觉悟。
枪声轰然响起,大杉一头栽倒地上,在地毯上翻个跟斗,滚到若松脚边。可是若松已不在那里。
若松整个人横着飞出去,猛撞到墙壁后才如朽木般倒在大杉身上。若松的外套胸口破裂,溢出鲜血,眼睛迷茫地瞪着天花板,一看就知道在倒地前已经断气。
大杉推开若松,踉跄站起。想到自己刚捡回了一条命,不禁微微冒出冷汗。刚才真是好险。
他看向仓木。仓木右手握着的手枪枪口还冒着淡淡硝烟。他不知道仓木以前有没有开枪射过人,但他刚才断然射击若松的果断力和准确枪法确实不是盖的。
发觉仓木垂下枪口,大杉连忙望向室井。一看之下忍不住想对地上吐口水。
室井鞋也没脱就爬上沙发,抱着头缩成一团。这种男人,居然想坐上公安大臣的宝座?开什么玩笑。
认清仓木眺望室井的眼中只余怜悯与失望后,大杉终于松了一口气。他确信,仓木不会开枪射击室井了。杀这种男人,只会让自己感到窝囊。
绕到仓木背后走向门口的津城,俯身检视倒卧的美希。大杉也跨过若松的尸体走过去。新谷的胸口一片血红倒地不起。凑近一看,美希的眼皮微微颤动,发出轻微的呻吟声。
津城指着美希黑毛衣的侧边,“子弹好像是擦过这里,再打中新谷胸口。她虽然全身是血,但好像没有别处受伤,应该不要紧。”
也来到她身边的仓木对大杉说:“帮我把她抱到沙发上好吗?”
那种语气令大杉心头一震。那是他至今从未自仓木口中听过的沉稳语气。大杉点点头,把手臂伸到美希身体下面。这个女人真是从头到尾都在给我找麻烦。
一抱起来,才发觉她的体格远比外表看起来更丰腴。大杉有点站不稳,连忙往沙发走去。原本缩在沙发上的室井,被仓木毫不客气地推开。
室井滑落沙发与桌子之间,又慌忙爬起。
大杉把美希放倒在沙发上,在她脑袋下面塞了一个坐垫。仓木从院长的办公桌拿起水壶,用湿湿的手心轻拍美希脸颊。
津城也在一旁呼唤,“明星、明星。”
美希皱起眉,微微睁眼,视线在空中游移,最后定着在仓木身上。
看到两人默默对视,大杉感到背上一阵发痒。为了掩饰害羞,他忙对美希说:“你果然不适合当刑警,比较适合去宝冢演戏。”
美希浮现苦笑,“对不起,老是拖累你们。”
看她难得这么软弱无助的样子,大杉正想说点温言软语安慰她,津城却在一旁尖声说:“你要去哪里!”
大杉急忙转头。
正想偷偷摸摸往门口走去的室井,脖子一缩停下脚,畏畏缩缩地转身面对他们,拼命想挤出一个笑容。
“我是想这里已经没我的事了。”
“死了一个部下,还有一个受伤,你居然说没你的事了?”
津城和之前判若两人的严厉口吻令室井后退,像个老人一样软弱地眨着眼。
“不,我是这个呃想去喊院长。我想叫他替明星先包扎一下。不快点的话”
话说到一半,室井便骨碌转身面对房门。才刚要跨出一步,脚就被新谷倒卧的身体绊倒,整个人趴在地上。想起身时又一个没站稳,踩到新谷的身体。
这时,事情发生了。
新谷染成血红的上半身突然唰地直起。室井吓得僵住了。
“新谷!”
仓木大叫。
同时,新谷右手握的手术刀,就像百舌的尖喙般冷光一闪。
手术刀沿着趴在地上的室井耳下笔直划开一条线,血柱哗地往新谷污秽的白袍喷上。
大杉像做梦似的,呆然凝望着那副景象。
他本能地醒悟到,随着室井之死,所有的谜团也将消溶在黑暗彼端。
那就像彩虹一样,洒落在百舌身上。
—(全文完)—
作者后记
逢坂刚
我自认下笔还不算太慢,但每次要完成长篇总是旷日费时。一方面也是因为我不喜欢一心二用,只要一有短篇邀稿,长篇便会就此中断。因此这个作品从萌生构想到完稿,大约花了三年半。
顶多用个一两天就能浏览完毕的小说,是哪点有趣,值得花费三年半来书写?这个作业要说愚蠢的确很愚蠢,要说令人莞尔也的确令人莞尔。花了那么长时间,成果不见得就会比较好,所以若要说这是闲人的消遣,老实讲我也无话可说。
三年半之中,发生了很多事。包括职棒阪神虎队夺冠,很多事都令人大吃一惊。尤其是,在我悠哉写作这篇作品之际,发现竟有故事背景相同的海外推理小说的日译本推出,的确令我很错愕。
只要是写这一类的小说,就很难避免这种风险,但一想到三年半的岁月可能化为泡影,至今还会冒冷汗。我之所以没有掷笔放弃,是因为那篇翻译作品除了故事背景之外和我的小说截然不同,所以我判断我的作品能自成一家。
还有一点,是针对在书店店头,非要先看后记的性急又冷酷的读者。如果您要买这本书,我只有一点小小的请求。
各章开头的数字位置,请注意它的上下变动。这不见得代表观点的变化。而是显示时间的变化。
拜托各位千万不要性急地质疑死掉的人怎么又起死回生,然后就把书一扔。
这是作者对于读者的过分期待,一点小小的请求。
昭和六一年(一九八六年)一月
逢坂刚
本书由网整理,更多电子书尽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