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霸主(完结)- 第311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好吧,我替你联系一下霍恩比,也许他会有兴趣见一见中国朋友的。”贝琳达在电话里答应道。

    次日清晨,贝琳达开着她的轿车来到了赫尔酒店,林振华带着谢云娟一起登上了她的车子。贝琳达拉着他们二人,向纽约郊区的泰戈工厂开去。林振华的其他同伴照旧坐着福特的车前往斯皮舍尔公司,去进行一些后续的洽谈,这些洽谈林振华和威尔森都不会参加,是在下属们之间进行的。

    车子开了一个多小时后,林振华一行进入了泰戈公司。这是一家规模很大的电冰箱制造公司,迎着大门的地方立着一块碑,上面写着“TIGER”的字样,还有一个像猛虎扑食一样的图案,这应当就是泰戈公司的LOGO了。车子开进公司的大门,林振华便感觉到了由于罢工而带来的萧条感觉,厂区道路似乎都很长时间没人打扫了,落叶积了满地。

    霍恩比已经事先得到了贝琳达的通知,专门站在办公楼下等待着林振华一行。这是一位头发花白、满面红光的白人老头,看起来有60来岁了,鼻梁上架着老花镜,脸上带着点倔倔的样子。看到他,林振华就想起了朱铁军老爷子,这两个老头应当有点相似的地方,那就是平常看起来像个邻家老爷爷,童心未泯的样子,但一旦被激怒了,那可就是八头牛都拉不回去的。

    “贝琳达,我的女神,你终于愿意来看我了。”霍恩比迎着贝琳达走过去,老头老太之间来了一个儿童不宜的熊抱,互相都嘿嘿地笑了起来。

    “霍恩比,我给你介绍一下,这是我的中国朋友,叫林振华。这位是他的朋友,谢女士。”贝琳达向霍恩比介绍道。

    林振华走上前,和霍恩比握了握手。霍恩比似乎想在林振华面前显示一下自己的力量,握手时使了点劲,不过林振华也不是善茬,手上同样给了点力。两个人在手上无声地较量了一下之后,都笑了起来,相互知道对方都属于性情中人。

    霍恩比把众人带到了自己的办公室,亲自给大家倒上水,然后自嘲地对林振华和谢云娟说道:“林,谢,真不好意思,让你们看笑话了。我的工人罢工了,连我的秘书都参加了罢工,我只好亲自给你们倒水了。”

    谢云娟也算是个老外贸干部了,但对于这种私人性质的拜访还很不适应,也不知道应当说什么好,只能是笑笑不说话。林振华倒是挺无所谓的,在他心目中,美国人也是人,而且美国人相对还要单纯一些,其实是挺好打交道的。

    “霍恩比先生,我想打听一下,你的工人为什么罢工了?是因为你虐待他们吗?我看你可是一个好老头,应当不会虐待工人吧?”林振华肆无忌惮地开着玩笑道。

    霍恩比大摇其头:“这怎么可能,我经营这家企业已经有30年时间了,谁不知道我霍恩比老头比工人们的父亲还关心他们。他们罢工的原因,是要求我提高工资,这已经是过去三年中他们第五次提出提高工资的要求了。我答应了四次,不想再答应第五次了。”

    “现在你的工人平均工资是多少?”林振华好奇地问道。

    “每周420美元,这在周围的工厂里已经算是一个比较高的水平了。”霍恩比说道。

    “420美元?一个月差不多就是1800美元了吧?这得合多少人民币啊?”谢云娟小声地对林振华问道。她是做外贸的,英语水平也不差,林振华与霍恩比的对话,她都能听懂。

    林振华在心里默算了一下,答道:“按3。7的汇率算,得合差不多7000人民币了。”

    “我的妈呀,一个月挣7000块钱还不够啊?”谢云娟直咂舌道。

    林振华没有和谢云娟继续讨论下去,而是转回头对霍恩比说道:“霍恩比先生,你打算怎么解决这场罢工问题?”

    霍恩比一摊手,说道:“我也不知道。我曾经试图和工会谈判,想让他们理解公司的财政困难。但工会不愿意和我谈,他们唯一的要求就是增加工资,除此之外说什么都没用。我现在一年的利润只剩下几十万美元了,如果每个工人的周薪再增加20美元,我就要破产了。现在把持工会的都是一些年轻人,他们没有我们老一代这样勤俭的精神,工作怕苦怕累,对于工资的要求却非常高。”

    贝琳达深有同感地叹道:“可不是吗,我们公司的年轻人现在也是这样,无论叫他们做什么事情,他们首先要问的就是给多少薪水。像到亚洲出差这样的事情,到现在还需要我这个年龄的人去做,年轻人反而不愿意去。”

    林振华道:“霍恩比先生,既然当地的劳动力价格这么贵,而且工人还不好说话,你为什么不考虑把工厂迁到其他地方去呢?”

    “迁到哪去?”霍恩比问道,“现在并非只有纽约周边是这样,整个美国都是如此。除非……”

    “除非怎么?”林振华看着霍恩比,不怀好意地笑道。

    “怎么,年轻人,你有意承接我们的工厂吗?”霍恩比问道,他从林振华的表情中读懂了林振华的意图。

    林振华点点头道:“老爷子真是睿智,我正想向你提出这个建议。你们的工人周薪是420美元,而我们那里的工人周薪只需要10美元,你为什么不试一试呢?”

    “10美元”霍恩比夸张地叫了起来,“我卖糕的,你说的的确是工人吗?”

    林振华觉得自己真的有些难以启齿,目前国内工厂的平均月工资水平也就是80至100元的样子,摊到4个星期,周薪只有20至25元人民币,按3。7的汇率算,只相当于5到7美元。林振华说10美元,还多少带了一些浮夸的成分在内。

    当然,客观地说,两个国家的货币价值也不是完全按汇率换算的,那时候1块钱人民币能够买到的东西,在美国用1美元也不见得能够买到。所以中国工人的消费水平与美国工人相比,并没有那么悬殊。中国的农产品价格很便宜,工业品价格相对较高,所以中国人在吃饭方面还是能够满足的,但要买家电就比较艰难了,至于买小汽车,那就是天方夜谭了。

    “中国的工资水平的确比较低。”贝琳达证实道,“我想,林所说的情况,应当是属实的。”

    “难怪我的一些朋友都在讨论把工厂迁到中国去的事情。”霍恩比说道,“周薪10美元的工人,这简直是便宜得让人不敢相信。”

    林振华道:“霍恩比先生,不瞒你说,我手头就有一条电冰箱的生产线,能够达到年产15万台的规模。如果需要的话,我们还可以把它扩展到年产30万台。如果你能够提供主要的配件,在中国进行组装,再运回美国来销售,我想即便加上两头的海运成本,冰箱的价格也会比现在低得多的。”

    “我对此深信不疑。”霍恩比说道。他一边说着,一边便拿起一支铅笔在纸上计算起来。作为一名资深的业内人士,他对于冰箱的生产成本以及海运成本了如指掌。计算完毕之后,他抬起头来,对林振华问道:“林先生,如果每台冰箱我给你15美元的组装费用,你觉得如何?”

    在头一天与贝琳达通电话的时候,林振华就已经存下了要切这个加工订单的心思。出发前在北京与黄冈的一番交流,让林振华对于出口加工业务有了新的认识。在此前,他一直觉得自己应当做高附加值的装备产品,但与黄冈谈过之后,他觉得劳动密集型的出口加工工业其实也不应当放弃。

    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农村有几亿劳动力需要转移,急需大量的就业岗位。高附加值产品要做,低附加值产品同样要做。于建教授的错误,在于他光给中国找了一个低附加值工业的定位。而黄冈的观点,则是高中低端通吃,恨不得把全球的工业全部集中到中国来才好,这就是传说中的“世界工厂”的定位。

    林振华想通了这一点,这一次到美国来就存着软硬通吃的念头。头一天他在斯皮舍尔公司跟威尔森谈机床整机的代工,今天又跑来与霍恩比谈冰箱的代工。既然美国工人嫌工资低,那么就把这种低工资的岗位让给中国工人吧,我们不嫌弃。

    “霍恩比先生,你刚才算出来的工资,只够我们支付给工人的。作为一名和你一样的经营者,我还需要考虑股东收益的。”林振华笑着对霍恩比说道。

    “嗯,你刚才不是说你们的工人周薪只有10美元吗?”霍恩比说道。据他的计算,每台冰箱15美元已经包含了企业利润在内了。

    “这只是薪水而已。”林振华道,“贝琳达女士是到过我们的工厂的,我想她会有一些发言权。我们的工厂是社会主义工厂,我们要负担工人的所有福利,包括他们的住房、医疗、子女教育,所有这些都是需要额外费用的,所以嘛……”


333 讨价还价

    333 讨价还价

    霍恩比当然明白林振华这样说的目的是在讨价还价,他也是一个商场老手了,哪里会被林振华唬住。他淡淡一笑,对林振华说道:“年轻人,15美元一台的加工费,已经不少了。要知道,如果我把冰箱生产线迁到印度去,即使每一台冰箱只给12美元的加工费用,他们也是会接受的。”

    林振华想起了头一天在斯皮舍尔公司谈判时老刀说的典故,不由得笑着说道:“霍恩比先生,我对你说的情况深信不疑。不过,你确信印度的工人不会用沾满咖哩的手去组装你的冰箱吗?”

    贝琳达闻听此言,也笑了起来,她对林振华说道:“林,我怎么觉得你对印度人有一些成见呢?要知道,你们江南省的工人虽然不吃咖哩,但他们吃辣椒的能力也是非常惊人的。”

    “这个不能相提并论吧?”林振华道,“我们的工人虽然吃辣椒,但他们不会把辣椒酱抹在冰箱上的。”

    大家哈哈地笑了起来,霍恩比也不是没见识的人,对于中国和印度两个国家里工人的情况,他多少有所耳闻,林振华举的例子虽然比较极端,但也说明了一个情况,那就是印度的工人纪律性的确是比较差的。

    选择合作伙伴绝不是谁便宜就选谁的,工人素质、企业信用、政治与社会的风险等等,都是需要考虑的内容。霍恩比在此前没有把工厂迁到海外去,也是因为找不到更合适的合作伙伴。对于林振华的企业,霍恩比曾听贝琳达说起过,他也亲自察看过汉华家居公司生产的五叶风扇以及喷瀑式洗衣机,这些产品无论是内在质量还是表面的做工,都已达到了一定的水平,这也是霍恩比有意与林振华合作的原因所在。

    “好吧,年轻人,我承认你说的对。”霍恩比不想和林振华继续绕弯子了,他直言不讳地问道:“你说说你的想法吧,每台冰箱你们希望拿到多少加工费。”

    “一口价,25美元。”林振华说道。

    对于加工费,林振华大致算过一笔帐。他打算用来承接泰戈公司冰箱生产业务的平台,自然就是让轻化厅觉得头疼无比的江实电。江实电过去年产15万台电冰箱,生产工人大约是1000多人。如果要把生产线扩展到年产30万台,生产工人大约要增加到2500人左右。

    如果每台电冰箱的加工费是15美元,30万台电冰箱,能够挣到450万美元的加工费,即使是按汇率计算,也相当于1700万元人民币。2500名工人一年的工资也就是300多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