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霸主(完结)》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工业霸主(完结)- 第459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到国外80年代初水平的数控铣床产品,精度达到20微米的要求就足够了。市场上对于高速、高精度铣床的需求,远远不如对传统中等精度铣床的需求大,如果汉南机床公司能够把这一精度水平的铣床市场全部占领,让国外机床在这个层次的市场上无法立足,那么就是对我国机床工业最大的贡献。”

    毛水洪冷笑道:“林经理,据我所知,精度20微米的铣床,也是你们汉华机床公司正在做的产品。做铣床,你们用的是鲁中机床厂的技术,在过去,他们是搞大型落地铣床的,我们是搞中小型铣床的,论技术,鲁中厂不如我们。可是,现在你们和国营858厂合作,在数控技术上占了领先优势,我们汉南公司在数控方面没有积累,要真刀真枪地拼,我们恐怕不是你们的对手了。”

    林振华道:“毛经理,如果我们愿意向你们转让数控技术,你们愿意接受吗?”

    “什么,你说什么”毛水洪只觉得一激灵,眼睛瞪得滚圆地看着林振华,以为自己是听错了。

    林振华道:“我们有意放弃中小型数控铣床的生产,把我们前期所掌握的技术,尤其是数控系统方面的技术,全部转让给你们汉南机床公司,你们是否愿意接受?”

    “这这这……这怎么可能”毛水洪脱口而出。

    这样好的事情,他怎么可能不愿意接受呢?这两年,汉南机床公司的市场不断地受到韩资和台资企业的挤压,主要的原因就是在数控技术方面不给力。毛水洪也不是没有在数控方面投入力量,但无奈资金有限,加上前期积累不足,仓促之间根本无法取得突破。

    公司的技术人员也曾向他提出过,是否可以考虑与汉华公司合作,因为汉华是目前国内在做数控技术方面实力最强的,如果能够得到汉华的支持,汉南公司的产品研发将会取得长足的进展。

    对于这个设想,毛水洪仅仅是在脑子里琢磨了一下就否决了,在他看来,汉华公司目前也在做这个产品,和自己是竞争关系,怎么可能向自己提供技术支持呢?

    可是,他万万没有想到,林振华居然会在这样一个场合,主动地提出来要向他转移技术,这简直就是太阳从西边出来了,这不科学啊

    事为反常必为妖,毛水洪知道这样一条古训,他冷静了一下,然后问道:“林经理,我能不能问一下,汉华向我们转移数控铣床方面的技术,有没有什么附加的条件?”

    林振华微微一笑,说道:“当然有条件,在商言商,完全没有回报的事情,汉华是不肯做的。”

    “那么,具体是什么条件呢?”

    “在汉华向汉南机床公司转让了数控技术之后,在未来五年内,汉南公司所销售的所有数控机床,每台需要向汉华交纳相当于出厂价5的技术转让费。五年之后,这一条款取消,汉南公司可以自由使用这些技术。”

    “这……”毛水洪迟疑了。

    他们俩的对话,完全没有回避众人的意思,尤其是林振华面前正放着麦克风,他向毛水洪开出的条件,通过大喇叭传遍了整个会场,会场里的人们一下子都议论纷纷起来。

    “汉华太黑心了,转让一项技术,就要收人家五年的转让费,这不成了周扒皮了?”

    “是啊,老毛这下成了林振华的长工了,辛辛苦苦造一台机床出来,5的销售收入就让汉华白白拿走了。”

    “也不能这样说吧,汉华目前在数控技术方面,可是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的,能够从汉华拿到技术,老毛他们公司肯定能打一个翻身仗的。”

    “汉华再牛,能比外国公司牛?反正要交钱的,我还不如去搞合资呢。”

    “嗤,合资?老外可是直接要你的控股权的,一合资,整个企业都成人家的了。”

    “我倒觉得,林振华开出的这个条件,还真不算黑,换成我是老毛,我就愿意接受。”

    “哎,你说,林振华这个条件,是单对汉南公司的吗?他会不会也愿意向咱们转让相关技术啊?”

    “……”

    这时,坐在下面的一位老先生站起来了,他用宏亮的声音对林振华说道:“振华同志,你们汉华公司愿意向兄弟企业转让技术,这种做法是值得提倡的。但这个5的技术转让费,就不符合社会主义的原则了。唐副总理刚才在讲话中,还特别提出,要提倡行业内的相互学习,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你们这种做法,是有待商榷的。”

    林振华不认识此人,李默梓在一旁小声地告诉他,这是原机械部的一位副部长,姓王,已经退休多年了,如今是机床工业协会的名誉会长。老爷子性情耿直,对机床事业非常热心。

    听完李默梓的介绍,林振华微微点了点头,对老爷子笑着说道:“王部长,您说得很对,我们的确是要发扬团结协作的精神。但是,我们汉华的技术,也是付出了很多的资金投入才形成的,如果无偿地提供出来,未来还有谁愿意在技术开发上进行投入呢?”

    “这个说法也对,谁出钱,谁受益嘛。”王部长倒是不糊涂,对于林振华说的理由,也是完全能够接受的,他接着问道:“那么,振华同志,我想了解一下,你这个转让技术的政策,是仅仅对毛经理他们汉南机床公司呢,还是对其他企业也同样适用?”

    “对其他企业也同样适用。”林振华说道,“不过,不同企业的情况不太一样。汉南机床公司这边,我们可以完整地转让数控铣床的技术,毛经理只要拿到技术,马上就可以生产,而且可以与进口机床进行竞争。其他的企业,有些我们只能在数控技术,或者在一些机床设计理念上进行合作,这样我们所收取的技术转让费用,也会有所减少。”


492 高端与低端

    收费章节(16点)

    492 高端与低端

    “林经理,我有一个问题。”毛水洪愣了半天,开始逐渐回过味来了,他说道:“我刚才计算了一下,如果你们真的把中小型数控铣床的技术转让给我们,而且自愿放弃这一市场的话,我们估计起码能够占领国内一半的市场。这样一来,向你们支付5的技术转让费,倒也不算是太高。我不明白的是,你也知道中小型数控铣床的市场非常不错,那么,你们自己为什么不做呢?”

    说这些话的时候,毛水洪的态度已经变得十分客气了。不管此前林振华如何挤兑过他,仅仅凭着刚刚抛出来的这个条件,毛水洪也没有理由再记恨林振华了。正如他自己说过的那样,他认真地计算了一下得失,发现如果自己能够得到汉华转让的技术,那么凭着在传统产品上积累下来的生产经验,以及低廉的成本,他完全能够在与韩、台机床企业的竞争中扭转劣势。

    其实,林振华说得对,中国市场上对于高精度机床的需求真的不大,中低精度的机床才是最大的市场。对于生产一般的工业品来说,普通精度的机床已经够用,没有谁会愿意多花钱去买高精度机床。能够占领中低精度机床市场,汉南机床公司就已经可以吃香喝辣了。

    正因为想透了这一点,毛水洪才更加觉得奇怪。这样好的一个市场,汉华为什么要让出去呢?收5的技术转让费,远不如自己生产的利润更大啊。

    林振华坦率地回答道:“毛经理,实不相瞒,我们是顾不过来了。”

    “顾不过来,什么意思?”毛水洪问道。

    林振华道:“中小型数控铣床,目前国内已经有七八家外资企业在做。我相信,如果你们汉南机床公司能够在数控技术上取得突破,然后全力以赴地提高质量、降低价格,战胜这些外资企业是完全有可能的。但对于我们汉华机床公司来说,把力量都投入到这个产品上,就有些不值得了。”

    “那么,你们打算干什么呢?”毛水洪下意识地问道。

    林振华呵呵一笑,指指会场上的一处标语,说道:“响应唐副总理的号召,自主创新,参与国际竞争,争取进入全球机床工业的前30强。”

    这些话,正是毛水洪刚刚说过的,差别只在于毛水洪提出的目标是前100强,而林振华更牛,居然声称要进入前30强。毛水洪说自己要进入100强,招来的是林振华的批驳,说他是冠冕堂皇、花里忽哨。可是同样还是这些话,出自于林振华之口,难道就不是花里忽哨了?

    “林经理,我能不能这样理解,你认为我们汉南机床公司搞不了创新,只能拣你们淘汰的技术。而你们汉华却可以不断搞新技术,参与国际竞争?”毛水洪郁闷地问道,虽然他承认林振华有资格说这样的话,但你也未免太旁若无人了吧?

    林振华笑道:“毛经理这样理解也可以吧,我没有意见。”

    “你们太自以为是了吧”毛水洪不满地说道,“我承认,你们汉华的技术的确在国内领先一步,但你们和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还是有差距的吧?别说你们现在还不是世界30强,就算是已经进入世界30强了,你们又有什么资格在这里对我们这些企业指手划脚,让我们甘愿做低端,看着你们做高端?”

    林振华道:“毛经理,你误会了,我不是要对你们指手划脚,而是出于同行的感情,给你们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我认为,以汉南机床公司目前的状况,仓促地瞄准国际先进水平,走高端路线,是非常不现实的。你们的资金实力根本就支撑不起这样高水平的研究。所以,我才建议你们先占领中低端市场,逐渐积累资金,培养人才。等到你们达到一定的实力之后,就算我们汉华要阻拦你们进入高端,恐怕也阻拦不住了吧?

    当然,我刚才的提议,如果你认为不能接受的话,我们是万万不敢勉强的。在座的搞铣床的企业也有好几家,我想……”

    说到这,林振华有意拖了个长腔,同时用眼睛看着会场上的人们。对于自己扔出去的这个馅饼,他有着充分的自信,知道绝不会没有人来接的。

    果然,一位机床厂的厂长迅速地站了起来,大声地喊道:“林经理,如果毛经理不感兴趣的话,我们厂有兴趣。技术转让费用方面,你尽管开口,我们绝无二话。”

    “老方你给我住口”毛水洪恼了,对下面那位企图“劫胡”的厂长骂道,他们都是同一个行业的,平日里多少有些交道,相互都是认识的。毛水洪说道:“你们厂的规模能够和我们比吗?我们生产铣床的时候,你们厂还在生产锄头呢,如果不是我们支援你们,能有你们厂的今天吗?你自己说说看,你们厂里那十几个挑大梁的工程师和高级技师,是谁给你们培养出来的?”

    这也是一个中国特色了,在计划经济年代里,国家要新建一家企业,往往是从老企业中抽调人才和设备过去,以帮助新企业迅速地形成生产力。方厂长的那家企业,正是当年汉南机床公司援建的企业之一。

    当年这种制度的优势在于能够促进技术的交流,缺点则在于无法调动起企业搞技术创新的积极性,容易产生鞭打快牛的效果。这个道理也很简单,如果一家企业辛辛苦苦开发技术,然后国家一纸公文就让你把技术拿出来与大家分享,以后还有谁愿意去做这种傻事呢?

    在五六十年代,人们的思想单纯,多少带着一些创造新世界的冲动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