释。赵总理因属涉嫌疑,此次又同签字,恐受打击,遂辞职。袁遂给假期,令陆军总长段祺瑞代理。段因议院责问,遂出席陈明,言:政府因财政奇绌,无法可想,不得已变通办理,请诸君原谅些罢了。议员大哗。段不能对,又道:“此事始终无我,可通融就通融,也是诸君好意。”言完自去,众议院纷纷不一。有说弹劾政府,有说退还咨文。当由议长汤化龙提出承认不承认两条,付各议员投票表决,结果不承认的多,承认的少。惟统一党是政府私人,从中又代运动共和、民主两党,两党进退两难,承认也不好,不承认也不好。老袁又嘱统一党,用多金运动两党。两党入了贿,遂箝口不问。其余就落国民党,始终一派,不受运动。老袁任他如何,也不睬他。
国民党格外大愤,于是拟出电稿,分发各省长官,说袁总统违法大借款,请他们不承认,主持公论。进步党又代政府申辩,电告各省,说政府大借款,因不得已,议院中反对,皆自己私见。周总长又电告全国,未尝违法,各省长官有为政府的,也是不答复。惟江西李烈钧、安徽柏文蔚、广东胡汉民,皆是国民党,闻政府违法借款,极力指斥,又电议院叫他负责。国民党到此地位,又怕削颜,乃与进步党协商,只要政府不侵害国会职权,也可曲全。又经进步党一说,只得含糊过去。
却说河南地方,原是袁总统家乡,都督张镇芳乃是袁总统表兄弟,借威作福,无所不为,以致盗贼横生。当地绅商各界动了公愤,遂拟张都督六大罪,电达议院,请议员弹劾,议员见此书,先有河南议员孙钟等提出查办案,大众通过。寻得六大案凿凿有据,遂实行弹劾,咨交政府议处。老袁最恨议员,见此咨文,搁置不理。哪知河南一带土匪,愈加日甚。有几个匪首叫秦椒红、宋老年、张继贤、杜其宾、张三红、李鸿宾。
内中有一个白狼,本名阆斋,因他们皆是杀人如狼虎相似,故叫白阆斋为白狼,横行中州,各匪结成一气,骚扰十余州县,官军与他对垒,常被杀败。白狼等抢了春水镇中大户王沧海之女三人,大价勒赎,以为购办枪械之用。时南阳镇守使马继增闻信,率兵进剿,白狼等已去远,不及痛剿。忽接第六师师长李纯报调马赴信阳,马遂将印交营务处田作霖护理,即往信阳而去。田接事后,闻白狼等在独树岗,分队往攻,在小顶山小关口,将白狼等杀得七零八落。白狼、李鸿宾挟带王氏女三人,逃入母猪峡去了。秦椒红中弹受伤,被乡民拿解,送县正法。
后王氏赎女,白狼得金助饷,又出峡骚扰,击破营长苏得胜。
团长张敬尧奉李纯命往截,被白狼等杀败,失去野炮、过山炮、机关枪、快枪、子弹、银饷等,皆为白狼所得。白狼此时声势愈大,这张都督才想发兵会剿。哪知东南又起干戈,反把第六师调往南下。原因国会成立后,发生种种案,一是大借款案,沪上宋案,洪述祖、赵秉钧又逃出法外,河南又发张镇芳案,国会虽弹劾,也弹不动,国民所以格外怨恨。
一日,京中忽来一女学生,竟向政府出首陈明,自言姓周予儆,说受黄兴指使,结连党人,暗来京师,欲施炸弹,击死政府诸人。某处设机关,某处埋地雷,又有炸弹手枪藏在某处。
政府闻报,即派军队破获机关,并拿乱党多名,讯明正法。一面饬沪上法官,传黄兴来京质问。黄自然不肯来,忽上海制造局发一电,内称某日有乱党百多人,突入局中,意劫枪械,幸防范森严,将乱党击退,拿获党首一名。老袁接电,即派海军中将郑汝成、团长臧致平等,乘轮率兵士并卫队千名来沪。过一日。又下令将江西都督李烈钧、安徽都督柏文蔚、广东都督胡汉民一体免职,因他们是国民党,恐其为患,另简员接充。
因江西与湖北毗连,令黎副总统兼理。这令一出,时人以为必有一番大变,哪知三都督竟安然交卸。未几,武昌城内发现讨贼团、诛奸团、铁血团、血光团,多少名目,皆经黎都督破获机关,又搜出文件关防等各样证据。一日,又黎都督来一女子,入门投刺,仿佛女学生,经稽查盘问,行迹鬼祟,唤出仆妇,在女子身上搜出炸弹。当由军法科讯明,实系铁血团副头目苏舜华前来行刺,当即正法。接连又有两个女子,一是周文英,一叫陈舜英,皆来署行刺,被获正法。黎都督见屡发此事,格外戒严,即电告老袁。老袁饬令严拿就办。这班铁血等团不能立足,皆逃入江西。江西绅士恐一时大变,电请黎督到任。黎因不能分身,遂荐欧阳武为护军使,贺国昌为民政长,往江西照例办事。
适有九江要塞总司令陈廷训电黎督云:“乱党挟巨金来江西,运动军队,克期发难。”黎接电,一面密电政府,增兵江西,一面令第六师师长李纯为九江镇守使,以备非常。且说护军使欧阳武电达武昌,言赣地安静,何用重兵来此镇慑;况北军一至,即将各要塞分布严密,商民甚为惊惶。即电达黎都督,请转中央,即日撤防。黎接此电,更为疑虑。只得说陈司令告急,故令李司令前往,以答欧阳。这电才发,不料陈司令又来告急电,说湖口炮台报告,前督李烈钧带领外国人数名,乘轮到湖口,会同九、十两团,调去工程辎重两营,勒令将炮台交出,归他占据。又用该营把住湖口,现分兵进逼金鸡炮台,德安混成旅旅长林虎又为他后援,事机紧急,火速添兵。黎督见此电,虚实难明。又电诘欧阳武,等他复电,谁知竟无电来。
惟镇守使李纯有急电请示,说李烈钧已占湖口炮台,宣告独立。
代镇守使俞毅、旅长方声涛等皆与李联络,扎德安林虎亦与李相应,乱机已发,特电请示。即电李纯留驻九江,并电政府,详告两使情形。政府电诘欧阳武,欧阳武言李虽据湖口,幸他团未变,今已派兵往湖口,竭力支持。政府又据报电黎,黎接电心疑,忽传到讨袁军檄文,为首就是总司令李烈钧,以下是欧阳武、贺国昌、俞应鸿等。其中大旨,皆是痛骂老袁,说他乘时窃柄,帝制白为,暗杀元勋,违法借款,种种行为,实负国民委托,国民亟起兵自卫,与天下共击之。黎阅过檄文,说道:“老袁太也专制,应让他们批评。前年革命,涂炭多少生命。才隔一年,又要弄兵。我只得保全秩序,不要被他们牵连呢。”正私念间,忽黄兴、柏文蔚等又有电到来,黎只好置之不问。忽九江镇守副使刘世钧急电,请催李纯速攻湖口。未几,欧阳武通电,说北军无故三路进兵到赣,二人愤恨,由省议会及民意,公举武为都督。武为大局计,不得不暂从民意。又未几,李纯来电,说已与林虎开战了。自从李烈钧据湖口,林率兵来应,过沙河镇,被李纯派兵堵住。李烈钧早知李纯是劲敌,前欧阳武迫他撤兵,就是此意。李纯恐有变,故驻九江,专防林虎到来。
林既到湖口,直逼李纯营,先行开枪,哪知李见林军开枪,亦开营前击,两下战有多时,遂各收兵,李即分电告急。越日,即接袁总统命令,饬令痛剿。李阅电间,即宣示军士,即于夜间出战,直扑林虎军营。林亦麾军出迎,两下战至半日,林军看看弹尽,遂散乱秩序,东逃西散,李军又追一程,方才收兵。
袁前接李告急电,已派段芝贵为军长率军南下,来助李纯,归黎节制,令与欧阳武妥办善后事宜。此时欧阳已为都督,老袁尚未知。黎即将欧阳情状电告老袁。且说段芝贵率兵会同李纯进攻湖口。李烈钧虽据湖口,却是孤军,如何能支?哪知黄兴、柏文蔚、陈其美等,明知李烈钧军单,急分头起事,为李援应,牵制袁军。黄由沪往浦口,运动江宁第八师闯入督署,逼程独立,出师讨袁。究竟程肯独立否,且听下回分解。
第51回 摧残国民党宁赣双独立
诗曰: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常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且说黄克强带领江宁第八师,闯入督署,请程独立,出师讨袁。程进退两难,遂托病让位,请黄主持。黄闻言,正中心怀,假意谦让一番,遂允就位。程即收拾行李,携眷并带卫队,向黄辞别而去。黄遂占督署,总揽大权,宣告独立。凡一切应行之事,均由黄办理。
再说柏文蔚、陈其美等闻黄已得手,柏遂至临淮关,组织讨袁军。陈就在上海设司令部,悬帜讨袁。又有长江巡阅使谭人凤、徐州第三师师长冷遹,皆有独立消息。老袁闻此警报,即任张勋为江北镇守使,倪嗣冲为皖北镇守使,冯国璋为第二军军长、兼江淮宣抚使,克期南下。又恐议院国民党引党人扰乱都门,派前总理赵秉钧为警备司令,陆建章为副,防护都门,布置完密。
且说程德全到沪后,即将在宁被逼情形,电告中央。老袁来电申斥—番,即令在沪设一临时机关,以便恢复。忽江宁有电前来,说南京四路要塞总司令吴绍璘、讲武堂副长蒲鉴、第二团教练官程凤章等皆被黄兴杀死。袁即将黄兴、柏文蔚、陈其美所受职,一体革去。并令张勋、冯国璋两军赴前进剿,惟张勋格外奋勇,因前次在南京被驱,心中怀恨,今次南来,正好报仇。连夜进兵,正在韩庄,遇黄兴派来宁军,当头遇着,两下开战,战了一日,未分胜败。张勋大怒,亲自出战。兵士见主将出战,个个当先,一阵将宁军杀得倒退。正往前进,忽邮局递来黄兴—函,张拆阅后,即将书扯碎,遂道:“我只知有老袁,他事不问。”且说第三师长冷遹,闻宁军大败,忙率兵赴援,正遇张勋军,两下交战,并无损失。忽总兵田中玉领兵来助张勋,两下夹攻,将冷军击得四散,张勋遂占徐州。再说九江口李纯,得段芝贵一支军来助,遂计合攻湖口,一面出示招抚归诚。李烈钧军屡出皆败,几难出险。团长周璧阶见势已危急,遂率军投诚。烈钧格外惊慌,竟向各处讨袁军求救。
哪知国民党首领孙文,恐党人一败,无地托足,又发电怂恿各省独立,又电致老袁退位。你想老袁早把帝制之心决定,如何肯听。又见民党失败,向各处告急,遂乘此机会,先把反对的人物全行逐去,再造成一个袁氏帝国。遂下令先将孙文铁路全权撤销。至如汪兆铭、唐绍仪等,也有电劝老袁退位。老袁遂轻轻用几句答过。各省只道老袁好意,皆说此次肇事,是孙、黄、柏、李等为乱,无辜涂炭,均目为乱党;情愿为前驱,为袁驱除。
且说皖督孙多森,本老袁心腹,今见江宁独立,甚为骇异,说:“我无军事学,不便督师。”众议推胡万泰为都督,孙为省长,宣布独立,任宪兵营长祁耿寰为讨袁总司令。哪知芜湖旅长龚振鹏因看不起孙、胡,遂先已独立。知财政困难,说大通盐厂存银甚多,遂率营兵前往,将大同盐厂存银抢掠一空。厂旁有营兵出抗,全被打死。孙、胡见此,谅立不住,遂改装逃走。此时省城无主,格外紊乱,正议改推都督,忽闻柏文蔚到来,大众出城欢迎,柏在临淮闻乱,遂即南来,途中遇胡万泰,相偕同行。柏入城,即自任都督兼民政长。调齐军队,抵抗北军。孙多森逃至上海,即电告中央被逼情形,请任都督讨平乱党。袁接电,遂把皖事责成倪嗣冲,倪遂督师进攻去了。
又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