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源帝国》

下载本书

添加书签

资源帝国- 第175节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现实问题。那就是苏联虽然占据着很多号称粮仓的地区,但日常的生活物资,却根本跟不上苏联人民的生活需求。过多的产业工人,让原本做为根基的农业产业,变得非常的脆弱。
  再加上这么多年来的冷战,苏联基本上是以一国之力,在抗拒全世界的力量。虽然苏联有很多的小弟国家,面积也非常广阔,但是和那些资本国家比起来,根本就毫无可比性。就如前文所说的,单单是一个英国能够实际影响到的面积,基本上都不会输于苏联。
  所谓双拳难敌四手,苏联要把自己有限的精力,全都放到军事上面,对北约形成压制,对于民用方面的物资,当然会感觉到不够用。可到现在,虽然戈尔巴乔夫已经意识到问题的关键,想要改革,把这不平衡的地方给他弄平衡了,但那么多的产业工人,并不是说变就能变的事情。
  苏联高层,无数人在想着如何破解这道难题。而就在现在,叶利钦却发现,在刘东这里,已经有了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能够操作好,对与他叶利钦,那就是一笔非常庞大的政治资本。以后就算想要再进一步,也不是毫无可能。
  正是看到了这样的政治资本放到自己的面前,叶利钦才会很有兴致的和刘东谈起了这个计划。
  “是的,我坚信伟大的苏维埃会在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的带领下,走出现在的困境,这点是毫无疑义的。但是,叶利钦书记,我想请问一下,伟大的戈尔巴乔夫总书记,现在有没有想到解决的方案?当然,我这并不是要有意窥视苏维埃的机密,仅仅是从友好的角度上出发。我们华夏有句俗语,叫做一人计短两人计长,如果您方便,可以把这事儿告诉我,毕竟,我现在也算是有了一个小小的计划,或许能够解决一定的麻烦。”刘东有些忐忑的问到。
  如果不是关系到自己的计划是否能够实现,刘东百分百不会打听这样关系到苏联国家机密的问题。因为这样的问题,如果让敌对势力知道,绝对是一件麻烦无比的事情,尤其是对苏联这样的国家来说,这个问题绝对可大可小。要是叶利钦往大了说,别说刘家能不能保住刘东,就算是华夏,也得赶紧和刘东脱离关系,并且还会牵连到刘家。
  毕竟,华夏和苏联之间,关系并不是多么的亲密无间,就算是北韩,这样死心塌地当苏联小弟的国家,苏联在一般情况下,也不会说出这样的机密,就更别说之前还冲突不断的苏联和华夏。
  但刘东知道,现在问这个问题,虽然有些危险,但危险并不是特别大。现在的戈尔巴乔夫是个什么样的人,后世的解密资料已经说得很清楚。别说是刘东这样的华夏人,就算是苏联的死敌美国,现在不也有专家,在帮助他们实行改革么?
  美国人都可以知道的情况,对于刘东这个华夏人来说,当然也可以。但是,前提必须是刘东会给予苏联的改革,带来帮助。而现在刘东的那份计划,就是这么一块敲门砖。
  正是有了这样的依仗,刘东才会在明知道有危险的情况下,还提出了这个问题。而且刘东还知道,叶利钦这个人,对于华夏还是有着足够的善意。虽然这个善意,是在于华夏能够给予他足够利益的前提下产生的,但毕竟是善意。而且论到私人关系,刘东和叶利钦也不错,在他还没发迹的时候,刘东就指示过周青富给予叶利钦一些必要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来说,刘东和叶利钦的利益是一致的。
  果然,当叶利钦听到刘东这个有些无礼的问题后,虽然眉头皱了一下,但没多久又恢复了原状。叶利钦抬起头,仔细的看了看刘东,才说到:“年轻人果然有些时候,会作出一些不经过头脑的事情,即便是你这样出色的年轻人,也会犯这样的错误。还好你这次是和我交谈,要是换了另外一个人,现在招呼你们的就该是克格勃了。”
  叶利钦这话,虽然没有威胁的意思,但也让人不寒而栗。就算是知道了叶利钦不会拿他怎么样的刘东,也被叶利钦那气势,压得有些喘不过气来。从一个苏联的真正高层口中,说出苏联的暴力执法机关,并不是一件让人高兴的事情。
  这下,刘东也觉得,自己刚才,的确有些大意了。虽然知道结果,但也不是全无危险。如果叶利钦突然改变了自己的主意,准备拿刘东去邀功,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如果刘东的身份,仅仅是一个商人,而没有其他多大的背景,那就算叶利钦拿下刘东,也从华夏敲不出什么油水来。还不如老老实实的和刘东一起干那件人才输出的事情,为自己攒下一份庞大的政治资本。但刘东却有着另外一个身份,华夏的刘家嫡孙,这样一个身份,运作得当,对于叶利钦来说,也是有很大的好处。
  虽然那样的好处仅仅只有一次,能得到的资本也不会有和刘东合作那么多。但耐不住那样做,对于叶利钦来说,是一个见效很快的做法。并且操作起来,非常方便简单。比起要累死累活,想要出成绩还是一个未知数的人才输出计划,可谓是各有所长。
  这就要看叶利钦是否是一个短视还有对自己能力有所质疑的人了。如果叶利钦包含了以上两点任何一点缺陷,那么刘东仅凭刚才那一句话,就会让他重生回来所做的努力,化为乌有。并且,刘家也会损失惨重。
  想明白了这点的刘东,更是冷汗直冒。虽然结果并没有出乎他的意料,叶利钦根本没有打算把他拿去邀功,还在继续跟着刘东的思路走。但是,这其中的危险性,并不是很低。刚才刘东那样做,的确是太大意了。
  华夏古代就有着伴君如伴虎的说法,虽然现在的叶利钦还没有达到那样的高度,但他以后,也是一个能够登顶的人物。揣测这样的人的思路,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就算刘东有着来自后世很多的解密资料,那也不可能有万全之策。
  资料毕竟仅仅是资料,面对真人,肯定有很大的差距。刚才叶利钦那话,算是结结实实的给刘东上了一堂政治课。就算有着再大的把握,也别把自己放在危险当中。那样,说不定什么时候就会让自己万劫不复。


 第二百一十二章 杀手锏(上)(继续求订阅)

  有了刚才那翻叶利钦不知是提点还是威胁的话,刘东发现,主动权好象一下子就到了叶利钦的手中。如果之前刘东还感觉胜券在握,那么这个时候,刘东已经感觉到,如果自己还抱着刚才那样的心思,一定会被叶利钦扒得,连内裤都不会剩下一条。
  像叶利钦这样的政治家,并不是他这样的人能够说怎么样,就能怎么样的。虽然刘东占据着重生者的优势,但对上这样的老狐狸,并不是很能占据优势。
  毕竟,前世刘东最大的成就,也就不过是学术界的。学术界的手腕,比起官场上的凶险,那绝对是小儿科当中的小儿科。就好象面对着叶利钦,虽然之前他好象一直都占据着主动,但仅仅是因为一句话的误差,叶利钦就轻描淡写的把主动权拿到了自己的手中,不显山不漏水,比起之前刘东的上串下跳,不知道要高明多少倍。
  想到这,刘东才切实的体会到。就算自己的手中拿着最好的牌,面对着这样的巨头,也只有战战兢兢的份。别看之前叶利钦还笑眯眯的,对刘东好象很和善。但真到了叶利钦想要拿东西的时候,刘东根本就没有丝毫的反抗之力。手中的牌再好,打不出去也是枉然。
  刚才刘东还想从叶利钦最重视的政治资本上入手,让自己占据更多的优势。可叶利钦一出手以后,他不但没有占据更多的优势,更是把之前的劳动成功,一分不剩的全交到了叶利钦的手里。现在看来,刘东自己,也就只有做做技术,像政治这么深奥的东西,他真没天赋。
  看着说完那番话,又变得好象很和善的叶利钦,刘东有种不寒而栗的感觉。但既然这话题都说到这份上,刘东也没有多余的选择,只有硬着头皮,一路走下去。
  “叶利钦书记,您知道我不是那个意思。我的计划书,虽然目前来说,仅仅是只有我们公司能够参与。对于整个苏联来说,可以说是微不足道。但毕竟,这能算是一个良好的开端。您可能不知道,在来莫斯科之前,我就已经去过一个小镇,然后仅仅在那一个小镇上面,我们公司就招到了三十四名符合我们公司标准的人员。您知道这意味着什么。”刘东开口说到。
  “哦?你们公司已经开始着手做这件事情了?难道你觉得没有我们的同意,那些人员就能够自由的出入国境?”叶利钦眉头又皱了起来。
  “当然不是,如果事情能够有那么简单,我想我现在,就应该不会出现在您的办公室里面。您知道我仅仅是一个商人,如果没有必要,一般情况下,是不怎么喜欢和政府部门打交道。无论是在我们国内,还是在国外。因为通常来说,和政府部门打交道,都意味着麻烦。商人是最讨厌麻烦的,即便是我和您之间有着一些友谊,但我其实也仅仅是希望我们能够在休闲的时间见面,而不是在您的办公室里面。”刘东一副愁眉苦脸的说到。
  听到刘东这明显是在缓解气氛的话,叶利钦也微笑了一下,然后说到:“既然这样,那你招收那些人,岂不是毫无意义?如果我们政府方面不批准,那些人岂不是白让你们养着?做为一个资本家,你也不合格啊!”
  “当然不是,就算我们不能把那些人才带到国内去,其实也可以在苏联研发我们公司的产品。我想这点并不违反苏维埃的法律。只不过那样一来,原本想要大规模招聘的行动,我们公司就不得不忍痛割舍。您知道,相比起我们国内低廉的物价,苏联这边,并不是很划算。如果你们政府部门一直不批准这项决议,那么我们公司就仅仅只有招收一小部分顶尖的人员,做为重点开发设备的实验室。而不是像我计划当中的那样,大规模的招聘,然后立即实行量产和扩大化。”刘东解释到。
  听到刘东又说起了计划,叶利钦问到:“那么,我们现在就说一个实际的问题。如果我们苏维埃通过了你们公司的这项计划,那对我们苏维埃,有什么好处?还有,你们会招收多少人才,关于哪方面的?”
  叶利钦说这话,刘东就知道。关于计划的事情,现在算是切入了正题。叶利钦很想知道,自己能付出什么样的代价,让整个苏维埃满意。
  别看现在这些高级人才,一个个都过得惨兮兮的,好象他们现在的作用,仅仅是能够给苏维埃造成大麻烦。但如果这些人真是麻烦,毫无好处,那苏联绝对会毫不犹豫的把他们丢弃掉。想要找个理由把这些人打发了,那还不容易?
  但是,这些人可是苏联这么多年来的劳动成果结晶啊,每一个高级人才,不论是工程师,还是教授、专家、甚至是一般的科研人员,他们都是宝贝一般的存在,不知道花费了苏联多少年的功夫,才辛辛苦苦养成的。
  当年苏联打赢二战的时候,国内经济可以说是一团乱麻,饭都吃不饱的情况下,他们不也依旧的把德国的那些技术人员给一窝蜂的拉回了苏联的国内。奥迪这个汽车品牌,就是在那个时候被苏联人弄垮的。无论是技术设备,还是技术人员,抑或者是那些技术人员的家庭成员,都是一个不剩的拉回到苏联国内。而奥迪汽车
小提示:按 回车 [Enter] 键 返回书目,按 ← 键 返回上一页, 按 → 键 进入下一页。 赞一下 添加书签加入书架